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梁煤田沉积环境

合集下载

兴隆县久长矿业有限公司大银子峪煤矿一带煤田地质特征

兴隆县久长矿业有限公司大银子峪煤矿一带煤田地质特征

兴隆县久长矿业有限公司大银子峪煤矿一带煤田地质特征介绍兴隆县久长矿业有限公司大银子峪煤矿一带煤田地质特征。

标签:煤田区域地质煤层特征煤层沉积特征1矿区位置位于兴隆县城70°方位,隶属于兴隆县蘑菇峪乡门子哨村管辖,面积为2.2756km2。

2区域地质条件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Ⅲ27),宽城凹褶束(Ⅳ224),庙梁复向斜(Ⅴ)之中。

该区的中—上元古界最为发育。

元古界之上,主要被中侏罗世火山岩建造及类磨拉斯建造不整合覆盖,其下有下侏罗统含煤地层断续出露。

区内的断裂构造亦较发育,近东西向的主干断裂被北东向的新生断裂节节错移。

2.1地层出露地层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Jx)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铁岭组(Jxt);青白口系(Qn)下马岭组(Qnx)、长龙山组(Qnc)、景儿峪组(Qnj),中生界侏罗系下统下花园组(J1x),中统九龙山组(J2j)、髫髻山组(J2t);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

2.1.1含煤地层侏罗系下统下花园组(J1x)不整合于元古界地层之上,为该区含煤岩系。

出露于矿区南部平顶山向斜南侧以及矿区北侧1线至4线F1断层与F4断层之间,呈条带状东西向展布。

其余地段均被中侏罗统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所覆盖。

其岩性组合分:底部砾岩段;中下部粉砂岩、泥岩,板状钙质泥岩(或泥晶灰岩)夹煤层段;中上部板状钙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段;顶部砾岩段。

从下至上为:灰色泥质砾岩、粗砂巖、局部为角砾岩;中下部依次向上为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炭质泥岩夹煤层(可采煤层),其上为钙质泥岩(或泥晶灰岩);中上部为黑灰色炭质页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煤线,上部为钙质泥岩;顶部为灰色砾岩段。

厚度>150.92m。

2.2构造2.2.1区域构造矿区平顶山向斜两翼。

矿区中—上元古界最为发育。

元古界之上,主要被中侏罗统火山岩建造及类磨拉斯建造不整合覆盖,其下有下侏罗统含煤地层断续出露。

地质构造对庙梁煤田的破坏作用

地质构造对庙梁煤田的破坏作用

表 1 庙 梁煤 田构 造 一览 表 序 断 层 断层 号 名称 性 质
l 2 3 4 5 6 7 8 9 1 0 l l l 2 1 3 1 4 1 5 F 2 F3 F 4 F 5 F 6 f l f 2 f ] f 4 f 5 f 6 F 8 F 9 Fo l 正 正 逆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推 正平 推 正 平推 正 平推
庙 梁 煤 田 东 西 走 向 长 约 1 k 南 北 宽 3 m, 2 0 i , 呈 东 宽 西 窄状 庙 梁 煤 田, 处 中 .k 稍 n 地 朝 准 地 台 ( ) 燕 山 台褶 带 ( 、 兰 峪 复 I , , Ⅱ, 马 ) 式 背斜 ( 7, 城 凹褶 束 ( 4 , Ⅲ2 宽 ) I 2 ) 庙梁 复 向 V2 斜( 之中。 V) 由于 经过 剧 烈 的构 造 运 动 , 本 区 既 有大 量 的 断 裂 破 坏 , 有 褶 皱影 响 , 又 构 造 十 分 复 杂 。 文 就 庙 梁 煤 田 数 十 年 的 开 本 采 实 践 以 及 庙 梁 煤 田 多次 补 充 勘 探 结 果 , 对 庙 梁 煤 田复 向斜 五 级 构 造 单 元 的构 造 特 点进行总结 、 充和完善 。 补
2 0 k 钻孔 附近 被F 断 层截断 , 3 成干 0 mZ 6 F形 燕 山运 动 期 , 煤 层 破 坏 严 重 。 对 F 逆 断 层 : 于 煤 田 东 南 部 塌 山南 井 位 和岳伙 房煤矿的平顶 山向斜轴附近 。 向 走 2 0 , 向1 0 , 角5 。 落差2 m, 向长 7 倾 。 倾 8 5, 5 走 l 5 m。 下 巷 道 揭 露 。 成 于 燕 山运 动 00 井 F形 期 , 煤层破坏严重 。 对 F 正 平 推 断 层 : 于 煤 田西 部 滦 河 河 位 床 部 位 , 向 1 0 , 向 2 0 , 角 落 差 走 。倾 7 6 。倾 不 祥 。 向长 1 0 m , 断 了 平 顶 山 向 F走 l0 截 斜 。 成 于 燕 山 运 动 期 , 煤 层 破 坏 严 F形 对

