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5-2016学年必修一期中考试【人民版】
2015年高中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实用)

高一第一学段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卷本试卷共 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I卷(22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内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1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瞋.目(z hēn)踝.骨(huái) 漫溯.(shù) 叱咤.风云(zhà)B.隽.永(juàn) 桎梏.(ɡù) 租赁.(lìn) 乳臭.未干(xiù)C.剽.掠(piāo) 横.祸(hènɡ) 停泊.(pō) 装模.作样(mó)D.作揖.(yī)慰藉.(jí) 鞭笞.(chī) 甘之如饴.(yí)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
A.竟至竟会竟会B.竟会竟至竟能C.竟能竟会竟至D.竟至竟能竟会3.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清洁工布里格姆每天推着垃圾车,行走在剑桥市的大街小巷,倾听街边老人的闲聊,耳濡目染,感受了这座古老名城浓厚的学术气息,了解了众多的历史名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几个游客问路,他不仅指了路,还讲了这条路的由来和历史渊源,绘声绘色,把游客给迷住了。
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enjoyed the film yesterday?A. John.B. All except John.C. Everyone including John.2. Who broke the window?A. The boy.B. The girl.C. Someone else.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he new house.B. The new friends.C. The new gardens.4. Who is the owner of the book?A. The man’s brother.B. The man himself.C. The woman’s brother.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A. In a park.B. In a house.C. In a librar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6、7两个小题。
6.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A. He’s got a flu.B. He’s got a headache.C. He’s got a running nose.7. When did the man start feeling uneasy?A. Yesterday.B. Four days ago.C.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8、9两个小题。
山东省济宁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音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班级。
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3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谒(yè)喋血(dié)长篙(gāo)遒劲有力(jìn)B.窥视(kuī)骨髓(suí)颓圮(pǐ)长歌当哭(dàng)C.尸骸(hái)浸渍(zì)解剖(pōu)叱咤风云(zhà)D.主角(jué)气氛(fēn)说服(shuì)一年半载(zǎi)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B.这真是一场恶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不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嘻笑。
C.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D.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
3.下列加点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斯韦思林杯”再一次回到我们怀抱的时候,运动员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B.明明是无中生有的事,往往谣言一传,就会三人成虎,真是人言可畏!C.他给杂志社的稿子退回来了,大家取笑他的作品为不刊之论。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长者..之意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太子丹恐.惧.
D
.约为婚.姻.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2 分。
瞋.( ch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6— 11 题。
城市牛哞
刘亮程
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 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 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
成架成架的书, 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 被书籍养育的他们, 个个满腹经纶。 我感到惭愧,
感到十分窘迫。 我的家里除了成堆的苞谷棒子, 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粪, 我唯一的养分
便是这些牛粪。 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 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 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
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 我不敢告诉他们, 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 并混到文人作家的
2015-2016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 语言知识与应用 ( 15 分,每小题 3 分)
共 39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寥.廓.(li áoku?) 峥.嵘.(zēngr?ng) 彳. 亍.(ch ìchù)
B 、 粗 糙. (c ào)
枯 槁. (g ǎo)
的乘客,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
缓开过的一瞬, 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 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 它们认出我
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
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
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
在 ( xīxī)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 -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鲁人版

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 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敕.造(shì)阜.盛(fǔ)名媛.(yuán)强.颜欢笑(qiáng)B.戏谑.(nuè)畏葸.(xǐ)吞噬.(chì)锲.而不舍(qiè)C.庠.序(xiáng)嘲哳.(zhā)贾.人(gǔ)一夫作难.(nàn)D.执拗.(niù)按捺.(nài)聒.噪(guō)惨绝人寰.(huá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嘻逐歆享穿流不息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犲B.静谧錾银闻过饰非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C.蹂躏仓皇笑靥如花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D.窈陷撕打纨裤子弟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愁3.下面填入横线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1)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让人感到荒唐甚至可笑的“假消息”,这些__________却被一些网友传得沸沸扬扬。
(2)如今社会有一些__________之徒,他们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从不干实事,却想赢得众人的尊重和肯定。
(3)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问题”已成为中英两国正式议题,但谁先提出转移香港政权,外界一直__________;但不论谁先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为中英两国,揭开了近20年争拗的序幕。
