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不确定性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掷硬币”等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的数学猜想,充分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
根据四年级学生好玩好奇等心理特点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等情景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便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作出正确判断。
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今天聪明的阿凡提也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因为他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师:请看大屏幕。
一天,阿凡提牵着自己心爱的小毛驴,背着一袋金币往家赶。
刚到村口,就碰到那个贪财、吝啬的大地主。
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币就眼红。
眼珠转了转,对阿凡提说:“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币往空中一抛,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
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师: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同意地主的说法吗?为什么?生:不同意,金币抛出去不可能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地主太贪心了…… 师:我们用硬币来代替金币马上做试验验证这个问题活动2【活动】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活动一:抛硬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2.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 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彩票中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
### 2. 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3. 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分析的经验。
### 4. 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 5. 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不确定事件,计算其发生的可能性。
##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概念,学会计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2.掌握不确定性的基本性质3.能够通过例子体会不确定性的具体含义教学重点1.不确定性的概念2.不确定性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例子来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具体含义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不确定性的概念2.呈现:介绍不确定性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3.实践:通过几个示例,让学生体会不确定性的具体含义4.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引出不确定性的概念:你们都知道,每次衣柜被收拾整齐之后,很快就又会变得乱七八糟。
其实,这也涉及到一个不确定性的概念。
大家觉得,这个概念是什么呢?2.引导学生思考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物理含义Step 2 呈现1.介绍不确定性的概念:不确定性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某些物理量的确切值。
比如,我们不知道衣柜里哪件衣服会在下一次整理中先被乱放走。
2.介绍不确定性的基本性质: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制造的;不确定性和具体的测量方法有关;不确定性有其下限,即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我们都无法将其测量精确到一定数值以下。
Step 3 实践1.展示以下物品:一枚硬币;一张常用的坐标轴图;一杯水。
2.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确定性的具体含义:硬币应该是什么价值,却被翻到了不该是的面上时,我们称之为硬币的不确定性;在图中所画的格子内,应当落在什么坐标上,却并没有落在对应的精确位置上,我们称之为坐标的不确定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杯子中的水的味道、温度和盐度等呢?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
Step 4 总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需要加以注意和研究。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检查学生对不确定性概念的理解水平;2.通过学生解题情况,检查学生对不确定性实践应用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能区分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现象。
(2) 学会使用简单的概率语言,如“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推理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2. 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描述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对事件可能性的推理和判断,概率的初步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骰子、硬币、扑克牌等。
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利用骰子、硬币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区别。
2. 探究新知(1) 利用骰子、硬币等实物,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2) 引导学生运用概率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如“一定”、“可能”、“不可能”等。
(3) 讲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
3. 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推理和判断。
4. 总结反馈(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概念,以及事件的可能性的描述。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作为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我选择了北师大版的教材,以"不确定性"为主题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不确定性的第二章和第三章。
其中,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第三章则主要讲解了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骰子、卡片等)、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不确定性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简述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2. 解释如何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
3.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
4. 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随机事件的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
2. 用概率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方法是,将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可能性次数。
3. 通过实验来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是,重复进行实验,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然后计算概率。
4. 应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根据事件的概率,选择最优的方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八可能性第1课时不确定性【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内容。
【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一、情景导入1.师:如果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抛硬币游戏。
(1)抛一枚硬币,有几种可能性。
学生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一种是反面朝上。
(2)动手操作,与同桌轮流掷10次硬币。
要求:每次掷之前先猜猜哪面朝上,在教材表格中记录下来。
再将掷的结果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为节省时间,正面朝上用“+”记录,反面朝上用“-”记录,同桌合作掷硬币,记录结果。
(3)汇报结果,说说发现。
指名学生说说猜测与掷的结果是否一致,分析不一致的原因是:虽然理论上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半一半,但实际操作中,每一次都是独立的事件,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也就是说事情发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
2.说说事情发生的情况。
(1)出示问题:明天会下雨吗?我能中一等奖吗?下一个路口我会遇到红灯吗?(2)请学生说说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明白这些事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是不确定的。
(3)再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说一说。
3.列举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师:沈阳冬天下雪吗?生:下雪。
