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二十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含解析)
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二十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含解析

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应用1: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的常规计算典例1:如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g 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 .900gB .500gC .200gD .600g 应用2: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方向的分析计算典例2. 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 .图中d 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 .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D .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1.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有1/2来自海洋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中包括四条食物链B .这种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只有竞争关系C .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DDT 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二、对点增分集训 一、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D.从理论上计算,杂食性鱼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千克2.某地草场中有如下食物链:牧草→野兔→鹰。
下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个体数量的相对值。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的个体数量、总能量都是最多的B.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C.丙表示鹰,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D.甲在不同地段、不同层次上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3.如图为某一鱼缸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B.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D.在高密度鱼缸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4.某人工生态果园中害虫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经害虫的总能量为568 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499.84 kJB.果园中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获得了害虫体内的能量为1402 kJC.图中X可代表害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引入天敌是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息息相关5.某天然池塘中存在着如下图所示食物网,请回答:(1)在该池塘中,不同鱼类分布在不同水域中,其主要原因是。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C解析:杂食动物既捕食植物,又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同种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2.[2024·武汉高中调研]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物的净生产量(生物体可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能量角度来看,净生产量相当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从物质角度来看,植物的净生产量相当于植物的净光合产物量C.随着营养级增加,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D.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答案:C解析: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剩下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B正确;一般来说,随营养级增加,生物的净生产量下降,同化量也下降,不能确定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C错误;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提高其净生产量,进而提高牛肉的产量,D正确。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ɑ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图中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中d所表示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f与ɑ的比值通常为0.1~0.2答案:A解析:图中的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图中的e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B错误;d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和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其中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再乘以100%,通常为10%~20%,而a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f与a的比值可能小于0.1,D错误。
(完整版)高考生物材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

训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2.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3.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鹰获得的能量最多()A. B.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正确的是()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A.甲乙丁丙B.丁甲乙丙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6:(2010山东高考理综)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用菌也利用了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8.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9.右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10.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 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A.2.84×108 kJ B.2.38×108 kJ C.1.41×109 kJ D.3.05×108 kJ11.(2010江苏高考卷)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B.绿色植物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考虑,农田除草和合理放牧的目的相同D.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2024·龙岩高三一模)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小于输入量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3.草原上,牧草的地下根(a)不可食。
在地上,羊摄食部分茎、叶(b),未被食用部分落入地表(c)。
在羊摄食的能量(b)中,部分以粪便(排遗量d)的形式排出,部分以有机氮如尿素、尿酸(排泄量e,羊代谢产生)等的形式排出,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f)。
若a~f表示一年中的能量增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年内,牧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B.牧草的能量传向羊时,传递效率小于(b-d)/(a+b+c)C.一年内,羊从牧草中获得的能量为b-dD.一年内,牧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d+e4.(2020·海南,5)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如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5.(2024·抚州高三期中)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
高考生物专题二十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二十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一、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应用1: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的常规计算典例1: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
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A.550 kJ B.500 kJC.400 kJ D.100 kJ【解析】由丙到庚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丙→丁→己→庚,丙→戊→庚,庚增加1kJ的能量,则从这两条食物链分别得到0.5kJ的能量;丙→丁→己→庚中庚增加0.5kJ需要丙的量为:0.5÷10%÷10%÷10%=500KJ,丙→戊→庚中庚增加0.5kJ需要丙的量为:0.5÷10%÷10%=50KJ,所以丙的能量共有500+50=550KJ。
A正确。
【答案】A应用2: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方向的分析计算典例2.下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解析】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a)×100%,A正确;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因此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中的部分能量,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答案】B二、对点增分集训1.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
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是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绿色植物→兔→狼→虎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不一定是唯一的生产者B.兔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其同化能量部分流向狼C.狼是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老虎与狼的种间关系一定有捕食关系,还可能有竞争关系5.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下列关于某生态系统中蝉、螳螂(捕食40余种害虫)和黄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地面上无蝉时,螳螂种群不会随之消失B.大量捕杀黄雀,螳螂的种群密度会一直增大C.调查黄雀的种群密度时,样方大小需适当D.“蝉→螳螂→黄雀”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6.(2021·安徽阜阳检测)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7.(2021·安徽黄山联考)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含解析选择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
(2020·广州高二检测)如要研究羊同化量的去向,应包含()①羊的生长量②羊的呼吸消耗量③羊的粪便量④羊的死亡量(质量)A.②③④B.③④C. 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选D。
羊的同化量包括羊的生长量、呼吸消耗量和羊的死亡量(质量),而羊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能量,不属于羊的同化量。
2.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
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解析】选C。
图中的各种生物可能构成多条食物链,A错误。
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B错误。
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 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但是也可能低于10%,因此b的值有可能超过d的10倍,D错误.3。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迁入后会使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B。
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C。
鹰迁入后会改变蝉和螳螂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
该生态系统中真菌等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解析】选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
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B项正确;鹰迁入前后,蝉均处于第二营养级,螳螂均处于第三营养级,蝉和螳螂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变,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真菌等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D项错误。
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十九分析碳循环含解析

