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观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观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很久以前看过这本书,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
如同一般的鸡汤文一样,看完就放一边了。
某一天在微博上面看到了关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要拍成电影的消息,心想这么零散的故事该要怎么拍?继而后来听说由邓超出演陈末,由杨洋出演茅十八,岳云鹏演猪头……这个搭配,画风不太对。
看过邓超的恶棍天使,平时也会看看跑兄,总觉得邓超的形象和陈末不搭。
杨洋呢,印象还停留在肖奈的高冷男神形象里,邋遢的理工男茅十八,想想还真是不可思议。
对于岳云鹏,看过他的相声表演,猜想他应该成为电影搞笑担当。
开始有些小期待,会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结局?昨天下课后,一个人,买了一张票、抱着爆米花和可乐,走进了电影院。
坐在两对情侣中间,我这只单身狗,要不要显得那么亮。
(言归正传)怎么说呢,看了电影,笑中带泪。
也许电影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给我的感动是真真切切的;这些感动,足以让我忽视那些不够完美的小细节。
电影中有很多镜头,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想到我过去的二十年,我的上一段感情。
今天我想说说那些让我感动的地方陈末,正如我们很多人一样;在爱情中迷失,因为失恋而迷失自己。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权利,小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当然陈末也并不是一个人,他还有幺鸡,最小的一张牌;就算它是那么的渺小,可是没有它,就胡不了十三幺。
陈末是在什么时候爱上幺鸡的呢,或许是幺鸡带着那个丑到爆的猴子头套时,也许更早。
我只知道,陈末最后是爱上了幺鸡。
一段感情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种开始,天上投影这陈末和小容的照片时;我知道这不只是结束,这还是一个开始。
我们都一样,都会在某一段感情里面迷失自己;请相信总有一天,一定会找回自己;可能那个人是别人,也许那个人正是你自己那些失恋的人,有一天你们也会像陈末一样遇到一个爱你的人我相信,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我们都会遇到那个人,在此之前请你一定要耐心等待猪头的爱情,趋于现实。
八年的时光,八年的爱情,他把他自己这么多年的积蓄全给了燕子,燕子出国,他全力支持;燕子去到更远的地方,只有他还在原地。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精选15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精选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篇1与其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讲爱情,不如说它讲的是青春。
青春是什么?是害怕失去,但又不停的在演练着失去时的回肠荡气;是错爱无悔,即使错爱也逃不过朱砂痣白月光的结局;更是撕心裂肺,撕裂梦想仍然看不到现实在哪里。
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四次分手的场景。
第一次分手,在山城重庆不停歇的雨水中,在穿越都市的电波中,小蓉与陈末,分的山崩地裂,人尽皆知,被分手的陈末如丧家之狗。
气质清新的杜鹃饰演小蓉,分手说的很坚决,看不到有回转的余地。
莫名让人想到大学毕业离校的最后一天,回不去的曾经。
第二次分手,在一场色调温暖气氛欢乐的订婚现场,猪头说这是给燕子的惊喜,燕子说我是来跟你分手的,毕竟分手这么大事,得当面说。
与这些年对外塑造的性感不同,柳岩的底子里始终都有一种坚硬,所以当她擦干眼泪,拉着猪头的手走向热闹的宴会厅时,我们读出了一种惨烈。
这惨烈来源于想象,想象世界阔大,我可以走得远,也可以爬的高,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的脚步,爱情也不能。
第三次分手紧随其后,猪头送燕子上出租车,说你要幸福,你一定要幸福,停不下来,出租车开走了,依然拼尽全力追上去,终于看懂自己的心,一直以来对你那么好,不是因为你需要我,而是因为我离不开你。
岳云鹏饰演猪头,场景从“小岳岳”泪流满面的特写中拉开,长路在镜头里铺展,相声演员的声音撕裂,幻化成每一个人的青春期。
最后一次分手,原本应该是一个复合现场。
城市夜晚璀璨的星光里,被放大的照片在眼前一格一格的闪过,鲜活的记忆也一帧一帧的被拉出,曾经的陈末和小蓉,但也只是曾经。
他们只能被印在照片里和记忆中,眼前的我和你,还有漫漫前路,各自命运,请珍重。
这四次分手像是电影的主调,从头贯穿至尾,每次响起,都是一个高潮,带动着电影的其他部分成就一首可歌可涕的青春恋歌。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张嘉佳最近比拟热火的一本书,相信不少人都读过。
其随影现实的笔风让许多文艺青年沉醉不已。
网编辑为您呈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系列,欢送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一)这本书,让我笑到肚子疼,让我哭到止不住,让我领悟到哇塞,这个世界原来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故事,有这样的感动。
同样是三十岁出头的作家,一个刘同,一个张嘉佳,我只能用书中的原句来形容了,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轨迹,不一一样的人生。
当然,从生活态度和阳光度来看,刘同更加充满了正能量。
不是说张嘉佳不如刘同好,每个人的闪光点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一直认为,人和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我觉得我真的天生对那些总是散发着悲伤气息活着负能量的东西有种不自觉的远离感,虽说那些也是真实的,可是我就是没有方法去多接触,就是不喜欢啊。
