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方言对农村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方言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其运用

浅谈方言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其运用

浅谈方言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其运用【摘要】方言教学有利于幼儿思想感情的表达、拉近幼儿与老师及其同学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教育的障碍和对幼儿学习普通话形成冲击。

文章认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应理性地看待方言,推进方言和普通话的相互融合、优劣互补,通过灵活运用方言、家园共建营造幼儿园语言教学良好条件和创新幼儿园语言教学方法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方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方言幼儿园幼儿语言教学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方言主要是指某地区或区域具有的区别于非本地区或区域的语言交流方式,是地方文化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元素。

从某个角度而言,方言是历史留给每个人的珍贵遗产,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

无论现代文明如何洗礼,乡音的基本信息永远丢不了。

因此,巩固和推广方言的使用具有积极意义,是保护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当前国家倡导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方言是否应该进入教学领域,使用方言进行教学特别是正处于接受外界信息始初阶段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形成一致意见,赞同、反对和两者相互运用是现存的主要观点。

本文试图从方言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方言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共存(一)方言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1.方言教学有利于拉近幼儿与老师及其同学的距离。

方言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和风俗习惯形成的,是反映某地区或者区域本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辨别人们所属区域的重要依据,其具有很强的“故土情结”,古诗“乡音未改鬓毛衰”正是说明了方言对人的特殊情感意义。

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具有相同方言的人,不管是在何时何地相遇都能比较容易地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无形而又非常期待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2.有利于幼儿思想感情的表达。

实践证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和地方文化方面,方言比普通话往往更具优势。

论陕北学生学习普通话所遇障碍及对策 教育文档

论陕北学生学习普通话所遇障碍及对策 教育文档

论陕北学生学习普通话所遇障碍及对策陕北地处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坡,南起金锁关,北至河套平原,西到祁连山脉,东到黄河。

它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包括延安和榆林两个市所辖25县区,是地理行政上的一种泛指,亦指广义上的陕北。

陕北方言状况异常复杂,从所属的方言区域来看,它属于晋语和官话方言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且特殊的方言区。

具体来说,延安市宝塔区、甘泉、志丹、安塞、吴起、延长、子长、延川、清涧、绥德、吴堡、佳县、米脂、子洲、靖边、横山、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府谷等19县区说的是陕北话,即陕北晋语;富县、洛川、黄龙、宜川说的是关中话,定边讲的是陇东话,都属中原官话。

本文所说的陕北特指狭义上的,即讲陕北晋语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普通话已经成为交际的语言、工作的语言、学习的语言、宣传的语言,它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们已经认识到普通话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开始自觉地去学习和掌握普通话。

笔者在大学里教现代汉语,发现陕北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受到母语方言的干扰,从而出现障碍,产生一些系统性的错误和缺陷。

如果不能从中找到根本原因,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学习普通话最忌讳泛泛而学,我们只有找到方言的特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以及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面,就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来探讨陕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及其对应关系。

一、声母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陕北方言都有,因此读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在具体声类上却有区别。

比如普通话中的zh、ch、sh 的字很多在陕北方言中念成了平舌音z、c、s。

z、c、s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对着上齿背;zh、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体后缩,舌尖对着硬腭,前者不卷舌,后者卷舌。

陕北同学学习普通话时,既要学会zh、ch、sh的发音,还要知道普通话里哪些字读z、c、s,哪些字读zh、ch、sh,练习时可先发z、c、s,然后舌体往后缩,让舌尖对着硬腭,发出的音就是zh、ch、sh了。

方言对幼儿普通话习得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方言对幼儿普通话习得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方言对幼儿普通话习得的影响及对策思考作者:覃慧琴王婉璐黄亮周瑞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从方言的语调和发音与普通话存在的区别度、乡土情结、照顾者的文化水平和普通话水平、家庭和学校营造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模仿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方言对幼儿普通话习得的影响,并提出了克服方言对普通话习得的对策,以提高幼儿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方言;幼儿;普通话;学习方言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某个方言区的幼儿在学习另一种新的语言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本地方言的影响,在这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地域性逐渐隐现,普通话在人们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习得普通话,成年之后很难再纠正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了,因此,正确看待和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让孩子既会说方言又能说好普通话至关重要。

一、方言对幼儿普通话习得的影响1、方言是一种情结,是一种情绪,它便于交流和表达情感。

调查显示,有88.29%的调查者认为经常用普通话交流对孩子习得普通话有利,但是实际操作的只有27.93%,并且有76%的调查者认为方言对孩子普通话习得影响很大,也就是说人们有让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意识,但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

