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1框 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作业设计(优质案例13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作业设计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学习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做到文明上网。
【课标分析】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主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本领域,以社会生活、社会规则、责任奉献和爱国情怀为主题,设计了四个单元的课程。
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第一单元以社会生活为主题,是道德与法治必不可少的部分。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地位: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题,以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为主线,将学生的视野从家庭和学校拓展到整个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才能遵守社会规则,才能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
整个第一单元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本单元共有两课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第一瀛车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谍网络生j舌新空间Il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本单元分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两部分。
从现实和虚拟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基于这种理性认识,重点是引导青少年理解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
其次,初中学生也是网络社会的公民,互联网开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空间,网络在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不良信息诱惑,沉迷网络,网络安全等。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第1框 学习伴成长》优秀教案

讨论尝试。带领学生讨论不同的学习层次产生的效果,并尝试解决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探究与分享2:“春游归来”(见教材P16)
1.回顾反思。回顾春游(或修学研行)过程,并反思自己的收获。
2.讨论交流。请学生将自己的所看、听、思、想记录下来,分组讨论
课程讲授
运用你的经验:你认识“学习”吗?(见教材P14)
1.小组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猜测繁体字“学习”的编旁部首所要表达的意思,一人做纪录。
2.交流分享。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谈感受。
3.总结归纳。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总结对学习的新认识。
探究与分享1:“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见教材P15)
3.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出学习的意义。
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 力。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拓展空间
“学习是什么?”(见教材P19)
建议学生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鹦鹉学舌的生物 学原因。通过交流讨论鹦鹉学舌是不是学习行为,深化学生对学习是什么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
3.自己的收获,结合教材,交流同一次春游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收获,从而深刻地认识学习的不同表现。
4.总结归纳。学习不仅限于学校,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
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探究与分享3:“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学习”(见教材P17)
1.反思分享。反思自 己一步步走到今天,从懵懂儿童到明理少年掌握了哪些技能,这些与学习有怎样的联系。
部编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学习伴成长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一框学习伴成长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2.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3.要学生珍惜学习的机会,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做学习的管理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做学习的管理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知识点1 打开学习之窗一、导入新课师: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亚米契斯曾在他《爱的教育》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你稍加思考就会知道,如果你不上学,你的生活会变得多么的乏味和可悲。
用不了一个星期,你就会祈求再让你回到学校去,因为无所事事的羞耻感正吞噬着你的心,游戏玩乐让你感到厌倦。
我的孩子,每一个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
想想那些劳累了一天,晚上还要上夜校的工人们;想想那些士兵,一天的摸爬滚打以后,晚上还是会捧起课本的;再想想聋哑人和盲人们,他们又是怎样学习的呢……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的孩子们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要到学校去上课。
想像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千百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人类就将重新坠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的希望、进步、希望。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学习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增长我们的见识,提升自我价值,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热爱学习,好好学习。
师:七年级不仅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还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天地。
我们将面临紧张而又多彩的学习生活,它将为我们开启许多奇妙的知识世界之门。
我们能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学习生活?怎样迅速适应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单元第2课
第一单元第二课是《我们的地球》。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2. 学习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层次结构等。
3. 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并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4. 学习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如珍惜水资源、保护植物和动物等。
教材中将以上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和环保意识。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地球仪的制作和展示,以及模拟环境保护行动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相应的习题和练习,供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保护地球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二课 学习天地 第1框 学习伴成长 初中七年级政治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学习重点:
1.了解学习的 含义和内容,知道学习对 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能够理解学习对于(duìyú)生命的意义。
学习难点:
热爱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 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第二课 学习 新天 (xuéxí) 地 学习(xuéxí)伴成长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今天的学习,是 为明天的发展(fāzhǎn)积蓄力量,要珍惜当下, 把握好学习机会。
能力目标:初步具有阅读的能力,与同学合
作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
2.中学阶段,学习使我们的重要任务
3.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打开(dǎ kāi)学习之 4.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窗
5.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6.学习没有终点
学习(xuéxí)伴成长
1.学习可以让我们生存,让我们
学习点亮生命 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为幸福 生活奠基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 __________。
成长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
5.学习没有____终__点____。我们终生都 (zhōngdiǎn) 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
