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
1. 中国江苏徐州:2007年12月14日,徐州市泰山区富营镇涝洼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5人死亡、22人受伤。

这是中国一次重大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也是继2005年矿难后的又一次惨剧。

2. 法国巴黎: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和穹顶坍塌,导致塔尖和斗拱严重损坏。

这是法国历史上一次极为严重的文化遗产火灾,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3. 中国浙江宁波:2010年7月28日,宁波市北仑区中国石化分公司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导致死亡或受伤的工人达286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毒气泄漏事故之一。

4. 印度孟买:2013年6月27日,位于孟买市一座多层建筑发生坍塌事故,造成至少75人死亡。

这是孟买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建筑坍塌事故之一,引发了对建筑安全的广泛关注。

5.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2018年2月14日,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公园高中发生校园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极为惨痛的校园枪击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枪支管控的讨论。

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案例

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案例

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案例案例一:建筑工地高空坠落事故20日,市建筑工地上,正在进行高层楼房的施工作业。

一名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没有系好安全带,不慎从10米高处坠落,当场受伤。

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安全生产专家调查后发现,该工地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施工方没有强制要求工人携带、佩戴安全带,并对安全带使用的操作进行培训;其次,监工对工人的安全操作没有严格监督,未及时发现并制止工人的不良行为;再次,施工现场缺乏安全警示标识,没有提醒工人注意安全生产。

这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安全生产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在建筑工地这样高风险的场所更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施工方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工人必须在高空作业时使用安全带,并提供训练使他们掌握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技巧。

监工需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监督,确保他们做到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工人高度警觉,增强他们对安全的意识。

案例二:化工厂泄漏事故市化工厂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给周围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该化工厂进行化学品储存的仓库中储存的一种剧毒有机溶剂不慎泄漏,造成大量有毒气体释放到空气中。

由于该化工厂与周围居民区相邻,有毒气体迅速弥散,导致一些居民出现中毒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该化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化工厂没有严格的储存管理措施,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后无法及时发现与处理;其次,化工厂没有及时向周围居民通报有关泄漏的信息,居民缺乏知情权与应对能力;再次,化工厂没有建立应急预案,无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泄漏情况。

该事故给我们教育,加强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化工厂应加强化学品储存管理,建立完善的容器、设备检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安全隐患。

同时,化工厂应建立与周围居民的沟通渠道,及时向他们通报相关安全信息,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最重要的是,化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事故,常常是我们不想面对的,但却无法完全避免的现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事故时有发生,它们或让我们痛失亲人,或使我们目睹悲剧的发生。

事故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我们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十四个典型的事故案例,以期引起读者的重视,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些事故。

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事故发生时间:2003年2月1日事故简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解体,导致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飞机起飞前左翼被击坏,热气流进入受损区域并导致剧烈振动,最终造成了航天飞机的解体。

2.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时间:2011年3月11日事故简述: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地震和海啸引发了核泄漏事故。

事故原因: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电力系统瘫痪,无法维持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正常运行,从而引发核泄漏。

3. 哥斯达黎加航空公司航班191空难发生时间:1988年8月21日事故简述:哥斯达黎加航空公司航班191在起飞时坠毁,造成137人死亡。

事故原因: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撞上一座建筑物,导致飞机失去平衡,最终坠毁。

4. 双杀案发生时间:1994年6月12日事故简述:美国前足球明星奥茨·辛普森被指控谋杀前妻尼科尔·布朗·辛普森和她的朋友罗恩·戈德曼。

事故原因:未能正确调查和掌握相关证据,导致案件调查和庭审出现漏洞,最终导致奥茨·辛普森获得无罪判决。

5. 世纪天堂夜总会火灾发生时间:2003年2月20日事故简述:美国罗德岛的世纪天堂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100人死亡。

事故原因:在演出中使用了易燃材料,导致火灾迅速蔓延,并且缺乏正确的灭火设备和应急出口,加重了伤亡。

6. 唐山地震发生时间:1976年7月28日事故简述: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大地震,导致领先低于7级,进而造成大约242,000人死亡。

事故原因:地震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化,该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此次地震的破坏力。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五篇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五篇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五篇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一20xx年某月某日上午10时,某市某镇附近的104油库发生爆炸,6人受伤。

