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线下研讨
国培计划2024年线下培训

国培计划2024年线下培训2024年的国培计划线下培训将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盛会。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方式和模式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培计划的线下培训将为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人士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和驾驭教育变革的浪潮。
一、培训内容在2024年的国培计划线下培训中,将涉及到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教育管理将关注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者提供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将重点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教师们提升教学实效。
教育技术则是培训的另一大亮点,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等内容,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此外,线下培训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分享他们在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以及专门开设国际化教育、STEAM教育、素质教育等专题课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前沿性的学习内容。
二、培训形式2024年国培计划线下培训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讲座、研讨会、实践教学等。
其中,讲座将以专家学者或者教育管理者为主讲人,围绕不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研讨会则是以问题为导向,邀请与会者针对特定议题进行自由交流,共同总结经验和提出解决方案。
实践教学环节将组织参与者前往各类教育机构、科研中心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学习,以便更好地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线下培训还将设置作业、考核和论文等评价环节,鼓励学员们在培训结束后继续深入思考和学习。
三、培训目标2024年国培计划线下培训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思维、提高教育能力,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具体来说,培训将以以下几点为重点:1.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国培送教下乡教师研修计划

国培送教下乡教师研修计划一、研修目标本次研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培训,帮助农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增强课程研发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与分享,建立起一个持续自我发展、相互学习支持的教师专业成长社区。
二、研修内容1. 现代教育理念: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
2. 教学方法与技巧:分享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并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 课程开发与设计:指导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程,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评价方式的设计等。
4.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在线课程开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修形式为了确保研修效果,本次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培训:组织短期集中培训,由专家进行面对面授课。
- 远程网络研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便于教师在工作之余自主学习。
- 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教学案例,提升教学质量。
- 校际交流:安排教师参观先进学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经验。
四、研修时间安排研修计划将分阶段实施,总周期为一年。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1-3月):进行基础理论学习,重点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与接受。
- 第二阶段(4-6月):聚焦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实践操作,通过模拟课堂等形式加深理解。
- 第三阶段(7-9月):专注于课程开发与设计,指导教师完成至少一个课程的设计工作。
- 第四阶段(10-12月):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至少一种新的教学工具。
五、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研修效果,将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
包括:- 过程评估:对教师参与研修的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出勤率、作业提交情况等。
- 成果评估: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演示等方式,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修成果。
小学科学教师国培研修计划

小学科学教师国培研修计划一、研修目标本研修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了解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3. 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研修内容1. 理论学习- 新时代教育方针与政策解读- 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 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教学策略-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项目式学习的策划与管理-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3. 实践操作- 实验设计与创新- 科学活动组织与指导- 学生科研项目的辅导方法- 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4. 科研能力提升- 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课题申报与研究过程管理- 成果展示与交流技巧三、研修形式为了确保研修效果,本次国培计划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线上课程学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灵活安排时间。
- 线下集中培训:定期组织面授讲座和研讨会,由专家授课。
-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实地考察观摩:参观先进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习最佳实践。
- 个人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的研究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四、时间安排本研修计划将持续一年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个月):理论学习与线上课程。
- 第二阶段(4-6个月):线下集中培训与小组合作学习。
- 第三阶段(7-9个月):实地考察观摩与教学实践。
- 第四阶段(10-12个月):个人课题研究与成果总结。
五、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研修效果,将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过程评估:定期检查学习进度和参与度。
- 实践评估:通过教学案例和科研项目来评价实践能力。
- 成果评估:根据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 反馈机制:鼓励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研修计划。
2023年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简稿两篇