很多人认为方言能最真切地表达情感,用方言与幼儿交流成为常态,儿童从一出生接触到的便是自己的母语方言,因此,在与幼儿交流时认为方言是最合适、最合理的语言。

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部分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时刻受着方言的熏陶[2]。

并且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平时便用方言交流,幼儿直接模仿,影响幼儿的普通话学习。

2、方言的发音、语调与普通话的区别度。

参与调查的人中,说上海、广东、福建地区方言的人占比29%,并且这2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方言与普通话发音、语调完全不同,并且认为自己所说方言对幼儿普通话习得影响较大;其中有2%的人方言的发音、语调和普通话几乎相似,认为方言对幼儿普通话习得没有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备受关注。

方言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对其认知、交流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方言的语音系统往往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在接触方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方言语音的影响,从而对其普通话的语音产生干扰。

方言中常常存在一些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会对幼儿的词汇积累和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可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会对幼儿的语法习得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方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普通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言对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也会产生影响。

方言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在接触方言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方言的影响,导致其在与他人交流时产生理解和表达的障碍。

特别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会导致幼儿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混淆,从而影响其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会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在语言认知方面,方言的差异性会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在语言交流方面,方言的存在也会对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产生影响。

家长和教师需要注意,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方言意识和鉴别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对方言的影响加以引导和矫正,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方言是一种特定地区或群体所使用的独特语言变体。

在中国,方言种类繁多,包括粤语、闽南语、湖南话等等。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方言对于幼儿的语音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
粤语的入声、闽南语的重音、四川话的儿化等。

当幼儿暴露在方言环境中时,他们往往会
受到这些方言的影响,形成与普通话不同的语音习惯。

这可能导致幼儿在学习普通话时出
现发音错误或困难。

一些方言区的幼儿需要额外的教育和指导来纠正他们的语音发展。

方言对于幼儿的词汇发展也有影响。

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很多词汇上的差异,比如粤
语中的“嘢”和普通话中的“东西”具有相同的意思。

当幼儿在方言环境中成长时,他们
会接触到方言的词汇并加以使用。

这可能导致幼儿在学习普通话时出现混淆词汇的情况。

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注重普通话的词汇积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词汇系统。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影响了幼儿的语音发展、词汇积累和语法
习惯。

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充分考虑方言的影响,帮助他们克服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障碍,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方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幼儿在学习普通话的也应该了解和尊
重方言的存在和特点。

民族方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影响

民族方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影响

民族方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影响引言: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中,民族方言是各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如何利用好民族方言对幼儿进行教育,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族方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保留方言对幼儿的语言能力的促进1. 发展幼儿的多语言能力使用民族方言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幼儿在语言方面具备更多的能力。

切实保留和使用方言,有助于幼儿区分不同的语音和声音,拓宽幼儿的听觉感受,促进幼儿的音韵意识和发音能力的发展。

学习方言也有助于幼儿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和自尊心民族方言是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使用方言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所属的民族。

民族方言也反映了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通过学习方言,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这对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留方言对幼儿园教育的挑战1. 方言的地域性和不统一性中国方言众多,地域性和不统一性较强,幼儿园中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地区,方言的差异可能存在较大。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统一和整合各方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保留方言1. 制定方言教学计划幼儿园可以制定专门的方言教学计划,将方言纳入到幼儿的学习内容中。

通过启蒙课程和游戏活动,向幼儿传授方言的基本知识和常用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方言歌谣、故事等,增加幼儿对方言的兴趣和理解。

2. 方言与标准汉语的结合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方言和标准汉语的结合,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标准汉语的基本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比较方言和标准汉语的差异,教授幼儿标准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词汇。

在教学中强调方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标准汉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以此促进幼儿对标准汉语的学习。

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

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
(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大班一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胶东地区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胶东口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胶东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浅谈方言在幼儿普通话教育中的影响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大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二、分析方言对幼儿普通话学习影响之大的原因
为什么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言是一种情绪。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平时便用方言交流、幼儿直接模仿、影响了幼儿的普通话学习。部分家长表示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自身条件还不够。正如明明一例、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家长用方言与幼儿交流、幼儿便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方言)回应。
(三)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的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方言是特定地区或语言社群中的语言变体,跟标准语言相比,方言具有独特的声调、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征。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角度,对方言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浅析。

首先,方言对于幼儿的听觉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和声调,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感知,有利于幼儿对语音和声调的辨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幼儿的听力水平。