据某有限公司销售仓储分公司安全监督负责人介绍,爆炸发生在23日上午10时6分,当时工作人员正在运油铁路专线旁卸油,由于空气中油分子浓度过高,操作台及真空泵发生瞬间爆燃,导致操作泵房的房梁被炸裂,10平方米的玻璃被震碎,地沟中残油起火向外蔓延,6名工作人员受伤,已被送往医院,其中2人伤势较轻,经检查已无大碍,另外4人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和表面挫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截至中午14时30分,泄漏点还没有找到,爆炸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消防官兵对空气及地沟中的油分子正在进行密切监测。

由于抢险及时,此次爆炸对油库罐区没有构成大的威胁,参与灭火抢险的消防人员没有伤亡。

104油库储油总量为17万t,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油库。

一、单项选择题1.从该油库的储量上不难判断,该油库为重大危险源。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判定是否为重大危险源时,对储存系统或者单元的实际储量应以—为准。

A.设计额定储量B.生产过程中通常储存量C.实际生产中达到的最大量D.储存容器的最大储存量2,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将重大危险源分成两大类,生产场所和.重大危险源。

A.管理作业场所B.库区C,储存场所D.非生产场所3.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中,一共给出了一类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

A.140B.138C.142D.200多二、多项选择题4.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在制定时,通常要遵循基本原则。

这也是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几个基本原则。

A.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B.重大危险源临界量最好各地区要统一,便于比较和交C.任何标准临界量应为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D.任何标准定义及临界量选取应不断进行修改5.《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将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分为一类,以便于比较容易辨识系统中的重大危险源。

A.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B.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C.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D.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E.强氧化性物质及腐蚀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三、简答题6.依据上述案例材料,请回答该油库如果建立一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7.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你认为该生产单位应当对油库区重大危险源负有哪几个方面的职责?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二某企业发生一起桥机起吊事故,事故经过是:一台30t∕5t桥机在对一件尺寸为8300mmx3250mmx120mm,重约25.4t的拼焊钢板进行1800翻身吊运时,由于操作者选用的钢丝绳及卸扣等起吊工具偏小,起吊方法上有误,因此,当桥机起吊工件呈垂直状态大车行驶约30CnI时,承重的①39mπι卸扣销轴突然被剪切断开,钢板坠落在焊接平台上,一台焊接设备当场砸损,所幸没有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

安全事故经典案例

安全事故经典案例

安全事故经典案例经典案例一:切割机安全事故在一家工业企业中,一名操作工使用切割机进行金属加工。

由于他没有正确佩戴防护手套,导致手指被切割机的刀片割伤。

由于刀片的高速旋转,手指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导致截肢。

经典案例二:建筑工地高空坠落事故在一个建筑工地,工人在高空进行施工作业时,没有正确系好安全带。

突然,一名工人失去平衡,从高处坠落。

由于没有安全措施,他摔断了腿骨并丧失了生命。

经典案例三:化学品泄漏事故一家化工厂发生了一起化学品泄漏事故。

由于工人没有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导致他们吸入有毒气体。

许多工人因此中毒,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经典案例四: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在一个煤矿中,由于无法有效排除瓦斯,导致矿井发生爆炸。

许多矿工被困在井下,无法逃生。

救援人员在艰难的条件下进行救援,但许多人仍然丧生。

经典案例五:交通事故一辆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司机因疲劳驾驶而失去控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

由于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小轿车驾驶员严重受伤,甚至丧失了生命。

经典案例六:火灾事故一家工厂发生火灾,由于消防设施不完善,无法及时控制火势。

许多工人被困在火场,无法逃生。

最终导致多人死亡和严重财产损失。

经典案例七:建筑起重机事故在一个施工现场,一台起重机在吊重物时突然倒塌。

由于没有正确安装和维护起重机的机械部件,导致起重机失去平衡并引发事故。

多名工人被压在倒塌的起重机下,造成严重伤亡。

经典案例八:化学实验室爆炸事故在一所大学的化学实验室中,一名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中发生了爆炸,导致学生严重烧伤和内部器官损伤。

经典案例九:电气事故一家工厂的电气线路老化,导致电气设备短路并引发火灾。

由于没有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的电气线路,火灾迅速蔓延,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经典案例十:食品安全事故一家餐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导致食物被污染。

顾客在就餐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多人被送往医院治疗。

以上是十个经典的安全事故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由于安全意识不足、违反安全规定或设备设施不合格等原因引发的。

安全事故案例100例

安全事故案例100例

安全事故案例100例
1. 法国航空公司空中客车A320飞机在2009年失事,导致全部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事故原因是驾驶员错误操作导致飞机坠毁。

