最新-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2018003 精品
《伤仲永》同步练习5(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同步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3)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 (4)泯然众人矣()______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B.泯然众人矣()(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自为其名()(3)A.余闻之也久()B.不能称前时之闻()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二、阅读理解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三、提高训练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
”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
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8.解释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最新-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①未尝识书具()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从先人还家()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泯()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也()
4.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参考答案
1.①曾经②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③文采和道理④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①pān yè②chèn ③mǐn
3.①自己的②他的③他的④他的⑤这种
4.①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②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及答案5.伤仲永【积累·感知】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邑人___扳___环谒___泯然___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传()___还()___识()___为()___()___()___()___()___三.给形似字注音组词谒()___泯()___悟()___稍()___葛()___岷()___晤()___俏()___揭()___抿()___捂()___销()___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世隶耕______2.未尝识书具______3.即书诗四句______4.收族为意______5.宾客其父______6.余闻之______7.令作诗______8.称前时之闻______9.泯然众人矣______10.固众人______五.翻译系列句子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并自为自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父利其然也。
5.贤于材人远矣。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2.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_②指物作诗立就______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④或以钱币乞之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5.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_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新人教版语文七下《伤仲永》同步练习

5.伤仲永哈尔滨市第107中学于春波Ⅰ.课课达标我能行一、积累·识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 ) 环谒.( ) 泯.然( ) 称.前时之闻(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通,3.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不同的含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
(2)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
(3)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
4.准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2)邑人奇.之(3)稍稍宾客..其父(4)父利.其然也5.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他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位散文大家的并称。
除本文作者外,你还知道几位?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7.好画配好诗,请给右边这幅画题一句诗。
(可以引用现成诗句)Ⅱ阅读拓展我参与一、课内阅读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l.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或以钱币乞.之环谒.于邑人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句回答)4.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二、课外阅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5课《伤仲永》习题精选

《伤仲永》习题精选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邑人()日扳()环谒()泯然()乞之()隶耕()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①伤仲永()②世隶耕()③未尝识书具()()④父异焉()⑤借旁近与之()(),⑥邑人奇之(),⑦稍稍宾客其父()⑧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并自为其名(写下)B.父异焉(对此)C.即书诗四句(书具)D.父利其然也(这样)4.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B.稍稍/宾客/其父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5.翻译下列文言文句。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课文原文句回答问题。
(1)表现仲永天资聪颖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仲永最后变成普通人的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能表现作者对仲永遭遇的感伤痛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认为仲永“泯然众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一)7.读下面的话,按要求做题。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②③句语序有误,调成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05课 《伤仲永》习题精选

《伤仲永》习题精选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邑人()日扳()环谒()泯然()乞之()隶耕()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①伤仲永()②世隶耕()③未尝识书具()()④父异焉()⑤借旁近与之()(),⑥邑人奇之(),⑦稍稍宾客其父()⑧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并自为其名(写下)B.父异焉(对此)C.即书诗四句(书具)D.父利其然也(这样)4.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B.稍稍/宾客/其父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5.翻译下列文言文句。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课文原文句回答问题。
(1)表现仲永天资聪颖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仲永最后变成普通人的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能表现作者对仲永遭遇的感伤痛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认为仲永“泯然众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一)7.读下面的话,按要求做题。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②③句语序有误,调成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 5《伤仲永》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伤仲永》习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用文章原句回答。
答案
1、说明方仲永无诗书的熏陶,为下文“父利其然也”埋下伏笔。
2、承上启下。
3、(1)忽啼求之(2)即书诗四句(3)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伤仲永》同步训练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5《伤仲永》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未尝识书具()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从先人还家()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②不能称()前时之闻③泯()然众人矣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4.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二、阅读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2)利其然:(3)扳:(4)环谒: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1)称()_________(2)泯然()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12
一、本周知识要点
1.积累掌握《伤仲永》中的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二、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___扳.___环谒.___泯.然___
2.解释加点的词
⑴.世隶.耕( ) ⑵.未尝.识书具( )
⑶.借旁近与.之( ) 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⑸.稍稍宾客
..其父( ) ⑹.余闻之也.久()
⑺.从.先人在家( ) ⑻.受.之天也( )
⑼.卒.之为众人( ) ⑽.今夫.不受之天()
⑾.泯然
..众人矣( ) ⑿.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⒀.称.前世之闻()⒁.父异.焉()
3.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贤于材人远也()
A、然
B、于于舅家见之()
泯然众人矣()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
B.父利其然也。
译:。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D.邑人奇之译:。
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
F: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5.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_代的王安五。
他字_,号_,是杰出的_
家、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7.课内语段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⑴.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⑵.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_②指物作诗立就.______
③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______④或.以钱币乞之______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⑷.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⑸.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⑹.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⑺.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⑻.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⑼.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诞挞。
已而复如初。
母曰:“日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咒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听已,辄.默记。
辄:_
(2)父怒挞.之。
挞:_(3)琅琅达旦.。
旦。
_
(4)冕因去.。
去_(5)窃.入学舍。
窃:_
2.翻译句子。
(1)已而复如初。
译:
(2)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3.文中最能表现出王冕读书专心入迷的一句是
4.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二)人生是一个静悄悄的成长过程,这里面有欢乐,也有忧愁;有轻松,也有凝重;有甜美,也有苦涩;有新奇,也有平淡……请以“成长的歌谣”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有真情实感,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2.⑴.属于⑵.曾经⑶.给⑷.完成⑸.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以宾客之礼相待⑹.语气助词,表停顿⑺.跟随⑻.承受⑼.最后⑽.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⑾完
全⑿牵、引;拜访⒀相当⒁对……感到诧异
3.A 这……的样子 B 比在到
4.略
5.北宋;介甫;半山;政治;文学
6.D
7.⑴.“扳”通“攀”,pān,牵,引⑵.①观看,观赏。
②完成。
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⑶.略。
⑷.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⑹.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⑺.如①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⑻.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⑼.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能力提升
1.(1)就(2)鞭打(3)天亮(4)离家(5)偷偷地
2.(1)不久,又像原先那样。
(2)王冕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堂里的学生读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它。
3.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4.(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