分析碳循环一、分析常见的碳循环模式图应用1:一位消费者模式图典例 1.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由图可知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往复的C.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D.图中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应用2:二位消费者模式图典例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B为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B.过程1可代表光合作用,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C.若C产生60mol氧气,则流入D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2mol葡萄糖的能量D.如果A发生瘟疫,D发生的变化过程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应用3:多位消费者模式图典例3.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乙为生产者,丁为分解者B.丙中A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C.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分解作用D.若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60kJ二、对点增分集训1.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图,图中①②表示有关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绿色植物只参与②过程不参与①过程C.“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强②过程D.减少①③过程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2.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若①②⑥⑧表示能量,则其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前者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组成生物群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
应用1: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的常规计算
典例1:如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g 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 .900g
B .500g
C .200g
D .600g 应用2: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方向的分析计算
典例2. 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
B .图中d 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
D .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1.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有1/2来自海洋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此食物网中包括四条食物链
B .这种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只有竞争关系
C .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DDT 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二、对点增分集训 一、食物链(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D.从理论上计算,杂食性鱼每增加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千克
2.某地草场中有如下食物链:牧草→野兔→鹰。
下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个体数量的相对值。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的个体数量、总能量都是最多的
B.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C.丙表示鹰,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D.甲在不同地段、不同层次上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
3.如图为某一鱼缸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
B.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
D.在高密度鱼缸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
4.某人工生态果园中害虫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害虫的总能量为568 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499.84 kJ
B.果园中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获得了害虫体内的能量为1402 kJ
C.图中X可代表害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D.引入天敌是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息息相关
5.某天然池塘中存在着如下图所示食物网,请回答:
(1)在该池塘中,不同鱼类分布在不同水域中,其主要原因是。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若捕食者对不同食物的捕食量均相等,则青鱼要增加10g体重,理论上最多需要消耗浮游植物g。
(3)在该池塘中混入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黑鱼,由于缺乏天敌,数量增加,其增长曲线是型,增长过程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4)该池塘周围农田经常使用化肥,易导致池塘水体。
6.碳排放增加形式的温室效应导致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减小,对北极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如很多兽群之间彼此远离。
如图为北极地区的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北极鳕鱼捕食10kg浮游动物A可增加2.5kg重量,捕食30kg浮游动物B可增加2.5kg重量,则北极鳕鱼的摄入量为__________kg,生物体增加总重量(储存量)总是小于摄入量原因是还存在________量和_____________量的缘故。
(2)海冰消失造成浮游动物A的栖息地减少,其K值将______,同时,科学家发现北极鳕鱼大量捕食浮游动物B,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3)一般生态系统相比,北极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原因是______;碳排放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