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练习卷
2019年精选沪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平均数计算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四十四

2019年精选沪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平均数计算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三个同学去打靶,甲得99分,乙得90分,丙比乙成绩好,但不超过93分,估计这三人的平均成绩在( )。
A、90分以下B、大于90分而小于或等于93分之间C、94分以上D、大于93分而小于或等于94分之间【答案】:【解析】:第2题【判断题】水池平均水深1.3米,小明身高1.5米,因此即使他不会游泳,掉入池中也一定不会有危险。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学习绿化带中树木的平均高度是188cm,绿化带中可能有170cm高的树木。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黄山市上周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是:29℃、31℃、33℃、32℃、31℃、29℃、32℃。
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周村挖一条水渠,正好一周挖完,前3天挖了650米,后4天挖了1205米,平均每天挖______米。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五位工人师傅在一天时间内加工的零件个数如下表.这一天,他们平均每人加工了______个零件?【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三个笔筒中,平均每个笔筒有6支笔,第一个笔筒中有6支笔,第二个笔筒中有7支笔,第3个笔筒中有______支笔。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0,其中的两个数是21和24,第三个数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解答题】根据下面两个统计表回答问题.平均每个学校植树多少棵?朝阳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答案】:无【解析】:第10题【解答题】【答案】:【解析】:第11题【解答题】王军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16页,后5天读了71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王军平均每天读几页?【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小明家去年上半年每月用电情况如下表:(用电量单位:千瓦时)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是______千瓦时。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以下是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册的答案,供同学们参考:第一单元集合1. 用自然语言表示集合 A 和 B 。
A={2,4,6,8,10}; B={1,3,5,7,9}答:集合A 包含偶数2、4、6、8、10,集合B 包含奇数1、3、5、7、9。
2. 下列集合中哪些是父集、哪些是子集?{1,2,3},{1,3},{1,2,3,4},{1,2,4}答:{1,2,3,4} 是 {1,2,3} 和 {1,3} 的父集,而 {1,3} 和 {1,2,4} 既不是子集也不是父集。
3. 已知集合 A={1,2,3,4,5},集合 B={3,4,5,6,7},求它们的交集、并集和差集。
答:A∩B={3,4,5},A∪B={1,2,3,4,5,6,7},A-B={1,2}。
4. 小明画了一个集合 E,其中有 5 个元素,集合 F 是 E 的真子集,求 F 中可能有的元素个数。
答:F 中可能有 1、2、3 或 4 个元素。
5. “集合 A 包含集合B ”和“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父集”是等价命题吗?为什么?答:是等价命题,因为包含(包含于)与父集(子集)的概念是等同的。
第二单元规律1. 给你一个数列:2,4,6,8,10,六个数中用三个数来表示规律,再用这个规律求出下一个数是几?答:规律为每个数乘以 2,下一个数为 12。
2. 规律为:2,4,8,16,x,求 x。
答:规律为每个数乘以 2,x=32。
3. 规律为:1,3,6,10,15,...,求下一个数是几?答:规律为前一个数加上当前位置,下一个数为 21。
4. 规律为:5,10,7,14,11,x,求 x。
答:规律为偶数位置是前一个数乘以 2,奇数位置是前一个数加上 2,x=16。
5. 求下面图形中的第 10 项数字。
12 3 4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答:第 10 项为 14。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评估测试卷答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第一部分 计算部分一.直接写出得数。
1;18.9;5.15;5420;0.0809;29.87;107;1;76二.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51.1;81.09三.各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数? 16;9;4;1.35;3.1;0.018;1513;84(或21) 四.各式中的▲表示什么数字? 8;9;6五.先比较下面两组题的不同,再求出方框里的数。
6.08;4.88六.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并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60;20;80.06;10.32第二部分 概念部分一.填空题。
