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毛忠南;王元昭;何天有【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
方法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73)和对照组(n=73)。
试验组采用“三位一体”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共4周。
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 d和28 d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1年后电话随访。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7 d,NDS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21 d开始下降(P<0.05);治疗后7 d和14 d,试验组NDS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1 d和28 d,两组F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14 d起,两组BI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组有效率87.9%,对照组84.1%,无显著性差异(P>0.05)。
1年后试验组复发率11.54%,低于对照组25.49%(P<0.05)。
结论“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康复训练相当,在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方面起效快,复发率低。
【总页数】4页(P1087-1090)【作者】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毛忠南;王元昭;何天有【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市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市73003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市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市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市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市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痉挛疗效观察 [J], 陆连第;张虹;姜俐洋2.平衡针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J], 王琛琛;闻霞3.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J], 张翠云4.针灸止痛针法配合超声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肩关节疼痛的效果 [J], 李娟;牛雪飞;王彤彤5.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观察 [J], 吴灿;邓行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位一体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三位一体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三位一体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的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1:1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面神经麻痹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针刺、推拿及超短波三位一体治疗,通过治疗前后H-B分级及临床有效率比较两种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效果差异显著,实验组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位一体疗法可以提高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刺、推拿、超短波三位一体疗法;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又称为面神经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无明显区分,主要的临床特征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口眼歪斜,偏向健侧,患者往往不能完成基本的皱眉,闭眼及鼓腮等动作,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
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是由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外伤及炎症等引起。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部位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临床中多常见,主要治疗目标是恢复肌力[1],若治疗不及时会给患者遗留较多的后遗症。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100例我院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治疗,对比三位一体疗法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详情如下:1、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治疗措施1.1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的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体会

