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分析方法
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勘探技术研究

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新勘探技术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矿水文是指矿产与水文地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矿水文地质勘探逐渐受到重视。
矿水文地质勘探是保障矿产开发顺利进行、防止矿产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矿水文地质勘探方法主要依靠岩芯观察、岩矿分析等手段,存在着勘探范围有限、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等问题。
现代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水文特征认识和预测仍存在一定难度。
鉴于此,为了提高矿水文地质勘探效率和准确性,新兴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开始逐渐引入。
这些新技术通过结合地球物理、化学、遥感等多学科知识,能够更全面、精准地揭示矿水文地质特征,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对矿水文地质勘探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新的勘探技术将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矿水文地质勘探是矿山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矿水文地质勘探可以为矿山开采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矿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矿山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有助于确定矿床的产状、形态和分布规律,为开采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矿水文地质勘探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矿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预测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对矿山附近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可以有效防止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
矿水文地质勘探的研究还对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矿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为矿山资源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提高勘探效率和资源开发利用率。
矿水文地质勘探在矿山开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矿水文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以寻找矿产资源的一种勘探方法。
水文地质勘查及勘查技术方法管理概述

水文地质勘查及勘查技术方法(手段)管理第一节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重要性及类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任务——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变化规律;目的——各类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或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工作,复杂是因为地下水的流动性(水质水量随时空变化);重要是因为一是地下水是重要的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热能资源等),二是地下水严重影响各类工程活动,三是地下水活动可引发各类地质灾害。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特点分为三类: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即综合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某项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性宏观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区域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及水质形成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专门目的或某项生产建设而进行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其目的是某项生产建设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为进行地下水某些方面的科学研究需进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其任务是:较详细地查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解决所提出的生产问题,为工程建设项目或其他专门目的提供水文地质资料依据。
如:供水水文地质调查范围,一般应包括水源地在开采条件下可能的补给范围;矿床水文地质调查范围,应根据矿井在最大疏干深度条件下可能补给矿坑的补给范围;环境水文地质调查范围,至少应包括地下水污染区和污染源分布区。
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监测: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地下水均衡:研究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分析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分析摘要:在地质勘查领域中,水文地质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水文地质是指研究地下水在地质构造、岩层和岩性等方面的分布和演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为了提高地质勘查的效果和精度,掌握水文地质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探讨水文地质分析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为地质勘查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等。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下水;水文地质分析1、水文地质基础知识1.1 水文地质分类及其特征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质构造、岩性、地貌、地下水流等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水文地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而言,水文地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分类:岩性水文地质、地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文地质。