2023年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简稿两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前行,在前行中不断地遇见,遇见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当我们遇见学习,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光;当我们遇见名师,我们便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2023年11月至2023年3月,我有幸了“国培计划(2023)”送教下乡培训活动。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特岗教师,我怀着知无涯,学无境的态度积极投身于培训学习中,感谢这次机会让我一进入教师行业就能接受到名师的熏陶,给了我一个前进的方向。
这次培训有前期网络研修、中期线上诊断、后期线下实践,其中线下培训有名师送教、研讨课、专家点评、互动研讨、名师微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各异,达到“三备三上三反思二名师专家们从理论上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分享课堂教学实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我大开眼界,也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感受到了名师团队的专业精神,也从执教多年的教师前辈身上,学习到经久不衰的教学思想,值得借鉴和学习,此次培训皆是收获满满。
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培训,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此次培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是高春玲老师,她以《丁香结》为例进行《依据课标精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的讲座,让我在备课时有了清晰的思路,一是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出发,要有单元整合意识,让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前后勾连,聚焦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策略,落地生根。
二是创建任务型情境,通过课前任务单,让学生在单元引领下的活动设计下,将阅读运用于问题解决中,以读促教。
三是巧用课后思考题,通过设板块,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串起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语文核心要素,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自己有意识地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备课,就像刘玉华校长说的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教师国培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教师国培信息技术研修计划一、研修目标本次国培信息技术研修旨在帮助教师:1. 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 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能够设计并实施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案。
3. 培养创新思维,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
4.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确保教学活动中信息安全。
二、研修内容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办公软件(如Word、Excel、oweroint)的高效运用- 网络资源的搜索与筛选技巧- 云存储和数据共享服务的应用第二部分:教学技术应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 互动白板的使用和管理- 在线教育平台的搭建与管理-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在线评估与反馈的方法- 学习管理系统(LMS)的应用- 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三、研修方式为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次研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线上学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视频教程学习、在线讨论和资源共享。
- 线下研讨:组织面授研讨会,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
- 实践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实际操作和课堂教学模拟。
- 成果展示:通过公开课或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研修成果。
四、考核与评价研修结束后,将对参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包括:- 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成果展示的效果与反馈五、后续支持与资源为了确保研修效果的持续性,我们将提供以下支持:-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交流群,便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 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库,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素材。
- 组织定期的跟进培训和高级研修班,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国培计划研修总结

学习中,我积极参与了导师郭玉萍老师开展的研修活动,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并与大家交流学习。在这之中,我见到了自己的进步,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的:你知道的越多,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渺小。在研修活动中,我仅仅是进步了一点点,我需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了。
对培训的建议
继教网支持下的本次培训继承了以往的硬件与软件平台的优秀经验,通过个人工作室的形式展开培训与学习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效果明显。北京大学也实行了相应的网络研修平台,和继教网的培训形式略有不同,北大网络研修实行的是分值评估的形式,使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一目了然。可以说,这两种学习形式各有千秋。如果继教网能吸收北大平台的经验,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就能刚好的把握了,谢谢您们。
2.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
本次培训活动期间,我认真参与了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了每次的项目和班级简报,并且与同伴们多多交流,品读了同伴们的优秀作品。在此期间,我收获颇多。解决了在语文教学中不够直观化、不够形象化、不够科学化的问题。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想为教学增添活力,总想运动时髦的CAI课件,可是,也总是停留在拷贝和简单修改他人成果的基础上,难以达到质的飞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术不够娴熟,另一方面是思维不够开阔,见识少,内化能力不足。这次专家视频答疑破解了我在信息技术运用中的难题,浏览简报,知道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和阶段,学习同伴优秀成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我的国培研修总结
个人信息
姓名
刘奎
任教学科
语文
省(市)
陕西省商洛市
任教学段
小学
学校(单位)
商南县十里坪
镇梁家坟小学
教龄
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15篇)

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15篇)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15篇)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1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的参与了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活动。
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课例观摩。
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
可以说此次培训使我受益终身,犹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心田,让我进行了一次过脑。
现培训已近尾声,我简单地谈谈培训的几点体会:一、专家讲座,风趣幽默,智慧亲和,精彩纷呈,让我折服。
__校长三位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评课,写课堂观察,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二、认真观摩优秀教师课例,认真写听课记录及活动反思,将所学所感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
通过理论学习与课例观摩,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落实到课堂中。
三、在一系列线上理论学习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
1、将国培中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
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争取能在刊物上发表作品。
3、充分利用好“国培计划”这个平台,加强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国培计划2024个人研修计划(4篇)

