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招生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

2019年2月下半月刊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杨凌鹏国内旅游已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变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国际化,但旅游业在服务管理、产品供给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体验,降低了产业竞争力。

在经济转型期,供需错位是阻碍国内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旅游供给质量,满足大众旅游需求,是西双版纳旅游业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

本文以西双版纳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新时期旅游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引言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消费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居世界首位。

但国内旅游业对新的发展趋势未能很好地适应,无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这阻碍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新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和西双版纳当地实际,对该地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一、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概况西双版纳,全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面积1.9万 km2,位于滇西南。

与缅甸、老挝接壤,毗邻泰国、越南,以少数民族文化、热带风光和异域风情而成为国内旅游热点。

2015年,西双版纳共接待中外旅游者2 001.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71.84亿元。

二、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一)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旅游消费的大众化使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旅游者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新的旅游形式不断出现,农村居民的出游率也不断提高。

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增长12.8%;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增长15.9%。

这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景区环境、服务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压力,致使热点地区旺季经常人满为患,形成旅游业发展阻力,也影响游客体验。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就业提升对策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就业提升对策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就业提升对策》摘要: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各地方院校旅游专业应该以此为契机,反思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的同时,也促进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总之,旅游专业就业现状的造成既有行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要想解决旅游专业就业问题,需要三方共同作用、联合发力,打造动态发展、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McKercher,Andrea Williams,Ian Coghlan. Career progress of recent tourism graduates[J]. Tourism Management,1995,16(7).徐昌贵【摘要】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旅游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伴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旅游专业也需要从人才供给层面进行深入改革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本文认为导致旅游就业问题突出的供给侧原因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层次不符、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导致课程设置缺乏依据、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适应能力不强、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的引领与指导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出明确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构建合理的旅游课程体系;合理规划,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正确引领,让教师成为学生就业的帮手,多方位发力提升就业水平。

【关键词】供给侧;地方高校;旅游;就业问题【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82-03一、研究背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具有普遍性。

国际上早在1995年,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就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具有本专业就业率不高、高流动率和起薪低的特点[1]。

Andrew Kevin Jenkins对英国和荷兰两所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地域、部门和行业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对某些酒店部门、连锁酒店和行业有明显的偏好;而且大多数人希望在毕业10年后成为总经理/公司经理;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也在下降[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为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为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为例作者:张自强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5期张自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导向。

新时期旅游发展进入“井喷式”阶段,旅游行业提高了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与标准,作为应用型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滞后、实践教学条件不充分、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专业认同感不高等问题,结合地区旅游行业特征,反思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自强,博士,副教授,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5〕008)。

据2016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估计,“十二五”期间结构性失业人口规模大概为1 397万人,预计“十三五”期间结构性失业人口将增长到1 425万人,其中,大学生失业人口规模约364万人。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宏观背景下,“用工荒”与“难就业”并存的矛盾尤为突出。

引发中国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在于21世纪初的大学扩招,使得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但高校的专业设置、教育体系等却没跟上,使得教育和实际需求无法衔接。

另外,据咨询机构麦可思对2012届部分高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毕业生中的87%认为专业实习不够,21%认为课程设计不够合理,16%认为毕业设计不够科学。

实际上,教育部一直重视高校专业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

201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践教学不少于50%。

而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强调,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山西省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山西省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山西省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山西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之一。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山西省的文化旅游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山西省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化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背景山西省自古以来就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土人情闻名于世,如孔子讲学的曲阜、千年古刹的五台山、丝绸之路的北段太原、汾酒的原乡泽国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游客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深藏在山野中的文化资源和景点往往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导致供给端的短缺和质量不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和优化供给体系,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山西省来说,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环境质量,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1. 优化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方面,山西省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

要加大对重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如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保护与开发,提升其旅游价值。

要加大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还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推出一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如特色文化节庆、主题文化旅游线路等。

2.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档次和品质是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景区内部,要建设配套完善的停车场、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要加大对旅游商贩和导游等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作者:杨凌鹏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2期国内旅游已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变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国际化,但旅游业在服务管理、产品供给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体验,降低了产业竞争力。

在经济转型期,供需错位是阻碍国内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旅游供给质量,满足大众旅游需求,是西双版纳旅游业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

本文以西双版纳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新时期旅游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消费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居世界首位。

但国内旅游业对新的发展趋势未能很好地适应,无法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这阻碍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新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和西双版纳当地实际,对该地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西双版纳,全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面积1.9万 km2,位于滇西南。

与缅甸、老挝接壤,毗邻泰国、越南,以少数民族文化、热带风光和异域风情而成为国内旅游热点。

2015年,西双版纳共接待中外旅游者2 001.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71.84亿元。

