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练习
望梅止渴中班成语故事教案

望梅止渴中班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成语故事”章节,详细内容为“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通过故事学习,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望梅止渴”成语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通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坚持与毅力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望梅止渴”成语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成语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成语故事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用“望梅止渴”的精神鼓励自己坚持到终点。
2. 讲解成语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成语故事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应用,如:“小华考试前紧张得不知所措,但他想起‘望梅止渴’的故事,便鼓励自己要冷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望梅止渴”成语造句,并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成语:望梅止渴2.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3. 意义: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也指坚持到底的毅力。
4. 例句:小华考试前紧张得不知所措,但他想起“望梅止渴”的故事,便鼓励自己要冷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望梅止渴”成语造三个句子。
答案示例:(1)小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但他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望梅止渴”。
(2)在炎热的夏天,劳动者们用“望梅止渴”的精神坚持工作。
(3)面对困境,我们要学会“望梅止渴”,保持信心。
2. 作业要求:每个句子都要有实际语境,书写工整,拼音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成语故事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望梅止渴”成语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成语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望梅止渴教案

中班语言望梅止渴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成语乐园》中的《望梅止渴》。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来源,学习其意义,并通过故事、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孩子们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成语“望梅止渴”的来源,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幼儿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成语“望梅止渴”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意义,学会用成语表达自己的需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成语卡片、故事挂图、PPT课件、小奖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小猴子找水喝》,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出现的成语“望梅止渴”,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内容(10分钟):讲述成语“望梅止渴”的来源,引导幼儿理解其意义,并学会运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成语卡片,讲解成语用法,并通过例句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用“望梅止渴”造句,巩固所学成语。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帮助,用成语表达自己的需求。 6. 总结与互动(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组织幼儿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检验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望梅止渴》 2. 成语卡片:贴在黑板上,供幼儿参考。 3. 故事挂图:展示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意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用“望梅止渴”造句,至少三个。 答案示例: (1)夏天天气很热,我口渴了,看到冰箱里的冰棍,我就望梅止渴。 (2)妈妈做的饭很香,我饿了,看着桌上的美食,我就望梅止渴。 (3)小猫看到鱼缸里的鱼,很想吃,但它够不到,只能望梅止渴。 2.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把造句说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成语运用方面的困难,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成语,与家长分享,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成语故事分享会,让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成语“望梅止渴”的运用。由于成语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幼儿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并正确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生动的例句、实际情境和互动讨论,帮助幼儿掌握成语的用法。 重点补充:可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幼儿在玩耍时口渴想喝水,但水壶较远,可以用“望梅止渴”来表达他们的心情。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在此环节,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句,解释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同时,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便于幼儿理解。 随堂练习: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尝试用“望梅止渴”造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指导他们正确运用成语。 重点补充:在讲解例题时,可以结合故事挂图和PPT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随堂练习中,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三、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本节课中,板书应包括成语“望梅止渴”及其用法、例句等。 重点补充:板书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如用简笔画描绘故事场景,旁边附上成语和例句。这样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成语。 四、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重点补充:除了造句之外,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让幼儿用“望梅止渴”编写一个小故事,或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成语接龙游戏。这样既能巩固所学成语,又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教师可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成语,并与家长分享。此外,组织成语故事分享会,让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补充: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可以着重关注幼儿在成语运用方面的困难,分析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结合课堂所学成语,推荐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让幼儿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故事时,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讲解成语时,语速宜慢,吐字清晰,便于幼儿理解。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新课内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避免过长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的故事或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角色扮演、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成语的含义。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是否涵盖了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拓展,以及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方面:是否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情境导入等,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 课堂互动方面: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参与和表达机会,提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4. 教学效果方面: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成语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5. 教学反思方面:针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 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3. 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4.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望梅止渴教案

