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还是误解?——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评析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法论,推动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了人类社会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指出,“人类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在实践中自由地支配自然”。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通过生产关系的转变,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资源配置与社会公平: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源应当按照社会的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我们应当通过公平的资源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和环境公平的统一。

3. 绿色产业与绿色消费:马克思主义倡导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消费的推广。

通过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同时,鼓励人们从绿色消费的角度来选择产品和服务,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四、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1. 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仍然有待深化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它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理念。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之际,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以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指导,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挑战。

一、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人与自然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类通过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改造,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但同时也受制于自然的制约和限制。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开采和破坏,提出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思想:1.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够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1. 建立生态文明体制。

马克思主义倡导建立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2.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推动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

3. 推动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呼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浅析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浅析

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浅析如何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使我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在中央组织和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将生态文明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列入了相关的子课题中。

那么,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来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呢?(1)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就自己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是文明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和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方向。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性成果。

即,“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这一表述既总结了生态文明的实践成就,也概括了生态文明的理论成果。

大体来说,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处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

一般来讲,生态文明是指和谐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良性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产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运行的机制和制度,科学向上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价值,协调创新的可持续的科学和技术,以及由此保障的人的自由、全面、充分与和谐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通俗一点讲,生态文明就是一个囊括一切与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的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的“大口袋”。

总之,必须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来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是否有其生态文明理论在当代绿色理论内部已经出现了一种很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将生态退化的整个过程都归结于以弗兰西斯·培根所开创的科学革命。

弗兰西斯·培根被认为是“支配自然”观念的始作俑者。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是 自然存在物 。……人作 为 自然 的、肉体的 、感性 的、对象 性的 存在物 , 和动植物一样 , 是受动的 、 受约束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
生育的措施 。” “ 改革开放 以来 , 生态环境 问题进一步被人重视。邓小平谈 到
另一方 面,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 ,人通过劳动来 改造
界 ,即改造世界 ,同时也改造人类 自身。
二 、 当代 中 国马 克 思 主 义 生 态 文 明观
作为人类文 明的一种高级形态 ,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 明在经济全球 化和信息化条件下的升华 。人作为 自然 生态 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 设生态文明 的根本 目的,是为 了人类 自身的利益 。因此 ,建设 良

马 克 思 主 义 生 态 文 明 观
也是 中国政府 的一项基本 国策 。
毛泽东非常重视人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 他继承和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强调以人和 自然 的辩证关 系为 中心 , 以历史唯物主义 的观点为逻辑起点 ,揭示了人与 自然 、人 与人 、 人与社会 、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发展了中国古代 “ 人 定胜 天”的哲 学思想 ,要求人们不断去改造 自然 ,但他 同时也非常重视人 口增长可能带来 的社会 问题 。在社 会 主义建设初期 , 毛泽东在《 关 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 》
就提 出,我 国人多 ,是好事 ,当然也有困难 , “ 做计 划 、办事 、
的 。人是靠 自然界来生存 的,离开 了 自然 ,人 就失 去了获得物质 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从而无法生存下去。因此 ,作 为 自然界 中
想 问题 ,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 口这 一点 出发 ”,统筹兼顾 、适当 安排 。人类在 自然界面前也应该约束 自己,是人类本身的生产与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

首先从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在生态问题处理中运用辩证法的重要性。

探讨了生态文明理念如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契合,指出历史发展规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接着,分析了绿色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的统一,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对于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性。

强调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倡生态环境和人类解放的统一。

论述了推动绿色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必要性,强调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共同发展。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为构建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绿色发展、生产力观、和谐共生、人类解放、社会主义理想、推动、结论1. 引言1.1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

通过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2. 正文2.1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提倡综合统一和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论析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论析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论析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1]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今天,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就凸显了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生态文明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逻辑起点,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基本内容,深刻揭示了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以及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并且站在实践论的理论高度来研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给出了科学回答。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指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呈现出相互依赖、双向建构的良性状态,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相待的关系。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站在唯物论的立场,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具有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人对于自然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恩格斯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2]在《反杜林论》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有过经典描述,而马克思则把自然界喻为人之身体,据此指出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看来,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但人类社会财富的取得也同样离不开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呈现出相互依赖、双向建构的良性状态,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相待的关系,人类社会财富的取得离不开自然界,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身,破坏自然无异于毁坏自身。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对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还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所突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衡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思想观点为我们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提供了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自然条件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要考虑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第三,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

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社会主义被定义为解放生产力,为全面发展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系统治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科学管理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中,人与自然不再对立,而是和谐共生。

这种观点指导着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重要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力理论支持。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辨析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辨析

第17卷第4期2018年8月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D a l i a n M a r i t i m e U n i^e r s it^ (S o c ia l S c ie n c e E d i t i o n)Vol.17$No.4Aug. $ 2018文章编号:1671-7031(2018)04&109-06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辨析丁桂馨(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邃的生态文明思 想。

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内含的生态思想,“劳动”概 念蕴藏的生产力“质”的、生态的维度,新陈代谢理论的生态指向与制度批判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意蕴,体现了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性与系统性。

深入辨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核,对 于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自然观;劳动概念;新陈 代理中图分类号:A811; X2 文献标志码:A生态环境危机已然构成21世纪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严峻挑战。