所以让我们这些很傻,很二,但很温暖的人,在一起,越影响,越温暖,才会很舒服。
我虽经历地没有像他们那样丰富,但个人觉得吧有些话说得特别对。
秋微姐说:如今社会渣男比例增多,且趋于低龄化。
刘同说:以前的人,好歹有个变。
现在的人,就直接死机。
多精准啊,看看这两个八零后作家,貌似以前都是人渣,神奇的是,都逆袭了啊!这些男人,好矫情,好得瑟,好贱,好感动!!!真想说,你们好幸运,能遇到那么多对你们好的人,但是我也知道,如果你们自己不去努力,不去珍惜,这一切也是白费。
这就是刘同和张嘉佳的区别,我更爱前者,他是我的典范。
不愿选择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们的孤独,虽败犹荣。
这本书里,让我停留的话语。
总有几分种,其中的每一秒,你都愿意那一年去换取;总有几颗眼泪,其中的每一次抽泣,你都愿意去拿满手的承诺去代替;总有极端场景,其中的每幅画面,你都愿意去拿全部的力量去铭记;总有几句话,其中的每个字眼,你都愿意拿所有的夜晚去复习。
真的是这样的啊。
这些都是你的心事,只有我读得懂。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通用5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通用5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1暑假开始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就是读一本300页以上的书。
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嘉佳,他被誉为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
所以,这奠定了这本书的特殊形式——一段段故事。
它就像睡前故事一样,每天晚上度一章,我想,听过故事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吧。
整本书中有三十八章。
其中,有关于爱情的,关于励志的,关于青春的,关于友谊的…而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写在三十二岁的生日”。
这篇文章是写在作者三十二岁生日的时候,他回顾了从高考之后,上了大学。
一切都变了,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但他依然知道,不管是人生还是什么,都会重新“洗牌”,我想,这应该也是这本书名字的另一个含义吧!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每一分钟,都有人在故事里看到自己。
是啊,所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随便打开一篇就可以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2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这本书。
这本书由很多小故事组成。
就像作者所说,很多故事已经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有一部就是邓超主演的同名电影。
非要对这本书总体来一个评价的话,就是等哪天觉得生活的太平淡时还会拿起再去看一遍。
因为那里有很多从人性和个性上去生活的人。
里面也有很多对我来说属于泪点的片段我也都一一折叠起来。
作者开店,养宠物,写作,为朋友干过很多出格但难以忘怀的事。
他有一帮很有个性,很热爱生活的朋友,这些人敢想,敢活,敢干,真性情。
他们的青春没有白活。
自己以前说的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也并没有如此完全落到实处。
如今很多很好的朋友已经离开,活在当下,真心的.对待身边每一位对自己同样真心的人。
愿你们都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3读着他的故事,看着他世界里的人的喜怒哀乐,我忽然觉得自己活的特别苍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书心得5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书心得5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一本很好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欢迎阅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1应该写点儿读后感。
因为很喜欢这本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十一月买来,反复读了几遍。
文字淡淡的却有能使内心宁静的力量,作者描写故事的能力超强,给生活淡淡的味道,却凝重的色彩。
《老情书》里,母亲骂胡言的一段段话,犀利又沉重,年轻人,你没资格要平平淡淡的生活,因为你还没有个大风大浪。
也许最终母亲为了儿子能和爱的人在一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些沉重的结局,好像故事也只有写到这样才能够有震撼的力量。
不过,母爱是可以做到这个地步,她可以包粽子给你们吃到腻,然后也就可以走了。
最后父亲给母亲写的老情书揭开了谜底,如果没有拼劲全力去爱,去争取,就没资格获得幸福,母亲用一生,用自己的爱情,教会了儿子,一定要去抓住,爱就去追,管什么距离的问题,都是屁话。
一个个故事,都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足迹。
张嘉佳导演了那么多的人的人生,我却看不到他在导演的痕迹,我以为是真的,忘了在看故事。
我也引用过一篇小说《摆渡人》作为我的网名,会想起主人公小玉是怎样的情况下说出那句话: 我不是备胎。
我想了想,我是个摆渡人。
他在岸这边落水了,我要把他送到河那岸去。
河那岸有别人在等他,不是我,我是摆渡人。
一本值得收藏反复读的书,读完后仿佛初恋过,仿佛深爱过,仿佛失去过,仿佛离开过,我就是主角,在张嘉佳的朋友圈里,看悲欢喜泪,看完我以为一切都是真的,忘记了作者在说故事。
读那些故事,总引起共鸣,觉得好似又是发生在身边的朋友,真实又贴切。
