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2014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3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37、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
59、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60、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0、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A、 言语信息 B、 智力技能 C、 动作技能 D、 认知策略
52、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5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16、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7、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普通心理学(含解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普通心理学(含解析)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心理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注意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基础2.下列哪位学者及他的著作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A.柏拉图的《理想国》B.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C.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普莱尔的《儿童心理》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年份是()。

A.1889年B.1882年C.1879年D.1956年4.科学心理学在哪所大学诞生?()A.明尼苏达大学B.莱比锡大学C.彼得堡大学D.哈佛大学5.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的著作是哪一部?()A.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B.斯金纳的《科学和人类行为》C.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D.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6.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B.詹姆斯C.考夫卡D.埃里克森7.构造心理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实验内省法D.信息加工8.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含()。

A.詹姆斯B.奈瑟C.安吉尔D.杜威9.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内省法D.信息加工10.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不包括()。

A.铁钦纳B.华生C.桑代克D.斯金纳11.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的标志是()。

A.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B.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D.计算机的出现12.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下列哪个学派?()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现代认知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二、多选题1.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哪两个历史渊源?()A.古希腊哲学B.近代哲学思潮C.实验生理学D.建构主义2.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革命分别为()。

A.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B.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C.现代认知学派的兴起D.人本主义学派的兴起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内容是()。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含解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含解析)

第九模块团体心理咨询(辅导)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团体咨询计划程度,团体咨询可以分为()。

A.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B.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C.同质团体和异质团体D.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2.著名心理学家勒温用B=f(P,E)这一公式表达人的心理场景,这个公式里B代表行为,f代表函数关系,P是指(),E是指心理环境。

A.某一具体的事B.某一具体的力C.某一具体的物D.某一具体的人3.团体咨询具有强大的()心理问题发生与发展的作用。

A.教育B.发展C.预防D.治疗4.在整个团体的生命历程里,对组长而言,最困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是()。

A.首次聚会B.建立团体常模C.促进团体的过渡与行动D.结束阶段的处理5.根据樊富珉的团体发展阶段论,团体发展阶段中,过渡阶段团体成员最重要的需求是()。

A.获得安全感B.解决焦虑和抗拒C.被真正接纳和有归属感D.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6.“澄清”属于团体过程领导技巧中的()。

A.行动技巧B.交互作用技巧C.反应技巧D.发问技巧7.团体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是()。

A.恰当的团体咨询方案B.团体成员的构成C.团体咨询场所的设置D.团体人际关系的建立8.团体规模适宜人数比较少的是()。

A.发展性的B.封闭性的C.统治性的D.治疗性的9.最为广泛的团体咨询形式是()。

A.发展性团体咨询B.训练性团体咨询C.治疗性团体咨询D.预防性团体咨询10.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是()阶段成员最主要的需求。

A.创始阶段B.过渡阶段C.工作阶段D.结束阶段11.团体咨询最适宜解决的问题是()。

A.人际关系B.潜意识C.行为障碍D.认知偏差12.下列哪一项是根据团体咨询的目标划分的类型?()A.发展性团体咨询B.结构式团体C.同质团体D.封闭式团体13.下列哪一项是根据团体成员的特征划分的类型?()A.治疗性团体B.异质团体C.非结构式团体D.理性情绪团体14.()指团体结束后三个月至两年内进行的评估,目的是了解团体效果能否持续。

2014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题

2014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一般认为,在心理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兴起的三大理论派别,它们是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3、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因此,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认识过程。

4、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统称为个性心理差异,或个性心理特征。

5、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6、总的来说,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7、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好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二)判断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现象的科学。

(×)2、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

因此,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能产生心理现象。

(×)4、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大脑皮层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种物质,在结构上极为复杂,机能上极为灵敏。

(√)5、心理过程一般是指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

(√)6、调查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等外部表现,以及该言行的先行条件和后果的细致观察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7、个性倾向性体现在个性心理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几个方面。

(×)8、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普通心理学是主干。

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既是对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9、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社会心理学(含解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社会心理学(含解析)

第四模块社会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A.个体化B.社会化C.再社会化D.心理发展2.()是指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

A.社会化B.再社会化C.个体化D.再个体化3.人们一般是以特征的平均价值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的,属于()印象模式。

A.平均B.累加C.加权平均D.加权累加4.在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最初印象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效应D.刻板印象6.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是指()。

A.首应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7.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这属于()。

A.首应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8.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是()。

A.海德B.维纳C.罗特D.凯利9.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是()。

A.归因偏差B.认知偏差C.错觉D.知觉10.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

此类人属于()。

A.乐观者B.悲观者C.内控者D.外控者11.()提出了三维归因理论。

A.海德B.维纳C.罗特D.凯利12.()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主动的一面,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什么。

A.客观我B.主观我C.理想的我D.现实的我13.()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主观自我14.故意低估自己的良好品质、成就和贡献,这样的现象属于()。

A.自我抬高B.显示C.谦虚D.逢迎15.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为()。

2014年心理健康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2014年心理健康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2014心理健康知识竞赛1、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

正确2、在处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来提高其注意力。

正确3、班级属于学生和老师。

班级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所以班级团队建设需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的特性正确4、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时代特征。