1.1.4,零点零九 2.14.28,7.78333.1.98;1.2;2.189;10元9角8分 4.虾皮的蛋白质含量高,虾皮的钙含量高 5.1.49,5.16.(1)13;22 (2)13;34 (3)4.5;5.47.(1)正好等于1:0.19,0.51,0.3 (2)接近18:0.25,0.51,16.9(3)最大:0.3,16.9,6.01二.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第三部分 综合应用1.(1)1.53-1.18=0.35(亿人次)=3500(万人次) 答:过夜旅游者大约为3500万人次。
(2)0.1124+0.5015=0.6139(亿人次)≈0.61(亿人次)答:这39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0.61亿人次。
(3)1.53+0.23=1.76(亿人次)答:全国共接待游客1.76亿人次。
(4)1014.0-820.5=193.5(亿元)答:2012年比2011年春节黄周旅游收入多193.5亿元。
2.其他地区实现旅游收入:1014.0―55.0―30.5―383.8=544.7(亿元)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二单元评估测试卷第一部分概念部分一.填空题。
6.085,6.094;6.05米;1.5;c <b <a;0.•6,1.1,0.83;24瓶,还剩160ml;5.92kg;2.76;<,>,>;1÷1.1 =0.•9•0,2÷1.1 =1.•8•1,3÷1.1 =2.•7•2,4÷1.1 = 3.•6•3,5÷1.1 = 4.•5•4,6÷1.1 = 5.•4•5,7÷1.1 = 6.•3•6,8÷1.1 = 7.•2•7二.判断题。
2019年精选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五篇

2019年精选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球队的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97.5厘米。
李明是一名队员,他的身高( )是184厘米。
A、可能B、不可能C、一定【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众数就是大众化的数据B、在一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众数C、在一组数据中,可能存在两个中位数D、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可能相等【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A、B、C、D四个同学,将他们的身高两两相加,得到6个数,并从低到高排列.第一个数是2.64,第二个数是2.7,第六个数是2.96.这四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是______米,最矮的同学与最高的同学身高相差______米.【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3个小朋友轮流在一张乒乓球桌上一对一打乒乓球,他们打了1小时,平均每个小朋友打了______分钟.【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三年级4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和二班共捐23本,三班捐了15本,四班捐了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______本.【答案】:【解析】:第7题【解答题】在二年级学生中选150名学生参加“保护绿色地球”的宣传活动,二年级和三年级备有3个班,平均每个班要选多少名学生?【答案】:【解析】:第8题【解答题】小红家买了4张桌子和8把椅子,共用700元.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答案】:【解析】:第9题【解答题】在大队委竞争上岗演讲比赛中,五个评委给杨洋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6,94,98,95,97把5个评委给出的成绩制成统计表.算一算,杨洋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有几种计算方法,写出计算过程.【答案】:无【解析】:第10题【解答题】在一次测试中,小组6个人的数学成绩如下:有1人85分,1人90分,1人94分,1人69分,2人98分,则该小组成员的数学成绩人均多少分?【答案】:【解析】:第11题【解答题】小明和小刚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假如要选他们当中一个去参加比赛,谁去比较合适?【答案】:【解析】:第12题【解答题】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记录折线图.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A、解:(1)(12+18+21+24+32+22)÷6 =129÷6=21.5(摄氏度)答: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21.5摄氏度.【答案】:【解析】:第13题【应用题】轮渡码头到鼓浪屿码头的距离约900米,一艘客轮从轮渡码头驶向鼓浪屿码头用时6分钟,返航时用了5分钟,这艘客轮往返一次平均每分钟行驶多少米?【答案】:【解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 - 练习30:平均数的应用(二)沪教版()

练习30:平均数的应用(二)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解决问题
1、下面的统计表记录了小巧1周内喝牛奶的数量。
小巧1周内喝牛奶量
(1)小巧这周平均每天喝多少牛奶?
(2)小巧1个月(30天计算)大约要喝多少牛奶?
2、小亚在一次测试中,数学和语文的平均成绩是92分,如果再加入英语成绩,
那么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亚的英语得了多少分?
3、小巧家有4口人,1周七天里分别吃了620g、590gg、550g、570g、610g、650g、600g大米。
①小巧家这周平均每天吃多少大米?(四舍五入、凑整到十分位)
②小巧家这周平均每天每人吃多少大米?(四舍五入、凑整到十分位)
③照这样计算,小巧家一年大约吃多少大米?
