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1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习指导-第13章《内能》重难点、易错点突破技巧

第十三章重难点、易错点突破技巧【重难突破】重难点1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难点)【方法技巧】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例1】(2018·聊城中考)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第 1 页共 11第 2 页 共 11 D. 0°C 的冰块,其内能为零【针对练习】1.(河北中考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 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重难点2比热容及其应用(重点) 【方法技巧】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应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根据公式Q=cm △t 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这就是我们常用水来作冷却剂或散热剂的原因。
水作冷却剂时,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例如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水作散热剂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例如暖气片中用水循环散热。
(2)根据公式cmt Q=∆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其他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例如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且冬暖夏凉。
【例2】(2018•徐州中考改编)当严寒即将来临时,为了预防果实结冰,果农会用水喷洒果树。
请你解释这种做法所蕴含的道理。
【针对练习】2.美丽的柳叶湖是常德市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以其旖旎的风光令人们流连忘返,更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在盛夏避暑的好去处。
柳叶湖的水面宽广,蓄水量丰富,而水的比沙石的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要(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沙石升高的温度,因而夏天人们在柳叶湖边会感到很舒服。
3.(2018秋•南昌期中)夏天,小张同学和家人一起去庐山避暑,发现山脚下的餐馆常将饮料、西瓜等储藏于温度较低的山泉、溪流中,待到需要时再将其拿出以供客人降温解暑。
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九年级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
1.三者的概念区别(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J)。
(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2.三者的辨证关系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
(1)两个“一定”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
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变。
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
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
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四个“不一定”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
(真题解析)2018年中考物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含解析

专题13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1】( 2018•聊城卷)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 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C. 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 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答案】C【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4)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2】( 2018年邵阳卷)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 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答案】C【解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B.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故B错误;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说法正确;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温度;故D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难点中心】温度、内能和热量是热学中三个基本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都用“热”来表示,但三者又有实质的不同,十分容易混淆,中考中出错率较高。
【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1.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从分子运动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于个别分子没有意义。
当物体温度变化到一定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物态可能发生变化。
内能:从广义来说,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是状态量。
教材中所说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势能、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
在热学中,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内能跟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如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怎样变化。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由于质量没有变,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势能变小,内能变小。
热能:是内能的通俗说法,实际上与内能有区别。
热能是指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是内能的一部分,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量。
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叫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叫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而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
热量跟温度高低无关,跟变化的温度有关。
2.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①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因为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或减慢),分子动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②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改变(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如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减小,因此冰熔化过程中内能减小。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内能、热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很多同学常常理解不好,容易出错。
一、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可以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
现阶段主要掌握与温度的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切记“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
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
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也可能减小(想一想为什么?)。
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联系:(1)温度与内能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
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内能变化的惟一标志。
物体的状态变化也是内能变化的标志(如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沸腾等)。
(2)温度与热量温度反映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就越高。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两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时,物体具有温度,但没有热传递,也就谈不上“热量”。
(3)热量与内能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温度区别

分子势能→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内能= +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运动动能→分子热运动→温度联系:1、温度与热量的联系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
同理,物体温度降低不一定放出了热量,还有可能物体对外做了功。
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例子——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热量和内能的联系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一种量度,所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但物体内能的增加(或减少),不一定是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温度和内能的联系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动能的大小,因此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反之,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而物体的内能变化了,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改变。
这是因为物体在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会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分子势能变小,内能也就改变了,而温度却不一定改变。
只有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我们才可以说: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温度升高(或降低)区别温度热量内能从宏观角度看表征物体冷热程度;从微观的角度看是表征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的剧烈程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
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降低”、“升高”、“是”等表述。
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放出”而不能说“具有”、“有”、“含有”。
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分子势能和物体的状态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状态和分子个数有关,另外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
难点突破——温度 内能 热量的区别

难点突破:温度、内能、热量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内能、热量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区别:1、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是多少”,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不能“传递”和“转移”,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所以温度反映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2、内能:它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的势能的总和。
它和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就增大,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或分子的多少),种类、状态、结构有关。
而且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热量:它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
它也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表述而有能用“具有”或“含有”。
如果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就没有内能的转移,也就不存在热量的问题。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或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或传递)给低温物体,直到物体间的温度相同时,则热传递停止。
二、联系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O C不变。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如冰凝固成冰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0O C不变。
)注意:只有当物质在同一种状态下,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才会升高(或降低)。
如直接给水加热,不断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将会不断升高。
高温的水不断向周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将会不断降低。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但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同上所述)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但内能增大,不能说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因为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如用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筒内的空气并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
专题一 正确区分温度、热量和内能

18.如图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种被销钉K 锁住的活塞,C是一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 当把销钉拔出后,请你写出可能看到的一个现象,并进行解释。 例如:现象:活塞将向右运动; 解释:压缩空气膨胀做功,向右推动活塞。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温__度__计__示__数__降__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 能 专题一 正确区分温度、热量和内能
1.温度、热量和内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热学中,属于重难点,易 混点。中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 2.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 量
区别
联系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不能 温度升高,物体内能
温度 “传递”和“转移”,单 增加;温度降低,物
热量 (4)摩擦生热,“热”指__________。
内能
12.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
以判断:物体t2时的内能__小__于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 于”)t3时的内能,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晶__体__熔__化__时__吸__热__,__内__能__增__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1】(2018•聊城卷)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 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 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 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答案】C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4)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2】( 2018年邵阳卷)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 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
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
【答案】C
【解析】分析: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
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
B.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故B错误;
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说法正确;
D. 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难点中心】温度、内能和热量是热学中三个基本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都用“热”来表示,但三者又有实质的不同,十分容易混淆,中考中出错率较高。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形式的能。
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焦。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技能方法】
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1)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2)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3)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热量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正确;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所以,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 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答案】B
【解析】A. 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所以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故A错误;
B. 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由于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吸收了热量,内能是变大的,故B正确;
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故C错误;
D. 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温度、热量、内能是不太容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量,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实质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热量是个过程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内能是物体
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注意加深理解,多练习。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 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增加
D. 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答案】D
【解析】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因为物体的质量、体积不确定。
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B错误;C、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C错误;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D. 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B
【解析】分析:(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3)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
解答:A、煲鸡汤时,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正在沸腾的鸡汤,温度虽然不变,但不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故C正确;
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烟雾”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热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相关热学知识做出解释是解答的关键。
【5】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
【答案】B
【解析】A、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正确;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1)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3)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