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满分公式

合集下载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提取信息、分析文本、推理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陷阱,需要一些万能的解题公式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

下面就介绍24个万能公式,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主题句识别公式: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是整个段落的中心思想。

2.词义猜测公式: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3.文章结构公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结论等部分,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4.排除法公式:通过排除一些不合逻辑或不符合文章整体语境的选项,来选择正确答案。

5.同义替换公式:一些题目中会使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替换原文中的一些词或短语,需要注意词义可以灵活变化。

6.方法手段公式:有时候文章会介绍其中一种方法或手段来解决问题,理解这些方法或手段对于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至关重要。

7.比较对比公式:通过文章中的对比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观点的变化。

9.转折关系公式:当文章中存在转折或对立关系时,需要注意转折的词语或句子的作用。

14.时间顺序公式:理解文章中的事件发展顺序和时间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15.主次关系公式:通过理解重要事实和次要细节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16.原因结果公式:理解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理出正确答案。

17.问题探究公式:针对文章中的问题,通过阅读整个文章来获得相关信息和答案。

18.事实细节公式:注意文章中的事实细节,并理解这些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

20.图表分析公式:当文章中存在图片、表格或图表时,需要注意理解图表的内容和信息。

21.上下文衔接公式:通过上下文的衔接来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24.综合分析公式:综合运用以上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各种细节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准确地理解整篇文章。

以上就是24个万能的语文阅读理解公式,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以下是24个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每个公式都包含了一种阅读理解的技巧和应对策略。

1.主旨归纳公式:通过理解全文的内容和脉络,将文章的主旨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

2.人物角色公式: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各种人物角色,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比喻推理公式:注意文章中的比喻和隐喻,通过推理比喻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4.推理判断公式:通过文章中的线索和暗示,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解答问题。

5.归纳总结公式:将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简洁明了的总结。

8.信息捕捉公式:通过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快速抓取文章的重要内容和观点。

10.因果关系公式:分析文章中的因果关系,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原因,解答相关的问题。

12.转折思路公式: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关系和转折词语,理解转折对文章意义的影响和作用。

13.修辞手法公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14.对比分析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对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观点和主题。

15.空气缺失公式:通过发现文章中的语句逻辑关系和连接词,填补语句中可能存在的空缺。

17.时态推理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时间信息进行分析,推测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关系。

18.比较分析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比较关系进行分析,理解其对文章意义的影响和作用。

19.空间定位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空间信息和描述进行分析,理解事物的位置和相关的特征。

20.语段衔接公式:分析语段之间的关系和衔接手段,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逻辑。

21.核心词推测公式:通过对核心词的推测和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2.问题定位公式:通过对问题的定位和文中细节的分析,解答问题或找到答案的线索。

23.英语翻译公式:通过对英语材料的翻译和理解,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24.观点鉴别公式:区分不同观点和立场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史上最全)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史上最全)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史上最全)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以下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一、整体把握型
1.分析全文结构,确定主题思想。

2.筛选关键词,理解篇章概括。

3.找出关键连接词,建立篇章逻辑。

二、段落独立型
5.抓住首尾句,概括段落主旨。

6.寻找中心句,总结段落要点。

7.换位思考,理解段落观点。

8.分析依据论述,判断文章倾向。

三、语境辅助型
9.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10.利用反义词,推测词语解释。

11.根据同义词,推断词语意思。

12.总结词语搭配,掌握固定搭配。

四、句子结构型
13.确定主谓宾结构,维持句意流畅。

14.理解衔接词,关联句子段落。

15.借助修饰词语,理解名词解释。

16.辨析修辞手法,猜测句子意图。

五、猜测推理型
17.利用细节信息,推测文章脉络。

19.借助事例描写,猜测文章目的。

六、背景常识型
21.利用题外信息,理解文章含义。

22.关注历史背景,推测文章意思。

23.分析环境描述,理解事件原因。

24.观察文化特点,把握作品特色。

阅读理解满分答题公式

阅读理解满分答题公式

阅读理解满分答题公式
阅读理解满分答题公式根据不同的题型而有所不同,但下面是一些通用的公式:
1. 理解句子:
- 确定主语和谓语
- 找到整个句子的主题
- 理解句子的意思
2. 回答问题:
- 先列出问题的要点
- 根据问题逐一回答问题
- 确保回答清晰、具体、准确
3. 推理判断:
- 理解上下文信息
- 根据线索推断出结论
- 判断结论是否合理
以下是适用于不同题型的答题公式:
1. 填空题:
- 确定主语和谓语:根据上下文或选项确定
- 填充空缺:根据上下文和选项填补
2. 选择题:
- 确定选项:根据线索或排除法确定
-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并排除干扰选项
3. 问答题:
- 列出问题:根据问题要点列出
- 解答问题:根据上下文和答案提示解答
需要注意的是,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确保答案准确、合理,不要只是根据感觉或常识做出判断。

同时,在答题过程中,也要注重细节和逻辑推理,以提高解题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作为一种语文阅读技巧的辅助工具,万能公式主要是指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难度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一些常用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24个常用的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公式1:审题定位法在开始阅读之前,先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大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性地阅读相关部分。