1.1.1岩性水文地质岩性水文地质是以岩石的类型和组合为依据进行分类的。
通常将具有相同岩性特征的地层统一为一个区域,称之为岩性地区。
岩性水文地质主要研究不透水岩石和透水岩石在地下水形成和运移中的作用,如溶蚀和储水。
1.1.2地表水文地质地表水文地质是以地表形态和水文地球化学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地表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表水的形成、运动、化学特性及其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典型的地表水文地质区域是河流、湖泊和河谷等,其主要特征是水文地球化学变化较大。
1.1.3 地下水文地质地下水文地质是以地下水地质特征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地下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水在地下岩石中的分布、流动、压力及其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对地质构造、岩性等方面的作用。
典型的地下水文地质区域是地下水流域,其特征是含水层的分布、形态、厚度、储量及其地下水化学特性等。
2、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水文地质调查是地质勘查中重要的一环,主要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地下水位观测法地下水位是描述地下水分布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
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
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方法及要求-精选文档

二、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 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 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 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 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
一、水文地质勘探复杂程度划分
依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 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复 杂程度划分为三型: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 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 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充 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 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 自然排水条件,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 补给条件好;或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构 成矿床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 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 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 水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并具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导 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 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新版)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送审稿)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送审稿)1 范围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勘查区、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查类型、勘查程度、工程量、勘查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是制订勘查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矿山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矿业权评估及转让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65-2010 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 15218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218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主要充水含水层main filling aquifer指在矿床开采条件下,对井巷产生充水量较大的一个或多个的含水层。
3.2 水文地质勘查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为查明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的野外和室内水文地质工作。
包括水文地质测绘、物探、勘探、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工作。
3.3 单孔抽水试验single well pumping test只在一个抽水孔中进行抽水的试验。
3.4 多孔抽水试验pumping test with multiple observation wells在一个主孔抽水,其周围设置若干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的抽水试验。
3.5 群孔抽水试验interference wells pumping test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抽水孔中抽水并在其周围布置若干个孔观测水位的抽水试验。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标准

总工办
2 引用标准
