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教学伴我走在课改路上

合集下载

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小学教学参考命题,顾名思义即确定、给与考试的题目。

它是考试的中心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考试目的的实现。

在小学数学考试命题方面要充分考虑教材编写要求、小学生知识结构和智力发展以及考试自身的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应考虑到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在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中,我对命题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一、生活,命题之源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习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

学生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且有很强的生活型思维习惯。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该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

如,某修路队一天修路150米,12天修路多少米?一位学生是这样列式的:150×12师: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老师想让他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展示出来)生:老师,我错了。

师:你认为正确的列式是怎样的?生:加。

师:为什么?生:老师,我又错了。

师:你说,对的列式该是怎样的?生:除。

师:怎么除?生:大数除以小数。

师:是吗?生:老师,我还错了。

师:考虑好,应该怎么解决这道题?生:相减。

看来,这位学生是在瞎猜,他没有学会分析与思考,只要老师重复问一句,他就会说“哦,我错了。

”接着拿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来搪塞,知道加、减、乘、除总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这道题的,这也是许多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常有的问题。

于是,老师就更换背景来呈现试题。

师:比如,你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生:老师,我早上不吃大饼。

师:那你吃什么?生我早上经常吃粽子。

师:好,那你每天吃2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生: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2个粽子。

师:会吃几个?生:半个就可以了。

师:每天吃半个,5天吃几个?(小数的认识还没学)生:两个半。

师:怎么算出来的?生:两天一个,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儿童认识世界是从感性、直觉开始的。

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从生活经历和体验开始的。

教师改编后的试题与前面那道题的结构是一样的,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迁移一下就可以了。

北街小学·课改专家讲座笔记整理(兰湘)

北街小学·课改专家讲座笔记整理(兰湘)

《课改在路上》---------北街小学课改现场会,专家讲座笔记整理这次有幸参加北街小学现场会,尤其是聆听了张咏梅专家和崔教授的讲座,现将笔记整理如下:崔教授:新课改中小组讨论是教师上课的模式,但是不同的老师组织讨论其效果确实有所差别,有些能达到预期效果,有些确实只有形没有其神。

专家的建议是:1.小组讨论一二年级以同桌讨论为主,中高段以4-6人小组合作适宜。

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

而且讨论要以学生独立为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形成结论。

2.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没有自己的观点,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不管讨论的结果是对是错,这就是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就是受益者。

3.小组讨论要以共同成长为目的。

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养成学生交流的细节,分工要明确,高效的讨论小组内应有小组长、展示讲解员、记录员等。

关注到学生交流时口头表达能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4.小组讨论中,学会帮助和互相尊重,达到合作学习,共同生长。

教师不要急于求成,需要耐心的培养和指导。

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是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张咏梅专家讲座整理如下:张咏梅专家结合北街小学的长短课为我们做了一次热情洋溢的培训。

语文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首先语文课程应该跨越本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树立课堂--课程思维的转变。

指导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有意识的联系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往写、往续,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1.讨论时,注意引导孩子抓主问题,只有在问题明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活动。

2.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要注意从内容走向形式,注意分享画面美感的同时,尊重孩子在故事里的独特感受,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想出更有有意思情节或者续编故事,注意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立体多样的。

课改,让学校教育走进新时代

课改,让学校教育走进新时代

课改,让学校教育走进新时代——新安县南李村镇中心小学2011年9月,当校外课改山花烂漫的时候,南李村镇中心小学的传统课堂岿然不动。

教师拼命灌输,学生被动沉闷,教师苦,学生累,唯一令人宽慰的教学成绩可以说是付出血的代价。

从那时起,我们反思,调整教学方向,当从改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状态开始。

用教研之力,推行“自主·高效”课堂课改探索势在必行。

一、校本教研,从校长强力推进起步。

2011年9月,零星的课改之火是从校长开始燃起。

校长推门听课,每天上午第一节为固定听课时间,每周5节,从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开始,听后即研,周五例会中的课堂点评环节,重点针对有效课改的靓点进行挖掘、整理,全体教师推而广之;针对低效课堂的少慢差费则真诚指出,引以为戒。

两个月后,我们制定新课程下《最优教师标准》和《最优学生标准》,学校把改意正浓的教师作为教研组长,开始带领语英、数学和中低年级三个教研组,集体朝着以自主·高效课改方向探索迈进。

二、校际教研,助力课改快速发展。

校际教研,创新开设。

课改之初,我们邀请镇内名师花沟小学的安新平老师、赵峪小学的刘淑娟老师,本土教师的课改重在提醒教师——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而不是客观环境。

