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测试题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是“每隔5年世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含预测)”.年龄分为未满15岁、15岁到65岁、65岁以上三个区间.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甲表示的是()A. 未满15岁的人口比重B. 15岁到65岁的人口比重C. 未满65岁的人口比重D. 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2)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世界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总负担系数逐渐升高B. 在图示的时间内老年负担系数和人口负担系数呈正相关C. 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D. 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2.《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表1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A. 出生人口性别趋于平衡B. 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 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如图是“台湾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题.(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A. 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B. 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人口从一开始就是负增长D. 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2)据图示信息,可知2031年台湾省人口问题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A. 就业困难B. 教育压力增大C. 社会赡养费用上升D. 人口素质下降4.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据此完成题(1)1950~2019年间,人口出生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A. 33‰B. 43‰C. 27‰D. 1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A. 1960~1961年间B. 1959~1960年间C. 1957~1958年间D. 1949~1950年间(3)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A. 人口总量稳定B. 人口老龄化加速C.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5.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也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结合图a、b,回答下题.(1)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据是()A. 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D.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图b中,能够反映我国2019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A. ①点B. ②点C. ③点D. ④点6.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练习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练习 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一、 单项选择题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

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下左图),回答1~3题。

1. 据材料可知 ( )A. 200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B. 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C. 2010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D. 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2. 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两者老龄化程度逐渐接近,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B. 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 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D. 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3. 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B. 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C.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D.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一个区域内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全国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上右表,回答45题。

4. 四省比较,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正相关B. 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正相关C. 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正相关D.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正相关5.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右图为“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6~7题。

6. 如果人口政策不变,我国未来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基本稳定B. 逐年增加C. 先增后减D. 逐年减少7.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是( )A. 2015—2018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B. 2018—2030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C. 未来30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D. 未来30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注: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呈高储量、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为2001年、2025年(预测)全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据(单位:百万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001~2025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地区是A.北美和拉丁美洲B.非洲和拉丁美洲C.大洋洲和欧洲D.亚洲和大洋洲2.“人口数量及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B.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很快缓解C.北美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移民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很大D.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城市化迅速,人口压力变小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问题。

3.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4.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左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示意图,右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A.Ⅰ阶段人口总数变化大 B.Ⅱ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C.Ⅲ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D.Ⅳ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上升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A.200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ⅡB.201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ⅡC.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下图为“某城市2018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该城市2018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8.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

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我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我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因素B.经济因素C.家庭因素D.文化因素10.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级行政区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甘肃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江苏省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下图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和环境》测试卷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和环境》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图甲为“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为“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与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相比,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205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是()A.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B. 60~79岁人口比重上升C. 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D. 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下降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0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几题。

2.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 ①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①推迟退休年龄 ①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题。

3.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 A . 美国 B . 英国C . 中国D . 非洲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下列各两题。

4.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 . 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 . 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 . 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D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估算的部分数据表,回答以下两题。

5.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①地形 ①水源 ①热量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矿产资源 B . 淡水资源C . 地形地势D . 科技水平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 表示初期,Y 表示末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造成曲线B性别比较低年份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
C.该地大力发展加工业,吸引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D.传统观念思想严重造成
11.曲线A达到最大值时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①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②男女比例失调
③“老夫少妻”现象增加 ④劳动力缺乏
A.北欧B.非洲C.东南亚D.南美洲
1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人口的老龄化B.性别比例失调C.人口增长过快D.人口的负增长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完成下面小题。
15.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表示意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甲、丙 、乙、丁
13.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型”,即处于图中_______阶段向___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
参考答案
1.B2.A3.A4.D5.C6.D7.A8.B9.B10.C11.B12.B13.A14.A15.A16.B17.C18.C19.B20.D21.C22.C23.C24.B25.D
(2)(灌溉)水源;风沙危害;灌溉不合理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过度用水引起下游河段用水紧张。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测评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测评 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试题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第1~3题。