➢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2020/5/8
3.7 技术路线
➢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 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 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环境地质作为一个整体, 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2020/5/8
总工办
4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 4.2 4.3 4.4 4.5 4.6
勘探类型划分 勘探程度要求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 勘探技术要求 矿坑涌水量计算 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
• 第二类 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 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
• 第三类 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 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2020/5/8
总工办
➢
按充水方式划分
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 破坏厚度),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 矿层冒落带之上,矿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 隔水层(注)或弱透水层,地下水通过构造破碎带、 导水裂隙带或弱透水层进入矿坑。
总工办
3 总则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勘探阶段划分及工程程度要求 勘查范围 超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 专门门性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 地质环境评价
技术路线
扩大延伸勘探
2020/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文地质试验 抽水试验、放水试验等,直接确定岩层的富水性、透水性,取得相 应的水文地质参数。 常见的问题: a、不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盲目布孔、或受迁就于业主,不设 专门的水文地质专控,随意利用地质孔代替,结果勘探和试验结果不能 代表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试验成果没有意义。 b 、水文地质钻孔施工和抽水实验设备选择、安装不合理,使实验 结果歪曲实际的条件。 2、地表水体调查 地表水体的调查包括可能成为补、排边界的河流、水库、湖泊。应 主要调查水体的类型、水量、水位、动态特征等。 3、小窑老硐调查 对区内已封闭的老硐、小窑的空间分布、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圈出 空间范围,估算积水量。 常见问题:通常对不重视本问题的调查,仅进行一般的访问。其结 果查不清问题。 (三)充水途径勘查及分析 1、天然充水途径勘查——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勘查和研究 (1)断层的水文地质效应分析:(例1-4) ①断层带本身为含水体;
上述实例中,例1、2、3反映了处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不同地带的
矿(井田)区的主要充水层的补给和排泄特征;例4、5反映出开采条件 下矿(井田)区区地下水流场发生变化后的水文地质特点。它们都从不 同的角度反映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水文地质研究应 注意的要点。
在矿井用水预测的时候,也因边界条件的不同,评价的重点和方法 也不同:
②导水作用:断层具导水作用,将相邻含水层中地下水导入矿井;
③断层断距(落差)大,造成含水岩层与含矿层直接接触;
④断层本身不导水,但断距较大造成含矿层下伏旱水层矿层间隔水 岩层变薄,小于“极限地板厚度”,在下伏含水层中地下水高压力作用下
地板被击破形成矿井突水。
(2)地面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①断层的空间分布;②断层的性质;③断距(落差);④断层的力 学性质;⑤断层带及两盘的地层岩性接触关系;⑥沿断层带的岩溶发育 分布特征;⑦沿断层带泉水及地下河空间分布。 (2)钻孔简易观测内容 根据钻孔施工过程中的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揭露断层的岩芯胶 结、上下盘岩性、钻孔中水文变化情况,合理判断断层的导水性。 (3)抽水试验 确定断层带本身的富水性和透水性。 常见错误: ①勘探中对断层不布设勘探钻孔,或不重视断层的简易水文地质观 测; ②揭露断层时,上下盘水位不变,认为断层具阻水性;相反则认为 断层具导水性。 2、人为充水途径勘查和研究 人为充水途径一般为开采条件下由于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矿坑顶板 冒落的导水裂隙带和矿坑底板突破的裂隙带。 (1)顶板充水途径的分析和计算 冒落裂隙带的形成和预测方法。 (2)地板突水途径分析和计算 坑道可采用萨列斯列夫公式进行预测。在勘探工作中,必须取得矿 层底板的岩性、结构、厚度、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 通过计算岩层的极限水压力值或极限地板厚度值,结合实际勘查取 得的相应资料进行评价。 常见的问题: ①勘探钻孔只揭露到矿层以下一定深度,而未揭露到下伏含水层, 未能取得实际的地板厚度及下伏岩溶含水层的水头资料。
面标高。预测未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流长的改变,地表水体成为矿井充 水水源的可能性。
在该问题上,预测未来水文条件Biblioteka 变化比查明现状条件更具有实际 意义。
(五)实例 例1:威宁龙场响水煤矿——本身自成水文地质单元(也是地下水 单元的补给区),天然条件下、井田区地下水主要在本区内接受大气降 水得入渗补给。但断裂带沟通相邻地下水系统,断层带成为集中充水通 道,相邻含水层中地下水矿井充水水源的类型 该矿区位于向斜北东翼,地形上位于斜坡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 含煤层于下伏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岩溶含水层间分布厚度达200余米的峨 眉山玄武岩隔水层。矿区内垂直构造线的张性断裂发育,断层带造成茅 口组岩溶含水层与含煤层之间的玄武岩厚度变薄。断裂带成为茅口组岩 溶地下水向矿井集中充(突)水的通道,茅口组岩溶地下水成为矿井充 水的主要水源。 例2:清镇市新街煤矿——井田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径流区地带, 井田区主要充水层地下水补给区为井田外上游以及井田本身,排泄区位 于矿区外下游类型 该矿区位于鸭池河河间地块上,含煤层下伏茅口组因受鸭池河谷强 烈的切割处疏肝状态,但上覆夜郎组玉龙山段岩溶含水层手下伏隔水层 垫托,沿断层带岩溶发育形成地下河系统,含水丰富。井田所在水文地 质单元补给面积达上百平方千米,鸭池河支流暗流和在井田上游南部集 中转入地下呈伏流,并在井田区内明、暗交替,多见地下河天窗,地下 水以地下河的形式在井田区下游鸭池河谷中集中排出地表。入口枯季流 量约800升/秒,出口枯季流量1043升/秒,偶侧流量6000余升/秒。 例3:黔西红林煤矿——井田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的径流~排