2012年,我们与县实验小学结成对子,请课到校,上门听课,一年来的校际教研让教师规范了教学行为,提升了专业层次;2013年,组织全体教师到磁涧小学三天时间听课一遍,磁涧小学郭晓润校长,寒假期间到我校为教师进行系统课改培训,新城实小、山西星河的课改学习,教研室张文艺、苏雅丽、姚艳丽、介为一老师到校细心指导,使白板教学成为目前教师教学的常态。

自主·高效的课改实践有了电子白板的助力,更加突出自主,兴趣、生态、高效,校际教研让课改迈向了快车道。

三、学习研修,给力课改不懈动力。

我校教师崇尚学习,国培学习、班主任培训、教学设计全体教师轮流一遍,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短期培训,凡有机会,绝不放过;暑假期间教育局提供的各种培训学习,对应教师悉数参加。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我一口气看完于慧娟老师写得《十年课改的深思与忧虑》,被里面精辟的话语所吸引:“要让基础有灵性”、“我们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制度的改革”、“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比看得见的东西,更为深刻。

”等等,也不由得梳理起自己的课改之路来。

回顾自己的课改之路,由完全不懂到今天的若有所悟,应该感谢两次培训。

第一次培训是全诸城市组织的暑期新课标研读考试。

记得那个暑期的培训日子里,我是第一次真正跟新课标接触,薄薄的一本小书,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及时指导了我后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次培训就是去年的省研修。

《对话新课标》,让我知道了由“两基”变为了“四基”。

吴正宪老师的“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我明白了“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正像史宁中校长所说:“数学思想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

老师必须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

不然,创造性思想怎么培养?谈创造性,思想方法一点儿没有是不行的!”康教授的《我们追求一个什么样的课例》,让我体会到了“谁再来说一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听懂他的方法了吗,区别在哪里?”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老师要进行有效提问才行。

赵国防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的三番五次的修改,以及后面的计算、概念等课型,让我体验到了“磨课”的魅力,观课的好处。

每一期的课程简报,读来更加豁然开朗,里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加鼓舞着我,随笔感言也多了起来,反思的习惯也渐渐养成。

更有最后的“磨课”环节,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自发地、自觉地、不知不觉中投入到磨课中的各个环节。

反思去年的省研修,我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中悄然发生变化。

家庭作业布置注重层次性,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的积累,上课注意让学生学得有趣,觉得数学好玩,这一切都是省研修给我“洗脑”的成果。

今天第二次省研修又开始了,相信我会收获更多。

我的课改故事评选结果

我的课改故事评选结果
南昌十三中
张怡君
《篮球事件》
南昌二十一中
胡春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南昌二十三中
古光东
《和我的90后学生》
豫章中学
陈 玲
《我的课改故事》
八一中学
蔡 芳
《我的课改故事》
九江十二中
桂 翔
《课改孕育教学新生命》
九江三中
周海燕
《和课改同行》
莲花中学
颜慧萍
《QQ我和学生交流学习的课堂》
上犹县营前中学
新余四中
王伟宏
《赢在新起点》
南康二中
钟 华
《我的历史教学小故事》
南康二中
刘 兵
《我的教学探索之路》
宁都四中
钟辉生
《在新奇困惑坚持中与课改同行》
定南二中
涂 辉
《课改,我的困惑》
上犹县营前中学
叶贞军
《历史在激情中升华》
上犹中学
刘皇琼
《我在课改的浪潮里》
信丰中学
梁 涛
《站在美术课改的十字路口》
高安中学
雷丽娟
豫章中学
魏知燕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铅山一中
付钦玲
《我的课改故事——在课改中成长、成熟》
洪都中学
彭永忠
《新课改,我和学生都喜欢》
德兴一中
徐丽君
《我的课改故事》
于都中学
李师进
《课改直播间》
景德镇一中
武智理
《听完“三视图”这节课之后——我的教改故事》
临川三中
邱新昌
《毛遂自荐的科代表》
鹰潭市田家炳中学
杨剑峰
《技术 设计 生活》
九江三中
谢圣勇
《与新课改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5篇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5篇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5篇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

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

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

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

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入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一、理念创新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在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中,理念创新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而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多方面的学习效果。

