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测评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测评 粤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测评(粤教版必修4)(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匮.乏/昏聩.逾.越/坚贞不渝.钥.匙/北门锁钥.B.烙.印/联络.档.案/安步当.车骄.阳/矫.揉造作C.纽.扣/忸.怩着.意/着.重指出稽.首/滑稽.可笑D.剔.牙/警惕.咋.舌/咋.咋呼呼血.泊/一针见血.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kuì,yú,yào/yuè;B项,lào/luò,dàng,jiāo/jiǎo;C项,niǔ,zhuó,qǐ/jī;D 项,tī/tì,zé/zhā,xuè/xiě。

答案:D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晒出”了一张账单,包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达十几亿元。

此种“壮举”早已屡见不鲜....: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山西五台山单是景区整治和搬迁就开支8亿元……然而,相对于“申遗”期间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众矢之的....。

从北京五大“世遗”曾高达32亿元的修缮资金缺口,再到兵马俑博物馆年均仅几百万元维护费用,众多“世遗”的“待遇”一落千丈....。

....,保护捉襟见肘A.屡见不鲜B.众矢之的C.一落千丈D.捉襟见肘解析:A项,“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用在此处恰当。

B项,“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用在此处不恰当。

C项,“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符合语境。

D项,“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符合语境。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

【配套K12】2018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配套K12】2018秋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2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2 粤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过瘾.(yǐn)阖.家欢乐(hé)钥匙.(shi) 底蕴.(yùn)B.枯.竭(kū) 意识凸.显(tū) 滑稽.(jī) 浊.雾(zuó)C.避.让(bì) 捉襟.见肘(jīn) 媒.体(méi) 血.肉(xiě)D.不懈.(xiè) 精神匮.乏(ɡuì) 邻.里(lín) 泛.滥(fà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

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业。

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

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

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无足轻重啊!A.大相径庭 B.雄心勃勃C.何去何从D.无足轻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来自海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办的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侃侃而谈,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

B.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C.你不能不承认,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任何一支团队缺少了任何一名成员都只能是不完整的团队。

D.在世锦赛体操比赛中,他的双杠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以至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不对他亮出满分。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____________。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1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检测1 粤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髦.(máo)烙.印(lào)扰.民(rǎo) 相形见绌.(zhuō)B.桑梓.(zǐ) 剔.牙(tī)皈.依(ɡuī) 阖.家欢乐(hé)C.底蕴.(yùn) 匮.乏(kuì)隽.永(jùn) 捉襟见肘.(zhǒu)D.动辄.(zhé) 逾.越(yú)氛.围(fèn) 不落窠.臼(kē)答案 B解析A项“绌”读chù。

C项“隽”读juàn。

D项“氛”读fē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B.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C.以往几百万年间所有的巨大火山喷发,比如圣海伦、喀拉喀托、皮纳图博火山与之相比都将相形见绌....。

D.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答案 C解析“相形见绌”和“与……相比”语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高雅的人、雅致的气势、潇洒的行为在你身边出现时,你觉得平静、平和、不躁动、不起伏。

B.雅行中时而露出低俗破绽,盖因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所造成的。

C.如今送礼成风,佳节来临,有的人希望通过送礼借此表达一份人情,疏通一下关系,月饼便成为适时出现的最佳礼品。

D.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匪夷所思,而且有点眼花缭乱。

答案 A解析B项句式杂糅,去掉“所造成的”。

C项“通过送礼”与“借此”语义重复。

D项语序不当,应将“匪夷所思”和“眼花缭乱”颠倒过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配套K12】[学习]2018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写作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

【配套K12】[学习]2018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关注社会 单元写作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

第1单元关注社会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1.点击素材——《时评两篇》《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对月饼消费中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发人深省,使人们重新思考一些生活中熟视无睹的问题。

“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一句句话语,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警醒人们提高认识。

【运用方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理性消费文明法治【运用示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2.点击素材——《论“雅而不高”》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是造成“雅而不高”的根本原因。

作者在文中对“高雅而低俗”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即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