国培计划2024个人研修计划很用心的把个人测评表勾选一边,结果和自己预测的情况差不多,现在根据测评板块给出的意见,把____年的研修计划拟定如下:一、个人信息技术能力与课堂运用能力现状分析(一)优势1、从我能力测评的红黄绿板块来看,本人技术素养、学习与发展上表现优秀,在其它几方面则表现平平,而在评估与诊断方面不合格。
2、曾经有过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初级和中级)的经历,而且两次参加过省级计算机能力考试,所以本人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网络的维护比较熟悉,能熟练的应用办公软件服务于教学,可以指导教师进行视屏录制与格式转化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3、自己喜欢多媒体教学,能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课件(PPT或Authware),能熟练地在网络上下载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
4、本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坚持撰写教学日记和随笔,和博友探讨课改经验,参加博客评比曾获省三等奖一次,市二等奖两次。
(二)不足1、本人缺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尤其在课堂评价与诊断上一筹莫展,既没有这种意识,又对评价诊断的相关工具一无所知。
2、缺乏课堂上协同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虽然经常运用,但是能尽人意的课却不多,往往顾此失彼,留下很对遗憾。
3、很少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的活动,对课堂的评价与诊断就更不用提了。
4、只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较少,尤其在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上指导偏少。
二、参照自评结果和自我剖析,今年的国培研修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严格按照研修流程,结合评价的指导意见,弥补自己的短板。
要熟悉研修的平台,按照每一板块的要求,积极收看专家的视屏讲座,主动参与群内的讨论话题,潜心研读学习内容,按时完成作业。
对于不懂会不会的知识,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加强合作与分享。
2、每天安排____小时学习研修的课程,要抓住本次研修的好机会,密切联系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研教研学方有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培计划”线下研讨发言稿
怎样解决学生的探究活动时间与课时的矛盾
颍泉区彭庄初级中学巩朝珠
各位领导、老师、同行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彭庄中学的巩朝珠,首先感谢姜堂中学特别是曹校长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在
这里共同研讨交流,作为代表在这里讲话,更是感到万分荣幸。
今天我要和大家研讨的是怎样解决学生的探究活动时间与课时的矛盾
在国培课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中讲到:在教学内容中, 凡能够进行学生操
作或参与的尽量改变为科学探究,包括传统教材的学生实验,部分演示实验,有教育价值、
容易上手的小实验等。
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动手探究的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
极主动,但由此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使原本就很紧张的课时愈显得捉襟见肘,常出现预设
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的情况。
下面就谈一下个人在这方面的看法:
一、想法设法减少探究时间
1.充分做好探究的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的面很广:课前,各探究小组的划分及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是否合
理?实验仪器是否齐全?是否有备用实验仪器?是否需要先训练指导实验技能等。
探究前,
教师是否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哪些事项与问题等。
探究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必要时,教师课
前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自己先演练一遍。
往往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细致,导致探究无法在规
定的时间完成。
例如,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和测量它的沸点的探究活动中,有位教师用常温
的水,用酒精灯来加热,因当时天气又冷,散热多,竟加热十几分钟,水才400C左右,不但浪费时间,实验也没能成功。
这就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
2.适当加强探究的指导
探究前,给予学生探究更多的指导,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探究活动的时间。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有难度,探究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要求高。
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在操作细节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如:要求学生将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火焰的焰心、光屏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在学生探究中,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及时了解探究的效果、遇到的困难、认知的程度。
避免了学生探究时的盲目操作,也避免了无谓地浪费时间,便于达成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的目标。
3.适当分解探究的任务
有些探究活动涉及的方面很多,每个小组若都全部完成所有任务,则需要时间较多,往往使科学探究无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从而也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将探究的任务进行分解,让不同的小组分担不同方面的任务,各小组同时进行不同方面的探究活动,然后汇总交流探究的结论。
例如,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教学中,活动1,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活动2,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
这两个活动可让
不同的小组同时进行,然后交流成果。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的活动中,也分解任务,一些小组探究液体深度与内部压强的大小的关系;另一些小组探究液体密度与内部压强的大小的关系。
这样节省时间,留出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和阐述自己观点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则有时间讨论、思考、交流、评价。
4.精减探究活动数量
以教师安排的探究活动要少而精,让学生节省活动的时间,是腾出时间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和评价,这样不但没有降低探究的效果,反而会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对物体沉浮条件的探究教学中,有教师安排了四个探究活动:(1)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自重的关系;(2)观察物体浮沉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3)探究潜艇沉浮的道理;(4)自制热气球。
课堂上,每个活动都需一定的时间,教师急着让学生活动,急着让学生展示结果,紧赶慢赶,学生也跟着老师的节奏,匆匆开始,匆匆结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讨论假说、实验设计的时间,更没有质疑和评价的时间。
这样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收获甚少。
其实在这堂课中,第四个活动完全可安排到课外,第二活动可不要,将它所蕴涵的问题并入第一活动中,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把第一和第三个活动做透,做扎实。
不仅是时间上的节省,也不仅是活动量上的减少,更是探究质的提高。
二、避免为节约探究时间而走入误区
在节约探究的时间上,我们要避免走入误区,不要因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减少开展探究活动次数,仅在部分重点难点问题上进行探究;甚至不开展活动,或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探究;或以多媒体代替探究;减少学生的讨论,避开学生的问题等等。
课堂教学中对时间把握与分配是门艺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时间的节省更具艺术性。
节省时间,实质上是更好更高质量地帮助学生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使探究活动的更有成效。
以上内容是本人通过网络、书籍、报刊、杂志总结出来的一些愚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