公式2:段落主题句法公式3:信息筛选法在快速阅读全文后,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其他无关信息进行筛选,以节省时间和提高准确性。

公式4:关系词法公式5:对称法许多问题要求找出一些事物的对应物或相似的事物,通过对称法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6:排除法在多项选择题中,通过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可以提高最终的正确率。

公式7:常识法在一些常识性或常见的现象问题中,通过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可以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8:词汇猜测法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分析生词或不熟悉的词组的意思,以此来推测出正确的答案。

公式9:对比法对比文章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其差异性来判断答案。

公式10:归纳法根据文章的部分或整体信息,将其归纳为一个总结性的观点或结论,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公式11:细节理解法通过仔细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内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公式12:语境理解法通过理解文章中的语境,包括语法、逻辑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推测出答案。

公式13:推理判断法通过推理和判断能力,基于文章中的已知信息给出合理的答案。

公式14:逻辑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推断出隐含的信息,并给出正确答案。

公式15:常识推理法通过将文章和常识结合起来,从常识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

公式16:原因分析法通过分析和推断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7:目的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目的和可能的效果,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8:态度判断法公式19:时间顺序法通过找出文章中的时间顺序和顺序的先后关系,来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公式20:空行补文法通过观察文章中的空行或空白,补全缺失的内容或完善问题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事件+他人评价入手。

解析:从外貌描写来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以看出他生活穷困潦倒且好逸恶劳。

他的语言总是“之乎者也”,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不堪。

动作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他想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的阔绰。

他教小伙计认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等事件,能看出他心地善良的一面。

而旁人对他的嘲笑,如“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可怜人。

公式:同上。

解析:外貌描写文中未着重体现。

语言上,当他们以为于勒发财时,“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等话语,表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动作上,他们发现于勒又变得穷困潦倒时,“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母亲的暴怒、躲避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嫌贫爱富的嘴脸。

从整个事件中,于勒有钱时盼他回来,没钱时避之不及,他人的评价虽未直接点明,但从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在旁人眼中他们也是势利之人。

三、理解词语含义。

公式:本义+文中义(结合语境)解析:“标致”的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结合语境,是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厌恶之情。

公式:同上。

解析:“隔膜”的本义是隔阂、不相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情节类 1、情节填空=正确划分小说情节的四 部分+原文中搜索关键词填空+具体要求 (字数、关键词、关键词位置) • 2、情节变化=画出原文中的表示情感 变化的词语+按照话词语顺序进行填写(尽 量使用原文中的词语进行填写,偶尔使用 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抽象出表情感的词汇) • •
• 八、人物描写类(分析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查找人物描写的句子+ 每一处性格特点分析+归纳、合并
• •
五、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类 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分解长句为短句或 者短语(最后选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 +解释(词语)文中含义+层义或者中心
六、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类 1、句子作用=修辞类型+本类型作用+ 被修饰事物的特点+本层层意或中心(修辞 对它的作用) • 2、句子作用=选择动、形、副词+解 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层义或中心(必须答) • 3、句子作用=查找位置+在此位置的 具体作用(见基础知识和所需能力)索类,这类题目在近年来的中 考题中一直是一个热点,它实质上是要求考生对 文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是理解、分析、综 合等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中又分为一下三个小点: • 1、简单搜索=文中搜寻题干中关键词句+文 中关键词句周围语句的筛选、排查。 • 2、照应搜索=文中搜寻题干中关键词句+文 中关键词句周围语段的筛选、排查(注意句与句 之间的逻辑关系)。 • 3、概括搜索=在原文中找出题干的句子+对题干 句子前后部分段落进行概括(段意或者层意直接 填充) 。
• • • • • • •
三、概括类 1、主要内容=人物+经过+结果 2、片段主要内容=人物+经过+结果 3、中心思想=情感+道理 4、主要意思=主要内容+中心 主要内容=主要角色+经过+结果 中心=内容+道理
四、词语辨析类 1、非常见词语含义=将非常见词改为 填空题+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填空 • 2、常见词语含义=阅读周边段落+搜 索相关字词解释 • 3、词语能否调换或者删除=判断不能 +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果删除或调换 后的影响+所以不能删除或者调换 • 4、选词填空=排除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那一项+考虑词语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词 语搭配等因素 • •
中高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理解满分公式
所谓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 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 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 在中考阅读理解当中,我们将从 以下几种类型的记叙文为您分享满分 答题经验。 •
• 一、环境描写类 • 环境描写作用=渲染________的气 氛+烘托________的心情+交代了 __________的背景+推动了________的情 节。
• 九、发散类 • 发散性试题=概括原文(中心)+ 概括材料+一句话准确概括自身材料+ 谈个人认识
十、标题类 标题的优劣=作出判断+是否表现文章 的中心+判断是否是作品的线索+有没有双 关含义 • 标题的含义=表层意思+深层意思(结 合文章中心) • 自主命标题=线索或中心的核心词 • •
十一、线索类 线索的作用=辨析线索+是文章成为一 个内部有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 十二、记叙的顺序 • 记叙顺序的作用=判断记叙顺序+概括 插、倒、补叙内容+记叙顺序本身的作用+ 与中心或下文的关系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