(一)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旅游消费的大众化使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旅游者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新的旅游形式不断出现,农村居民的出游率也不断提高。

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增长12.8%;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增长15.9%。

这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景区环境、服务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压力,致使热点地区旺季经常人满为患,形成旅游业发展阻力,也影响游客体验。

(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特色化及品质化如今,国内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特色化及品质化,游客进行旅游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其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及生活体验,追求旅游全要素的提升。

新时代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路径

新时代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路径

【旅游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21-11-03基金项目:泰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旅游管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RCPYB07)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杨美霞(1963-),女,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泰州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规划与开发。

新时代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路径杨美霞(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全域旅游发展标志着中国旅游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力资源的规模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新时代旅游人力资源的重要供给侧,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思路与措施。

文章在研究新时代对旅游教育新挑战的基础上,从强化旅游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育人理念、重塑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探讨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以期对新时代旅游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新时代;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中图分类号:F121;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2)01-0052-05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根据该方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随之确立,这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旅游时代即将到来。

[1]新旅游时代旅游业由传统旅游向文旅高度融合的新方向发展,旅游产业将进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

旅游业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文旅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实现既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教旅游人才的精准培养路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教旅游人才的精准培养路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教旅游人才的精准培养路径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当前旅游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培养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培养方式过分单一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旅游人才的素质,有必要探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精准地培养旅游人才。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教的机遇和挑战供给侧改革是指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生产要素配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

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职业教育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现有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素质、全方位的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下,职业教育需要调整培养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精准培养路径的探究1. 培养内容的调整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调整培养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快速上手并胜任。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敏感度的培养,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2. 培养方式的创新传统的培养方式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创新培养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提高培养效率和质量。

3. 产学研深度融合供给侧改革要求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更加贴近,因此需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学校应与旅游行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市场信息。

高校课题申报: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提出与课题界定“新常态”释放出中国领导层对当下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态度,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重要决策依据。

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为7.4%。

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重要特征。

相比之下,旅游业上升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

旅游教育和学科建设高度依赖于国家经济运行状态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又为行业发展提供反哺和动力。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将“人才强旅、科教兴旅”作为今后国家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战略,并从“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国家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鼓励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等积极参加旅游志愿者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旅游教育阵营中,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行业)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和使命。

在新常态背景下,更是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转型、模式改革的生存与竞争压力。

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旅游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

欧洲、美国等国旅游教育都是在旅游与服务业人才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Fabio Zagonari(2009)提出加强旅游知识教育和培训教育的结合,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用的结合。

Gabriela (2012)提出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突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

Harris Rosen(2010)提出旅游教育应注重学生企业家领导力的培养,并开展案例研究。

Andreas Walmsley(2012)对英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在校学生的工作经历和社会关系网络对初次就业具有重要影响,提出旅游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8卷
第 1 2期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V ol _ 3 8 N0. 1 2
De c . 。 201 6
2 0 1 6年 1 2月
专 业 招 生 背景 下 旅 游 人 才 培 养 的 供给 侧 结构 性 改 革 研 究