望梅止渴教案望梅止渴教案望梅止渴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导曹操在危急时刻,积极开动脑筋,终于克服了困难,脱离了险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润”在字典中的页码。
4、说一说。
《望梅止渴》的故事。
学习过程: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1、交流收集到的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2、今天,学习一三国时期的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梅、止思考:课题的含义(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3、听课文录音,为小节标号。
二、新授课文,学习字词。
1、跟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节读课文。
3、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时遇到了什么困难?4、出示句子:当时烈日高照,大地火烧火燎,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学习生字:舌(书空)燥(找姐妹)词语理解: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读句子:(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试背)5、同桌互读2、3节,讨论:曹操想出什么办法?结果怎样?6、用书上的句子说说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动词练习说话。
动词:跑、挥、指、喊7、学习生字:导(字形)根(找姐妹字)灵(书空)骑(组词)词义理解:灵机一动8、结果怎样?齐读第三节。
学习生字:酸、精找反义词:湿润9、思考:将士们没有喝水,刚才还口干舌燥,现在为什么打起往前赶路了呢?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
10、读句子: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带领将士们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11、朗读全文,你觉得曹操的办法好不好?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三、音序查字1、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小组擂台:谁查得快而正确。
酸、润、燎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1、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说话。
2、要求:说清楚、语言表达上较正确、规范。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还能提出什么好办法?望梅止渴教案2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止、期、舌、燥、导、根、灵、骑、精"9个生字。
中国寓言故事——望梅止渴

中国寓言故事——望梅止渴主要角色曹操谋士甲谋士乙士兵甲士兵乙士兵丙士兵丁趣味故事三国时期,有一次,曹操带领部队前去远征。
曹操:三军将士听令,出发!士兵甲:遵命。
士兵乙:遵命。
士兵丙:遵命。
士兵丁:遵命。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士兵们个个被烤得大汗淋漓。
士兵甲:这天气真是太热了。
士兵乙:就连一棵树都没有。
士兵丙:天上也没有一丝云。
士兵丁:我都快要被晒干了。
他们走了很久很久,不料沿途竟然始终没有水源。
曹操:还是没有找到水吗?谋士甲:已经派人找过了,附近的确没有水啊。
谋士乙:路过的行人也是这么说的。
曹操:那么最近的水源还有多远呢?谋士甲:从地图上看,还远得很呀。
谋士乙:路过的行人也是这么说的。
由于始终得不到补给,最后,部队终于断水了。
士兵甲:你还有水吗?分我一口。
士兵乙:我的早喝光了,你的呢?士兵丙:我的也没有了。
士兵丁:谁还有水啊?谁还有水啊?在这样的酷暑天里没水喝,还得赶路,士兵们渐渐地快要支撑不住了。
士兵甲:天哪,我的嘴唇都干裂了。
士兵乙:天哪,我的嗓子都冒烟了。
士兵丙:天哪,我都快要昏过去了。
士兵丁:天哪,我……我要昏过去了……(咕咚)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怎么办呢?谋士们纷纷出谋划策。
谋士甲:不如就让大家原地休息吧。
曹操:不行,日头太毒了,拖延不起呀。
谋士乙:不如杀些马儿饮血止渴吧。
曹操:不行,人多马少,杀光了也无济于事啊。
谋士甲:要不咱们原地打井?曹操:不行,工程太浩大了,再说万一打不出水呢?谋士乙:要不咱们烧香求龙王爷降点雨?曹操:……商量了半天,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来。
曹操:看来,摆在我们面前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往前走。
谋士甲:可是将士们都走不动了。
谋士乙:这样的状况,坚持不到有水的地方的。
曹操:说的倒也是啊,这可究竟如何是好呢?现在就连骑在马背上的曹操,也渴得头昏眼花、四肢虚脱,更不要说那些经过长途跋涉的士兵了。
曹操:难道我们今天都要葬身在这不毛之地了吗?谋士甲:您可不能死啊。
谋士乙:我也不想死啊。
经典历史故事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含全文翻译)