此外,在方言社区中,孩子们通常会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方言,逐渐习惯并适应方言的语音和声调,锻炼出感知方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听觉能力的发展。

其次,方言对于幼儿的词汇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

方言具有丰富多样的词汇,并且部分方言的词汇与标准语有不同的词义和用法,这就使得幼儿在接触方言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加丰富多样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对幼儿的词汇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方言社区中,孩子们通常会使用当地方言和标准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过程使得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方言中的词汇使用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幼儿的词汇表达能力。

再者,方言对于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有所贡献。

方言社区中,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语言环境迥异于标准语言环境,这意味着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理解和表达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语言策略,并发展出自己特有的语言认知能力,这会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相互作用的程度。

最后,方言在幼儿的社交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言社区中,孩子们通常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环境中接触到方言,这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根据不同沟通对象的特点进行语言表达,调整自己的语言能力,这在幼儿的社交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方言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方言独特的语言特点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促进了幼儿语言听觉、词汇表达、语言认知和社交交流等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地区方言对农村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跟语言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调查研究陕北农村地区语言环境的现状,找出陕北地区特有的语言环境下,阻碍农村地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诸多因素,结合陕北方言的语音习惯以及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探究陕北地区方言对农村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及原因,结合示范性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成功案例,找到方法,解决陕北农村地区幼儿语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陕北方言;幼儿口语;语言表达语言是人际沟通的桥梁,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到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和自身能力的发展。

而在的语言的学习进程中,0~6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影响语言习得过程的变量因素主要有三种:语言环境、认知过程和内在语言机制。

其中,语言环境是前提因素,认知过程起决定性因素,内在的语言机制是学习语言的充分条件。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陕北农村地区,以方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口语,其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相对不利;方言区所产生的习惯性、地区性的语言词汇,以及语言教学水平不足等原因,都无法帮助幼儿在语言的学习上得到提升;幼儿对其母语,也就是方言,有着先天的语言习惯,难以更改。

在陕北农村地区,幼儿语言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因而,陕北农村地区迫切需要改变农村地区幼儿语言教育环境差以及教学水平发展迟缓等问题。

一、陕北农村地区幼儿语言学习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标志性语言,对其保护和传承,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20XX 年1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其中就明确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在城市地区及普通话已经完全普及的地区,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已经能够达到较好的平衡,但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在陕北贫困农村地区,由于普通话尚未普及,导致当地仍然存在着以方言作为主要交际口语在使用的现状。

因此,幼儿语言教学环境从根本上上无法得到保证。

通过笔者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经验总结以及对农村幼儿语言教学环境的实地调研,对幼儿语言教学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陕北地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差别较大从语音学角度出发,陕北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较大,至今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声调中的入声,声母也相较普通话多了三个音,除此之外,陕北方言在韵母的发音上,不区分以-n和-ng做尾韵的语言词汇,没有前鼻音尾韵,均以后鼻音作为读音标准。

整个陕北地区,包括延安、洛川、榆林等25个县市区域内,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方言内部结构。

除此之外,陕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表现在对词汇的解读上,由于大量方言词汇的习惯使用,导致陕北方言形成了大量的分音词以及专属词缀的出现,分音词比如“摆”发为blei音,“关”发为gluan音等。

除此之外,专属词缀较多,比如陕北方言的名词通常有前缀ge-(圪),形容词通常有后缀-jie(卩)。

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区别较大的情况充斥在陕北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幼儿学习普通话的阻碍。

在普通话作为主要交际口语使用的农村地区,也存在着方言语音夹杂普通话使用以及普通话使用中出现方言口音等问题。

通过针对榆林市横山区农村幼儿园进行的研究观察,发现调研的几所幼儿园中,虽然幼儿园教师均已拥有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但普通话等级普遍偏低,并不具备较高的普通话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普通话不标准,使得在幼儿口语教学环节,幼儿得到不应有的发展。

除此之外,方言語音与普通话语音之间差别还体现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农村地区搭设的舞台表演、组织的文化活动都以方言节目为主,有利于方言文化的传播,却不利于普通话的普及。

由此产生的语言环境,对农村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育极为不利。

(二)陕北农村地区幼儿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教师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学校的教学水平层次。

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教师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除此之外,教学水平也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在陕北榆林农村地区的调研,发现幼儿园层面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师资分布不均衡。

