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办公中计算机基础.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 windows 操作系统习题一1.填空题(1)要安装或删除一个应用程序,一定翻开 ______________窗口,而后使用此中的增添 /删除程序功能。

( 2)在 Windows 7 中,系统提供了常用的多种汉字输入法,他们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和郑码输入法。

(3)文件具有四种属性设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开始” 菜单的“搜寻程序和文件” 框中输入“CMD ”命令,能够切换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

( 5)在 Windows 7界面的每个窗口的右上角都有几个按钮,一个是“”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按钮,一个是“”表示 _________________按钮,另一个是“”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按钮。

( 6)在 Windows7 中,任务栏系统默认安装于屏幕底部,它还能够处于屏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Windows 7 供给了软键盘功能,以方便用户输入各样特别符号。

要在屏幕上弹出软件盘,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相应的软键盘。

(8)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恢复被误删的文件或文件夹。

(9)使用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知识测试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知识测试

《计算机基础》第二章知识测试《计算机基础》第二章知识测试一、判断题1、windows98是一个独立的窗口和图形界面的多任务单用户操作系统2、windows98中建立的长文件名“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DOC”,在DOC状态下将其显示成8.3格式名称为ABCD~1.DOC3、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中,打开了一个窗口即表示运行了一个应用程序,关闭了窗口亦即表示结束了一个应用程序的执行。

4、有些菜单选项后显示有省略号“…”,表示选择该项后屏幕将弹出对话框5、每个快捷方式都有与一个应用程序相关联,因此删除了一个快捷方式也就删除了该快捷方式所指向的应用程序文件6、在windows98中使用查找文件或文件夹不能使用“?”和“*”通配符7、在资源管理器的右窗格中可以同时显示多个驱动器或文件夹中的文件信息8、一般情况下,双击文件READ.TXT时,系统调用“写字板”程序来打开该文件9、在windows中,用电缆线将打印机与主机连接起来即可进行打印工作10、对于安装windows98系统的计算机,不使用时,只要关闭计算机电源即可。

11、对象是指windows98的各种组成单元,包括计算机、盘符、文件、文件夹、快捷方式等12、硬件配置相同的计算机,桌面外观也完全一样。

13、“资源管理器”主要作用是用于组织和管理磁盘中的文件14、将文件直接从C:盘拖到A:,则被拖动的文件夹会从C:盘移动到A:盘15、“资源管理器”中的“删除”按钮和“剪切”按钮功能完全一样,都是删除已选的文件或文件夹16、对日期和时间的设置,只是当前有效下次启动计算机有需重新设置17、windows98功能强大,兼容性好,适应强,可安装于任何计算机上,对计算机硬件没有任何要求。

18、任务栏只能放在桌面底部,也能放在其它地方,但是它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改变19、剪贴板上的信息在下次开机后仍可继续使用。

20、windows98装好后,汉字输入法是不能改变的二、单选题1、如果要移动某个窗口,可以将鼠标指针指向该窗口的(),然后拖动鼠标即可。

计算机办公基础知识

计算机办公基础知识

计算机办公基础知识
《计算机办公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现代办公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计算机办公基础知识是每个上班族和在校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素养,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设备。

了解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避免一些常见的操作错误。

其次,大家应该学会操作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Mac OS
或者Linux。

掌握基本的操作系统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
高效地使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

另外,办公软件也是大家需要熟悉的一部分。

比如文档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谷歌文档,在工作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Excel、谷歌表格,在进行数
据统计和分析时会派上用场;还有幻灯片制作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谷歌幻灯片,在做演示时非常有用。

最后,网络基础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知道如何使用电子邮件、浏览器等网络工具,同时也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

总之,计算机办公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一部分,它
关系到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效率和成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使得我们在信息化时代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11.16