经典历史故事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一)破釜沉舟1.(1)带领,率领。
(2)砸破,摔破(3)断绝,阻断。
(4)从此(2分)2.A(例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用膝盖”。
A名词作状语“像狗那样”,B、C、D都是名词作动词。
)(2分)3. D (例句中“以”解释为“用来”,连词,表目的。
A“凭借”,B“因为”C“把”)(2分)4.(1)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2)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4分,每小题2分,关键字“九”、“绝”、“及”等翻译不出适当扣分。
)5. 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作壁上观(2分)6. 示例:面对困难,我们要下定决心,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2分)【参考译文】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从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二)望梅止渴1. ①于是,就②多③听到④到达2. ①(有一次)魏武帝带着部队行军,途中找不到取水的地方。
②士兵们一听这话,嘴里都流出口水,他们凭这走到了前面有水的地方。
(意对即可)3. 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煮酒论英雄;割发代首;赤脚迎祢衡4. 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望梅止渴教案

望梅止渴教案望梅止渴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活动准备: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活动过程:1、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教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4、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望梅止渴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根据故事情节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活动准备:每组一盘杨梅,望梅止渴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1、说说杨梅的外形特征。
2、看了杨梅后有什么感觉。
幼:很想吃的感觉,感觉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来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个成语“望梅止渴”;猜猜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最近电视上热播的《三国演义》有没有看过?里面有哪些人物?看过,里面有曹操、诸葛亮、孙权(从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们对“三国演义”;有认识。
中班语言望梅止渴教案

中班语言望梅止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成语故事》,详细内容为成语“望梅止渴”的故事讲解和相关语言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2.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合作的能力;3. 激发幼儿对成语故事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望梅止渴”的含义及其运用;2. 教学重点:倾听故事、表达感受、合作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语卡片、故事挂图、望梅止渴故事动画、梅子图片;2. 学具:画纸、彩笔、水彩、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当你们口渴的时候,会怎么办呢?然后讲述一个关于口渴的情景,引出成语“望梅止渴”。
2. 讲解成语故事(10分钟)播放望梅止渴故事动画,结合挂图,讲解成语故事。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理解成语的含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成语卡片,讲解成语“望梅止渴”的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
引导幼儿用这个成语造句。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发梅子图片,让幼儿用成语“望梅止渴”进行描述。
然后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5. 成语表演(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合作,用成语“望梅止渴”进行故事表演。
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点评和鼓励。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中班语言望梅止渴2. 成语:望梅止渴3. 故事人物:曹操、士兵4. 成语含义: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成语“望梅止渴”造句。
(2)与家人分享成语“望梅止渴”的故事。
2. 答案:(1)例句:夏天天气炎热,小华没有带水,看到路边的梅子树,心想:“望梅止渴吧。
”(2)故事内容见教材第四章《成语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成语“望梅止渴”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评卷(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书写(8分)1.(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看拼音,写词语。
fèng huáng xiān míng jìsìyǎng cánzhuāng jia míyǔxīn lǐng shén huì二、信息匹配(6分)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用“○”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字修改在后面的括号中,并完成练习。
(4分)默默无蚊()风奇云涌()得陇忘蜀()心如纸水()机犬升天()徇私五弊()青美竹马()如饥似喝()我发现了:。
三、填空题(20分)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给下列汉字分类。
(3分)火网采本刃晶牛暮象形字:___________会意字:___________指事字:___________2.(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书法欣赏。
(5分)(1)以上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最喜欢_____的作品,因为________。
3.(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提示填空。
(6分)1).________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金文是铸刻_______上的文字。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的文字。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是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___________。
2).“颜、柳、欧、赵”是世代相传的“楷书四大家”,他们分别是颜真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孟類。
4.(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6分)(1)孔夫子搬家——(____ _ )(2)打破砂锅——(_____ )(3)和尚打伞——(_____ )(4)井底青蛙——(_____ )(5)竹篮打水——(_____ )(6)瞎子点灯——(_____ )四、语言表达(5分)1.(2021·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搜集资料的方法,完成练习2.(2020·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表达与交流一个公用电话亭上赫然写着“国际国内,长途直拔”,实在令人费解,不知道如何去“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