矿区地下水专题

矿区地下水专题

6.3水环境影响评价6.3.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3.1.1 地表水系大南湖矿区西区及周边地表无常年水流,只在夏季突发短暂暴雨时可形成暂时性洪水汇集于沟谷中。

6.3.1.2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矿区规划涉及新建矿井,其建设周期较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现场的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氨氮、动植物油等。

施工废水主要是清洗车辆清洗、设备维修等带来的一定量的含油废水,施工建筑材料在雨水冲刷下产生污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和极少量的油类等。

此外,井筒施工在穿越地下含水层时若不采取措施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水层疏干水,其主要污染物为SS。

以上产生的水污染物,若不对其采取措施而直接排入地表沟谷中,会对地表沟谷两侧的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

评价提出:(1)在降雨时对某些建筑材料及时遮盖以减少雨水冲刷产生污水,对污染较重的废污水应设临时储存及处理装置。

(2)在施工现场设置固定的冲洗场,设备及车辆定期冲洗,不允许将冲洗水随时随地排放,在冲洗场设废水隔油沉淀池,沉淀后的废水复用于施工用水。

(3)对于新建项目,其建设期间生活污水的水量较小,评价提出在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要设移动式或其他简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回用于施工降尘洒水等。

(4)井筒及大巷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排入地面场地集中水池中与施工废水一并沉淀处理,处理后废水回用于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处理后多余的废水外排入附近沟谷中自然蒸发。

另外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工作面准备结束前地面矿井水处理系统和排水管道应建成并调试完毕,以便在矿井试生产阶段即实现矿井水处理和达标排放。

