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信息窗1乘加、乘减)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信息窗1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学习目标:1、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方法,正确计算。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开课本,91页,手指91页信息窗,仔细观察信息窗中的图片和文字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看图找出数学信息1、9人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5人。
2、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
停了9辆大汽车。
(二)说一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回答,老师板演有价值的问题问题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9×4=36(人)36+5=41(人)写出答语。
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问题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7×3=21(辆)21-9=12(辆)写出答语。
答: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三、做一做1、92页自主练习1和2题请两名来讲台上板演计算过程,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老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
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2、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让发现错误学生上台更正。
3、讨论。
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这个同学错在哪里?4、自主练习第3、5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五、作业、课本93页:自主练习必做题:4、6题。
板书设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9Χ4=36(人)36+5=41(人)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2、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7Χ3=21(辆)21-9=12(辆)答:小汽车比大汽车12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信息窗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三小学梁尚意【教学内容】青岛2011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掌握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与计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难点:能正确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新的铅笔、软尺、绳子、1分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他们的长度吗(板书:米厘米毫米)“米”家有四师兄弟,其中“米”是大师兄,“厘米”是三师弟,“毫米”是四师弟,谁知道二师兄是谁(学生有课前准备,基本上都能答出“分米”)今天我们就好好研究“二师兄”——分米(板书:分米的认识)二、交流汇报,探究新知1.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分别剪一条10厘米和1米长的绳子贴在下表。
拿起你的尺子,通过比2.小组上台汇报展示小组长组织组员汇报,台下的同学根据汇报进行质疑和补充。
3.提出问题,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的汇报中,知道同学们在自学过程都得到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第二个信息是分米、厘米、米的关系。
老师来考考你们。
(1)让同学们用手势表示1分米、2分米、10分米的长度。
(2)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为1分米。
(3)想一想、折一折,折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4)估测桌子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再量一量。
(5)师生共同梳理,再一次推导几个长度单位的关系。
板书: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预设: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可能说把分米与毫米的关系、甚至把米、分米、厘米、毫米每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研究汇报,这个时候老师要做好方向的引导,重视发现关系的过程。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教师:王芳勤为学校2020年3月22日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59课时开发教师:王芳开发时间:2019年3月20日一、课程背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是青岛版实验教科书,全册在编写上有一下几个特点1.素材的选取范围广泛又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2.注重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4.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注重评价的多元化等多个特点。
结合以上分析,在本册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万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口算能力和万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千米、分米、毫米,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
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班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材分析】本课为青岛版二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改变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同学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肯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同学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能感知、估量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受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3.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同学用具】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老师谈话:有个小伙伴叫甜甜,他特别喜爱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
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古怪的梦。
他梦到谁了?预设:齐天大圣。
老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奇妙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
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测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依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老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设计意图:用同学熟识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信息窗1(一)教案 青岛版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信息窗1(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
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其次单元甜甜的梦总第15课时信息窗1 毫米、分米的相识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4—26页,相应的“自主练习”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和简洁的推理实力。
3、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打算:老师打算课件、米尺;学生打算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爱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事?有一个小挚友叫甜甜,他也很喜爱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事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依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相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探究体验,获得新知1、相识1毫米。
(1)揣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1毫米长,请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揣测的长度。
学生活动、老师可适当的提示,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细致视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老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验证。
谈话: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细致视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信息窗2)】参考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下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参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50-5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
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图)谁能利用其中的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学生可能会回答:清晨,小蜜蜂们在大王的命令下,出发去采花粉了。
看,它们的队伍向各个地方出发,其中一队有320只蜜蜂,二队有210只蜜蜂,三队有86只蜜蜂,四队有103只蜜蜂。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1)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2)二队比一队的蜜蜂少多少只?(3)二队和三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不能用本课知识解答的问题(如需要用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解答的问题)可让学生写在问题口袋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2.解决第一个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来解决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320+210=530(只)(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是530。
谁和我的方法不同?(2)我是这样想的:3个百加2个百是500,2个十加1个十是30,500加30等于530。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练精选习题 (1)

千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1、填空。
(1)百里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千里面有()个百,一百里有()个十。
(3)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4)从796开始,往后数5个数是()、()、()、()、()。
(5)二百二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二百、()百、()百、()百、一千。
三百三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四百四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四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6)找规律:396、()、()、402、404、406、408、()、()。
2、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记录下来,并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组成。
3、读数:205 读作: 781 读作:635读作: 986读作: 459读作:120读作: 653读作: 974读作:157读作: 462读作: 995读作:4、写数。
(1)由6个百、3个十、2个一组成的数是()(2)由5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由1个一、2个十、7个百组成的数是()(4)由9个百、5个十、7个一组成的数是()(5)由4个百、3个十、6个一组成的数是()(6)由3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1、()个10是100,()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个100,()个10,()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4、找规律填空250、260、270、()、()、()、()345、350、355、()、()、()、()400、500、600、()、()、()、()5、一个一个的数,从486数到526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828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6、写出下列数的读法678、980、908、200、1000、4737、写出下列数四百二十、五百七十八、三百、一千、四百零九、八百零二信息窗二——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1、10000里面有()个1,()个10,()个100,()个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课题: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
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诗意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诗意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
三、诗意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3、自主练习的第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
四、诗意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诗意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