师:那武汉、海南呢?学生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三地下雪的情况吗?生1:沈阳的冬天一定下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不确定性|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不确定性”,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的测量与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测量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基本单位和基本方法,理解测量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的原因;2.能够合理运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修约;3.对身边常见的测量问题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测量存在不确定性,并能够运用合适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解决测量问题时运用到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白板、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笔、尺子等必要的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假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测量具有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授(35分钟)•阐述测量的基本单位和基本方法,并解释不确定性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约;•分享一些测量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运用。
3. 练习(30分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适当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建议教师在讲授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课堂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和作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测量存在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约。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更多的练习、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不确定性 北师大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不确定性教学目标: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抛硬币,让生猜想哪个面可能朝上?生:……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出示四个转盘:图猜测:转动①号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号呢?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
板书:可能性大,可能性小(2)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各做10次实验。
(提示分工:一人转转盘,等指针停止后,把指针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转;小组学生轮流填表。
全班分四个组,分别转①②③④转盘。
)(1)汇报,全班交流。
2、纸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1)猜想:抛出纸杯后,纸杯落地可能出现的情况。
同桌交流并回答。
(2)实验验证:每人重复做5次,并记录表中。
投影出示落地的情况12345(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
3、摸球感知,进一步了解可能性(1)、出示盒子:出示问题:(要求:先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填写)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结论。
(2)、讨论:(课本76页)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先让学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
①填表②小组实验③结论。
三、巩固练习:P76试一试。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列举出来并验证。
四、评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是确定的,体会随机思想。
2.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的可能性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做判断。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工具:硬币、不同颜色的兵乓球、装球的盒子、填写硬币正反面的统计表格、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今天从家来学校,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方式过来的呢?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砸金蛋
1.学生猜,老师砸金蛋验证。
2.师小结,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设计了“砸金蛋”的这一游戏,不仅让同学们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不确定性》。
)
活动二、掷硬币验证不确定性
1.出示游戏规则。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在掷硬币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哪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5.结合教材95页第二例说一说生活中事件的不确定性。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许多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个词语“可能”来描述它。
(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这里,我设计了掷硬币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总结在游戏中发现的规律,那就是在猜测过程中,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而硬币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结果是不确定的。
让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之后,课件出示数学书第95页的例2。
我让学生
独立思考1分钟,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说想法。
在汇报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说理由、说根据。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这样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还让小组交流落于实处。
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
活动三、摸球游戏
1.出示游戏规则。
2.老师和同学一起玩游戏。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对于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它。
5.练习:课本96页第3题
6.教师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这个层次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一定”、“不可能”,并会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因此,我设计了师生摸球比赛这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发现总是老师获胜,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总是摸到白球?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做出猜测和推理。
在此基础上,再打开箱子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
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但,单有认知是不够的,在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初步感知后,我立即让学生完成课本96页第2题。
让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有两点:1、通过师生活动演示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使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操作,在有效的操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表达。
2、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可能性事件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让学生模仿说、到独立用可能性的词语列举生活事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这样也很好的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
活动四、放球游戏
1.出示游戏规则。
2.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可能性有大有小。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三个有针对性的练习
1、小组合作,按要求放球。
任意放球,一定会摸到白球。
任意放球,不可能摸到白球。
放6个球,可能摸到白球。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及简单的逻辑推
理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汇报拓展延伸到可能性的大小,对本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
2、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在这环节里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这道题的设计在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
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三、评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最后,我让学生谈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就起到一个反思和总结的作用。
) 四、巩固练习:1.学生练习。
2.教师小结:数学问题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同学们一样开动脑筋,解决生活中问题,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
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
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
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五、布置作业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完成练习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