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21《杨氏之子》(有答案)

合集下载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相比,你认为哪一句更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反映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来应答,妙趣横生。杨氏之子才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可见他聪明机智,应对能力强。)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中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21 杨氏之子
甚聪慧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孔子家禽
作业设计:
1.阅读拓展阅读文章,练习快速阅读。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3.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2020年印制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课文。
2020年印制
导 学 过 程
检查读通情况。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诣、为、曰、应、禽。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做预习单。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全文共55字,语言简洁、浅显,主要讲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

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而杨氏子却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予以回敬。

本文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文。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朗读,体会杨氏子应答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杨氏子”“未闻”的迁移运用。

4、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文言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精妙语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0 杨氏之子(第1课时)课前谈话,激发兴趣1、出示小古文,介绍自己。

投影:敝姓董,名雪琴,上外秀洲一教书匠是也。

无万贯家财,唯学生千百。

喜听歌,亦好旅行,常盼足遍中原,尽览群峰。

吾年幼时好乒乓,屡战屡败,亦屡败屡战,真可谓斗志昂扬,常使伙伴笑掉大牙。

吾常怀凌云之志,恒念忧教之心,欲“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平生之愿也!2、指名交流:老师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通过这段话你对我有了哪些了解3、明确文体:这是老师用文言文跟大家简介自己(板书)文言文【过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揭示课题,明了题意。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氏:姓氏。

之:的。

子:孩子,可以是男孩子也可以指女孩子。

课文中是指儿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通过课题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的故事?(这篇课文说的是姓杨的家的孩子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2、现在我们来以这种古代的说话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某氏之子女)3、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是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你还想知道什么?(1、文中说的是关于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2、杨氏之子是个怎么的孩子?3、杨氏之子与谁之间发生了故事?……)好的,大家提出的都是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逐一解决。

4、通过看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人用古代汉语写的文章,平时我们叫它古文,也叫文言文。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自己把这篇文章出声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字音能否能读准确,文章能否读通顺。

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2——3人)3、一起看大屏幕,蓝色字部分为应注意的字音:为(we ì),因为他的解释为给;应(y ìng),他的解释为回应,回答。

红体字应注意的写法:梁、惠、乃(笔顺)、曰(字形,与日的区别)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我们要想把文言文研读透彻,单纯掌握这些字音是不够的,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中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读通、读懂,遇到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

2、大家是通过什么办法把这篇文章弄明白的?(结合书中的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查词典,参考全解)谁能告诉大家,工具书帮你解决了对哪个字或词的理解,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1、为设果的设,我了解到它是摆设的意思2、老师我学到的是文中的“家禽”这个词与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意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家里养的一些小动物,而文中的家禽应该分开来理解,家就是指家里,禽是指鸟,所以应该解释为您家的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一、课文内容概述
本课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1课,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

主要内容是杨老先生有个儿子叫杨头,他在家里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杨老先生感到很担心,于是找来了智慧的杨修来教导他儿子。

二、阅读要点
1.杨氏家庭情况
2.杨头的懒惰现象
3.杨修的出现及作用
4.教育的重要性
三、重点词汇解析
1.玩乐:指不务正业,轻佻嬉戏的意思。

2.担忧:担心、忧虑的意思。

3.智慧:聪明、有智谋的意思。

4.教导:教育、引导的意思。

四、思考问题
1.为何杨头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2.杨修是如何教导杨头的?
3.你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五、拓展练习
1.试写一段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2.思考父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你认为孩子应该怎样尊重父母的
教育?
六、教学目标
1.理解杨氏家庭故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相关生词的含义。

3.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总结杨头的问题出在哪里,你认为如何解决?
2.找一段文字,描述你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以上是《杨氏之子》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好孩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言艺术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虽然难学,但学生却兴趣十足,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初步感知文言文,了解阅读古文的一些方法,能读、敢读文言文,并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倡导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借助注释和上下文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中国五千年的语言魅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

因此,对于初尝文言之味的小学生而言,更应该多读少讲。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并通过多次地朗读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使孩子们被祖国的语言魅力而折服。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学习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机智。

【学习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机智问答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初识语言的艺术1、读周恩来机智问答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媒体出示周恩来机智问答故事,请生阅读后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师: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人一出现,语言也出现了,但能说话并不意味着会说话。

21 杨氏之子 作业设计(含答案)

21 杨氏之子 作业设计(含答案)

21杨氏之子作业设计(含答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作业设计课文内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J 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o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o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J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我也会答。

杨先生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臼:未闻李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J儿应声答曰:未闻熊先生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我应声答日:未闻六、文言文阅读:请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汗不敢出——【《世说新语•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②日:“可令二子来J于是敕③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日:“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臼:“战战栗栗,汗不敢出J【注释】①钟毓:魏国车骑将军。

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令誉:好的名声。

②钟繇(ydo):三国时魏国相国Q③敕:皇帝召见。

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联系上下文,选择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A.多少B.年幼,幼小(2)语其父钟繇曰()A.代词,他们的B.其中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钟毓面有汗是因为O钟会不出汗是因为O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你觉得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答案:一、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1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1.杨氏之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1.杨氏之子》
3.考点强化练习: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遇到难题及时询问解决。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
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任务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任务3: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拓展提升练习:
⑵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课题
21、杨氏之子
执教教师
学生
授课时间
2021年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重难点预测
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习流程
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抓住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同桌角色扮演。想象表达。
四、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1.基础知识练习: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详解