4、小亚测量自己走10步的路程。
她测了4次,结果分别是4.8m、5m、5.1m、
5.2m。
小亚从家出发走到学校门口要走928步。
小亚家到学校门口大约是多少米?
5、小丁丁测量了自己走10步的路程,测了4次,分别是4.5米,4.7米,4.6米,4.8米。
(1)小丁丁从家走到小区大门一共走了5次,分别是120步,134步,128步,130步,124步。
小丁丁家到小区大门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2)小丁丁从家到超市门口大约要走568步,小丁丁家到超市相距多少米?。
沪教牛津版版五年级上册英语 Module 3 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答案)

Module 3 Out and about满分: 100分 时间: 60分钟 得分: 听力部分一、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10分)( )1.A.beach B.book C.but( )ke B.letter C.left( )3.A.he B.here C.hill( )4.A.take B.turn C.think( )5.A.hospital B.how C.now二、听录音,给下列图片排序。
(10分)( ) ( ) ( )( ) ( )三、听录音,选出合适的答语。
(10分)( )1.A.Yes, he is. B.No, he doesn’t.( )2.A.I often play football with my sister. B.I’m playing football.( )3.A.Walk along Winter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Spring Street. B.I often go there with my sister.( )4.A.He is a teacher. B.He is in the bathroom.( )5.A.You’re welcome. B.Yes, it is.四、听录音,判断下列图片与所听内容是(T)否(F)相符。
(10分)( )1. ( )2. ( )3.( )4. ( )5.笔试部分五、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不同的一项。
(10分)( )1.A.bread B.beach C.head ( )2.A.another ke C.make ( )3.A.shell B.left C.eat ( )4.A.car B.cat C.bat ( )5.A.hill B.find C.live六、根据首字母及汉语提示完成单词或短语。
(10分)1.—Where’s the h (医院)?—It’s over there.2.—I want to go to the p (邮局).—Me too.3.—Is a l (湖) at the top of the hill?—Yes, it is.4.—What are you doing?—I’m c (收集) shells on the beach.5.—Is he reading a m (地图)?—Yes, he is.七、单项选择。
沪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单元检测第三单元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第三单元一、单选题1.如果一组数据20,a,15,17的平均数是18,则a=()。
A. 72B. 20C. 182.下面是一组同学的跳远成绩,他们的平均成绩是1.60米。
增加哪两个人不会改变平均成绩。
( )A. 小F(1.60米)和小G(1.75米)B. 小F(1.60米)和小H(1.50米)C. 小T(1.45米)和小H(1.50米)D. 小T(1.45米)和小G(1.75米)3.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
平均每天做了多少道?A. 5道B. 6道C. 7道4.下面是小明的田径考试成绩,他跳高的成绩是()分项目跑步跳高跳远平均分分数70 ?85 83A. 79B. 80C. 93D. 945.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小红98分,小明90分,小军的成绩比小明好,但不超过95分。
估计这三人的平均成绩在()。
A.95分以上B.90分以下C.92分和95分之间6.在去年市奥校入学考试中,某个考室有40 名同学参加考试,其中前10 名同学的平均分比这个考室全部同学的平均分高9 分,那么其余30 名同学的平均分则比这个考室全部同学的平均分低()分.A. 7B. 6C. 5D. 4E. 37.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7个学生,这三个班级平均每班有()人。
A. 40B. 43C. 45二、判断题8.王芳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9.五年级一班同学们的平均身高为160厘米,那么这个班没有超过160厘米的同学。
10.在一次数学检测中,小明所在的小组平均分是92分,小红所在的小组平均分是90分,小明的得分一定比小红高。
