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设计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的三个阶段及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的三个阶段及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的三个阶段及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三个阶段是前期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有其相关的基本原则。

1. 前期设计阶段:前期设计阶段是建筑设计的初步阶段,其主要目标是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并根据这些要求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建筑师需要与业主充分沟通,了解项目的需求、预算和期望。

基本原则如下:1.1 目标明确:在这个阶段,建筑师需要确保熟悉项目的所有要求,并明确项目的目标和愿景。

他们需要了解项目的背景、功能、使用者的需求、预算限制和法规要求等。

1.2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制作草图或模型来展示建筑的基本形式和空间布局。

这个阶段的原则是创新和创意,通过整合功能、美学和可持续性的要素来产生可行且吸引人的设计。

1.3 空间规划:在确定基本设计方案后,建筑师需要进行空间规划。

这包括确定房间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考虑人流、差旅和隐私等因素。

1.4 合规性和可行性:在前期设计阶段,建筑师需要考虑地方规章制度和法规对设计的要求。

必须确保设计方案在法规限制内,并与工程可行性相符。

2. 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是在前期设计阶段的基础上,深入细化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建筑师需要采用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来准确描述建筑的设计特点。

基本原则如下:2.1 技术规范:建筑师需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定建筑所需的详细设计要求。

这些规范包括结构、电气、给排水等方面的设计规范。

2.2 施工材料和设备:在详细设计阶段,建筑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以满足设计方案的需求和要求。

他们需要考虑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耐久性、可维护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2.3 系统集成和协调:在详细设计阶段,建筑师需要确保不同系统和构件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例如,他们需要确保电气、通风、给排水等系统的整合性和有效性。

2.4 可持续性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

他们应该优化设计,以减少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并使用环保材料。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随机化、重复和对照。

一、随机化随机化是指在实验设计中随机地将实验对象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以减少实验结果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随机化的目的是消除实验对象间的差异,使得每组实验对象的特征分布在整个实验对象总体中是随机的。

通过随机化,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提高实验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随机化的具体操作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1. 将实验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编号;2. 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一组随机数;3. 将随机数与实验对象编号进行对应,确定实验对象的分组情况;4. 将实验对象按照分组情况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

二、重复重复是指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对实验进行多次独立的重复,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重复实验,可以检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和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重复实验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完全重复和部分重复。

完全重复是指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多次独立的重复。

部分重复是指在某些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多次独立的重复。

重复实验的次数应该根据实验的目的、复杂程度和资源限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应该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显著性。

三、对照对照是指在实验设计中设置相应的对照组,以便比较和评估实验组的效果。

对照组是与实验组在除待测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组,通过对照组的设置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照可以分为正对照和空白对照。

正对照是指与实验组在待测变量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效果的对照组,用于验证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空白对照是指在实验中不添加任何处理物质或条件的对照组,用于排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偶然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

在实验设计中,合理使用对照组可以帮助科学家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设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们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下面是设计的一般原则:1.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学习背景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

2.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应该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3.渐进性和循序渐进: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渐进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教师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组织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提高中能够持续进步。

4.可变性和差异化: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可变性和差异化的原则,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5.互动性和参与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原则,即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动关系。

6.反馈性和评价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反馈性和评价性的原则,即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7.创新性和探究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和探究性的原则,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践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8.整体目标和分步实施: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整体目标和分步实施的原则,即教师要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通过逐步分解和组织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向目标迈进。

总之,设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们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建筑的三原则

建筑的三原则

建筑的三条原则是:
1. 功能性:
功能性是指建筑物能够满足其设计和使用的基本需求。

一个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为其用户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使用环境。

这包括了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内部空间的功能划分、通风、采光、隔音等方面的设计。

一个功能性良好的建筑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工作、学习等空间,使用户在其中能够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2. 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能源利用效率等都是经济性的重要体现。

3. 美学:
美学原则是指建筑应该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建筑艺术是一种将空间、形式、结构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建筑作品的艺术。