本 文主 要是 从学 校人 才培 养供 给 的角度 , 考虑 2 0 1 7年专 业 招生 改 革 带来 的变 化 和影 响 , 探讨 如何 提
( 一) 旅 游 专业生 源 的总量 减 少
高旅 游 管理 专业 人才 培养 质量 , 提 升地 方应 用型本 科 院校 的竞 争力 。
从2 0世 纪末 期开 始 , 考生 第一 志愿 报考 旅游 专业 的数量 逐 渐 减少 , 以后 呈逐 渐 递 减之 势 。相 应地 从 2 0 1 1年开始 , 全 国旅 游本 科教 育 的整 体规模 也 开始稳 中有降 。从 2 0 0 6年 开始 , 几 乎 每年旅 游 管理 专业 的
时, 学 生是 生源 的供 给方 , 而 高校是 生 源 的需求 方 ; 从 人才 培养 的角 度看 , 高校 是供 给方 , 而学 生是 需求方 。
高 校培 养 的学生 是否 能满 足行 业 与企 业 的 需求 是 影 响 学 生 就业 质 量 和 学 生对 高校 满 意 度 的 主要 因素之
探 讨 地方 应用 型本 科 院校旅 游管 理专 业如 何提 升竞 争力 。
一、Leabharlann 专 业 招 考 改 革 背 景 下旅 游 专 业供 需失衡 的 困境
旅 游 管理 专业 的供 需关 系主要 涉及 行 业 、 企业、 高校、 学 生 。从 行 业 、 企业、 高校 、 学 生 四个 维 度 看 , 可 以认 为行业 和企 业是 人才 需求 方 , 而 高校 和学生 是人 才 供 给方 ; 若 从 高校 和学 生 角 度看 , 在 高 考 志愿 填报
的部 分学 生 就可 能不再 报考 , 造 成旅 游专 业 总体报 考数 量 的减少 , 旅 游专业 缺 乏原模式 下本 学校 其他 专业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0 9—1 0 基金项 目: 湖州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项 目编 号 : J G AO 0 3 9 ) 成果 。 通信作者 : 刘 战慧 , 副教授 , 从 事旅游管理与乡村旅游研究 。
旅游 管理 类专 业从 2 O世纪 8 0年代设 立 至今 , 三 十多年 来规 模迅 速扩 张 , 同时旅 游管 理本科 教育 的专 业认 可度 偏低 、 招 生规 模递 减 、 就 业 质量不 高 等 困境 成 为其 发展 的瓶 颈 。专业地 位下 降影 响高考 考生 的报 选意愿 , 使 得 近年 来各 本科 院校 旅游 管理 专业 或多 或 少存 在 着 生 源危 机 。从 2 0 1 7年 起 , 国家教 育 部将 在 上海 和浙 江地 区试 点 , 高考 首次 采取 按专 业招 考 , 废 除 之前按 学 校进行 报考 的方 式 。此举 势必进 一步 加剧 旅 游 专业 生源 的供 需矛 盾 , 尤 其 是对 地方 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本文 拟从 人才 培养 供给侧 结构 性改革 的角 度 ,
在 旅游 行业 的不 到 2 0 ; 二 是我 国旅游 人 才 的素 质结 构 、 能 力结 构 、 学科 结 构等 方 面存 在 着突 出 问题 , 即 初 中级 人才 多 , 高层 次人 才少 ; 继 承型人 才多 , 创新 型人 才 少 ; 理论 型 人才 多 , 实 用 型人 才 少 ; 单一 领 域 、 行 业、 学科 人才 多 , 跨 领域 、 跨行 业 、 跨 学科 的复 合 型人才少 。旅 游业 高素 质专 门人才 缺乏 与旅 游管理 专业 毕 业 生对 口就业 率走 低 和流失 率居 高并存 的 问题 , 反 映 出旅游 人才供 需 的结构 性矛盾 , 旅 游人 才供需 存 在着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3 8卷
未 录取 生源 的补 充 , 可能会 引起 生源 的短 缺和生 源质 量 的下降 。
( 二) 旅 游 人才供 需 的结构 性错位
进入 2 1 世 纪 以来 , 我 国旅游 专业 的人 才培养 与 飞速发 展 的旅 游形 势存 在一定 的差 距 。 目前 我 国旅游 业 在人 力资 源方 面存 在两大 难题 : 一是 旅游 专业 大学 生 的行 业 高流 失率 一 直 困扰 着旅 游 教 育 界 。大量 的 实 证研究 发 现 , 旅游 专业 本科 生在 本行 业 内就 业 的人数 一般 比较 低 , 约在 1 O ~3 O %之 间 , 两 年后 依然 留
刘 战 慧
(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社 会 发 展 与 管 理 学 院 ,浙 江 湖 州 3 1 3 0 0 0 )

要: 新世纪以来 , 地 方 应 用 型本 科 高 校 的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在 专 业 认 可 度 、 招 生 和 就 业 方 面都 存 在 着 问 题 。2 0 1 7
年开始实施 的专业招 生改革 , 将加剧该专业生 源供 需的失衡问题 。专业的生存危机倒 逼高校提升竞 争力 , 地 方应 用型本科高 校从课程设 置、 国际化教育 、 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实践 能力 的提 升等方面 , 通过实施供 给侧改革 , 彰显
该 专 业 的特 色 与优 势 , 从 而 解 决 生 源 困境 的 问 题 。 关键词 : 专 业 招 生 ;生源 困境 ; 供给侧改革 ; 旅 游 管 理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1 7 3 4 ( 2 0 1 6 ) 1 2— 0 0 5 5 — 0 4
生 源都 比较 缺乏第 一 志愿 考生 , 录取 的考 生 分 数 相对 也 不 断降 低 , 有 些 年 份 甚 至需 要 补 录 。那 么 可 以预
想, 2 0 1 7年 采取 按专业 填 报 志愿 和录取 方 式 , 原 招 生模 式 中有 可 能被 旅 游 专业 录 取 的非 第 一志 愿 考生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