有了底蕴,不着意为雅而自雅;缺乏底蕴,虽作态千般仍显低俗。

一个人要增强文化底蕴才能高且雅,一个民族要增强文化底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表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运用方向】物质与精神精神的力量文明品位素养【运用示例】几年前,部分中国游客缺乏必要的道德,在国外旅游景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乱刻乱画、大声喧哗和乱爬乱折等。

这些不雅行为被众多外媒批评,更有甚者,部分外国景点在显眼处只用简体中文写下警示语,这是提醒,也是莫大的耻辱。

在物质生活发达的今天,国人精神文化的贫乏更令人心寒,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创痛和反思。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1)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上场守门。

(2)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当,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的现象。

(3)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的赝品,如果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就容易上当。

A.滥竽充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B.鱼龙混杂滥竽充数鱼目混珠C.鱼目混珠滥竽充数鱼龙混杂D.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解析:“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面充数,可做自谦之词。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答案:A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根据市文化局的指示,要求原定于明年出版的《新地方志》今年提前出版,向我市人民献上一份厚礼。

B.如果说原来劳动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让广大务工者因为担心“饭碗”不保而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话,如今劳务工紧缺的状况则为劳务工有效维权提供了机遇。

C.近年来,江门被一些媒体描述成一头对佛广、中珠地区友好的大象,意思是对佛广、中珠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不会对其构成任何威胁。

D.五邑科协会议跨学科、小规模、常设性的特点,以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专题座谈会为主的多种会议形式,为我市科学工作者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平台。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除“根据……指示,”或“要求”。

C项,成分残缺,应在“是”与“对”之间加“在”。

D项,重复,应删除“交流”。

答案: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课时跟踪检测二论“雅而不高”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课时跟踪检测二论“雅而不高”粤教版必修4

课时跟踪检测(二)论“雅而不高”(时间:40分钟分值:39分)一、语言表达专练(3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1)广东人特别看重传统,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人们,每年清明都要赶回老家,与父老乡亲一起去祭拜先人。

(2)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减压寻美食已为越来越多时尚游人竞相追逐,美食成了出游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3)《视野》拒绝无聊的风月、虚假的温情和的感动,而是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现实问题。

A.风俗品味浮浅B.风俗品位肤浅C.风尚品味肤浅 D.风尚品位浮浅解析:选A “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风尚”是褒义词,“风俗”是中性词。

“品味”是动词,指仔细体会,玩味。

“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

“肤浅” 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等,侧重于不多、不深。

“浮浅” 指浅薄,肤浅;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态度、作风等,侧重于指人的态度浮躁、思想浅薄、缺乏修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礼,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而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意。

②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③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④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⑤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地对话,寻找共同价值,支持穆斯林,并决心用美国的力量来解决最困扰伊斯兰世界的问题。

⑥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配套K12】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01

【配套K12】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01

上学期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0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一) 关注社会(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不能称兄道弟,更不能狼狈为奸。

②由于钻石稀少而价格昂贵,尤其是比较大粒的钻石,一般人都不敢问津....。

③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④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⑤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巴西一只美洲豹在喝水纳凉时制服了一条鳄鱼,场面令人咋舌....。

⑥李克强总理的回信如同空谷足音....,使得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守望相助的正能量传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⑤⑥解析:选D ①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用错对象,不合语境。

②不敢问津:对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和尝试。

符合语境。

③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属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④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不合语境。

⑤令人咋舌:形容让人惊异、畏惧,以致不敢出声。

符合语境。

⑥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广东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

B.广州市教育局对某重点中学进行综合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学校配套安全设施基本完成中国现行校园安全法规和广州市安全校园最新标准的要求。

C.“感动执信”评选活动自今年6月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来,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得到了广州市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投票人数持续增加。

D.执信中学在招聘教师时,最喜欢的是除了专业素质过硬以外,还在文、体等方面拥有特长,最好还具有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班主任苗子”。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

B项,搭配不当,“完成”与“要求”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符合”。

C项,中途易辙,第一句的主语“评选活动”发布以来,并未完整陈述意思,而下一句的主语变成了“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

