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优秀课例第五单元《18.食物的旅行》—第一课时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秀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食物的旅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

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本课教学以“食物的旅行”为主题,设计了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以“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引出对食物消化的关注,进而通过画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他们探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图示、指认、模拟活动,建立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器官的作用及工作流程的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模拟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运动,进一步巩固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了解消化食物的过程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模拟实验能力。

第四部分,通过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消化器官,加强保健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消化器官及主要功能在认知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和偏差,他们不清楚这些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更不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建立清晰、完整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一系列的活动,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解开“人体暗箱”,初步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的作用以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发展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人体的其他系统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能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能够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18.食物的旅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18.食物的旅行

食物的旅行【学习目标】1.知道并能描述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3.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学习难点】通过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明白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学习准备】材料准备:气球、软塑料管、塑料漏斗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一)思考引学。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经过体内的哪些器官呢?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说一说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二)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食物的旅行路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

3.胃的作用是储存和搅拌_______,吸收一些_______。

4.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_______。

二、问题探究(一)食物的旅行图在下图中填上正确的器官名称。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阅读教材,试着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以及消化器官的工作流程。

(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1.说一说看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进的?2.说说看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四)了解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针对教材P53的插图说说看,这些情形是在保护消化器官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要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学习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体内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情况,同时还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消化器官的行为,明白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精炼反馈】一、填空题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食物通过__________被运输到胃里,在__________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营养在__________被吸收。

苏教版2022-202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8节《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2022-202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8节《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教案
课 题
18.食物的旅行
课时
2—1
总课时
总第:31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2.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3.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6.展示旅行日记。提问:根据旅行日记,你能替饼干导游给大家说说他的旅行路线吗?
生:总结旅行线路,明确食物在人体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师:补充说明。
【板书设计】
18.食物的旅行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记பைடு நூலகம்
(第 篇)
生:学生吃下饼干,并仔细咀嚼
3.师:接下来一站是哪里呢?想知道的同学把手放到脖子上,然后吞咽饼干。
生:下一站是脖子
4.师:并不准确哦,其实下一站其实是食道,同学们手放在脖子上感受到的是食道的蠕动,接下来饼干去了哪里,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并绘制旅行路线图。
学生猜测并绘制旅游图
5.展示几位同学的线路图,大家绘制的旅行图各不相同,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的,但旅行的路线是固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饼干先生的旅行日记,他究竟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人体
2.师:提问:旅游时游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怎样才能跟着“饼干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学生回答:得把它吃掉。
二、认识食物所经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
1.师:想要加入饼干先生的旅行团,得先答对这个问题,这趟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营养与旅行》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营养与旅行》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营养与旅行》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食物的营养与旅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这些营养成分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消化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食物营养成分和消化过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教学难点: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观察,食物消化过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食物模型、实验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3.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食物模型和实验材料,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过程。

5.知识拓展: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消化过程。

7.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饮食,了解家人的饮食习惯,并尝试给出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食物的营养与旅行•碳水化合物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实验和讨论。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的消化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人体消化系统有更直观的认识,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上,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深入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的消化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2.教学难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实验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了解其组成。

然后,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3.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消化系统组成和食物消化过程。

教师点评并总结。

4.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小游戏,模拟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过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体的消化系统口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食物的消化过程六.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学生能清晰地解释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8.《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8.《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8.《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8课《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的旅行过程,以及各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掌握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关爱身体健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2.难点: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中的旅行过程及其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消化器官的图片,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3.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模型,直观地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食物消化过程的PPT,包括插图和实例。

2.准备消化器官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食物消化过程的实验材料,如面包、水等。

4.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食物消化过程的PPT,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消化器官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器官分别是做什么用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食物消化过程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8节《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8节《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8节《食物的旅行》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食物的旅行》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的第18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食物,引导学生探索食物的消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食物的消化过程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的消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1)观察食物模型,了解食物的消化系统组成。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食物的消化过程。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

3.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主要讲述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体的生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2.教学难点: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模型、图片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制食物旅行图
让我们一起 欣赏下优秀
作品吧
认识消化器官
食物的旅行“路线”称为消化道。“旅行”所到达的每一个地点叫消化器官
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 口腔 )
产生胆汁( 肝脏 ) 完成消化和吸收 ( 小肠 )
( 咽部 ) 吞咽食物
( 食道 ) 传送食物至胃
( 胃 ) 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储存难以Fra bibliotek化的食物残渣,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早上都吃了些什么呢?
课前思考
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 食物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旅行的? 它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绘制食物旅行图
思考一下,在人 体轮廓图上画出 食物在人体内的 “旅行图”。
小组交流:在右图上(活动手册)画出 食物的旅行图,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 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 大肠 ) 生成粪便 ( 肛门 )
将粪便排出体外
绘制食物旅行图
认识消化器官
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 口腔 )
( 肝脏 ) ( 小肠 )
( 咽部 ) ( 食道 )
(胃 )
( 大肠 ) ( 肛门 )
食物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 及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 合构成食团,然后借助吞咽活 动,将食团经食道送入胃中。 在胃里通过胃壁的蠕动以及胃 液的化学性消化,使食团成为 粥样的食糜。食糜进入小肠后, 在小肠内完成消化和吸收营养 物质。余下的残渣进入大肠, 其中的水分等被吸收,剩余的 残渣逐渐腐化成粪便最后经过 肛门排出体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