采用上述环评提出的治理措施后,矿区建设期对地表沟谷的影响轻微。

6.3.1.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本矿区及周边无地表水体,因此本次评价对运营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分析污废水处理措施的可行性。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农乃庙煤田地形测量的研究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农乃庙煤田地形测量的研究
95m, ,k 东西宽 7 m, k 面积 约 6 ,k 。 6 5 12 技 术依 据 ,
() 1点位选择充分 考虑测 绘工作 的需 要 , D级 G S P 控制 点选在便 于安置接受设 备和 操作 、 野开 阔 、 视 卫星高度 角 > 1。点 位附近无 大功率 电磁 波发射源 和高压输 电线 , 通方 5, 交 便 , 利于其 它手段的扩展和联测 , 有 点位基 础稳定 , 易于长期 保存 的地方 , 并且每组 点互相 通视。包括 四个 已知点在 内 ,
测区平面首级 控制为 D级 G S P 控制 网, 然后布设 Ⅱ级 导
线 网进行加密。
2 1 1 G s测 量 .. P
() 1控制 点 G S测量按规范根据 已知控制点坐标 和点所 P 属的坐标系参 数用静态 测量方式进行测量。见表 1 。
林郭勒盟农乃庙煤 田勘探设计 地质 地形及工程 布置 图”可 , 作 为 G S网 、 P 导线 网图上设计选点和指挥测绘工作时使用 。 面在遇顶板破碎 严重 , 局部二 合顶 冒落 时 , 用单体 支柱 或 采 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16 观 测 仪 器 、
4台 Li P50双频接 收机 观测 , 标称精 度为 5 m e aG S3 c 其 m +lp pm×D,1 1级导线使用索 佳 S T一2 E C全站 仪 2台和徕 卡 T S0 全 站仪 2台 , P80 其标称精度为测角 2 、 , 测距 3 m+2p , m pm。 四等水准测量使用 D 3 S 水准仪。
2 测绘工作 的步骤与方法
2 1 平 面 控 制 测 量 .
() 1平面控制资料 : 经实地勘查 , 区附近 的诺林 布敦 山 测 Ⅲ、 三三一二 Ⅲ、 欧果赤托 尔山 Ⅱ、 二一高地 Ⅲ4 国家 三 九 个 角点标石保存完好 、 资料可靠 , 作为本 测区 D级 G S网的起 P 算 点。() 2 高程控制资料 : 区附近的水 准点 , 测 取诺林 布敦 山 Ⅲ、 欧果 赤托 尔山 Ⅱ为本次 四等水 准网的起算点。起算点 成 果来 自内蒙古测绘科技档案资料馆提供 的“ 三角点及 G S P 点 供应统计表” 3 图件资料 : 。() 测区 内现有 11 0“ : 00 内蒙 古锡 0

地质构造对庙梁煤田的破坏作用

地质构造对庙梁煤田的破坏作用

地质构造对庙梁煤田的破坏作用摘要:总结并完善了庙梁煤田构造特点,给出了构造形成原因及对煤田的破坏结果。

关键词: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庙梁煤田东西走向长约13km,南北宽2.0km,稍呈东宽西窄状庙梁煤田,地处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Ⅲ27),宽城凹褶束(Ⅳ224),庙梁复向斜(Ⅴ)之中。

由于经过剧烈的构造运动,本区既有大量的断裂破坏,又有褶皱影响,构造十分复杂。

本文就庙梁煤田数十年的开采实践以及庙梁煤田多次补充勘探结果,对庙梁煤田复向斜五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特点进行总结、补充和完善。

1 断裂构造庙梁煤田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走向东西向的正、逆断层和北东、北西走向的正平推断层。

F2正断层:位于煤田最北部。

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80°,落差在300m左右。

F2走向长11000m,地表和井下清晰可见。

断层下盘(北盘)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上盘(南盘)为煤系及煤系以上地层。

该断层是庙梁断陷盆地煤田沉积的北部边缘,形成印支运动期。

F3正断层:位于庙梁背斜南。

走向270°,倾向180°,倾角60°~80°,落差100m,走向长9000m。

井下已揭露。

该断层在冰沟脑以西200mZk3钻孔附近被F6断层截断,F3形成于燕山运动期,对煤层破坏严重。

F4逆断层:位于煤田东南部塌山南井和岳伙房煤矿的平顶山向斜轴附近。

走向270°,倾向180°,倾角55°,落差25m,走向长1050m。

井下巷道揭露。

F4形成于燕山运动期,对煤层破坏严重。

F5正平推断层:位于煤田西部滦河河床部位,走向170°,倾向260°,倾角落差不祥。

F5走向长1100m,截断了平顶山向斜。

F5形成于燕山运动期,对煤层破坏严重。

F6正平推断层:位于煤田中西部大冰沟脑以西200m,走向170°,倾向260°,倾角80°落差100~110m。

陕北侏罗纪煤田庙哈孤矿区总体规划

陕北侏罗纪煤田庙哈孤矿区总体规划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公司小纪汗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陕西华电榆横煤电公司环评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二○○九年八月1规划方案简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规划方案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规划方案产业政策相符性及与相关规划协调性 (1)2.2规划存在缺陷 (1)3环境现状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0)4.1地下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生态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地表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环境空气影响及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固体废弃物排放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社会环境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环境容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公众参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优化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总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纪汗井田地处陕西省榆林市境内,行政区划属于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汉乡、芹河乡、岔河则乡和牛家梁镇管辖。