消痹灵 胶囊 组 方 , 主要 功效 是 活血化 瘀 、 风 止痛 、 肝 肾 、 筋骨 。 祛 补 强 组 方 中牛膝 能 活血 散瘀 、 肝 肾 、 补 强筋 骨 。 于腰膝 骨 痛 、 用 四肢 拘 挛 、 打 跌 损伤。 实验 表 明 , 皂甙 灌 胃对大 鼠蛋 清性 关 节炎 有促 进 炎肿 消 退作 用 。 麻 黄 能发 汗散 寒 、 水 消肿 。 术 有理 气 止痛 , 热 散 寒 的功 效 。 利 苍 燥 土虫 能 破 淤血、 续筋 骨 。 草能 补脾 益气 , 甘 清热 解毒 , 调和 诸药 用 于缓 解 药 物毒 性 。 乳香 和 没药 均能 活血行 气 、 止痛 。 蝎能 息 风镇痉 、 毒 散结 、 全 攻 通络 止 痛 。 僵蚕 能祛 风定 惊 , 结 。 马钱 子能 通络 止痛 , 散 炙 散结 消 肿 , 于 风寒 湿 痹 , 用 麻木 瘫痪 , 跌扑 损伤 , 风湿 性 关节 痛疗 效较 好 。 要 注 意的 是 马钱 子 有 对 需 大毒 , 马钱 子一定 炙 后人 药 , 用量 一定 准 确 。 竭能 祛 瘀止 痛 、 疮 生 肌 。 血 敛 冰片 有开 窍 醒神 , 热 止痛 的 功效 。 药合 用 在 改善 局 部 血液 循 环 的 同 清 诸 时, 促进 关 节肿胀 消 失 , 降低 肢节 屈伸 强度 , 除筋 脉痉 挛 以及 由此 而 引 消 起 的 肌 肉疼痛 。 临床 上应用 消 痹灵胶 囊 治疗 风湿 性关 节 疾 病取 得 了较 好 的疗 效 。
医学信N 3 期
中医中,・ 5 中南医 结合
;
消 痹 灵 胶囊 的制 备 与 临床 应 用
王 晓 波
【 中图 分类 号] 2 7 R 8 【 献标 识 码】 文 B
蒋 燕 : 王 欢。
针灸按摩综合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80例

经 过上 述 治疗 1 天 1 5 个疗 程 。优 为 5 人 , 2 人 , 2 。 6 良 2 差 人 总有效 率 9 . 75 %。
5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大都是在机体免疫力下降 , 身体疲乏 , 情 志不畅时 , 偶受风寒或风热侵袭 , 使面部经络受损发病。 故在针灸 时首选百会 、 足三里 , 扶正固本用补法 , 合谷用泻法 ; 足三里、 合谷 为足阳明和手阳明经穴位 ,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 一补一泻加 速面部 气 血循 环 , 行 风 自灭 , 血 对面 瘫痊 愈起 重要作 用 。 面部 穴位 取近 治作 用 , 过 针 刺 , 通 加强 经 气 的 流通 , 络 功能 逐 渐增 强 , 经 疾 病 向愈 。按 摩 可 以直增 局部 的血 液循 环 , 神经 , 病所 , 营养 直投 配 合针灸, 则如虎添翼 。葱白水熏蒸 , 借葱 白辛味和热气相互配合, 使汗孔 开 , 随汗泄 。三 种 疗法 相互 配合 , 疾病 快速治 愈 。 邪 可使
开窗 , 再谨慎切开眶尖顶部骨膜暴露瘤体 , 看到瘤体后 , 再根据瘤 体的大小适 当扩大窗 口, 口约 2m 1 c 窗 e  ̄ . m大小。使用功能性鼻 7 窥镜看清楚瘤体的轮廓 , 用组织钳 由瘤体边缘向中心逐步切除肿
+ 解放 军第 四陆军 医院 (107 800 ) 21年 源于蛛网膜的嵴状细胞 , 由于视神 经 鞘含 脑 膜 细胞 , 周 围 有蛛 网膜 细胞 , 视 神 经脑 膜 瘤成 为 眶 且 故 内脑膜瘤中常见类型。传统的术式都是经眼眶或鼻腔入路, 由于 瘤 体 都是 起 源 于眶 尖 部甚 至 包 绕 视神 经 , 体 深在 术野 小 , 露 瘤 暴 不 充分 , 最终 由于瘤体 切 除不 干 净导 致 术后 复 发或损 伤 了视神 经 导 致失 明 。我们 采取 经 颅人 路 术式 , 有 出血 少 、 野暴 露充 分 、 具 术 便 于操 作的优 点 。 中我们 又借 助 不 同角度 的功 能性 鼻窥 镜及其 术 配 套 器械 切 除肿 瘤 , 术 野 光亮 度 更好 , 使 更好 的光亮 度 及窥 镜 的 放 大作 用 以及 角 度镜 的使 用 效果 使 术野 更 清 晰 , 于 区分 正 常或 易 是病变的组织, 在尽量彻底切 除肿瘤的同时 , 又最大限度的保护 了视神经及其血管。本病例术后半年复查 , 眼部症状体征基本消 失, 眼部 C T片未见明显复发征。综上所述 , 经颅人路功能性鼻窥 镜下眶尖部脑膜瘤切除术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术式 , 必要时供临床 选 择使 用 。
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予以应用所取得的效果。
方法:遴选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时间均介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经由数字随机抽取法予之以组别划分:对照组(45例,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5例,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组予以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突出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脑卒中;康复护理脑卒中是目前为止我国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1]。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有肢体、认知障碍,心理负担大,生活能力无法自理,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加强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即将医护患三者紧密结合,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个性化护理流程制定和落实的护理模式,对于脑卒中康复患者有显著效果[2]。
本文即对此展开研究,以提供可能的参考思路。
现予作文详述。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遵从上述纳入与排除条件,遴选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时间均介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经由数字随机抽取法予之以组别划分:对照组(45例、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5例,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前者男/女(例):23/22,年龄于45~78岁范围分布,测验平均值结果为(62.27±3.54)岁,其中缺血性患者24例,出血性患者21例。
后者男/女(例):25/20,年龄于44~77岁范围分布,测验平均值结果为(61.26±2.98)岁,其中缺血性患者22例,出血性患者23例。
对上述基线资料施以对比,差异均衡(P>0.05)。
实验的实施已获取医院伦理协会同意。