1.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A.战争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2.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A.控制人口增长B.人口迁移C.提升国民素质D.奖励生育3.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A.具有成本优势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1题,图中甲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说明该国已进入老年型,出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甲国是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说明甲国是中国。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2题,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出生率不高,老龄人口上升速度快,劳动力成本迅速提升。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进行产业调整,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3题,乙国为印度,人口数量多,劳动力成本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世界大量加工型企业到印度设厂,其突出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1.D2.C3.A读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图,完成第4~5题。

4.该地最有可能是()A.某某市区B.大学C.某某农村D.某某孤儿院5.关于该地户籍人口叙述最有可能错误的是()A.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C.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解析第4题,图示反映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判断可能是由人口迁出造成的,故选C项。

第5题,注意“户籍人口”不因人口迁移而改变,故A项错误。

答案4.C5.A6.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两套)第一套 (1)第二套 (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完成1~2题。

1.表中()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2.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级行政区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2题,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4.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人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镇化水平高D.工业发展最早6.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A.位于太平洋中部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D.位于日本群岛上答案:5.B 6.C解析:第5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和环境》单元检测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和环境》单元检测题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区域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A .该区域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B .图中干流的西部支流主要补给水源是西部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C .该区域降水量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D) ( A.图中、B两城市都是世界名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2 A.都是所在国家最大的港口.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 .都是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C D.影响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都是在河流入海口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二、cba下图是四个国家三大产业结构百分比图,如果、、分别表示第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3 D.④ C.③.①A B.②有关②、③叙述正确的是4.若②、③代表世界上的两类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②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A .③国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 .②国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 .③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慢D.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若甲、乙、丙、丁为四个5 )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A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6.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措施有(A.尽可能发展大城市,减少中小城市的数量.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在一起B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D.将城市建在山区,景观中有山、河、植被等。

7.下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该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行政干预 D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A.地形条件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和三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A.工业化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高度发达的社会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大洋洲、非洲B.欧洲、非洲C.非洲、欧洲D.亚洲、拉丁美洲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⑤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科技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6.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①洞庭湖围湖造田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18.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属于A.国内迁移B.国际迁移C.省际迁移D.县际迁移19.20世纪末,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国家政策B.部族战争C.自然灾害D.开发资源20.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2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22.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23.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24.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黄土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恒河平原25.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①城市化进程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能力提升26.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

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_模式。

27.读“接受教育程度统计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子女数(1981年)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_______妇女,随妇女________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生育子女数高于居住在________发达地区的妇女。

(2)从图中可推知:①_______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②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大。

③提高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是当务之急。

28.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人均耕地发展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3)为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改善耕地质量29.读“1984~1985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1)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目的是________。

(3)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造成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

三、探究创新30.读“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而70年代以来,二者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

(2)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年代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其原因是________。

(3)利用下表数据,在图中绘出1975~199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率曲线。

(4)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接近________________模式,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在图中的地区间连线(虚线和实线)的一端,用箭头表示出当时人口迁移的方向。

(2)当时人口迁出的大洲和国家主要是________洲的________等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3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二: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三: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1)分析图一,从地形上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总面积占洲总面积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洲是________。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的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判断,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参考答案26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原始(3)A、E A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死亡率高造成的;E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于出生率低造成的(4)E C D 计划生育现代人口增长27.(1)农村城市受教育程度少经济文化经济(2)自然经济文化乡村经济文化28.(1)逐渐减少人口增加及城建、公交、住房建设占据大量土地,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等(2)D (3)CD29.(1)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2)外出务工和经商(3)社会经济因素城乡收入差距30.(1)高建国之初,政治上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使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没有同步下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2)60 三年自然灾害,使死亡率上升(3)略(4)现代人口增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1.(1)略(2)欧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3)地理大发现以及新航路开辟等经济因素,世界资本主义扩张和殖民主义扩张等政治因素大批移民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32.(1)平原(或盆地)(2)海洋面积大,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3)南美洲(4)低平中低沿海(5)ACE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