美学原则包括了建筑的比例、对称、和谐、节奏等方面的设计,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个具有美学价值的建筑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同时也为城市增色添彩。

这三条基本原则通常被认为是建筑设计的基石,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以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作品。

不同的项目和文化背景可能会有不同的重点,但功能性、经济性和美学始终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因素实验设计

三因素实验设计

THANKS
实验条件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实验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满 足三因素实验设计的要求,导致实验无法进 行或结果不准确。
07
三因素实验设计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三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自动化实验流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验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实验效率和 准确性。
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的规 律和趋势,为实验设计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完全随机化法
定义
完全随机化法是一种将实验因素 完全随机分配到实验条件下的实 验设计方法。
特点
完全随机化法简单易行,能够减 少实验误差和偏差,但无法保证 实验因素在不同水平之间的均衡 分布。
应用场景
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情况, 尤其适用于因素间交互作用较小, 或因素间交互作用已知的情况。
04
三因素实验设计的步骤
灵活性
三因素实验设计允许研究者灵活地调整三个实验因素,以探究不同 因素组合下的实验结果,为实验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高效性
相对于单因素或双因素实验设计,三因素实验设计能够更快速地得 出结论,提高了实验效率。
缺点
复杂性
三因素实验设计涉及的变量多,实验过程相 对复杂,需要更多的实验材料和时间。
误差控制
由于涉及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三因素实验设计的 误差控制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处 理。
03
三因素实验设计的方法
正交表法
1 3
定义
正交表法是一种基于正交表进行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 安排实验因素和水平,实现实验的高效、经济和科学性。
特点
2
正交表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地筛

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

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

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首先,功能性是任何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指的是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能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提供实用和便捷的解决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调查研究,并且在设计中考虑不同用户的特点和要求。

只有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设计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其次,美学性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美学性指的是设计应该具有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吸引力,以吸引用户的眼球并提供愉悦的体验。

设计师应该关注颜色、形状、比例和布局等视觉元素,并运用艺术和设计原则来打造优美和和谐的设计。

美学性能够增加用户对设计的信任和满意度,并提升用户体验。

第三个原则是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指的是设计应该容易被用户理解和使用。

设计师应该使用简单直观的界面和符号,以使用户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操作设计。

一个易于理解的设计能够降低用户的学习曲线,并减少错误和困惑。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考虑可用性测试和用户反馈,以不断改进设计,提高可理解性。

最后一个原则是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指的是设计应该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设计师应该关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影响,并尽量减少浪费和负面影响。

可持续性设计不仅考虑当前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应该关注材料的选择和产品的寿命周期,并寻找能够减少环境负担和资源消耗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是功能性、美学性、可理解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对于任何设计项目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确保设计的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提供吸引人的视觉体验,易于理解和使用,并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些原则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时刻关注这些原则,以确保设计的成功和用户的满意度。

3点设计的一般原则(地质版)

3点设计的一般原则(地质版)

1、最早出现的洗衣机是用手来操作的,那是 一个带柄的不漏水的箱子。洗衣时,将衣 服和水都放进箱子里,然后转动手柄来搅 动衣服。1907年,美国工程师阿尔瓦· 费西 尔设计出了第一台电动洗衣机——“托尔”, 它利用一个圆筒来回转动,使衣物翻动洗 净。这种设计体现了设计的( )原则? A、创新原则 B、美观原则 C、道 德原则 D、经济原则
你能举例一些涉及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产品设计吗?
可降解的塑料袋; 用风力和水力发电; 农业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
作为设计者应避免两种情况:
1、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产工艺, 往往就会出现无法生产或生产成本很高 的情况。 2、如果只追求价廉而粗制滥造,就从根 本上违背了设计的目的,可能会导致产 品滞销或亏本销售,造成更大的浪费。
求美观有时会和实用原则矛盾。
中 看 不 中 用
实用原则与经济原则。
价格贵;省电80%以上,节省能源;寿命较长 是白炽灯的6~10倍
*设计是一项综合活动,设
计的各种原则不是各自独立 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相互影响的。
小结: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用 美观 科学 经济
创新
安全
可持续发展技术规范源自习时“裳”记忆——前卫的九十年代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一个 产品,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创新, 就很容易被不断发展的社会 所淘汰。
典型的创新方法
组 合 方 法
+
=
典型的创新方法
组合方法
+
=
带摄像头的手机
四、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人类最起码的需求。
设计者应对有可能造成的不安 全因素予以说明、警示,将安 全隐患降到最低。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设计因创新而魅力四射。