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的临床观察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V A S㊁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U A㊁C R 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血U 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金黄止痛膏外敷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㊂综上所述,加味金黄止痛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急性发作时的关节疼痛㊁肿胀症状,降低血U A㊁C R P水平,临床疗效较好㊂本研究主要探讨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于其他证型缺少研究,且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周期较短,下一步需加大样本量,延长观察周期,开展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㊂参考文献[1]李怀亮,林石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176-178.[2]施建明,朱延涛.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0,52(11):22-25.[3]王福玲.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44-546.[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51.[5]曾小峰,陈耀龙.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浙江医学,2017,39(21):1823-1832.[6]陈光亮,周媛凤,张颖.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22(1):104-109.[7]曾学军.‘2010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6):438-441.[8]濮永杰,孔卫东,徐珽.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疗效的M e t a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16):21-24.[9]沈国珍,赵海平,王南.如意金黄软膏涂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9):649,695.[10]张远哲,沈涛,朱晓燕,等.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大鼠局部皮肤T N F-α及I L-1㊁I L-8的影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7):1564-1566.(收稿日期:2023-01-29)[编辑:白晓晖]җ基金项目: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2022 75号)第一作者:张星华,E-m a i l:z h a n g x i n g h u a g s@163.c o m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的临床观察җ张星华1,任超展1,张广军2,董春璇1,陈国栋1,孙其斌1(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省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ʌ摘要ɔ目的:观察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㊂方法:将50例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㊂对照组接受传统体针治疗,观察组接受面瘫三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㊁面部残疾指数(F D I)[躯体功能评分(F D I P)+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 D I 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 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㊁F D I P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 D I 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 (21/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㊂ʌ关键词ɔ贝尔麻痹;面瘫;妊娠期;面瘫三针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24.0820贝尔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所有类型的面神经麻痹中发病比例较高,归属中医 面瘫 范畴㊂妊娠期女性的贝尔麻痹发病率是未怀孕女性的2~4倍,多发生在妊娠晚期至产后两周[1-2]㊂目前,西医临床指南推荐在贝尔麻痹症状出现3~7d内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最大限度增加面神经恢复的机会[3]㊂研究表明,怀孕期间反复使用类固醇与新生儿出生体5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质量和头围较低有关[4-5]㊂面瘫三针是孙其斌主任医师治疗面瘫的经验总结,主要适用于急性期,其选穴少而精,效果佳㊂本研究团队应用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2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针灸一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㊂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26.37ʃ2.32)岁;病程6~25d,平均(5.06ʃ1.21)d㊂观察组年龄25~40岁,平均(28.24ʃ2.07)岁;病程2~45d,平均(5.71ʃ1.13)d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要求[6]㊂1.2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制定:急性起病,单侧面部表情肌无力;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刷牙漏水,进食夹食;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减退,口干,耳后乳突部疼痛[7]㊂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0~40岁;在妊娠期间发病,发病时间距预产期1~6个月;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声明㊂1.4排除标准存在流产倾向者;合并高血压病㊁糖尿病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者㊂2治疗方法2.1对照组接受传统体针治疗㊂取穴:患侧阳白㊁四白㊁颧髎㊁地仓㊁颊车㊂操作: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0.18mmˑ25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进行针刺操作,平刺阳白,浅刺四白,直刺颧髎㊁地仓㊁颊车,得气后留针30m