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11.16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1.计算机的发展
早期的计算工具
算盘(中国,唐朝)
计算尺(欧洲,1622)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1.计算机的发展
1. 早期的计算工具
加减法器,(法国,1642,帕斯卡)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1.计算机的发展
1. 早期的计算工具
差分机,(英国,1812,巴贝奇)
1.主板的组成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1.主板的组成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主板的组成
1. CPU插座 2. 主存储器插槽 3. PCI总线扩展槽,(显卡、声卡、网卡);AGP总 线扩展槽。 4. 芯片组:固定在主板上,协调微机系统的正常运 转。 5. BIOS芯片:固化在主板上一块 Flash ROM 芯片中 的一组机器语言程序。 6. CMOS芯片:易失性储存器,需要电池供电,存放 着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一些参数(配置信息)。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CPU性能指标—高速缓存(cache)
1. cache是一种小容量高速缓冲存储器,直接制作在CPU 芯片内,速度几乎与CPU一样快,分一级和二级缓存, 其容量越大,级数越多,效果越显著 2. 程序运行时,一部分指令和数据会被预先成批拷贝到 Cache中 3. 当CPU需要从主存读(写)指令或数据时,先检查 Cache,若有直接从Cache中读取,若无再访问主存储 器 4. Cache具有透明性,它的内容不能由程序直接访问(对 程序员是透明的) 5. Cache的命中率:CPU需要的指令或数据在Cache中直接 蓝洋专转本计算机理论基础 第二章 找到的概率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是(A)。

A.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B. 主机和外部设备C.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D.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的主机是指(B)。

A. CPU和硬盘B. CPU和内存C. CPU、内存和硬盘D. CPU、内存与CD-ROM3. 控制器的功能是(C)。

A.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硬件工作B.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软件工作C.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硬件和软件工作D. 控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4.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C)运算。

A. 算术B. 逻辑C. 算术和逻辑D. 数值5. 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D)。

A. 内存储器B. 输入输出设备C. 硬盘D. CPU6. 下列关于CPU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B. CPU能直接与内存储器交换数据C. CPU主要组成部分是存储器和控制器D. CPU主要用来执行算术运算7. 在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连续的编号,此编号称为(D)。

A. 位置号B. 房号C. 门牌号D. 地址8. 1GB的准确值是(C)。

A. 1024 ×1024 BytesB. 1024 KBC. 1024 MBD. 1000 ×1000 KB9. 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P4 2.4G"字样,其中数字"2.4G"表示(A)。

A. 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是2.4 GHzB. 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2.4 GIPSC. 处理器是Pentium4第2.4代D. 处理器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速率是2.4GB/S10. 一般情况下,外存中存放的数据在断电后(B)丢失。

A. 完全B. 不会C. 少量D. 多数11. 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执行的语言是(B)。

A. 汇编语言B. 机器语言C. 高级程序语言D. C++语言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几种常用的进位计数制比较
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 八进制数
符号组成
0 ~9
0和1 和
0~9,A~F ,
0~7
基数 第K位权值 位权值
10
- 10K-1
2
- 2K-1
16
- 16K-1
8
K-1 8 K-1
加减运算 法则
逢十进一 借一当十
逢二进 一, 借一当 二
进一, 逢16进一, 进一 借一当16 借一当
逢八进一 借一当八
数制之间的转换
其它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二进制与八进制、 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 十进制数转换为其它进制数
其它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方法: 按进位计数制( 位置计数法) 展开计算 方法 : 按进位计数制 ( 位置计数法 ) 后得到十进制 例1:将二进制数 :将二进制数1101.101转换为十进制数 转换为十进制数 解: (1011.101)2 ) =1×23+0×22+1×21+1×20+1×2-1+0×2-2+1×2-3 × × × × × × × =8+0+2+1+0.5+0+0.125 =11.625
练 习
将(11.375)10转换为二进制数 ) 将十进制数301.6875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 将3ADH转换为十进制数 3ADH转换为十进制数 将10001110010001010B转换为十六进制 10001110010001010B转换为十六进制
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 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
解: 2 ︳105 余数为1 2 ︳52 余数为1 余数为0 2 ︳26 余数为0 余数为0 2 ︳13 余数为0 余数为1 2 ︳6 余数为1 余数为0 2 ︳3 余数为0 余数为1 2 ︳1 余数为1 余数为1 0 余数为1 所以,(105) =(1101001 ,(105 1101001) 所以,(105)10=(1101001)2