6.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____生___存_,而且可 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________。生活
7.学习就是给____生___命___添加养料。 8.学前生习进命点的经亮验__我,__们获__内得_持_心成_续不_长。动熄,在力的同学_时_习也_中_增_明,_益_我灯_他,们人激分(tā发享rén),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背背默默知识点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小科背背(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
(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
(4)岩石圈平均厚度约30千米。
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合适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
4.火星大气基本不含氧气,气候会短期内反复地剧烈变动,不能提供生命必要条件。
火星大气中也基本没有氧气。
5.八大行星中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保证地球上有液态水。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2)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接收者之一。
1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激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光污染、噪声污染等。
3.雾霾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4.氟利昂的使用会破损臭氧层。
5.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会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2第3课爱护保重水资源1.人们出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首要是淡水湖、河道和局部地下水。
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
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们担忧水资源问题的原因(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欠缺。
(3)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爱护保重。
(4)水被污染。
5.水资源问题的首要解决措施(1)水污染防治。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6.我们能为水资源问题做些什么(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间接冲刷。
(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2课第1框《网络改变世界》精品教案

2.1《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思考互联网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网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够通过材料分析,理解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了解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网络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学会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民行列,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今天,让我们走进网络世界。
教师点拨: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要求:预习课本10-16页,根据自学提示在课本勾画,有问题的在课本做好标记。
时间5分钟。
(二)自学问题: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网络是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的?3.网络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三、新课学习: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一)网络方便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情境:教师呈现教材第10页“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探究。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查阅某一方面的知识,往往要去图书馆,经过一定的借阅手续,才能找到相关书籍;有了互联网,我们打开搜索引擎,很快就可以搜索到一系列相关内容,省时高效。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书籍、胶片、磁带等介质存储。
书籍、胶片、磁带携带和存储都不方便,数量较多时,人们更难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类知识和信息。
而且这些存储于不同介质上的知识和信息互不关联,很难共享。
互联网出现后,知识和信息不再受介质的束缚,只要有人愿意将它们在互联网上共享,知识和信息就可以在网络中自由传递。
第二课第一框 学习伴成长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第一单元(章)第二课1 框第1、2课时累计课时课题:学习伴成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学习”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内涵。
2、对学习的要求有正确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生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4.学习的意义是什么?(1 )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
①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
②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
③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
④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
(2)学习就是给生命。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
(4)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打开学习之窗【关键词】活到老学到老已是94岁的吴天雄是中华文化大学堂里面年龄最大的学员。
980年退休后,他因对蜂毒治病产生兴趣而经常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课堂学习蜂毒知识。
为了更好地研究蜂毒理论,80岁时,吴天雄进入合肥市第28中学初中部学习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
90岁时,早已把“学习”当作习惯的他重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课堂,每周三上午学习中华文化的相关课程。
现在,“学习”已成为他骨子里的事,吴天雄说:“我要将学习这件事进行到底。
”(1 )“我要将学习这件事进行到底”,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哪些道理?(2)有人说,吴天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在学校完成。
对此,你怎么看?2.学习点亮生命【关键词】知识改变命运莫言——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看,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
少年时,曾被挡在校门外,但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自学了全部中学课本。
三十岁以后,莫言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先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并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开始了新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的地理气候
春暖花开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你可以去南汇 赏桃花,去国际花卉展上赏郁金香,还可 以去植物园感受春天的气息!
季 节 分 明
上海是个一年四季气候反差较大的城 市,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农民来说, 春天播种,秋天丰收。还有一句农言: 冬天麦盖三层被,秋天枕着馒头睡。瑞 雪兆丰年!
自然环境
• 自然条件:上海市大部分地区位于坦荡 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水网密布,西 南部散见小山丘,平均海拔高度约4米。 境内辖有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以及长兴、 横沙等岛屿,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流 经市区。
自然资源
• 生物资源:上海栽培的农作物共有100多 个种类, 近万个品种。 蔬菜多达400多 种,居全国之冠,瓜果和观赏花卉品种 也很多。 • 动物资源: 主要是畜禽品种, 野生动物 种类已十分稀少。水产资源丰富,共有 鱼类177属226种, 其中淡水鱼 171种, 海水鱼55种。
一阵“改造大自然、誓把荒原变良田”的热浪过后, 北大荒的林地面积和湿地减少了一半多,原始生态遭到 了严重破坏,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罚 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 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 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开出的巨额“罚 单”,北大荒人开始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大自 然的赐予不是取之不尽的;欲取之,必予之。森林和人 类唇齿相依,要尽快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 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已别无选择。 2001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项远比当年 开发“北大荒”意义更为深远的战略决策:停止湿地开 荒,拯救黑土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 还林!