井田东西长13.05~23.43km,南北宽7.88~14.33km,面积251.75km2;井田总资源量3171.57Mt,设计可采储量1893.51 Mt,矿井服务年限126.2a。

汝箕沟煤田延安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模版

汝箕沟煤田延安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模版

汝箕沟煤田延安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模版汝箕沟煤田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境内,是一个重要的煤田资源区域。

延安组是该煤田区域重要的煤系地层之一,其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汝箕沟煤田延安组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进行详细探讨。

一、汝箕沟煤田延安组沉积环境1. 沉积环境分类延安组主要包括混积沉积、湖泊沉积和河流沉积等不同的沉积环境。

(1)混积沉积环境混积沉积环境主要分布在煤田的中部地区,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灰岩构成。

在该环境下,河流水流速度较快,悬浮物质较多,沉积物分选性差,形成砂质和泥质沉积。

(2)湖泊沉积环境湖泊沉积环境主要分布在煤田的南部地区,主要由泥岩和砂岩构成。

在该环境下,沉积物质主要由湖泊水域中的悬浮物质沉积而成,沉积物分选性较好,形成泥岩和砂岩交替的层序。

(3)河流沉积环境河流沉积环境主要分布在煤田的北部地区,主要由砂岩和泥岩构成。

在该环境下,河流水流速度较慢,悬浮物质较少,沉积物分选性好,形成厚层的砂岩和泥岩。

2. 沉积特征延安组的沉积特征主要包括岩性、厚度、层序和构造特征等。

(1)岩性延安组主要岩性包括砂岩、泥岩和灰岩等。

其中,砂岩呈灰色或暗灰色,粒度粗细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层理和变形构造;泥岩呈灰色或暗灰色,质地细腻,具有良好的分选性;灰岩呈灰色或暗灰色,具有较高的含石英量和钙质含量。

(2)厚度延安组的厚度较大,一般在100~200米左右,最薄处约为50米,最厚处达到300米以上。

(3)层序延安组的沉积物以泥岩和砂岩为主要组成,层序较为复杂,有交替分布的层序特征。

常见的层序包括迭代层序、逆性层序和叠生层序等。

(4)构造特征延安组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背斜等。

其中,褶皱多为顺向褶皱,呈东西向或东北西南向展布;断裂主要为走向断裂,呈北东向或东北西南向展布;背斜主要为对称性背斜,早期背斜呈东西向,晚期背斜呈东北西南向。

二、汝箕沟煤田延安组的聚煤特征1. 煤层分布与厚度延安组煤层多呈浅埋型和中埋型分布,一般埋深在200~500米之间。

阳泉一矿概况

阳泉一矿概况

前言阳泉一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的北部,隶属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管辖。

一矿东邻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矿、三矿;西邻七里河井田(规划井田);北邻荫营煤矿及程庄井田(规划井田)。

井田东西走向长约14.5km,南北宽约9.8km,面积约83.6126km2。

一矿现有北头嘴和北丈八两对生产井口及一座重介质现代化洗煤厂,矿井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生产系统。

北丈八井始建于1957年,后因国家压缩基建规模,于1960年停工缓建,1973年初恢复建设,1979年9月投产,北丈八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1989年经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30万吨/年,2005年一矿北丈八井生产能力核定为560万吨/年。

2006年一矿北丈八井生产能力核定为750万吨/年。

第一节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1、交通位置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落雁垴——庙梁分水岭便是阳泉市、盂县在井田内的行政分界线。