3.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千岛湖的龙山岛上有一座“海公祠”,它古朴典雅、肃穆端庄,是为了纪念一代清官海瑞所建造。

祠中的匾额、楹联,大多出自名家手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海公祠从创建至今,三次迁移三次重建,足以表明淳安子民对海瑞这位父母官的深情缅怀。

A.作为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的海公祠,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B.海公祠也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都集于它一身C.作为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的海公祠,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都集于它一身D.海公祠也是淳安民间雕刻艺人创作的珍品之一,集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于一身解析:选D 此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海公祠”,所以A、C两项中用偏正结构表述,强调了定语,不合适,排除此两项。

B项后句主语是淳安民间工艺木雕、石雕、砖雕,陈述主语不一致,衔接不自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⑤这一切并不重要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A.⑥①②⑤③④ B.④⑥②①⑤③C.④③⑥①②⑤ D.⑥②①③④⑤解析:选A 本题注意瞻前顾后、关联词、事理逻辑,由“是否”这个词,结合诗歌《乌衣巷》,可以推断⑥①②⑤存在先后顺序;结合后文“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可以推测④是最后一句。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抗生素曾被称为抗菌素,在大量使用多年后,①让细菌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

大部分抗生素取自土壤活菌,②就像开采过度的矿山一样,如今要在那里发现新的抗生素越来越难。

科学家发现,不少人鼻腔中存在着金黄色葡萄球菌,但真正致病的③并不多,这一现象一直让科学家疑惑不解。

在新的研究中,他们用在鼻腔中发现的路邓葡萄球菌产生出了一种抗生素,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强有力的抗菌活性,④还不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内产生耐药性。

研究人员称,⑤ 处于研发中的新型抗生素不多,该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⑥ 凸显了人体微生物作为新型抗生素潜在来源的价值。

解析:选B 第①处紧承上句,不用填入词语;②处句子句意在上句基础上发生转折,应用“但”或其他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③与“但”照应,用“却”加强转折意味,也可以不加词语;④句语意在上句基础上进了一步,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⑤处前句是原因,后句是结果;⑥语意递进。

二、阅读能力训练(5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至今仍有不同观点。

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一种说法是,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朝初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胜利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把杨贵妃也牵扯了进来。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当属抗元说。

元代,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此后,吃月饼便成为一种官方倡导的民俗。

实际上,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在此前的北宋,皇家中秋节的食谱中记载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

到明代,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不少,这表明了当时的一种流行。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今天的月饼,通过材料、皮质的选择,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为了让八月十五不能及时赶回家的亲人吃上月饼,并且制作过程中还要用到十年以上的陈猪油等,有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所以月饼久放不坏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防腐剂超标。

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和口味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并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

(节选自《北京日报》) 6.关于中秋吃月饼起源的传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胜利而归,一位商人送来圆饼庆祝,高祖李渊分给众人吃,并笑指空中明月说了一句话,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此开始。

B.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见月而改名“月饼”。

C.朱元璋抗元朝起义,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以互赠月饼来传递消息。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吃月饼的习俗也由此流传开来。

D.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中秋吃月饼的一种说法。

解析:选D D项,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7.下列各项的表述和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清代诗人袁景澜的《咏月饼诗》中的一些诗句详细地记叙了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以及设家宴及赏月的全过程。

B.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的问题,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C.月饼在北宋宫廷食谱中就有记载,而且苏轼的诗词中也提到了月饼,可见月饼一词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D.现在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的月饼不断出现,并更多地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解析:选C C项,由原文“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

8.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

这是由于月饼中使用了陈猪油的缘故。

B.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

由此可以推知,“月饼”一词应该出现在《梦粱录》一书写成之前。

C.现在的月饼,由于材料、皮质选择的不同,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的月饼。

D.在明朝,关于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有很多,这表明中秋吃月饼这种习俗在当时已开始流行。

解析:选A A项,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原文在用陈猪油前加了“并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5分)材料一:(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

“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

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如今,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