正确5、职业境界中的功利境界是指把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饭碗,凭本能工作。

错误6、教育程度高的教师相对于教育程度低的教师更不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错误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正确8、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且要注意渗透的是原则而非内容。

正确9、心理顽强的人控制感较强,但是不能够严格执行目标。

错误10、教师的职责是将学生的利益最大化,自己存在的价值可以被忽略。

错误11、行为指导属于影响性技术。

正确12、游戏是指人存在的一种状态,与活动指向的内容及活动结果有密切关系。

错误1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正确14、沟通的基本态度是教育错误15、情绪调节就是消除消极情绪。

错误16、儿童在经历挫折时,通常会产生愤怒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成人的攻击性更多表现为言语层面,而非身体层面。

正确17、团队与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团队的成员会形成一些共享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形成一套有效率且有效果的组织结构。

正确18、心理学家发现,动机与学习呈正相关,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习动机高的学生比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

正确19、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做学生工作的问题;就是找方法让学生接受教育的问题。

错误20、咨询师的个人常识经验运用到咨询过程中,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错误21、基于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整体性的全员化原则,应当注意:选项1: 教育者的全员性选项2: 受教育者的全员性选项3: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项4: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转换性22、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包括选项1: 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选项2: 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选项3: 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选项4: 他人研究可以为教师发现研究课题提供启示23、教室布置的原则是什么选项2: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项3: 显示班级的个性特征选项4: 起到提示和教育的作用24、做职业生涯规划前,应该有哪些准备?选项1: 进行心理测量,测查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性格选项2: 职业实践,投入到真实的工作中,了解自身的优劣势选项3: 自我探索,自我思考,明确自己的目标选项4: 他人评价,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25、教师职业倦怠的构成指标包括选项1: 人格解体选项2: 情感耗竭选项4: 个人成就感降低26、团体辅导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学校团体工作的基础是选项2: 学生有共同的成长课题选项3: 学生有类似的困扰选项4: 学生有团体生活的倾向27、心理测评常用的方法有选项1: 观察法选项2: 访谈法选项3: 问卷法选项4: 心理测验法28、教育生态观具有哪些特性?选项1: 整体和谐型选项2: 动态开放性选项3: 真实有效性选项4: 自主独立性29、教师劳动的特点为选项1: 复杂性选项2: 创造性选项3: 示范性选项4: 长期性30、教师职业幸福的典型特征为选项1: 人际和谐选项2: 品德高尚选项3: 心胸豁达选项4: 享受生活31、不属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的特征选项3: 彼此依赖32、不属于教师角色偏离表现的是选项1: 角色混乱33、建立相互信任彼此接纳的团体练习有选项1: 信任之旅(盲走)34、《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专业知识》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专业知识》真题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专业知识》真题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专业知识》真题单选题(共42题,共42分)1.小学低年级学生基本的交往技能是()。

A.换位思考B.相互信任C.礼貌友好D.悦纳自己2.儿童怕黑,不敢独处一室,这种恐惧属于()。

A.特殊物体恐惧B.特殊情境恐惧C.与人交往恐惧D.人格障碍3.如果儿童的父母出现抑郁,……()。

A.你可以改善父母的抑郁B.你有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C.你的父母不会再爱你了D.你考100分,他们就会好了4.如果儿童常常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学,……该生表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是()。

A.欺凌B.网瘾C.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厌学5.儿童常常不自觉地做出和……,这一心理现象称作()。

A.从众B.服众C.权威效应D.社会处境6.儿童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这种学习属于()A.观察学习B.操作性条件反射C.适应D.经典性条件反射7.造成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不包括()A.自我控制能力较弱B.获得心理补偿C.学习网络课程D.逃避学习生活挫折8.学生可以用命题形式……这时思维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9.关于儿童说谎行为……是()A.儿童说谎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B.满足虚荣心或逃避惩罚是儿童说谎的常见原因C.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谎会慢慢消失,无需干预D.部分说谎行为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不良的榜样示范有关10.关于“习得性无助”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习得性无助”是德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B.“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C.“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的心理状D.“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认为失败是永久的、弥漫的以及个人化的11.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增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认知改变策略,帮助学生矫正认知缺陷和认知扭曲B.攻击性行为可能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过激情绪所致C.攻击性行为是个人行为,对学校教育教学没有影响D.可以通过爱的教育冲淡对同学紧张、敌对的情绪12.预防青少年抑郁,可采取的措施是()。

2014宁夏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压轴卷

2014宁夏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压轴卷

2014年宁夏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会感到不能很好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

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去个体化2.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法3.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

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情感需要D.本能需要4.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时,仍能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

这种现象叫做()。

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5.当人们脑电波为β波时,典型的意识状态是()。

A.深度放松B.正常清醒状态C.轻度睡眠D.深度睡眠6.“小明比小军高,小兰比小军矮,所以小明比小兰高”,以上推理属于()。

A.归纳推理B.三段论推理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7.“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的功能是()。

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健康功能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华生B.斯金纳C.桑代克D.巴甫洛夫9.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

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10.如果改变生活程序,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时间做出调适而影响睡眠,这种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被称为()。

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1.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12.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3.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
2014-08-02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

此外,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包括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8、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动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会经历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

儿童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是比较特殊的。

儿童迫切希望教师在尊重他们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人生之旅以真诚的指导和帮助,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