井田西南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为阳泉市旧街、兴辛及平坦乡管辖;西北部、北部分别归盂县的南娄、路家村乡及阳泉市的燕龛乡和荫营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3°21′10″—113°29′21″,北纬37°55′26″—37°58′41″。

一矿工业广场旁有铁路专用线与电气化双轨石太线阳泉车站接轨,运距10km。

一矿的公路往南行2km经赛鱼口和太旧高速公路以及307国道线相连,与阳泉、平定、盂县、寿阳等各市县连成公路网。

阳泉市内有一路公共汽车和阳煤集团矿交车直达一矿,交通十分方便。

2、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北段西翼,以落雁垴——庙梁——佛爷梁——王兰山——刘备山分水岭呈大致东西向横贯井田中南部,形成中部高而南北低的地势。

井田内地形切割强烈,南坡较北坡更甚,“U”字形、“V”字形冲沟极为发育,其山脊与沟谷多数呈大致北北东向排列于分水岭两侧,尤如羽状,形成了复杂的中低山地形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庙梁煤田沉积环境
[摘要]总结了庙梁煤田侏罗系下花园组煤系地层沉积环境。

【关键词】断陷盆地;下花园组;沉积环境
庙梁煤田地处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Ⅲ27),宽城凹褶束(Ⅳ224),庙梁复向斜(Ⅴ)之中。

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承德、宽城、兴隆三县交界处。

煤田走向东西长约13km,南北宽2.0km,稍呈东宽西窄状。

该区的中—上元古界地层十分发育,煤系地层之上被中侏罗世火山岩建造及类磨拉斯建造不整合覆盖。

区内有暖儿河煤矿、塌山煤矿、岳伙房煤矿、久长矿业有限公司和已经关闭的10个乡镇小矿。

通过各生产矿井调查以及近年来对煤田西部补充勘查工作的研究,认为庙梁煤田属于典型的侏罗系山间断陷盆地型沉积类型,盆地四周出露有大量的蓟县系雾迷山组等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

煤系地层沉积中心与富煤带展布相一致。

北部小印子峪以西400m-庙梁-塌山以东300m(即F2断层)为断陷盆地的北部边缘,南部城墙峪以西300m-王庄-塌山以东200m为盆地的南部边缘。

1、煤系地层沉积环境
1.1 古盆地地理特点
通过对钻孔资料、井巷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分析,煤田东部宽城县塌山煤矿古盆地地层有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地层出露且完整;煤田西部小印子峪、大印子峪滦河分矿、煤田西南部门子哨煤矿只有元古界蓟县系、青白口系,缺失寒武系地层。

盆地西部、西南部煤系地层直接沉积在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地层之上。

可见庙梁煤田古盆地地理特点是西部、西南部高,东部低的特点。

从古盆地西部、西南部风化剥蚀较重(缺失寒武系),而东部剥蚀较轻(寒武未被剥蚀)以及煤系地层底部砾岩沉积厚度可说明上述特点,煤田东部塌山煤矿底部砾岩厚达63m,而西部久长矿业有限公司小印子峪、大印子峪、门子哨底部砾岩仅20m左右,说明古盆地基底不平且东部低,西、西南部高的特点,经过底砾岩、粗砂岩沉积之后盆地趋向平稳,为煤层沉积打下良好基础。

1.2 煤聚积环境
据地表、巷道、钻孔岩芯观察分析,确定含煤段沉积相有河流相、滨湖相、沼泽泥炭沼泽相、深糊相、滨湖相、河流相。

1.2.1 河流相
主要沿盆缘断裂向盆地中心沉积,由砾岩、角砾岩组成。

砾石成分以灰岩、泥页岩及燧石碎块为主,磨圆分选性差,砾石大小不一,具斜层理。

该相带遍及整个煤田且东部厚西、西南部薄,东部塌山60m,西部小印子峪20m,平均厚度40m。

1.2.2 滨糊相
由粗砂岩、细砂岩组成,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斜层理、微斜层理及水平层理发育,沉积厚度稳定,平均厚度20m。