一本值得收藏反复读的书,读完后仿佛初恋过,仿佛深爱过,仿佛失去过,仿佛离开过,我就是主角,在张嘉佳的朋友圈里,看悲欢喜泪,看完我以为一切都是真的,忘记了作者在说故事。
就这样触动心灵深处。
书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会让我想起些什么,曾试着写两片不知名的文字抑郁一把,可写到忘乎所以刹不住车。
这些年,转身遗忘的路人甲,某某只是过客也总被人用的烂掉。
路过——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路过——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路过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座城,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
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
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是只能往前走。
张嘉佳自己说,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
温暖的,明亮的,落单的,疯狂的,无聊的,胡说八道的。
总是窝在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掺和着眼泪,成了能睡好觉的安眠药。
因为纷杂凌乱,所以摄人心魄;由于百感交集,于是无从下笔。
这书总是莫名其妙地能引起人们有的没的那些共鸣,我总想就某个故事抒发感受,但因为百感交集,所以无从下笔。
我不知该从哪说起。
印象最深的是《河面下的少年》。
对于大多人来说,它或许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部分,不曾引起他人注意,而对于其他故事而言,它平平淡淡,甚至网上阅读,这一章还是免费的。
即使全书都与青春挂钩,但这个故事和青春关系不是很大。
青春是丛林,是荒原,是阳光炙热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伫立。
张萍是河面下的少年,被水草纠结,浮萍围绕,用力探出头呼吸,满脸水珠,笑得无比满足。
张萍给我的感觉很复杂,他似乎是个有成绩有抱负的好学生,却有一身的流氓气息。
他会替长相普通的女生揍小混混,但人家道谢时又不给人家好脸色看。
也会顺走小卖部的红塔山。
见着混蛋说溜冰,他就不溜了,遇上混蛋顺薯片,他就不顺了他说,他不干和流氓同样的事情。
他也是个简单的人。
拒绝女生,就说自己同性恋。
想去北大,就重读高三,做不到,那就拉倒。
觉得女朋友烦,就把一个月生活费买的BB机浇了任谁议论什么,永远只扔下一句英文的你疯了吗?他最清楚他和其他人的感情,但他不知道自己将来在哪里,因为他知道,无论哪里,他都没法带谁去。
这个故事和青春关系不是很大,即使全书似乎都与青春挂钩。
可我认为,那就是张萍的青春。
合上书,不禁畅想我们的青春。
在这个和儿童节基本说了拜拜的年龄段,我们已然踏上青春之旅,在期待,在幻想。
然而,它悄悄的离开让人措手不及,踏步仅剩一半的旅途,我们沉浸在白色纸张的海洋,我们看不见彼此的丛林,荒原,阳光炙热地奔跑,大雨滂沱地伫立,但它们的确存在。
观后感+观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观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有些人喜欢看科幻片,可能那种高科技的快感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有些人喜欢看警匪片,也许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能带给你别样享受,也有的人过多久都愿意去看那些清新文艺的爱情片,即使知道矫情,即便满是鸡汤,也会因为某句话某个点引起共鸣而被感动到,或流泪,或深思……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的一部爱情片吧,主打睡前故事的原著早已圈粉无数,影片改编虽与原著相去甚远,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讲述了生活在都市中的一群年轻人各具特色的爱情故事,陈末和他的朋友们,也都经历了有关爱情的事件与片段。
而这些故事,正是发生在都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正因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猪头在燕子坐车走后一路狂奔,边哭喊着边痛苦挣扎的画面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没错,原本并不出众的一对小情侣,却因猪头的执着甚至拼命地劲儿让人不自觉的对爱情深思,爱情,本就是相互的东西,总归有多付出的那一方,但也该保持适当的平等。
很认同小容在片中所说的一句话:“你不能因为你对她好,就要求这个女人嫁给你。
”是啊,在爱情里,给的太多有时候反而会是负担,尤其给的并不是对方想要的。
如果像茅十八荔枝那样,虽然简单平凡,却真实纯粹,看得到摸得着的幸福才带给人平凡中的意义和感动。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书笔记5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书笔记5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张嘉佳献给我们的心动故事。
许多人读后都有很深的感受。
下面给大家带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书笔记1看到有人说他的故事不好,差点萌生退意,可是书既然已经送到手中,究竟还是要仔细去读的。
一读,便没有放下。
首先,我很喜爱这本书正文前面的那几个彩页,都是带有孩子气的颜色,透露着一点点单纯的美妙,第一个故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开端让我有点儿不明所以,一些网络年轻人的现状,仿佛这不过是一个日常的随笔故事,甚至随笔也算不上,只能说是一些无聊的发泄吧。
然而由远而近,而大到小,渐渐引我们进入的却是一段看似平常却写出无限韵味的爱情故事,越到后面,越凝重,越悲伤。