1、首先查明矿(井田)区内存在的各种水源的空间分布给予其余 的关系(这些水源不一定都能成为充水水源)。
2、查明可能的充水途径。 包括: (1)天然途径——断裂带的空间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岩溶通 道。 (2)人为途径——坑道及采空区顶板冒落带、底板鼓张带 3、综合水源及充水途径,判断未了矿井的直接和间解、主要和次 要充水水源(层为),主要的充水或突水部位;确定矿床水文地质类 型;建立矿床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推荐矿山供水 源地。 前两项工作是通过野外实地勘查区的基础资料,后者是在前者的基 础上进行的综合研究。 (二)、水源调查 1、岩层含水性调查 (1)地面调查 调查内容:①地形地貌、岩溶发育特征、水点分布;②确定主要的 地下水排泄点及其泉域、成因,确定含水层地下水径流模数;③岩溶含 水层中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下河空间分布。 (例1,清镇新街煤矿;例2:黔西青龙煤矿)。 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地下河)分析方法:初步确定地下河的平面分 布(应注意的问题)——洼地分析法;详细确定地下河的空间分布——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准确确定地下河的空间位置及水文特性——洞穴调 查、示踪试验。 *常见问题: 只注意对岩层水点调查,忽视对岩溶发育特征、地下水集中径流 带。 (2)钻孔简易水文观测 根据钻进过程中岩石的完整性、岩溶发育、起下钻水位变化、冲洗 液漏失、井口涌水等,确定岩层的含水性及相互间的补排情况。
例1类型,矿井涌水量包括井田区本身系统范围类的充水层充水量 +相邻越流层沿断层带的越流量。
例2类型,矿井涌水量包括井田范围内本身充水层的充水量+井田上 游含水层的地下水补给量。
例3类型,矿井涌水量基本上可以用集中泄口的总排泄量表征。 例4类型,矿井涌水量预测应包括井田范围内本身充水层的充水量 +未来地表水体(直线补给边界)向矿井的测向渗流量。 例5类型,矿井涌水量预测应包括井田范围内本身充水层的充水量 +地表水体向矿井集中径流带的集中径流量。 岩溶石山区,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岩溶含水层(特别是石灰 岩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运移多大多是集中在岩溶管道中 进行的,集中补给和集中排泄点的边界补给或排泄水量基本上要占到相 应区域水量的90%左右,因此,做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集中补给和排 泄点的动态监测,是正确评价矿井涌水量的基础。 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不重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不可能达到查清矿 (井田)区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并将造成矿(井田)区矿床水文地质 工作的严重失误。 四、矿(井田)区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和研究——查明矿床水文地 质结构(充水层、充水途径)的研究 矿(井田)区水文地质勘查和研究,是为查明矿(井田)区范围内 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充水水源。充水通道,以及可能的集中充水及突水地 带。 (一)勘查和研究的总体思路: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分析方法
一、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意义 二、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特点 矿床水文地质工作要查明的问题主要为如下方面: 一是充水水源;二是充水途径;三是可能的集中充水地带,四是矿 床水文地质类型、五是可能的矿井充水水量;其他还有如地下水水质特 征、地下水动态、矿山供水水源等。 在上述工作内容中,第一、第二项是基础地质工作,是必须在实地 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是一切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查明水文 地质条件的前提条件;、第三、第四和第五项是在上述基础工作取得成 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研究。因此,做好基础地质工作,是矿床水文工 作重要的环节。
由于地下水是一种液态体,特别是在我雇南方岩溶地区,具有当年 循环调节、动态变化大、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集中径流,一旦揭露集中 径流带,突发性明显、危害大的特点。与固体矿产资源有着本质的区 别。因此,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矿区及其相邻地带,应扩 大到矿(井田)区所在的整个水文地质系统中去研究。
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查明矿床充水的边界条件(水 源补给条件和排泄条件)
是所有水源都可以成为矿井充水水源,只有在存在导水通道并将水体 (含水层)与矿井直接相连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成为矿井的充水水 源。一次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阐明可能的充水水源的 空间分布和富水性、充水通道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最可能的集中充水 (或突水)地带,预测矿井的涌水量,为矿山设计和未来矿山开采防治 水害提供技术依据。
例5:水银洞金矿——矿区毗邻地表水库,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流场 发生变化,地表水体沿原地下水集中排泄的岩溶通道和断裂带向矿井集 中反灌的类型。
位于灰家堡背斜核部,沿构造向方向和垂直构造线方向断裂发育。 背斜核部处理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燧石结核灰岩,沿断裂带常性组中岩溶 发育,多形成地下水集中径流通道。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从西向东径 流,并在东部与矿区毗邻、库容为300余万立方米的百坟水库忠呈泉集 中排出地表。但在3号生产竖井开挖排水时,竖井排水水位降深低于白 坟水库水位,即发生了水库水沿岩溶通道向矿区的回灌补给,成为矿井 的集中充水水源。
泄区。主要充水层为上游地表水、地下水测向补给,在井田区完全排泄 类型
井田为隐伏性矿床。井田区内地面大面积为隔水的碎屑岩,大气降 水垂直补给条件不好,但在井田区外上游地带,地表水转为地下伏流, 成为井田区充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井田南部下游地带被隔水层阻隔, 流与单元内地下水只能储集在主要充水含水层(T1y2)中,并在隔水边 界地带地下水完全排泄,首采区枯季地下水集中排泄口流量50~100升/ 秒,丰水流量320升/秒。井田充水水源只与上游补给的地下水有关,而 与下游地带地下水系统无水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