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21《杨氏之子》(有答案)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21《杨氏之子》(有答案)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21《杨氏之子》(有答案)

21 杨氏之子

导学案设计

课题杨氏之子课型新授课

1. 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教学目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恰当的语气读好人物对话。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1. 准备《世说新语》这本书中的相关篇目;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课前准备

2. 搜集本文作者的相关资料,搜集富有哲理的风趣、幽默的小故事。( 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谈话入题( 用时:5 分钟)

二、初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三、读懂故事( 用时:18 分钟)

四、小结收获( 用时:2 分钟) 1. 课件出示幽默小故事:周恩来幽

默故事之“派克”的来历。

2. 过渡,引出课题。

3. 介绍文章的体裁,了解作者及作

品出处。

1.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 教师范读。

3. 课件出示课文( 标出停顿线) ,引

导学生自由朗读。

4.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1. 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是怎样读懂的?

2. 全班汇报,交流课文的意思。

3. 多种形式的朗读。

1. 组织学生谈学习收获。

2. 布置作业。

1. 自由读幽默故事,读后说一说周

恩来的幽默体现在哪里,并谈谈自

己的感受。

2. 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

3. 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自己对作

者及《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了解。

1. 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 认真听老师范读,给课文划分停

顿。

3. 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4. 练习朗读,读后评价。

1. 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理解文

中的每一句话。再小组合作,交流

课文的意思。

2. 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书下的注

释。

3. 多样朗读课文。同桌互读,分角

色读,齐读。

1. 说一说自己了解了哪些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调动以往

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1. 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要指

导学生读准,一是“为设果”

中的“ 为” 读wèi,二是“ 应

声”的“应”读yìnɡ。

2. 学生在朗读时,特别要指导

学生注意停顿的恰当。

1. 学生在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插图

及猜读等方法。

2. 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

地方进行点拨。

教师注意引导总结学习

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回顾内容( 用时:5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回顾: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在回顾课文的主要

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

要的两个人物,按照事情的起

2. 组织回顾学习方法。 2. 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

法。

1. 组织学生讨论,体会孩子的聪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进行概括。

引导学生体会: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

二、细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三、品读课文( 用时:15 分钟)

四、阅读拓展( 用时:5 分钟) 明。

(1) 引导学生关注“梁国杨氏子九

岁,甚聪惠”这句话。

(2) 关注杨氏子的回答:“未闻孔

雀是夫子家禽。”

(3) 体会杨氏子的特点。

2. 组织二次讨论,对孔君平进行评

价。关注孔君平的话。

3. 引导学生想象与表达:孔君平听

了孩子的话会有怎样的反应?

1.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1. 交流搜集的古今笑话。

2. 推荐阅读。

1. 读课文,探究孩子的聪慧与礼貌。

(1) 抓住“甚聪惠”来理解。

(2) 小组讨论:这个孩子的回答巧妙

在哪里?

(3) 再读再议:这个孩子除了聪明,

还有哪些好品质?你是从哪里读出

来的?( 礼貌、幽默。)

2. 探究“客人”的幽默。

3. 想象孔君平的动作、表情、心理

活动。

1.(1) 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

语气。

(2) 同桌对读对话,入情入境地表演

课文。

(3) 用多种形式读课文,并进行评

读。

2. 独立练习背诵,开展背诵比赛。

1. 说一说自己搜集的有关于语言艺

术的古今笑话。

2. 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

生硬地直接说“ 孔雀是夫子家

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

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

貌,又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

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只有孔平君承认孔雀是他家

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的机智、思

维敏捷,以及语言幽默。

在基本了解课文意思的

基础上,先一句一句地背诵,

然后连起来背诵。

有条件的可以举办《世说

新语》故事会,激发学生对文

言文的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