经过走访和资料查阅,调查发现榆林市临近的一些农村地区,如牛家梁镇等地区,由于受到新城的规划影响,近年来师资注入加大,教学资源充沛。

但在横山、靖边、定边等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以及资源分配的限制,使得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发展都相对其他地区落后。

第二,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受到人才引进等政策的影响,近些年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但其中有很多幼儿教师是以培训等形式通过考核,使得很多教师的学历和实际教学能力不符。

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真实学历偏低的现象,有本科学习经历的人较少,多通过函授或者自学等形式才达到学历的要求,综合能力无法达到幼儿园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农村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幼儿园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还要掌握多项艺术技能,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教育能力和反思能力。

经过调查发现,在陕北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托幼式教学的常态,只注重幼儿的生活,而忽视了幼儿心理、语言、艺术方向的发展。

(三)幼儿语言教育中家庭教育缺失语言习得的内在的语言机制认为,幼儿自身具备有语言学习的先天机制,幼儿所处的语言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语言习惯,家庭教育中的语言培养也在很大程度上了决定了幼儿在语言学习上的模式和习惯。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性格的养成、综合能力的提升、心理健康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陕北榆林农村地区的走访发现,尽管家长都已意识到需要让孩子学习普通话、学习知识,但绝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不具备较好的语言素养,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语言环境。

家庭成员的缺失,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环境,具有文化水平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必要教育缺失,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家庭中停滞,因此导致的教育缺失在陕北榆林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好的语言环境,更离不开家庭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较城市家庭,在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家庭中,一方面无法实现普通话的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幼儿家长的知识储备相较城市家长而言不足。

家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影响幼儿口语表达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改善陕北农村地区幼儿语言教育现状的对策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的好坏对于幼儿学习口语表达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以此为出发,从影响幼儿语言认知的三个重要因素着手,分别就陕北农村地区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和方言的内在语言机制这三个重要因素,查阅资料,展开研究,得出解决对策。

(一)陕北农村地区普通话的使用推广为进一步落实《指南》精神中关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需要完善陕北农村地区普通话普及工作,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陕北农村地区的家庭和学校也需要领悟到,普通话的学习以及语言教育不只是文件的要求,而且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必要内容。

另一方面,实地普查陕北农村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针对普通话零基础和相对薄弱的地区加大扶持,帮助其开始普通话的学习教育工作。

陕北方言语言系统复杂,和普通话语言差异大的矛盾是阻碍普通话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合语音学的理论内容,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是改善方言和方言普通话的最佳方法。

由于普通话语音系统和方言语言系统有其共通之处,因而针对两种语音系统中的差异,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找到其中的难题进行攻克。

比如陕北地区方言中没有前鼻音韵尾的发音习惯,本人结合教学经验发现,可以通过普通话语音学习中的舌位变化和发音位置的练习,使其得到明显的改善。

开展相关的课题,为改善方言语言习惯,推广普通话做好科研工作。

(二)提升陕北农村地区幼儿语言教育水平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活动是幼儿在认知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因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求相对较高,针对陕北农村地区幼儿语言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语言教学质量的改善,需要通过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来实现。

幼儿教师必须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摈弃方言习惯,幼儿教学单位需要设计提高幼儿教师语言能力的规范化要求、加强幼儿语言教学内容的培训,学习幼儿口语方向的最新科研成果。

只有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语言教学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质量和发展。

通过调查西安市高新区第一幼儿园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其在幼儿语言领域的建设中,幼儿课程参与度较高、课程知识涵盖面广、课程体系化完善、课程研发建设情况良好。

借鉴优质园所的发展经验,一方面需要加强陕北农村地区的师资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

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优质园所中和语言相关领域的发展模式,在学习中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内容。

(三)完善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教育新模式经过调研,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家庭中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联系,很多家庭不注意幼儿回归家庭后的语言发展,使得幼儿的语言能力无法在生活中继续培育,而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决定了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生活交际来锻炼,因此陕北农村的家庭教育成为提升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因素。

家长需要培养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意识,与幼儿园做好有关幼儿语言发展培养的沟通,形成一种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就幼儿的语言学习内容和要求达成一致的目标和原则,帮助幼儿的语言学习实现从幼儿园到家庭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上帮助幼儿规避掉主要的阻碍。

根据陕北农村地区幼儿口语的发展水平,依据影响语言习得的因素展开调查,明确了改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在于幼儿语言习得的环境建设,只有改善方言对幼儿教学的影响、加强教学能力培养、增强幼儿家庭教育意识,才可能让陕北农村地区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实现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