我想这莫不是现在年轻人真实的内心?看似颓废的生活,内心却仍旧如全部青春一样装满着真挚与浓情。
只是,他们太习惯用别人厌恶的面孔示人,总是用恶语来掩盖单纯。
爱情或许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却是青春难以绕开的过程,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爱情,所以爱情的题材在这个世界上永久都不行能消逝,只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大背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对于文字不同的领悟。
在张嘉佳的文字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太登大雅之堂的对白,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孩子,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表达真实的自我。
记得许多年前读过这样一段话:看不起新事物,你老了,骂新事物,你完了。
始终警戒,不让自己那么快老去,也不让自己那么早遗忘青春,没有什么不行以理解,假如是自己处在这样的青春,未必比他们表现得更好。
所以一些看起来与自己不符的现象,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每个人在书中要查找的不过是自己想要找到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张嘉佳文字上的功力,总是看似并不起眼的开端,却总是引起让人神伤的一段情事或者往事。
应当说,他真的很会讲故事,这可能与我自己在写故事力量上的笨拙有关,所以读着奇妙的峰回路转的故事,便由衷地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张嘉佳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找出问题。
”书里的故事是跳脱于“形似”之外的“神似”。
倘若非要给它下个定义,我想称之为“行者之歌”。
人的一生是一场旅行,亦是一场修行。
我们会走到很多地方,遇见不一样的人,邂逅生命的点点滴滴,最后沉淀而成或许是类似《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文字,也许只是短促而低沉的一声叹息。
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翻开这本书,感受着一个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总有那样几个故事冷不丁就打动了我,乱我心神。
书里的故事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寞的,有疯狂的,甚至无趣,甚至胡言乱语。
有些人失去事业,有些人失去爱情,有些人失去生命,可最后的结局却是意外的相似——放下,朝前走。
我想,张嘉佳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坐一会,喝一杯,看看风景,带着祝福,向前走。
总会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时,请以幸福的名义接受。
然后,以幸福的名义去祝福。
愿生命中每个亲爱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惟愿人同此心。
书中有一些我很喜欢的句子,比如“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
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诚然,这只是故事,它只活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的心里,一如书名——路过。
犹记得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曾打动了多少年轻的心!一个美丽的错误,只因我是路人。
终其一生,我们将遇见的美景何其多,甚至可以人为地抉择,然而终究只是路过。
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出现,而后消失不见。
也许他带走了我一部分记忆,也许带走的是我一部分感情。
这让我不解,让我困惑。
这样的心态也许将陪伴我走一段长长的路。
可是,朋友,不要害怕。
这是一位行者,他像侠客一样,在你的世界里留下了英雄的梦,却忘记叫醒你。
佛家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无关风月,无关财富,悲喜交集,爱恨交缠。
这一场修行,是一条漫长的路。
找不到朋友时我们孤独,找到朋友时互相不理解,失去朋友时我们伤感——这是修行。
年少时血气方刚,向往自由的蓝天,年至不惑,开始害怕失去他们时光阴飞逝,失去了,怅然若失——这也是修行。
生活,修行,且修且行。
行,不是为了修,而修,是为了行得更远,行得更美满,行得
更梦幻。
人生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风景不可阅尽,每个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开”。
对人生的倔强执著,对死的厌恶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
我们痛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哪怕只是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
一路上,留下多少伤心的泪水,痛苦的呻吟;留下多少喜悦的欢笑,激动的欢呼……但我们知道,它始终无法回头。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岁月里的过客。
岁月,在不断地更改我们过去的容颜,却没有能够改变我们脚下走过的一路风景。
当我们由呀呀稚语而至童年、少年、青年,由而立过度到不惑,再由不惑而达知命,继以至垂垂老年、暮年时,何妨回头来看看走过的来时路?我们经过了荒芜,穿过了繁华,也并不害怕孤单。
因此,我不无欣慰地说:生命的过程,是一次人生的旅行,亦是生命的旅行!
愿我们一生之旅,踏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