i 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㊂连续治疗6周㊂2.2观察组接受面瘫三针治疗㊂取穴:患侧面瘫一穴㊁面瘫二穴㊁面瘫三穴㊂面瘫一穴即翳风;面瘫二穴为翳风与瘛脉连线的中点,位于手少阳三焦经在耳部的循行路线上;面瘫三穴位于乳突下㊁胸锁乳突肌前缘,在面瘫一穴㊁面瘫二穴后方㊂操作: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0.22mmˑ4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针刺上述腧穴,垂直进针,针刺深度约为10m m,采用轻度捻转法,得气后留针30m i 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㊂连续治疗6周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①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㊂H-B面神经功能评分为6级,分别计0~5分,Ⅰ级:面神经功能正常,面部两侧对称,各区域功能正常,运动协调,计5分;Ⅱ级:面神经轻度功能障碍,面部轻度无力,稍用力时眼睑即可缓慢闭合,也可有细微的连带运动,计4分;Ⅲ级:面神经中度功能障碍,面部两侧存在明显差异,运动不协调,明显可见但不严重的连带运动㊁痉挛,计3分;Ⅳ级:面神经中-重度功能障碍,明显的面肌瘫痪,有损面容,或存在明显外观的不对称,计2分;Ⅴ级:面神经重度功能障碍,仅有或者几乎不能观察到面部运动,计1分;Ⅵ级:面神经完全麻痹,无连带运动㊁挛缩和痉挛,计0分[8]㊂②面部功能评分㊂面部功能评分包括抬额㊁皱眉㊁闭眼㊁耸鼻㊁颧肌肌力㊁鼻唇沟深浅㊁能否鼓腮㊁能否吹口哨㊁示齿露牙情况㊁下唇下降幅度10项内容,每项分为正常(计10分)㊁比健侧弱(分别计7.5㊁5.0㊁2.5分)㊁消失(计0分)3个级别,总评分为0~100分[9]㊂③面部残疾指数(F D I)评分㊂F D I评分由躯体功能评分(F D I P)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 D I S)两部分组成,各5项㊂F D I P 每项计1~5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躯体功能障碍越小;F D I S每项计1~6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㊁社会生活能力越差[10]㊂3.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11]㊂痊愈:患侧面部肌群活动与健侧无差异;显效:面部症状基本消失,静止时双侧面部表情对称,做表情时轻微功能障碍;好转:面部症状㊁体征部分改善,静止时面部可见部分表情不对称;无效:面瘫各种症状无明显改善,伴有后遗症状㊂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ˑ100%㊂3.3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3.4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6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 (21/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251083484.00һ对照组25756772.00注:与对照组比较,һP<0.05㊂(2)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两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治疗前后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时间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功能评分观察组25治疗前2.97ʃ0.6147.73ʃ5.31治疗后4.82ʃ0.12әһ85.21ʃ3.12әһ对照组25治疗前2.42ʃ0.8448.42ʃ3.84治疗后3.71ʃ0.31ә76.71ʃ4.31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3)F D 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 D I P评分㊁F D I 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F D I P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 D I 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3两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时间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观察组25治疗前14.73ʃ2.3127.73ʃ4.72治疗后22.51ʃ3.12әһ14.21ʃ2.52әһ对照组25治疗前15.42ʃ3.1428.42ʃ3.94治疗后18.71ʃ2.31ә17.63ʃ3.61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4讨论贝尔麻痹多由急性炎症引发的茎乳孔内面神经脱髓鞘或轴索损害(以脱髓鞘居多)所致,是面神经损伤的常见类型㊂通过早期积极干预治疗,75%~90%患者可恢复,但仍有10%~25%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12]㊂现代医学对妊娠期贝尔麻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膝状神经节中的疱疹病毒活化阈值降低,细胞外容积增加,高血压㊁高凝状态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被认为是贝尔麻痹发展的病因[13]㊂妊娠期贝尔麻痹的预后比非妊娠期贝尔麻痹更差,临床建议发病早期使用类固醇治疗,但支持证据较少,且存在潜在风险[14]㊂手足少阳经皆分布于人体侧面,其经脉循行与贝尔麻痹的发病部位高度一致㊂贝尔麻痹病变部位在茎乳孔内,即乳突稍前方,而面神经在完骨穴附近入颅,其出入之处正是手少阳三焦经分布的范围㊂足少阳胆经在耳前㊁耳后㊁耳中均有循行,少阳为枢,胆为中正之官,内藏相火,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火相煽,则易动相火,相火上炎,犯于耳部经络,则致耳后疼痛㊁口眼 