2. 2005年,伦敦地铁发生一起爆炸事件,导致56人丧生。

爆炸由恐怖分子引爆的炸弹引起。

3. 印度孟买著名的珍珠大桥在2017年发生坍塌事故,造成至少22人丧生。

事故原因是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问题。

4. 2013年,孟加拉国达卡一座制药厂发生大火,导致112人丧生。

火灾原因是仓库内的化学品不慎引燃。

5.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和大面积污染。

事故原因是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系统失效。

6.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解体,导致全部7名航天员丧生。

事故原因是飞船外部热护盾受损导致燃料泄漏。

7. 在2008年中国山西省煤矿发生爆炸事故,导致至少105人死亡。

爆炸原因是矿工操作破坏了瓦斯管道。

8. 1984年,印度Bhopal发生严重的化学工厂泄漏事故,导致至少2000人死亡。

泄漏原因是化学品储存和处理不当。

9. 2001年,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发生袭击事件,导致约3000人死亡。

袭击原因是恐怖分子驾驶飞机撞击了大楼。

10. 1997年,中国河南省禹州市一家造火工品厂发生爆炸,导致近100人死亡。

爆炸原因是工厂违法操作和存储火药。

这些安全事故案例只是众多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故中的一小部分。

这些事故的教训提醒我们,安全意识和措施的重要性,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带图)docx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带图)docx

一、起吊孔无护栏不慎坠落死亡某厂更换皮带打开起吊孔,仅用尼龙绳设置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的简易围栏,一清理积煤人员从起吊孔坠落死亡。

简要经过某厂检修人员为更换输煤皮带打开吊砣间的起吊孔(标高25m),仅用一条尼龙绳作为简易围栏。

某年1月17日上午,工作负责人于某带领岳某等人到达吊砣间,进行疏通落煤筒工作,虽发现起吊孔未设围栏,未采取防护措施,便开始作业。

一工作人员用大锤砸落煤筒,岳某为躲避大锤后退时,从起吊孔坠落至地面(落差25m),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1.检修人员打开起吊孔,未设安全可靠的刚性临时围栏;2.虽用尼龙绳设简易围栏,但过于松动,垂落在地,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3.工作负责人带领作业人员到达现场,虽发现临时围栏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未要求检修人员设置可靠的刚性临时围栏;4.工作负责人在临时围栏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的情况下,也未采取其他防护措施,盲目组织开工。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二、吊孔打开无围栏人员掉入险丧命某厂一工作人员不慎踏入未设围栏的起吊孔(12.6米),急中生智,双手抓住起吊孔中间的工字梁,捡回一条命。

简要经过某年12月26日上午,某厂进行吊装作业,检修人员将发电机平台附近的起吊孔(12.6米)打开后未设置临时围栏,设一人看护。

距起吊孔约0.5米处临时放置一临时铁棚工作间,从铁棚内出来一位工作人员,踏入起吊孔,手臂抓住起吊孔中间的工字钢梁上,悬在空中,捡回一条命。

原因及暴露问题1.打开起吊孔,未设置安全可靠的刚性围栏;2.临时铁棚工作间放置位置不当,距起吊孔过近;3.现场看护人未起到看护作用;4.铁棚内出来的工作人员未注意脚下情况。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三、安全意识淡薄擅进烟道坠落某厂一焊工在工作负责人正在办理工作票手续时,擅自进入照明不足的锅炉烟道,从无防护设施的烟道竖井坠落死亡。

简要经过某年3月22日下午,某厂项目部进行锅炉电除尘消缺工作中,工作负责人派焊工陶某(未满18岁)和王某进行焊接作业。

安全事故案例安全事故案例

安全事故案例安全事故案例

安全事故案例安全事故案例1. 福岛核电站事故: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福岛核电站事故,由于强烈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失效,核反应堆无法正常冷却,核燃料棒过热并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该事故造成大范围的辐射泄漏,并被评为世界第二级的核事故。

2. 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案:1996年7月27日,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发生了一起爆炸案,造成2人死亡,超过100人受伤。

爆炸案发生在运动场附近的公园,爆炸装置藏在一个背包中。

该事件引起了对大型活动的安全性的关注,并导致了更严格的安保措施的制定。

3. 深圳花园酒店火灾:2008年6月13日,中国深圳花园酒店发生了一起火灾,造成19人死亡,接近90人受伤。

火灾起因是电线短路引发的,而酒店的消防设施和逃生通道不符合安全标准,导致火灾蔓延迅速。

这一事故引发了对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视,并促使政府加强了建筑安全规范的执行。