3 2 电气设计的一般原则

3 2 电气设计的一般原则

3 2 电气设计的一般原则
1、安全原则:设计电气设备应满足法规和规范要求,保证运行安全,电气系统应具
备足够的制动、安全保护和报警装置等手段,便于接地和防雷保护,预防设备由于缺陷或
不当使用而可能引起的火灾或爆炸危险性。

2、可靠性原则:设计的电气系统应保证设备在可预见的工况下或特殊环境状况下的
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考虑电气系统兼容性、故障可控性和故障恢复性等因素,防止单点故障和制约系统可靠型。

3、经济原则:设计时应考虑电气设备的价格、使用寿命和维护保养费用等方面的因素,尽可能采用价格低廉、质量可靠的设备,减少能耗,经济合理。

4、简洁原则:应尽量将复杂的电气系统简化,以减少系统之间的耦合,减少复杂系
统的维护成本,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5、合理原则:设备参数和设计参数可以根据电气负荷类型和使用状况确定,要和工
程实际情况相适应,从而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6、环境友好原则:电机、变压器等较大功率设备会产生一定噪音,因此要注意选型
时采取噪音较低的设备,因此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实施安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原则
2020/5/2
设计高层建筑结构与一般建筑结构相同,分别计算 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然后从不同情况的荷载 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和位移,进行结构计算与设计。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应 有足够的承载力及刚度,较高的建筑结构抗风要考虑舒 适度要求,抗震结构还要满足延性要求等。在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中,合理地选用计算分析方法、计算模型和相 关参数;选用正确的计算分析软件;检验和判断计算结
基本简化假定(2)的实质:在同一层楼板上的所有节点 间水平距离不变,即梁没有轴向变形。实际上因为有楼板 共同传递轴向力,梁的轴向力很小, 设计时被忽略而作为 受弯构件设计足够精确。另外,支撑构件只考虑轴向变形 (只有轴向刚度EA),其他变形一般都忽略。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高度超过50m、以及 高宽双大于4的结构中,宜考虑柱轴向变形影响;长细比L /h大于4的构件中剪切变形可忽略,抗剪刚度GA为无限大
(a)
2020/5/2
(b)
平面结构是一种简化假定,假定结构只能在它自 身平面内具有有限刚度。例如:平面框架、剪力墙结 构,只能抵抗平面内的作用力;在平面外刚度为零, 且不产生平面外的内力。因此杆件每一个结点都具有 三个自由度(在二维平面中,以下简称基本简化假定 (1))。多数结构符合该条件,但有一些结构必需考虑 与平面外有相互传力关系,例如框筒的角柱、空间框 架、空间桁架等,则必须按空间杆件计算,计算时每 个结点具有六个自由度(在三维平面中)。
2020/5/2
x、y 方向通常是指建筑结构的主轴方向,水平力
在主轴方向作用时,只产生主轴方向的位移,且位移最 大。主轴是一对正交的轴,在大多数规则形状的结构中, 主轴是很容易确定的(一个平面可能有多组主轴)。凡 是具有对称轴的平面,其对称轴方向及其正交方向即主 轴方向,在主轴方向结构抗侧刚度最小,变形最大。
2020/5/2
二、结构静力及动力分析
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主要包括结构静力分析和 动力分析。首先对结构进行静力计算,然后分析结 构的动力特性,进而分析结构的变形及内力;需要 时再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
静力分析是指在结构上加静力荷载,即用不变
的荷载进行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因此,结构内力与 位移当然也是不变的,所有内力符合平衡条件,所 有位移符合变形协调条件。竖向恒载与活载,风荷 载作用下的计算都是静力计算。
2020/5/2
基本简化假定(2):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性假定
高层建筑结构空间体能整体协同工作的原 因是由于各抗
力结构之间通过楼板联系。进行高层建筑结构 内力与位移计
算时,假定联系各抗力结构的楼板在其自身平 面内有无限大
的刚度且不能变形;而在平面外则刚度为零(以 下简称基本
简化假定(2))。因此,楼板经常作为若干个平 面结构之间的
第二阶段: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弹塑性变形
验算阶段。如果层间变形超过允许值,应修改设计, 直到满足变形要求为止。现行《抗震规范》并未要 求对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进行第二阶段验算。但是, 对于高度较大,或者是超过规程规定的最大适用高 度的建筑,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进行第二阶段的变 形验算是一种有效的校核设计的手段。