1.2.3 沼泽、泥炭沼泽相
经过河流相、滨糊相的大量沉积后,盆地趋于平稳,剥蚀区与沉积区高差减小,盆地充填了粉砂岩沉积,水量十分充沛,此时适合植物大量生长,植物遗体大量聚积形成泥炭层,是良好的聚煤场所。

平均厚30m。

1.2.4 深湖相
由粉砂质泥岩、板状泥岩组成,岩性以石英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水平层理十分发育,有很少量植物茎化石。

该层沉积稳定,是良好的煤层盖层和标志层。

厚30m左右。

1.2.5 滨湖相
以砂岩沉积为主,成分以石英长石和岩屑为主,水平层理发育,沉积稳定,厚20m左右。

1.2.6 河流相
以砾岩、角砾岩沉积为主,砾石成分以灰岩、燧石碎块及泥页岩碎块为主,厚度不十分稳定,磨圆分选差、无层理,厚度10m左右。

1.3 煤沉积中心
据钻孔、生产矿井和野外地质调查分析,煤田含煤建造等厚线呈东西向展布,确认沉积中心在东部和南部。

东部宽城县塌山煤矿煤系地层最大厚度在220-240m,中东部暖儿河煤矿(庙梁)煤系地层最大厚度在200-220m,而西部久长矿业有限公司小印子峪、大印子峪、门子哨煤系地层最厚在140-150m。

1.4 富煤带展布
庙梁煤田聚煤一层,可采煤层一层,煤层等厚线总体沿东西向展布,塌山煤矿煤层最厚19.8m,暖儿河煤矿(庙梁)煤层最厚18.18m,西部久长矿业有限公司煤层最厚11.8m,门子哨煤矿煤层厚度8-10m,煤沉积中心在煤田东部和南部。

2、庙梁煤田沉积顺序
庙梁盆地为中生代印支运动期断陷盆地,盆地呈东西走向延伸。

在地表出露、井巷工程及钻孔揭露的地层中发现盆地沉积基底为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地层。

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地层缺失。

盆地内依次沉积有侏罗系下花园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地层及极小范围的第四系。

见庙梁煤田地层表。

2.1 侏罗系下花园组
侏罗系下花园组沉积在盆地的底层,沉积范围基本遍布整个盆地。

是一套由粗到细再到粗的沉积过程,含一层该盆地内唯一可采煤层。

该组的岩性组成为底部砾岩,下部粗、细砂岩,中部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层、板状泥岩、粉砂岩,上部砂岩和顶部砾岩。

该组厚10-240m不等。

2.2 侏罗系九龙山组
侏罗系九龙山组与下花园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该组地层以火山灰沉积为主,主要有灰绿色灰紫色凝灰质砂岩、砾岩、粉砂岩、泥岩沉积。

遇水易风化成泥状。

该组不含煤。

厚度在125m以上。

2.3 侏罗系髫髻山组
该组地层与九龙山组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髫髻山组以安山岩、集块岩、集块熔岩、流纹岩夹紫红色砂岩、砂砾岩为主,岩石坚硬不易风化,厚度在500m 以上。

与煤田四周的蓟县系白云质灰岩构成区域内十分险要的地形地貌,煤田地质钻探十分困难。

2.4 第四系
以粘土和坡积物为主,只有在沟谷地带赋存很少,厚度0-15m。

3、结语
庙梁煤田属典型的侏罗系山间断陷盆地沉积。

古盆地地理特点是西、西南部高东部低,北部小印子峪以西400m-庙梁-塌山以东300m(即F2断层)为断陷盆地的北部边缘,南部城墙峪以西300m-王庄-塌山以东200m为盆地的南
部边缘。

参考文献
[1]王秘新《庙梁煤田聚煤规律》《河北煤炭》1999年3期.
[2]承德市地质队《河北省承德市暖儿河井田西部煤矿普查地质报告》2005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