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试题】(三)【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3学年度(下)期末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3学年度(下)期末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2013学年度(下)期末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卷首寄语:同学们,历史已经伴你学完了全册书的知识,那些智慧的积淀,文明的灿烂,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你的生命。

在这里,让我们扬起风帆,重新遨游广博深邃的历史海洋,相信你一定会满载而归!(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请填在答题卡内)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2.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A .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B .培养建设人才C .发展重工业D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 .中共十三大B .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5.“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它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A .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 .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C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 .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6.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 .政治协商制度B .社会主义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按劳分配制度7.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A .海军陆战队B .空降兵部队C .武警部队D .导弹部队 8.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A .在上海承办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B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9.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B .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 .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10.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走群众路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装……………………………………订…………………………………线………………………………………………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11.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1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四五运动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他们准备的图片不适合...采用的是A.鞍山大型轧钢厂 B.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C.核潜艇待命出发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4.在建国后哪一运动中,党和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5.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面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A.一五计划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阵为纲”的口号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6.“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是为了A.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力量17.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太空,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8.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能快速崛起和我国的哪项政策有密切关系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19.下列词语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们语言中的是①阶级斗争②互联网③刷卡④WTO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中,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A.素质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九年义务教育21. 明明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基础教育22. 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汪辜会谈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A. ①②③④B. ②④①③C. ②①③④D. ④②①③23. 在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 国有企业B. 农村C. 机关D. 学校24.1992年11月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官方的海基会达成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

2013-2014八下历史

2013-2014八下历史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习目标评价笔试检测八年级(下) 历 史满分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列表格。

每小题2分,共50 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A.完成新中国成立的筹备工作 B.制定我国第一部宪法 C.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进行总结 D.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西藏农奴制的废除C.西藏和平解放D.西藏实行土地改革 3、下面关于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4、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屡屡牵动世界的神经,其原因在于这里的各方势力之间还没有达成和平协定,维持这里秩序的只是一纸停战协定。

请问截止2014年7月,这一“停战协定”已经签了多少年? A.51年B.60年C.61年D.64年5、现在汽车已经走进我国的寻常百姓家,可是在1956年,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开出装配车间的时候,却引来了上万名工人的热烈欢呼。

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A.新旧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那时的工人都没见过汽车 C.那时的中国工人就爱起哄 D.那时的汽车很先进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段引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文字表明这部宪法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的宪法B.资本主义的宪法C.工人阶级的宪法D.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最具有创新的做法是:A.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C.没收官僚资本D.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8、一组人物往往反映一个时代。

2013北师大版历史期末试卷

2013北师大版历史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分析:1.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基本线索和脉络,还考查了与学生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以有利于学生价值观转变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体现历史课程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2.历史试卷题目呈现方式生动活泼,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内容、版式对学生充满吸引力,新颖别致,一返过去题目枯燥、单一、死板的特点。

学生看到题目后好奇、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试题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广而浅的历史知识。

4.试卷分析概况:选择题题型特点:1、覆盖面广:20道选择题涉及13课的基本知识。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如第2、3、6、20题。

具体各大题得分情况分析一大选择题(满分40分),最高分38分,考生失分较多的是(11)、(17)、(20)题3个小题,其中(11)小题计算年代学生掌握普遍不好。

二大题试试看(满分10分),(1)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学生得分情况比较好,失分不多。

(2)为填图题,个别学生审题不够,没有按照要求填写国家名称,而是填写都城的名称。

三大题历史小诊断题(满分10分),表面看此题为分析题,但实际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但有部分学生做题不认真,无法找出错误。

四大题材料题(满分10分),失分较多的是1小题中关于汉武帝巩固统治措施实施的目的,学生答得不好;2小题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生活的年代掌握不好,对祖冲之的成就掌握不够全面。

2013-2014学年度8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13-2014学年度8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请各小题把正确答案选项填入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B B A C B C B B D A C B C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D B A D D B D B B B C 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31、(1) 1986 (2) 9 (3)科教兴国(4)义务教育三、材料分析题(14分)32、(1)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2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3)A:汕头 B: 深圳 C:珠海深圳(4分)(4)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6分)四、探究题(18分)33、阅读下列材料:(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或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3分)(2)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2分)(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分)(4)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2分)(5)不是。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3分)(6)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

(6分)1。

北师版初二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doc

北师版初二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标准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C.中国八大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下列事件改变了所有制性质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集体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3.有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对国际社会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有深远影响的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利 D.不论大小,一律平等4.因为克服小私有制的弊端,使生产和农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全国范围出现农业合作化高潮是在:( ) A.1950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5年5.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地方的政府首脑为:( )A.少数民族 B.当地主要民族 C.随便哪个民族 D.汉族6.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的主要缺点是:( )A.大搞群众运动 B.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C.大搞阶级斗争 D.大跃进7.可是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中的某些领导同志针对的是:( )A.刘伯承、邓小平 B.刘少奇、陈毅 C.刘澜涛、陈伯达 D.刘少奇、邓小平8.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我国用了年多。