()11.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
(1)小兰是篮球队队员,她的身高不可能是155cm。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
()12.3个数的平均数为a,现在每个数都减小1,则它们的平均数为a-1。
沪教版五年级上综合练习3

综合练习3[教学目标]1.复习汉语拼音“两个第三声在一起,前一个第三声读第二声”的变音规则。
2.积累本单元中描写山峰很高、很多;声音很响、很美;颜色很亮、很多的四字词语。
3.能正确选用词语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4.能独立阅读短文,边读边思,体会文中人物的形象,领悟文章主题。
5.开展开放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广泛阅读,培养综合能力。
6.熟记积累名言。
7.继续练写钢笔字,注意要分行、居中写。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一些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歌曲、诗词、故事、小剧本,挑选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适当的排练。
其它资料作版面展示。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读音的变化。
1.出示词语。
师:自由轻声地朗读这些词语,想想词语中带点的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在朗读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指名读,学生交流感受。
3.师小结:当两个第三声在一起时,前一个第三声得读第二声。
(把这个规律听写在课本上,并记一记。
)4.学生自由读、齐读,进一步感受这一变音规则。
想想我们平时积累的词语,能不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例:理解、美好、稳妥等。
)5.“展览馆”“小雨伞”三个第三声在一起,该怎么读?“展览馆”,“‘,前两个音变第二声;“小雨伞”,中间一个音变第二声。
二、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按要求摘录四个字的词语。
1,引导学生审清题意。
(关键词:本单元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2、出示三组题目:描写山峰很高、很多:( ) ( )描写声音很响气势很大:( ) ( )描写颜色很亮、很多:( ) ( )(1)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完成一组题目。
(2)学生交流。
描写山峰很高、很多:高山峻岭、峰峦叠蟑、逶迤起伏;描写声音很响气势很大:震耳欲聋、清脆圆润、妙音乐律;描写颜色很亮、很多:耀若朝霞、皎若明月、霓彩纷呈。
1.选择其中的1-2个词语,说一句话。
2.比比谁的积累多:在你的课外阅读中,一定也积累了不少这方面内容的词语,以小组为单位,我们写一写,比比哪个小组的课外积累最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沪教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练习卷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练习五()班姓
名一、写字:
5%二、单项训练:
18%㈠读拼音写词语(9%)cuī cn gāo shn
zhī diān zhu li wn zhuǎn gāng qing zhān yǎng fn b g shēng shng q lng rn guǐ j dn shēng ㈡按要求改变句子(4%)⒈ 学习上取得了成绩,怎能沾沾
自喜,自满自足呢?改成陈述句:
⒉清晨,小松鼠在树枝上不停地跳跃着。
缩句:
㈢根据要求查字典(3%)⒈ 惋惜的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
先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除部首外,第七画
是。
⒉ 用笔画查字法,查承,该查画;第六画是。
用这个字组一个词是。
㈣下面每组词中有一词的感情色彩与其他词不同,请把这个
词划出来 2%)例:
犹豫不决左思右想昂首挺立冥思苦想
1 / 7
⒈ 舍己为人自私自利奋不顾身顽强不屈
⒉ 气势汹汹神气活现垂头丧气从容不迫三、阅读分析:
42%㈠(14%)傍晚时分,急流险滩的西陵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我(俯视注视)着浑浊的江水,只见旋涡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一圈一圈急速地流进深旋里;江面上急流翻滚拍击着岸边的石崖,发出zhng ěr y lng()的响声;两岸的河石被(冲洗、冲刷)得有的像巨大的花骨朵,有的像圆盆,还有的像jīng diāo x k ()的盆花,使人目不暇接()。
