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课件2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ppt课件1

• 例如:“如果这是一个晴天,我最殷切的期望是不 要有信件或来访扰乱这一天的清宁。”
• 赏析:作者最殷切的期望是不要有信件或来访扰乱 一天的清宁,并用上午的时间完成“各种杂事”, 是为了有一个充裕的下午去享受大自然,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 “然而,在遐想中,我承认,我幻想的虚无有时会 突然使我的心灵感到痛苦。”
3、我把舆论、偏见和所有虚假的感情远远驱走,使 那些配享受如此佳境的人迁进这大自然的乐园。
抛弃虚假与世俗,热爱自然,崇尚自然, 希望亲近自然的人。
4、我多么神往人类真正的快乐,如此甜美、如此纯 洁,但如今已经远离人类的快乐。
没有偏见与虚假,没有纷扰与虚荣,一种 人与人之间非常“亲切”并给人留下甜美 记忆的情景以及作者所憧憬的无限美好。
• “即使最炎热的日子,在中午一时前我就顶着烈日 带着芳夏特出发了。”
• 赏析:尽管是最炎热的日子,而且是中午时分,但 是在作者看来,即使如此严酷的环境也比人世的扰 乱要好,这样写反衬了作者对人世的厌恶,表达了 对自然的强烈渴望。
• 例如:“全身辉煌的所罗门也无法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相比。”
• 赏析:表明自然的美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 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 夺眶而出: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 容心情非常激动。
• 出神人化: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 到极高的成就。
•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 想象,难以理解。
•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976020c14791711cc79177b.png)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目录总体安排 (1)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1)一、壶口瀑布(2学时) (2)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5)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7)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9)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9)五、淡之美(2学时) (11)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2)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14)七、咬文嚼字(2学时) (14)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6)九、红楼点滴(1课时) (19)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20)十、创造宣言(1学时) (22)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23)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24)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12课时) (26)十三劝学(2学时) (27)十四鸿门宴(4学时) (28)十五师说(3课时) (31)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34)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35)十七.《雨巷》(1课时) (39)十七.《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1课时) (42)总体安排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
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
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
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教科版 共张PPT

读一读
第八页,共15页。
天空的样子
第九页,共15页。
天空的样子
第十页,共15页。
读一读
第十一页,共15页。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你听到微风在呼唤吗?你听 到风铃草在歌唱吗?闭上眼睛,你能听到哪些声 音呢?
第十二页,共15页。
大自然的声音
第十三页,共15页。
大自然的声音
第十四页,共15页。
同学们,再见!
读一读
第一页,共15页。
拥抱大自然
第二页,共15页。
大自然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你最喜欢的
季节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页,共5页。
什么地方的花不能摘?什么地方的草不能踩?
第五页,共15页。
什么地方的花不能摘?什么地方的草不能 踩?
第六页,共15页。
美丽的大自然
第七页,共15页。
第十五页,共15页。
参评课件题目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联想比较,质疑探究:
陶渊明、孟浩然与卢梭有一些相似之 处,又有很大的不同。请就这个问题, 结合一些有关的诗文,谈谈你的看法。
饮
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
酒
陶渊明
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悠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 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 , 远离喧嚣城市,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 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 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如 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 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爱弥儿》
在中世纪,封建制度严重地压制着人们 的天性,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牢牢地禁锢, 没有丝毫的自由可言。作为反封建的启蒙 思想家卢梭,一向憧憬和向往充满着自然 本性的善良、快乐、自由。在他看来,人 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人与人之间便充满 着猜疑、倾轧、冲突、贪婪、野蛮。
他是一个深度崇尚自然的人,卢梭对大 自然的眷恋至死不渝。1778年7月,他躺 在病榻上,望着窗外那透明的天空,似伤 感似安慰地对夫人华舒尔道出了自己最后 的话:“可别太伤心,你看,那天空有多 透明。我就是要去那里。”说完便安祥地 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墓碑上刻着:“睡 在这里的是一个爱大自然和真理的人。”
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你对文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或你认为作者卢梭通过这样一篇随 笔想表达什么思想和感情?
2、理清作者思路,归纳课文各部 分内容
朗读课文,请思考
第一段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
表现作者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
心情?
第二段作者渴望建立的“亲切 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他为什么渴 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建立一个“亲 切的社会”?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完整版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青藏高原西北部,有着世界上仅存得古老、原始而又完整得生态环
境之一,也就是中国最大得“无人区”——可可西里,而在这片青色山脉中居住着矫健、
善跑得“高原精灵”——藏羚羊。它们就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就就是这种不怕严寒,不
寒噤hánjìn驰骋chíchěng:漩涡xuánwō怒不可遏nùbùkěè
雾霭wùǎi霎时shàshí深不可测shēnbùkěcè
五、研读课文
1、壶口名字得由来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壶口瀑布与其她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就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得水幕,而就是由平地向更低得沟里跌去,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与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
山挟持,约束在狭窄得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
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得壶口大瀑布。
四、积累字词
推推搡搡tuītuī-sǎngsǎng前呼后拥qiánhūhòuyōng:
二、走进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与《夏》入选中学
教材。
三、壶口瀑布简介
黄河流域得一大奇观,就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得黄河壶口
处。壶口瀑布就是世界上最大得黄色瀑布。
教学后记:
加强与学生得沟通交流,增加与学生得感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得兴趣。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案例分析
通过一篇演讲稿来看如何撰写结尾部分。
《奶奶的巴掌 》 作者: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结尾:每当夜深人静闭上眼睛思索
时,耳边总能听到那熟悉的清脆的巴掌 声,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深刻,让我 自信,激我奋进!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演讲知识
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它是指演讲者面对听众, 就某一个问题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社会 活动。
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演讲知识
演讲稿的写作: 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演讲知识
演讲稿的开头: 悬念式开头 情景式开头 直入式开头 提问式开头 幽默式开头 名言式开头
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边学边习
小组学习的方式,以《我的理 想》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的开头, 字数控制在50字以内
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案例分析
通过一篇演讲稿来看如何撰写主体部分。
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
2019-2020年中职职高语文《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最新导学案设计

2019-2020年中职职高语文《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最新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2.分析文章的内容。
3.了解作者卢梭及其作品、思想主张。
4.学习引申和联想的方法,理解作者由大自然而引发的想象,进而展开联想。
【教材助读】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
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
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
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
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
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
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
”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
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
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
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2010年人民教育

民教育
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目录
01 语文.上册
03 语文.职业模块
02 语文.下册 04 语文.拓展模块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阅读与欣赏”部分包含课文、“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 基础知识与应用”,其中,课文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类,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语文学习方法”和 “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旨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口语交际、写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语文.上册
内容简介
目录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由六个单元组成,学习重点分别为整体感知、理清思 路、品味语言、提炼主旨、把握文体特点和诵读古诗文。每个单元都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阅读与欣赏”部分包含课文、“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其 中,课文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类,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口语交际、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 关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主要内容包括走向社会、爱岗 敬业、行业扫描。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 阅读与欣赏 1成才要有文史知识/周培源 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3走向社会/亚伦·亚达 万能的求职方法/奥里森·马登 带上三句话上路/李小刀 表达与交流 应用文写作:调查报告 口语交际:接待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我们依据教育部2009年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大纲》的要求,遵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公共基础与多样化选择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统一性与灵 活性相结合的四项改革的基本原则,按照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 际,贴近社会、贴近职业,根据经济社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发展需求,由文化基础课课程专家、教研实践经验丰 富的职教教研员及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共同编写了《语文(拓展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