2020/5/2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规定, 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分析采用弹性 计算方法。抗震设计的两阶段设计计算方法不同,第一 阶段内力及位移分析采用弹性计算方法;第二阶段采用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校核变形。为了实现三个烈度水准 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规范》提出了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2020/5/2
三、结构水平荷载作用
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上的作用包括竖向荷载和水 平荷载与作用。与一般结构不同的是:在高层建筑结 构设计中水平荷载与作用占据主导和控制地位。水平 荷载与作用主要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有时考虑风 荷载的方向是任意不定的。在 结构受力分析中,为了简化计算,仅对结构平面内有 限的几个轴线方向进行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规定:结构计算只考虑x、y两个正交方向作用的水平 力,各方向风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该方向抗侧 力结构承担。
2020/5/2
一、调幅
为了使计算较为符合实际;另外,也利用这种性 质,使某个部位降低内力,减少配筋。可采用“调幅” 方法调整结构的内力,一些构件内力降低,另一些构 件内力增大。降低内力的部位就会早出裂缝(或早进 入屈服),调幅愈大,裂缝出得愈早。如框架梁在竖 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如下图所示:
2020/5/2
2020/5/2
动力分析是指外力作用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如地
震作用)。因此,位移与内力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但是,目前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采用的反应谱方法, 是指把结构动力问题简化成各个振型的静力分析,再 把每个振型的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法则(SRSS方法或CQC 方法) 组合起来,所以又称为拟静力方法。我国现在 通用的说法是把动力特性的分析叫做“动力分析”, 它包括周期(频率)与振型的计算。动力特性分析及振 型组合的计算都是弹性计算,其计算基本假定、计算 简图都与静力计算相同。