在此时代背景下,重新体悟马 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中的生态智慧,深入辨析马 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核,对于捍卫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增强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自信”具有深 远的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内含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系统考察19世纪自然科 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扬弃机械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的唯 物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通过深入阐释人类主体性存在与自然本体性存在 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自然史与人类史交织并行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进程中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认识 论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 淮端 理 2 0 1 6 . 6
现 实意义 。
哲学并非一种与价值无涉的理论 , 注重每一事物 的内在价值是其重要特点。[ ] 在有机马克思 主 义看 来 ,过 程哲 学本 质上 就 是一 种 生态 哲 学 , 它强调一切 “ 实在 ” 都是 “ 动在 ” . “ 动在” 又生成 “ 互在 ” , 即一 种 关 系性 存 在 , 世 界 就 是 一个 相 互 依存的整体 ,因而我们需要关注和尊重他者价 值 。有机哲学还吸取了很多生态学观点 , 并把它
文明仍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 词 : 有机马克思 主义 ; 马克思主义 ; 怀特海 ; 生态文明 ; 误解 中图分类 号: B 0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 8 6 2 X{ 2 0 1 6 } 0 6 — 0 0 9 3 — 0 O 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 以小约翰 ・ 柯布为代表 的 美 国过程哲学家提 出的一种后现代的马克思 主
马克 思 主义 与 马克 思 主 义 的怀 特 海思 想之 间存
在着根本 的不同 , 前者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 的基 础之上 ,并尝试用怀特海哲学拓展马克思主义 , 而后者则立足怀特海思想的基本立场 . 其理论本 质并非是马克思主义 。柯布认为 , 两种路径都是
可行 的。 二者可 以相互补充、 相互借鉴 , 并且对解 决生态危 机和环境 问题都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
为什么有 机哲学能够成为有机马克思 主义 的理 论 基础 。 与 此同时 , 有机 马克思 主义认 为怀 特海 的 有 机哲学 也不是 完美无 缺 的 ,怀特 海缺少 马克 思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剖析 。马克思 与怀特海之间需要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二者的借 鉴与融合是双方能够继续保持生命 力的重要条 件。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波默罗伊指出 : “ 马克思需 要怀特海为他的某些理论奠定基础 .这些理论主 张包括民族精神 、 人生的终极 目的。 这些 民族精神 和终极 目的是为世界服务的,并且本身就是世界
派。 其理论 的重要倾 向就是试图融合马克思主义 与怀特海思想 ,二者的联姻可 以产生两种进路 :

是带有 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怀特海哲学 , 二是怀
特海式 的马克思主义 。 至于如何选择, 小约翰 ・ 柯 布指 出: “ 在二者中间做选择是个人的事情 , 我本 人是 马克 思主义 的怀 特海 主义 者 。 ” [ 1 ] 怀特 海式 的
发 展成 为一 种综 合 性 的哲 学世 界观 。 这 也 解 释 了
有机马克思主义之所 以倡导马克思主义与 怀特海思想的联姻 , 这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与怀 特海思想 的认识密不可分 。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 来, 怀特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具有很 多共 同 点: 第一 , 关注世界 的福祉是两者共 同的理论追 求; 第二 , 两者都是从整体视角出发来研究人类 的福祉 ; 第三 , 真正理解世界的关键在于对事物 表面之下的深层结构 的发现与剖析 ; 第四, 物质 生产与经济 生活是人类 生存 与发展 的基础 : 第 五,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 , 阶级斗争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一直存在着被压迫 、被剥削的阶级 ; 第

有机 马克 思主义 :
马克 思主 义与怀 特海 思想 的联姻 有 机 马克 思 主义 作 为一 种 正在 生 成 的新 流
资本主义 的替代选择》 一书可 以看作是对其理论 的完整阐述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 , 面对全球
日 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 , 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和政治模式 已经束手无策 。 有机马克思 主 义作 为一种 可能的替代方案可 以使世界免受资 本主义的破坏。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提出新的生态 文明思想 的同时 , 宣称其理论 已经超越 了经典马 克思主义或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 。那 么 , 他们是 在何种意义上实现的超越?这种超越是真正 的超 越还 是建 立在对 马 克思 主义 的误解 之上 ?对 这些 问题 的回答 。 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有机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认识 , 还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 明建设
本刊网址 ・ 在线杂志 : w w w . j h i t . n e t . c n
作者简 介 : 宋林泽 ( 1 9 8 7 一) , 辽宁本溪人, 中国人 民大学 马克 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 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丁凯( 1 9 7 7 一) , 吉林省吉林市人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剖院长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管理。
提供可借鉴 的思想资源。

义. 其把建设生态文 明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 和理
论 旨趣 。 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怀特海思想与马克 思主义的联姻 .并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 柯布 的弟子菲利普 ・ 克莱 顿与贾斯廷 ・ 海 因泽克 在2 0 1 4年 出版 了《 有机 马 克思 主义 : 生 态 灾难 与
过分析可 以发现 : 一方 面, 有机马克思 主义所 谓的“ 超越论 ” , 其实质并不是真 的超越 了马克思主义 , 而是
建立在对历史唯物主义 、 实践 唯物主义 以及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本 质的误 解之上 ; 另一方面 , 有机马克 思主义在生态文 明建设方面所提出的一些思考与主张对于 当下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建设生态
超越还是误解 ?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评析
宋林泽 丁 凯
1 0 0 8 7 2 )
( 中国人 民大学, 北京
摘要 : 有机 马克思主义是 国外马克思研究 的新成果 , 它主张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思想的联姻。有机
马克思主义把 “ 现代性 ” 看作 生态 危机 的根源 , 并倡导一种后现代 的、 有机整体 的价值观 。有机马克思主 义在提出新 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同时 , 宣称其理论已经超越 了经典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主义或马克思 的马克思主义。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