部编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案详解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精妙,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及五年级学段孩子的学习水平确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记得之前老师刚认识大家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姓氏,从此大家就开始叫我——(樊老师!)对,之前只介绍了我的姓氏,今天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屏显:山西樊氏女年二十六,甚内向。

1.生读这个句子。

2.师:你从这里知道了我的哪些信息?生汇报。

师:孩子们,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信息,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呀!请你们也用这种句式介绍一下自己。

3.生自我介绍。

生1:河北周氏子年11,甚聪惠。

师:真是聪惠的孩子,增之一字则嫌长,减之一字则嫌短。

生2:河北何家女11岁,甚美丽。

师:我听出了“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的感觉。

生3:邯郸张氏子11岁,甚有才。

生4:定州张氏男11岁,英语甚好……[设计意图:以自我介绍引入本文主题,引起学生兴趣,不至于开篇文言文,使学生望而生难]二、注释解题直指言语师:同学们,通过读课题和课前预习,你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生:我想它的意思是:姓杨家的孩子。

师: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从你的回答中我知道了“氏”是姓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

(或者直接问孩子:氏是什么意思?之是什么意思?)其他孩子请批注在课题相应字的旁边。

(举例:《童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生:我还从注释中知道了这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师: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借用注释是学习文言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课件出示】<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作者刘义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杨氏之子
导学案设计
课题杨氏之子课型新授课
1. 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恰当的语气读好人物对话。

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1. 准备《世说新语》这本书中的相关篇目;制作教学课件。

( 教师)
课前准备
2. 搜集本文作者的相关资料,搜集富有哲理的风趣、幽默的小故事。

( 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谈话入题( 用时:5 分钟)
二、初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三、读懂故事( 用时:18 分钟)
四、小结收获( 用时:2 分钟) 1. 课件出示幽默小故事:周恩来幽
默故事之“派克”的来历。

2. 过渡,引出课题。

3. 介绍文章的体裁,了解作者及作
品出处。

1.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 教师范读。

3. 课件出示课文( 标出停顿线) ,引
导学生自由朗读。

4.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1. 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是怎样读懂的?
2. 全班汇报,交流课文的意思。

3. 多种形式的朗读。

1. 组织学生谈学习收获。

2. 布置作业。

1. 自由读幽默故事,读后说一说周
恩来的幽默体现在哪里,并谈谈自
己的感受。

2. 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

3. 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自己对作
者及《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了解。

1. 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 认真听老师范读,给课文划分停
顿。

3. 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4. 练习朗读,读后评价。

1.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文
中的每一句话。

再小组合作,交流
课文的意思。

2. 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书下的注
释。

3. 多样朗读课文。

同桌互读,分角
色读,齐读。

1. 说一说自己了解了哪些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调动以往
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1. 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要指
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
中的“ 为” 读wèi,二是“ 应
声”的“应”读yìnɡ。

2. 学生在朗读时,特别要指导
学生注意停顿的恰当。

1. 学生在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插图
及猜读等方法。

2. 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
地方进行点拨。

教师注意引导总结学习
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回顾内容( 用时: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回顾: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在回顾课文的主要
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
要的两个人物,按照事情的起
2. 组织回顾学习方法。

2. 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
法。

1. 组织学生讨论,体会孩子的聪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进行概括。

引导学生体会: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
二、细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三、品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四、阅读拓展( 用时:5 分钟) 明。

(1) 引导学生关注“梁国杨氏子九
岁,甚聪惠”这句话。

(2) 关注杨氏子的回答:“未闻孔
雀是夫子家禽。


(3) 体会杨氏子的特点。

2. 组织二次讨论,对孔君平进行评
价。

关注孔君平的话。

3. 引导学生想象与表达:孔君平听
了孩子的话会有怎样的反应?
1.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1. 交流搜集的古今笑话。

2. 推荐阅读。

1. 读课文,探究孩子的聪慧与礼貌。

(1) 抓住“甚聪惠”来理解。

(2) 小组讨论:这个孩子的回答巧妙
在哪里?
(3) 再读再议:这个孩子除了聪明,
还有哪些好品质?你是从哪里读出
来的?( 礼貌、幽默。

)
2. 探究“客人”的幽默。

3. 想象孔君平的动作、表情、心理
活动。

1.(1) 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
语气。

(2) 同桌对读对话,入情入境地表演
课文。

(3) 用多种形式读课文,并进行评
读。

2. 独立练习背诵,开展背诵比赛。

1. 说一说自己搜集的有关于语言艺
术的古今笑话。

2. 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
生硬地直接说“ 孔雀是夫子家
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
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
貌,又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
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只有孔平君承认孔雀是他家
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的机智、思
维敏捷,以及语言幽默。

在基本了解课文意思的
基础上,先一句一句地背诵,
然后连起来背诵。

有条件的可以举办《世说
新语》故事会,激发学生对文
言文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