斜等症㊂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同属少阳,均分布于侧头部,为通达阴阳之枢纽,且乳突区仅有少阳经脉分布循行㊂面瘫症状符合少阳病枢机不利的表现,故可按少阳病的治法,独取少阳以治之㊂孙其斌教授以面部经络和面神经走行分布为基础,基于现代神经解剖学提出面瘫三针的概念[15]㊂面瘫一穴即翳风,位于耳后,是面神经在茎乳孔处出颅的位置,其深部为面部神经干,针刺面瘫一穴可缓解茎乳孔局部压迫,减轻局部神经水肿,提高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㊂面瘫二穴为翳风与瘛脉连线的中点,位于手少阳三焦经在耳部的循行路线上,浅层是面神经颈支分布区域,针刺面瘫二穴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神经的轴突生长,减轻神经肌肉麻痹㊂面瘫三穴位于乳突下㊁胸锁乳突肌前缘,在面瘫一穴㊁面瘫二穴后方,此穴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上,可改善外耳道周围皮肤感觉障碍㊂三穴可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刺激上述位置共同发挥开枢机㊁调经筋之功,从而缩短病程,截断病势,祛邪达表,通络牵正,使筋肉得养,口眼端正㊂临床采用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取穴以阳明经为主㊁少阳经为辅,以少阳经为主要选穴的临床报道较少㊂目前,普遍认为贝尔麻痹急性期应尽量少刺激或浅刺激面部腧穴,且对于妊娠期贝尔麻痹急性期的针灸介入时机及针刺刺激量方面仍存在争议㊂(下转第107页)7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
“三位一体”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80例

般资料 : 共选取典型门诊 病例 ,O , 8 例 其中男性 4 , 3例 女 力 推 向耳 根 , 至 有 发热 的感 觉 。每天 针 灸 结束 后 给 予 按 摩 。 直
性3 7例 ,2岁- 0岁 6 , 17 岁 2 ,绝大 部分都有受 4 疗 效 判定 1 5 0例 5 ~ 0 0例 风 、 凉 病 史 , 多病 例 是 发病 首 次 就诊 , 小 部分 经 西 医诊 治 着 大 1 优 : 状 全部 消 失 , 部 能随 意 活 动 。 良 : 症 面 症状 有 明显 改 善 ,
” 三位一体 治疗周 围面神 经麻痹 8 ” 0例
宋 玉霞 ’ 李敏 然 关 键词 : 围性 面神 经麻 痹 ; 灸 ; 摩 ; 周 针 按 熏蒸 中图分 类号 : 24 文 献标 识码 : R 5 B 文 章编 号 :06 07 (00 0— 15 0 10— 99 2 1 )9 02 — 1
后 消 失 ; 在卵 巢 癌 细 胞 中又 重 新 出现 , 要 分 布 于卵 巢 、 宫 但 主 子
内膜 、 颈 上皮 、 卵 管 、 腹 膜 等 处 , 内外 对 C 15等指 标 宫 输 胸 国 A2 进 行 了大量 的 临床 研 究 , 卵 巢癌 的 早期 诊 断起 了重要 的作 用 , 对 已广泛 用 于卵 巢 癌 的诊 断 及 术后 监 测 1 。而 且 C 2 也 作 为一 A15 个 重要 指 标 纳 入恶 性 肿 瘤 风 险指 数 公 式 2 ,其 在 检 测 卵 巢上 皮 癌 阳性 率 较高 , 8 %一 4 有 研 究报 道 发现 , 达 2 9%。 一些 良性 瘤 变 如 参考 文 献 l 马 子宫肌瘤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盆腔 炎、 有腹水或胸腔积液的 良性 【】 俊 勤 四种 肿 瘤 标 志物 诊 断 盆腔 包块 的 临床 应 用 价 值 。安 病 变均 可 升高 。本 文 通 过对 25例 妇科 肿 瘤患 者 血 清 C 15在 徽 医药 2 0 . n a 1 1 3 A2 0 7 au r 1 ( ) J y 【】马 水 清 洗 郎 景和 恶 性肿 瘤 风 险 指数 在 卵 巢 恶性 肿 瘤 术 2 良性肿 块 中的 阳性 率 为 3 . 特异 性 较 差 , 在其 它 部 位 肿 瘤 41 %, 且
“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毛忠南;王元昭;何天有【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6(029)009【摘要】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146例按肌张力分级标准分为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两层,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三位一体"针法组(简称试验组,73例)和康复组(对照组,73例),试验组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
对照组每天康复训练1次,45 min/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
统计治疗过程中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的疗效。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运动功能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评价疗效。
结果:试验组治疗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第21天和28天NDS 均低于治疗前(P〈0.05)。
治疗第7天和第14天2个时间点试验组NDS均低于对照组NDS(P〈0.05)。
2组治疗14天、21天和28天FMA均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F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现代康复疗法疗效相当。
而"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现代康复疗法起效快。