2020/5/2
在程序计算中,除了忽略梁轴向变形外,构件 的其它变形均考虑,计算精度较高。在手算中,为 了简化计算,经常忽略某一项或两项。在以后的各
种结构计算方法中再分别介绍。
2020/5/2
第四节 结构塑性内力重分配
在超静定结构中,结构的内力与构件的刚度有关。 在一些情况下,构件很容易开裂(或出现塑性铰),开 裂后构件刚度降低,该构件的内力分配比例将减小, 另一些构件内力分配比例随之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塑 性内力重分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配,结构设计时进 行内力调整有以下两种:
第三节 构件的刚度与变形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风荷载及 地震(小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因而除少 量情况外,构件均采用弹性刚度。构件变形包括三种 (轴向、弯曲、剪切),相应有三种刚度(轴向刚度 EA、抗弯刚度EI、抗剪刚度GA)。在进行结构分析时, 计入哪些刚度取决于对构件变形所做的计算假定。
简化了计算。
2020/5/2
如果结构平面布置较复杂,无法分成单片抗侧力 结构,或当筒中筒结构的框筒与内筒之间有较大的梁 时,需要考虑这些大梁与框筒柱的刚性连接(传递弯 矩),每一根柱都需要考虑框架平面内与平面外的变形 与受力,则此时结构必须采用完全的三维构件计算,
此时可称为(真正的)空间计算。
2020/5/2
2020/5/2
————— 弹性计算结果(M) ----- 调幅后结果(M')
二、调整内力
考虑到在地震作用下,某些部位先屈服,则未屈服部 位必然内力增大,为了后者的安全,有意加大其内力, 但前者内力并不减少。
调幅(调整)的多少可由设计人员根据需要确定和控制 ,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各种调幅都有限制, 即规定了内力的最低值。两类调幅(调整)方法: (1)、用弹性计算所得到的内力乘以系数(大于1或小于1) 。 (2)、在计算时降低杆件刚度,计算时构件刚度降低愈多 ,内力愈小。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工作行为并不体现为弹 性均质性 质,要对其进行精确的模型计算是十分困难。但 是由于构件 性能的复杂性及随机性,进行精确的模型计算和 结构分析是 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时, 为了简化计 算并又能充分反映实际结构的受力状况和满足设 计要求,必
2020/5/2
基本简化假定(1):平面结构假定
2020/5/2
一般情况下,梁、柱构件的弯曲变形都 是基本变形,因此抗弯刚度EI必须考虑。在 高度较小的多层结构中,柱的轴向变形较小 (可忽略),视其抗压刚度EA为无限大,在 计算中不予考虑;在高度较大的结构中,则 不可忽略其轴向变形,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 差。在弹性计算中,都采用材料模量E及剪切 模量G(混凝土G=0.42E),I为截面的惯性矩。 注意:轴向刚度EA中的A是取构件全截面面积 。剪切刚度GA中的A则只取腹板面积(在I形 或T 2020/5/2 形截面中,翼
2020/5/2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调 幅有下列几处: • 框架梁(连续梁)在竖向荷载下的调幅,采用方法(1)
2020/5/2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只作主轴 方向计算,但对于一些斜向布置的构件,可能作用 力沿这个斜方向会使它的内力最大,因而有时也需 要用斜方向计算。当结构主轴不易判断时,则应根 据经验判断取最接近主轴的x、y两个方向,或通过 计算确定。
2020/5/2
第二节 结构计算的基本假定
楼板是保证协同工作的重要构件,当采用 基本简化假
定(2)时,应确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确有足够 大的刚度,
当楼板长宽比较大,或者局部楼板长宽比较大 ,局部外伸的
楼板较细长或楼板开大孔,在水平荷载下楼板 会有较大变形
时,则按无限刚性假定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情 况不符。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020/5/2
2020/5/2
第一阶段:小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阶段。内容包括:
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用小震(众值烈度地震)作用 计算结构的弹性位移和构件内力,进行结构变形验算, 极限状态方法设计截面配筋,进行截面承载力抗震验 算,按延性和耗能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做 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2020/5/2
任何建筑物结构都是空间结构,都应该具有承受 来自不同方向力的作用,因此每个构件都与不在同一 平面内的其它构件相联系,形成三维传力体系。但是 在结构分析时,经常将高层建筑这一空间结构简化成 若干片平面结构结构进行分析。如下图平面结构模型: 取计算简图为图(a)阴影部分,计算模型为图(b):
2020/5/2
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变形 协调的假定用来计算竖向变形。当有两片相互交汇的平面 结构(符合基本简化假定(1)),通过交汇处的柱竖向变形 一致而传递内力,这种计算称为竖向变形协调的空间协同 计算。比如:在框筒结构中,当楼板较薄,忽略腹板框架 (或翼缘框架)与楼板大梁的传力关系时,往往采用这种方 法。这种计算比仅有水平位移协调的计算更符合实际且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