( )A.1 B.2 C.3D.49.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行后发生的“乒乓外交”推动了关系的发展。

( )A.中日 B.日美 C.中美 D.英日10.在那困难的日子里,在那如歌的岁月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被外国同行亲切而又敬佩地称为“中国土专家”就是其中的一位。

A.钱学森 B.于敏 C.邓稼先 D.钱三强11.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历史期末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历史期末试题

初二历史试题(共8页)第3页 初二历史试题(共8页)第4页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 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 4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把它涂在答题卡上。

) 1.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见右图)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生产合作 B.进行集体劳动 C.实行包产到户 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4.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

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 (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

”诗中的“喜事”是指(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澳门回归 D.祖国统一 7.周恩来下列外交活动都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其先后顺序是( ) 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②周恩来在机场迎接来访的尼克松 ③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④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8.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9.下图年段尺中所示的当家作主和洗雪国耻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香港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加入WTO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香港回归10.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B.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变化C.人们已有多种途径购买商品D.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11..经过“文化大革命”,人民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加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下列哪一项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颁布的三部法律文件:(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2.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 .彭德怀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叶挺 13.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 ) A.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B.加入世贸 市场经济 C.对外交流 大国崛起 D.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14.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铭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生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八年级(北师大版)一、选择题(40分)1、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D.开国大典2、1951年,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废除农奴制;今天,她更加繁荣富庶。

“她”是A.新疆B.广西C.西藏D.宁夏3、《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了黄继光、邱少云等同志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是在哪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北伐战争4、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颁布了《共同纲领》B.颁布1954年宪法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2012年5月8号,泰州飞机场正式启用,从而圆了泰州人民的飞机梦。

而中国人圆了自己可以制造飞机的梦是A.实行土地改革B.实行三大改造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中共八大的召开6、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

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①中共八大的指引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

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9、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A、1912年元旦,中民国成立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雄赳赳,气昂昂,夸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和行动目的是()A、国民革命军——北伐B、红军——战略转移C、解放军——解放南京D、志愿军——抗美援朝4、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5、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组事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1)土地改革(2)抗美援朝(3)大跃进运动(4)人民公社化运动A、(1) (3 )B、(3)(4)C、(2)(3)(4)D、(1)(2)(4)6、祖国统一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7、200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向台北故宫举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提出了37件文物展品,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的()A、商贸往来B、探亲访友C、文化交流D、捐资赈灾8、1949年以来,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地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1)、和平解放西藏(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建立经济特区(4)修建青藏铁路A(1)(2)(3)B、(1)(2)(4)C(2)(3)(4)D、(1)(3)(4)9、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这表明我国哪一技术的高度发展()A、计算机B、航天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D、海洋技术10、下列史实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重返联合国C、中美正式建交D、香港、澳门回归11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社会主义原则C、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12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实施“863计划”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门购买生活用品必须使用票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些票证逐步取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历史试卷2013.6 注意事项:①全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闭卷形式。

②考前,考生在答案卷内准确填涂好姓名、考号。

③一律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不能答出边框外。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古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西安,让我们联想到70多年前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北京,则让我们想起了60多年前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A.中国共产党成立B.国民党政权垮台C.抗日战争的胜利D.新中国诞生2.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①黄继光②董存瑞③邱少云④杨靖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 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4.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在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召开了中共八大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6.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7.我国公私经济所占比重出现下表所示局面是A.土地改革的结果B.三大改造的结果C.工业化的结果D.改革开放的结果8.下列人物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9.历史上,人的名字往往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请问“马文革”、“徐卫兵”、“乔红卫”等人最有可能出生在A.“文化大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10.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11.读“常熟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这座城市是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13.“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4.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15.图片是形象的史料。

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A.中国的外交成就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16.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7.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8.“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

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是A.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B.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D.载人航天飞船邀游太空19.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A.“863”计划B.“希望工程”C.“科教兴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C.早晚喝喝菜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2.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4.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5.1985年,我国开始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特点是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6.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27.1951年,▲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8.“▲”构想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制度的实施有效的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9.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1972年,▲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看图说史(1)上面这组图片记录了我党走过的革命历程,但顺序有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并阐述图片D“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2分)任务二填表忆史(2)请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

(1分)任务三板报学史(3)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某同学主办了一期主题为“和平之旅”的板报,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2分)任务四读文析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

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4)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什么?(1分)3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就研究课题“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收集了如下材料,并设计了研究问题。

请你参与研究,完成相关问题。

(1)材料一示意图【注】“春”的含义: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新的春天”含义:新中国初期(1949-1956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新生。

请问上图民族工业“获得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材料二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

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1958年)歌谣反映了当时的什么运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来说,该歌谣有没有史料价值?(3分)(3)材料三图片上图所示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哪一项重大国策有关?(1分)(4)纵观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程,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32.《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

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书本知识指出上述认识所导致的后果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影响?(1分)(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1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