【总页数】4页(P122-125)【作者】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毛忠南;王元昭;何天有【作者单位】[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3]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相关文献】1.浅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2.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研究3.“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4.高频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5.巨刺配合脐灸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下肢肌肉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一体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青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1期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三位一体疗法:针刺;超短波;按摩
面神经麻痹,无明显季节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急性起病,一般数天达到高峰。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垂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疼痛。
治疗以肌力恢复为主要标志,如治疗不当常留后遗症。
我科采用针刺,超短波,按摩三位一体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病程短,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理疗镇痛科针灸门诊患者,收治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1—68岁,所有病例均在出现症状1-8天内到我科就诊,45例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①。
1.2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治疗学》②制定:一侧面部板滞、麻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做皱眉、闭目、露齿、鼓颊动作。
部分患者有耳后疼痛,有面部受凉史。
排除颅内疾病。
2 治疗方法
采用针刺、超短波、按摩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
①针刺治疗:取百会、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攒竹、迎香、四白、地仓穴透颊车、罐廖、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平补平泻手法,耳后疼痛加翳风穴,主穴接G8605型电针治疗仪,调节连续波至患者耐受,TDP神灯照射患侧。
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②超短波:小号电极置于面部疼痛部位,无热量,每次15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疼痛消失可以停止使用。
③按摩:主要按摩患侧面部肌肉,同时嘱患者尽早进行皱眉,抬额,闭眼,鼓腮,吹哨等动作练习。
3 结果
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研讨会推荐House-Brackmann③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制定。
痊愈:达I级,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谈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显效:达II级,双侧
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谈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好转:由IV、V、VI级经治疗后改善为III级;无效:经治疗后仍停留在IV级以上。
经过3个疗程治疗,45例患者痊愈30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
4 讨论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其发病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归属周围性神经疾病。
如果治疗不当可遗留口眼歪斜、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后遗症。
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损害患者生活质量。
笔者采用针刺④、超短波、按摩三位一体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收到良好的疗效。
本病初起手法不宜过重,刺激量不宜过强。
采用针刺面部腧穴攒竹、阳白、四白、迎香、罐廖、颊车、地仓可疏调面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太冲为循经远端取穴,可祛风通络;百会是治疗面神经麻痹其经络学的基础,百会穴乃手足三阳经、督脉、足厥阴经之会,居头之颠,是督脉的要穴,内系于脑,统领一身之阳,针刺百会起到调节气血阴阳、活血通络作用。
超短波治疗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使患侧的血流量呈增多的趋势,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孪,起到消炎、止痛和加速组织修复作用,减轻或缓解局部症状。
按摩患侧面部肌肉,减轻血液淤滞,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利用率,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增强肌纤维收缩。
促使面部表情肌功能的重建,防止患側肌肉萎缩,同时尽早进行面部表情肌动作的训练。
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的同时及时配合进行超短波及按摩三位一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疗程缩短,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避免风吹受寒,促进和加强面肌运动恢复的进程。
能有效降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
消除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8-120.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71.
[3]House J W,brackmann D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146-147
[4]孙静远.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