A.不经之谈沽名钓誉众说纷纭B.无稽之谈好大喜功异口同声C.无稽之谈好高骛远议论纷纷 D.不经之谈沽名钓誉莫衷一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雄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B.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高考,作为国家对人才的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形式,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考查,而且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济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音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班级。
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3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谒.(yè)喋.血(dié)长篙.(gāo)遒劲.有力(jìn)B.窥.视(kuī)骨髓.(suí)颓圮.(pǐ)长歌当.哭(dàng)C.尸骸.(hái)浸渍.(zì)解剖.(pōu)叱咤.风云(zhà)D.主角.(jué)气氛.(fēn)说.服(shuì)一年半载.(zǎi)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B.这真是一场恶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不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嘻笑。
C.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D.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
3.下列加点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斯韦思林杯”再一次回到我们怀抱的时候,运动员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人教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2分)如图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①加入的是 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B.①加入的是酒,②加 CCl4,③加苯C.①加入的是苯,②加酒精,③加 CCl4D.①加入的是苯,②加 CCl4,③加酒精2.(2分)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性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碱性氧化物均属于金属氧化物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D.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都是电解质B.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强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4.(2分)标况下,等体积的NH3和CH4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所含分子数目相同B.所含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4C.质量之比为16:17D.密度之比为17:165.(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被氧化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到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6.(2分)下列有关实验用品的使用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为 3.5B.用托盘天平称量 25.20g 氯化钠固体C.配制稀硫酸时,先向烧杯中注入浓硫酸,再加水稀释D.容量瓶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但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使用7.(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SO4与 Ba(OH)2溶液反应:Ba 2++OH﹣+H ++SO42﹣═BaSO4↓+H2OB.石灰乳与 Na2CO3溶液混合:Ca 2++CO32﹣═CaCO3↓C.CuSO4溶液与 Ba(OH)2溶液混合:Cu 2++SO42﹣+2OH﹣+Ba 2+═BaSO4↓+Cu(OH)2↓D.碳酸钡与硫酸反应:Ba 2++SO42﹣═BaSO4↓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烘干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或 SO32﹣D.由 CuSO4溶液获取 CuSO4•5H2O 晶体,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9.(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Na +、Cu2+、Cl﹣、NO3﹣B.强酸性溶液中:Na +、K+、OH﹣、SO42﹣C.强碱性溶液中:K +、Mg2+、NO3﹣、NH4+D.澄清透明溶液中:Fe 2+、Na+、SO42﹣、Cl﹣10.(2分)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 N A的 N2O 和 CO2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3N AB.0.2 mol/L 的 K2SO4溶液中含有 0.2N A个 KC.常温常压下,16g CH4和 1mol NH4+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10N AD.101kPa、4℃时,18mL 水和同条件下 17 g NH3所含分子数相等11.(2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5mol•L﹣1的 Na2SO3溶液:K+、Ba2+、NO3﹣、Cl﹣B.0.2 mol•L﹣1CuCl2溶液:K+、NH4+、I﹣、OH﹣C.pH=1的溶液:NH4+、CH3COO﹣、Cl﹣、Na+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K +、S2﹣、Na+、SO42﹣1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CH3COONH4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H4⇌CH3COO﹣+NH4+C.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分溶液和胶体13.(2分)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KMnO4→K2MnO4B.CH4→CO2C.SO2→SO42﹣D.H2O2→O214.(2分)设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的 CCl4中含有 N A个分子B.常温常压下,14g 由 N2与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 AC.标准状况下,由 H2O2制得 2.24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 AD.1 mol Al 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3N A15.(2分)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2NH3+3CuO→3Cu+N2+3H2O 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A.3SiH4+4NH3→Si3N4+12H2B.2Na+2NH3→2NaNH2+H2↑C.4NH3+6NO→5N2+6H2OD.4NH3+5O2→4NO+6H2O16.(2分)在Na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中,当c(Na +)=0.2mol•L﹣1,c(SO42﹣)=x mol•L﹣1,c(K+)=y mol•L﹣1时,x与y的关系是()A.x=0.2+y B.x= y C.x=0.1+ yD.缺c(H +)和c(OH﹣)的数值,无法计算17.(2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微粒的还原性顺序为Cl﹣<Br﹣<Fe 2+<I﹣<SO2,由此判断以下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A.2Fe 3++SO2+2H2O═2Fe2++SO42﹣+4H+B.2Fe 2++Cl2═2Fe3++2Cl﹣C.2Br﹣+4H ++SO42﹣═SO2+Br2+2H2OD.I2+SO2+2H2O═4H ++SO42﹣+2I﹣18.(2分)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Z2+2A 2+=2A3++2Z﹣B.Z2在①③反应中作还原剂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Z2>B2>A3+D.X 2+是XO4﹣的还原产物19.(2分)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3:2:1,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2:3B.1:6:9C.1:2:1D.3:2:120.(2分)LiAlH4是金属储氢材料,遇水能剧烈反应释放出 H2,LiAlH4在 125℃时分解为 LiH、H2和 A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AlH4中 Al 的化合价为﹣5 价B.LiAlH4与水反应时,LiAlH4作氧化剂C.1 mol LiAlH4在 125℃时完全分解,转移 3 mol 电子D.1 mol LiAlH4跟足量水反应可生成 89.6 L H2三、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10分)21.(2分)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23.(2分)Na2S 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 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A.2B.3C.4D.524.