(1)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 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干 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 并且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 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当前全国农村还有 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 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水平。
(自然环境) 空气、阳光、水、动植物、山川河流等
婴儿
成人
社会风俗、语言文字、文化教育、制度 文物古迹、绿地园林、建筑群落等 (社会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构成 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狼孩的故事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一个小城附近 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这两个女孩 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到了十七岁;小的 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06年,浙江横店集团决定筹资200亿元,耗时5年在 横店再造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初步耕地 面积350公顷,与圆明园一般大小。146年前(1860年)英法 联军用大火将这个曾经承载康乾盛世政治、文化和艺术理 想的旷世杰作烧成了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触目惊心的残 垣断壁和国人挥之不去的伤痛。于是,那断瓦残垣的圆明 园是否需要复建、能否成功复建等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 的激烈讨论。 你认为是否应重建圆明园?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第二课 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
第一节 1.自然环境的涵义 2.人类本身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人类的生存和活动依赖于自然环境
4.人类的活动受到自然界的制约 二、人类的精神生活离不开人文环境
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 • • •
1、地理概况 2、自然条件与气候 3、生物资源、动物资源 4、矿产资源
上海的概况
上海地处长江中下游平 原,是长江汇入东海的地方。 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 线中部,交通便利,地理位 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 港口。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 河,把上海分为浦东、浦西。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 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 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 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 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 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 此连接。
1)人文环境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我们民族 的宝贵财富和骄傲。
2)人文环境反映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P25-26操作平台
※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上海是一座革命历史名城;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市(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1 2 3 4
国保名称
上海孙中山故居 团中央机关旧址 中共一大会址 鲁迅墓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 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 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 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 总量超过5亿吨,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洪泽 湖,顺者昌,逆者亡,满河黑暗,伏尸 (鱼虾蟹)千里。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什么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 因素的总和,是指不依赖于人而存在 的,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用 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 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 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喜欢吃 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 不吃素食。牙齿特别尖利,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 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中 共 一 大 会 址
孙中山故居
鲁 迅 墓
上海的高度—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
三个“度” 上海的速度—磁悬浮列车
上海的深度– 洋山深水港
上海的高度
上海的速度
上海的深度
洋 山 深 水 港
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 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 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 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 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 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 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 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 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 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 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 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 住的地方呀!”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上海市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 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 产非常匮乏。但是近年来发现,东海大 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 是我国 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附近的南 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 源,估算有2.9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 学资源丰富, 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 现一些矿物异常区, 有锆石、钛铁砂、 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
10年后,“北大荒”将新增林地3000万亩,实现退耕 还湿地300万亩。这里将有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 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 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面积相吻合。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不仅离不开自然环境,反过 来还要受到什么的制约? 3)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界,还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 自然环境的特点:第一,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第二,自然环境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
行政区域
卢湾区 卢湾区 卢湾区 虹口区
公布批次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宋庆龄墓
豫园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松江唐经幢 徐光启墓 真如寺正殿 兴圣教寺塔(松江方塔) 上海外滩建筑群 上海邮政总局
长宁区
黄浦区 徐汇区 松江区 徐汇区 普陀区 松江区 黄浦区 虹口区
地球是茫茫宇宙中最奇妙、最美 丽的星球,它静静地闪耀着蓝色 的光辉,缓缓地转动着。据目前 太空探索的成果表明,整个银河 系内尚未发现可供生物生存的其 他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 家园。
第二课 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
第一框 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 想一想: •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成为一个活 生生的,真正意义上的人,需要哪 些条件?
2)人类的生存和活动依赖于自然环境。
十年再造“北大荒”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先 后组织了十几万部队转业官兵和50余万城市青年来“北 大荒”开发,累计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每年可生产商 品粮70亿公斤,按每人每年百公斤口粮计算,可供京、 津、沪城市人口吃1年多,“北大荒”因此被人们称为 “北大仓”。 你如何看待黑龙江政府的这项策略?(好或不好, 为什么?)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四批 第四批 第四批
14
15 16 17 18 19
上海宋庆龄故居
福泉山文化遗址 张闻天故居 马勒住宅 国际饭店 龙华塔
徐汇区
青浦区 浦东区 静安区 黄浦区 徐汇区
第五批
第五批 第五批 第六批 第六批 第六批
明 代 豫 园 ( 城 隍 庙 内 )
外滩万国建筑群
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离不开自然环境:
*什么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 因素的总和,是指不依赖于人而存在 的,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1)人类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 Man is not the creature of circumstances, circumstances are the creatures of man。 人类不是自然的创造者,而是自然创造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