4. 空中法庭空难:1996年3月3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起空中法庭空难事故,造成110人死亡。

该事故发生在机场附近,空中法庭飞机在起飞后不久撞上了一个住宅区,引发了爆炸和火灾。

事后调查发现,在起飞前的维护检查中有疏忽,导致了飞机的机械故障。

5. 挪威安德鲁瓦枪击案:2011年7月22日,挪威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和炸弹爆炸案,造成77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

枪击案发生在首都奥斯陆的一座政府大楼和安德鲁瓦小岛上的一座夏季营地,罪犯是一名极右翼极端分子。

这起事件引起了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关注,同时也促使挪威的警方和政府加强了反恐措施。

这些案例都是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安全事故案例,无论是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还是人为意外,都提醒我们在安全问题上要格外注意,加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概况
1997年6月27日晚,北京东方化工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死亡9人,伤39人,20余个1000~10000立方米的装有多种化工物料的球罐被毁,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三个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历时3年半,终于在2000年12月15日,国家经贸委对北京东方化工厂“9r7’6·27''’特别重大事故作出批复,认定本次事故为责任事故。

这次事故,且正值香港回归的前夕,发生在首都北京,损失巨大,在国内外造成很坏的影响。

7.4.2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表现出的现象与信息表明,此次事故经历了四个阶段:
(1)6月27日晚21时左右,罐区出现了可燃气体泄漏;
(2)21时27分左右,发生第一次爆炸燃烧(油泵房爆炸);
(3)21时42分左右乙烯B罐发生大爆炸;
(4)整个罐区发生大火。

由此可见事故的演变过程存在着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即:泄漏的可燃气体是印发第一次爆炸的因,而第二次爆炸既是泄漏的可燃气体的果,又是引发乙烯B罐爆炸的因。

调查证明,出现第一次爆炸前,整个罐区的空气中已经弥漫着大量可燃气体,其直接证据有:
(1)21时5分,在罐区不同区域的职工都闻到可燃气体的怪味;
(2)21时10分左右,在控制室中的操作人员观察到仪表盘上有可燃气体的报警信号显示。

为了判定可燃气体的来源,对当时罐区情况进行了分析:
(1)在18个常压立式罐内,装有包括石脑油、轻柴油、加氢汽油、调质油、裂解汽油、碳九、燃料油、乙二醇在内的8种可燃物料;(2)在13个高压球罐内装有包括乙烯、丁二烯、抽余碳四、碳五、丙烷、混合
碳四在内的6种可燃物料;‘
(3)约在20时30分左右,当班工人正将铁路上的45节车皮轻柴油卸入常压罐区。

上述可燃物料中任何一种大量泄漏,都有可能成为可燃气体。

遇到火源,都会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判断首先泄漏的是何种可燃物料,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与鉴定,而不能仅仅根据表面现象,加以直观的、非理性的分析就做出结论。

在此次事故中,判断首先泄漏的是何种可燃物料最直接的物证,应是在爆炸时死于现场人员的尸检结果。

因为死于现场人员的肺里与气管中必然会保留有死亡前吸人的环境气体。

这些环境气体中所含有的可燃气体组分,则应是此次事故中首先泄漏的可燃气体。

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检测中心对9位死者进行了尸检,结果得出:在死于现场4人(其中3人死于油泵房附近,1人死予石脑油罐附近)的肺部与气管中存在有石脑油、轻柴油和加氢汽油组分,而无乙烯组分;死于医院5人的肺部与气管中既无石脑油、轻柴油和加氢汽油组分,也无乙烯组分。

这是因为他们离开现场后还进行了呼吸,已将吸人的可燃气体排出体外。

这一检测结果明确地证实:乙烯B罐大爆炸前,弥漫于罐区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是石脑油、轻柴油与加氢汽油油气,而不是乙烯。

按照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在确定了引起此次事故的可燃气体是石脑油油气等之后,必然地要找出导致石脑油等可燃物料是从哪里及如何泄漏的相关证据:
(1)6月27日20时工人交接班.接班工人的任务是将火车上45节车皮内的轻柴油卸入轻柴油罐区的B罐中。

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应将通向轻柴油罐区的总阀门打开,而将通向石脑油罐氏的总阀门关闭(因二者共用一条管线)。