(2分)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2 molB.1 molC.0.25 molD.0.5 mol25.(2分)在标准状况下,将 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 V mL 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的质量分数为 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①w=×100%②c=③上述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0.5c.A.②③B.①C.②D.③四.填空题26.(8分)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BaCO3②石墨③液态醋酸④CO2⑤H2SO4⑥Ba(OH)2固体⑦NaHCO3⑧Na2CO3⑨熔融 FeCl3⑩NaOH 溶液(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enjoyed the film yesterday?A. John.B. All except John.C. Everyone including John.2. Who broke the window?A. The boy.B. The girl.C. Someone else.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he new house.B. The new friends.C. The new gardens.4. Who is the owner of the book?A. The man’s brother.B. The man himself.C. The woman’s brother.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A. In a park.B. In a house.C. In a librar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6、7两个小题。
6.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A. He’s got a flu.B. He’s got a headache.C. He’s got a running nose.7. When did the man start feeling uneasy?A. Yesterday.B. Four days ago.C.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8、9两个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济宁市泗水县高一年级期中测试历史试卷2015.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起2.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落、君主封地等。
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居住村落 B.帝王赐姓 C.居住封地 D.生活部落3.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4.史书记载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6.唐代有人在中央负责政令的草拟工作,那么他应该任职于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7.《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
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8.《汉书•武帝纪》记载“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由此可见A.汉武帝开创察举制 B.孝廉是选官的唯一标准C.选官制被地方控制 D.举荐人要承担连带责任9.某一历史时期尚书仆射刘毅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10.“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我朝”指的是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1.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时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由此可知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B.内阁成员可参与中央决策C.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 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12.“(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13.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14.据道光年间外交史料编纂情况统计,道光十年(1830年)至二十年(1840年)之间,“天朝”一词比“中国”词使用多,道光二十年后,“中国”一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这一变化①受鸦片战争惨败的影响而产生②为和太平天国政权相区别而使用③反映传统的天下意识被完全抛弃④说明近代的国家观念在逐步形成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5.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
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D.“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16.“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17.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
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
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
……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C.日军屠城南京 D.日军占领台儿庄18.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
它主要说明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即八路军)A.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19.“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0.《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2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 D.辛亥革命22.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
这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 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2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24.“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
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
”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特点是A.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B.以俄为师,党内合作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合作,全民抗战25.“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26.毛泽东获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欣然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
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 1911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28.“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9.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
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命”全面发动 B.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30.据凤凰网资讯频道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二、判断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3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33.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这标志着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3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据图示可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35.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最晚成立的是1965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36.(10分)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性历史。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