一个巨浪打来,水花溅落在我被太阳晒得发热的脸上。
扑扑两声,只见一条鳞光闪闪....的大鲤鱼蹦出水面,又钻进了滚滚的江水之中。
⒈ 看拼音填写括号里的词语。
2 分⒉ 在文中的括号内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2 分⒊ 用── 在文中划出一句能概括西陵峡特点的句子。
1 分⒋ 这段文字是从、、三方面来写西陵峡的特点 3 分⒌ 用直线划出一句比喻句,并完成填空。
4 分比喻句把比作。
---------------------------------------------------------------最新资料推荐------------------------------------------------------ 它写出了,突出了。
6、文中带点词可以用金光闪闪、银光闪闪等词来代替吗?为什么? 2 分
. (二)读《生活里的一朵小浪花》,完成练习。
(14 分) 她飘飘然从远方走来了。
嗬!真美,白皙的皮肤,瓜子脸,一对迷人的打眼睛,黑玛瑙似的眼珠子,长长的睫毛,一头浓密的披肩秀发,穿着一套绯红的连衣裙,肩上还挎着一个(精细精致精彩)的小红皮包,犹如一团火。
近了,近了① 突然一不小心,她被脚下一个东西绊倒了。
她羞得满脸通红,气恼地站起来,走到她绊倒的那东西前,狠狠地踢了一脚,解除心中的恼恨。
啪!从被踢的那个黑不溜秋的东西滚出了一叠钞票。
啊!原来是一个钱包。
她(惊慌惊愣惊奇)得张开了樱桃小嘴,眼睛瞪得大大的。
顷刻间,她好像从梦中醒悟过来。
那对迷人的眼睛犹如黑夜中老鼠狡猾的目光四下瞅瞅。
她见四下无人,连忙抓起那一叠出来的钞票,连同那个黑色钱
3 / 7
包,泥土也来不及拍,便一下子塞进了自己肩上挎着的那个小红包
里。
远处一个人在寻找着什么,姑娘见了,装作()的
样子挪了挪肩上的小包,甩了一下那披肩的长发,(急忙慌忙连
忙)向郊外走去② 微风吹拂着她婀娜多姿的身影,显得美了。
然而,在她美的外表(掩埋掩护掩盖)下的,却是③ 生活
就是大海,不时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有洁白的,也有浑浊的。
1.在括号里写上恰当的词语。
(1 分) 2. 从括号内选一个准确的词语,标上。
(2 分) 3. 文中有三处地方使用用了省略号,请你联系上下
文,把第三处的省略号改为文字。
( 3 分)①
②
③
4. 文中有一句比喻句含有讽刺的意思,找出来划上直线。
(2 分) 5.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 分)
6. 你读这篇短文后有什么感受呢?( 3 分)
(三)玲玲长高了(14%)玲玲带上了红领
巾了。
妈妈很高兴,就在星期日下午带她去看电影《小铃铛》。
玲玲跟妈妈上了电车,真好碰到他们认识的售票员张阿姨。
张阿姨见了她俩问:
---------------------------------------------------------------最新资料推荐------------------------------------------------------ 玲玲,今天跟着妈妈到那儿去呀?玲玲亲亲热地回答:
张阿姨,我跟妈妈去看电影。
妈妈从口袋里淘出钱,给玲玲买票。
张阿姨说:
玲玲还小,不是不用买票吗?玲玲两只眼睛一忽闪,心想,那是一年前,我个子不高,乘车不用买票。
现在是不是长高啦?她瞧见那刻有标尺的拉手杆,走过去一站,还用小手按着头,对准标杆上的尺码。
嘿,刚好超过一点儿。
于是,她亮开了嗓门,嚷道:
张阿姨,您瞧,我长高了!说着,玲玲接过妈妈手中的钱,递给了售票员张阿姨。
妈妈笑了, 张阿姨笑了 , 车厢里的乘客都笑了: 玲玲是长高了!⒈ 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填上字母⑴ 乘客的乘应是() 1 分A:
chn B:
chng C:
shng ⑵ 亮开嗓门的亮,意思是() 1 分A:
发光B:
显露、显示C:
5 / 7
使声音响亮⑶ 售票员张阿姨说:
玲玲还小,不是不用买票吗?意思是说玲玲() 1 分
A:
不用买票B:
应当买票C:
可买可不买⑷ 玲玲说的我长高了的意思是(),
妈妈、张阿姨、乘客们都笑着说的玲玲长高了的意思是() 2
分A:
长大了B:
个子比过去高了C:
懂事了,在成长⒉ 请在文章1至3节中找出 3 个错别
字(用直线划出,然后纠正在下列横线上。
) 3 分──── ──── ──── ──── ⒊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成三段(在文中用∥ 标
出) 3 分⒋ 写出第四节的节意。
3 分
四: 习作 (35 分) 题目:
《我笑了》要求:
选择适当的材料,表达自己的心情。
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字数在4 50左右。
---------------------------------------------------------------最新资料推荐------------------------------------------------------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