(2)然而现场堪测结果证实.上述两个总阀的实际状态是:通向轻柴油罐区的总闷处于关闭状态,无法向轻柴油罐卸入轻柴油;而通向石脑油罐区的总阀处于开启状态。

因此从火车上卸下的大量轻柴油被错误地卸人到石脑油罐区的A罐中(石脑油罐区共有A、B、C、D4个罐,其中A 罐的分阀处、于开启状态)。

(3)在6月27日20时之前的数据记 录纸上记录的数据是:石脑油A罐的液面高度为13.725米(满装为13.775米)。

这说明,在接班前,A 罐中已装满了石脑油。

上述证据清楚地表明:6月27日20时工人接班后,由于通向轻柴油罐区的总阀和通向石脑油罐区的总阀分别处于错关与错开状态,因此,使本应卸入轻柴油罐中的轻柴油被错误地卸到已装满石脑油的A罐中,从而导致大量的石脑油“冒顶”溢出。

“冒顶”溢出的大量石脑油(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混有轻柴油)挥发成可燃气体,在微风的吹动下,很快整个罐区弥漫着高浓度的可燃石脑油等油气。

由此可以得出:从6月27日20时接班开始卸轻柴油,到21时左右人们闻到可燃气体怪眯和可燃气体报警,再到21时27分左右油泵房爆炸燃烧,最后导致乙烯B罐被烧烤,于2l时42分左右发生突沸爆破等一系列
事件相继出现,从而构成了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事故键。

2000年12月15日,国家经贸委对北京东方化工厂“97·6·27''’特别重大事故作出批复。

批复指出:
经过调查取证、计算机模拟和鉴定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从铁路罐车经油泵往储罐卸轻柴油时,由于操作工开错阀门,使轻柴油进入了满载的石脑油A罐,导致石脑油从罐顶气窗大量溢出(约637立方米),溢出的石脑油及其油气在扩散过程中遇到明火,产生第一次爆炸和燃烧,继而引起罐区内乙烯罐等其他罐的爆炸和燃烧。

主要依据是: (1)阀门状态。

事故调查发现,卸轻柴油前石脑油A罐是满罐,卸油管通往石脑油A罐的两道阀门均开着,通往轻柴油罐的总阀门却关着。

卸轻柴油时,轻柴油不能进人轻柴油罐,而只能从石脑油A罐底部管口进入石脑油A罐,并导致石脑油从罐顶外溢。

(2)石脑油A罐基础及附近地面被烧变色。

石脑油A罐罐体无破裂现象,而防火堤内数干平方米石灰石地面,有2/3被积油烧至变色,其中约一半变成白色石灰;石脑油A罐的水泥基础被烧裂并漏出钢筋,上述情况只有在地面上存有大量积油并燃烧才能出现。

而其他油罐着火后,防火堤内的地面和罐基础完好。

(3)经对事故遇难者所在位置的分析和微量化学分析,确定事故是因石脑油泄漏引起的。

由于死于事故现场的4人都在石脑油A罐周围(其中2人经证实是经乙烯罐区到石脑油罐区遇难的),并对死者肺部取样进行微量化学分析,证实含有石脑油成份而没有乙烯,说明该4人死前吸人了泄漏的石脑油气体。

此外,从事故现场建(构)筑物破坏情况、现场所有人员的位置及伤亡情况,以及中心计算机记录的压力变化、地下排水沟系统爆燃痕迹、现场人证材料分析,并经国家爆炸实验室计算机模拟等,均证明石脑油大量溢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关专家经对乙烯管道残骸分析,没有发现陈旧裂纹,不能得出乙烯管道泄漏是事故直接原因的结论。

事故的直接原因暴露出北京东方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不落实。

此外,也反映出罐区自动控制水平低,罐区与锅炉房之间距离较近且无隔离墙等问题。

综上所述,北京东方化工厂"97·6·27"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事故名称:碱液烧伤
发生日期:l992年8月28口。

发生单位:河北某厂。

事故经过:8月28日,沧州化工厂蒸发岗位烧碱Ⅲ效强制循环泵电流偏高,以为含盐高,就抽出部分物料,又打入一些水。

但电流仍然偏大,判断循环泵出现故障.决定修泵。

维修工打开排污阀将水放净。

在拆泵体时,从法兰处突然冲出大量盐浆和洗效水,将维修工烫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1)Ⅲ效蒸发器循环泵进口端洗效液中盐的颗粒在停泵后发生沉积.将泵的进口堵塞,当拆开循环泵泵盖后,沉积的盐层发生松动.洗效液喷出;
(2)检修工未穿耐碱防护用品(工作服和鞋),
(3)检修人员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教训:
(1)检修人员进行检修作业时.必须按要求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2)完善检修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