三、科技融合助力课堂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方式。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精美的课件和影片,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浓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情景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学习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与此教师也需要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课堂教学的变革和挑战。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As I reflect upon my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 I am filled with a myriad of emotions. The process has been arduous, yet incredibly rewarding. From my perspective as a teacher, I have witnessed firsthand the positive impactthat educational reform can have on both students and educators. However, I have also encountered various challenges along the way.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I remain hopeful and determined to continue pushing for change.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that I have witnessed as a resul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s a shift in the focus of education. Traditionally, education has been centered around rote memor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testing. However,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s, there has been a greater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nd creativity. This shift has allowed students to develop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and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real-world scenarios. As a teacher, it hasbeen incredibly gratifying to see my students engage withthe material on a deeper level and witness their growth as independent thinkers.Another perspective that I have gained through my journey in educational reform is that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 have had the privilege of speaking with many stude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formed curriculum. The overwhelming response has been positive, with students expressing a newfound love for learning. They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opics that interest them and have a say in their own education. This shift in student engagement has not only improve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has also fostered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However, it would be remiss of me not to acknowledge the challenges that come with educational reform. Resistance to change is a common obstacle that I have encountered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Many educators are hesitant to devi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hat they are familiar with. Additionally, there can be a lack of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implementing the new curriculumeffectively. Overcoming these challenges requires collaboration, open-mindedness, and a commitment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Despite the challenges, I remain hopeful and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I have witnessed on both students and educators is a testam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pushing for change. By continuing to advocate for reform, I am confident that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system.In conclusion, my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has been a transformative 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teacher, I have seen firsthand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reform can have on students and educators. The shifttoward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has allowed for greater engagement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However, there are challenges to overcome, including resistance to change and a lack of resources.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I remain hopeful and determined to continue pushing for change. Through collaboration and a commitmentto improvement, I believe that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syste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教学伴我走在课改路上
课例教学——新课改体系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例教学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

一节课经过主讲人的备课、大家的讨论、以及错位教学等多个环节后,使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本人在本学期也加入到了课例教学的行列,亲身体验到了课例教学的诸多好处……
本学期第一篇的课例教学是一年级的歌曲教学《小雨莎沙》,主讲人将课堂设计意图进行了详细讲解,待主讲人讲完后所有音乐老师针对其设计意图展开讨论,首先我说:“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轻声表现小雨落在地上发出的声响,所以应在教学开始时就将这种意图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轻轻的声音模仿小雨说话”:接下来又有老师说:“在表演环节应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并且鼓励进行小组创编,或者老师在做示范后学生在此基础上创编”:还有老师说:“这首歌曲演唱是个难点,虽然歌曲简单但唱准却并不容易,首先“哎呀呀”和“唉呦呦”容易唱成一样的,都唱成“哎呀呀”或“唉呦呦”;另外后半部分两段歌词不同、容易唱混,应用动作提示一下。

”就这样主讲教师汲取大家的建议充实了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际教学而且教学效果很好。

课后大家又进行了评课,找出了不足,并在错位教学中再次完善。

在这次课例教学中我是错位教学的实施者,我在主讲老师完善课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将她遇到的难点用大家提供的方法很轻易地解决了,少走了许多弯路,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课例教学,要问我初体验的感觉那就是一尝到了甜头儿。

如果说这次是尝到了甜头儿,那接下来的这次可算是品尝到了沁人心脾的甜,因为这次我成为了主讲人……
我主讲的课例是二年级的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我首先将设计意图进行了讲解,随后老师们针对此设计案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首先,有老师针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模仿我拍击节奏提出质疑,这位老师认为让学生模仿拍击节奏有可能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建议我让学生跟随我先读节奏或者是直接读歌词:另外有老师说以他以前的教学经验证实把节奏读熟还不行,因为虽然节奏读熟了,但真正唱歌时“嘀嘀嗒嘀嗒”还是容易唱错,而且最后两句容易唱混,因为这两句很相似差距不大,所以他建议把最后两句读熟、唱熟;另外一位老教师也谈了他的经验,他说这两句是个难点,他在教唱前首先让学生看他的口型,模仿他的口型,然后再一字一字地读歌词,读熟后再慢慢的学唱;这时又一位老师说总是反复读、唱学生容易产生反感,太单调了,建议借助一些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还有老师说可以采取激将法激励学生自己反复练习学唱。

最后,我将他们的建议又整理了一下,将节奏训练放在了最前,并且借助打击乐器一鼓进行训练,“嘀”时敲鼓“嗒”时敲桌子,老师敲击节奏后让学生模仿敲击,反复进行每次让不同的同学敲,以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性,待节奏敲击准确后再进行边读边敲,在此基础上用敲击的节奏进行发声练习,熟记歌词的演唱顺序,最后进行歌曲学唱。

在学唱过程中如再遇到唱错或唱混的将易混的两句分别由两组演唱,每组唱一句比那一组唱得准确,在全体同学都唱准确的基础上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唱出共产儿童团员斗志昂扬的斗争决心,最后让学
生模仿解放军走路,或是自己创编表演。

我就是按照这个案例进行的实际教学,结果效果出奇的好,我以前遇到的难题全部解决了,这就是课例的好处。

经过了这两次的课例体验我真正领会到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内涵,所以我将把课例教学进行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