第2章答案(计算机系统基础)

第2章答案(计算机系统基础)

习题二一、选择题1. 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构成计算机的C。

A)CPU B)硬件软件C)主机D)外设2. 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D。

A)软盘B)硬盘C)光盘D)内存3. 关于存储器的特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存储单元新的信息未写入之前,原来的信息保持不变B)存储器可分为RAM和ROMC)主存储器简称“内存”D)存储单元写入新的信息后,该单元中原来的内容便自动丢失4. 在表示存储器的容量时,一般用MB作为单位,其准确的含义是B。

A)1024万B)1024KB C)1000KB D)1024B5. I/O接口位于A。

A)总线和设备之间B)CPU和I/O设备之间C)主机和总线之间D)CPU和主存储器之间6. 下面各组设备中依次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C。

A)ALU、CPU、ROM B)磁带、打印机、激光打印机C)鼠标器、绘图仪、光盘D)磁盘、鼠标器、键盘7. 显示器分辨率指的是整个屏幕可以显示B的数目。

A)扫描线B)像素C)中文字符D)ASCII字符8. 指挥、协调计算机工作的设备是D。

A)输入设备B)输出设备C)存储器D)控制器9. 下列4个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A。

A)(11011101)B B)(334)OC)(219)D D)(DA)H10. 汉字在计算机系统内使用的编码是B。

A)输人码B)机内码C)字型码D)地址码11. 按照汉字的“输入→处理→输出打印”的处理流程,不同阶段使用的汉字编码分别是C。

A)国际码→交换码→字型码B)输入码→国际码→机内码C)输入码→机内码→字型码D)拼音码→交换码←字型码·2·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2. 一个72点阵的汉字,其字型码所占的字节数是C。

A)288 B)128 C)648 D)7213. R进制的基本符号是D。

A)0~R B)1~R C)1~R-1 D)0~R-114. 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计算机语言是B。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与解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与解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与解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与解析第2章符号化、计算化与自动化1、易经是用0和1符号化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典型案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易经既是用0和1来抽象自然现象,同时又不单纯是0和1,起始即将0和1与语义“阴”和“阳”绑定在一起;(B)易经本质上是关于0和1、0和1的三画(或六画)组合、以及这些组合之间相互变化规律的一门学问;(C)易经仅仅是以自然现象为依托,对人事及未来进行占卜或算卦的一种学说;(D)易经通过“阴”“阳”(即0和1)符号化,既反映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又能将其映射到不同的空间,反映不同空间事务的变化规律,例如人事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答案:C解释:本题考核内容:考核0和1与易经A.A的描述完全正确;B.B的叙述也完全正确;C.不正确,易经不仅仅以自然现象为依托,对事及未来进行占卜或算卦的一种学说,他还是将现象抽象为符号,进行符号组合,利用符号组合表达自然现象;D.D的表述完全正确,易经既反映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还反映不同空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具体内容请参考第二章视频“2. 0和1与易经”的“1.1~1.4”视频。

2、易经的乾卦是从“天”这种自然现象抽象出来的,为什么称其为“乾”而不称其为“天”呢?_____。

(A)易经创故弄玄虚,引入一个新的名词,其实没有必要;(B)易经的“乾”和“天”是不同的,“乾”是一种比“天”具有更丰富语义的事物;(C)“天”是一种具体事物,只能在自然空间中应用,若变换到不同空间应用,可能会引起混淆;而“乾”是抽象空间中的概念,是指具有“天”这种事务的性质,应用于不同的空间时不会产生这种问题;(D)易经创依据阴阳组合的符号特征,选择了更符合该符号的名字“乾”。

答案:C解释:本题考核内容:考核0和1与易经A不正确,易经并不是故弄玄虚的;B不正确,易经中“乾”为“天”,“乾”是抽象空间中的概念,是指具有“天”这种事务的性质所以B并不正确;C完全正确,“天”是具体事物,“乾”是抽象概念;D不正确,“乾”并不是因为阴阳组合而命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习题与解析具体内容请参考第二章视频“2. 0和1与易经”的“1.1~1.4”视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办公中计算机基础内容提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和网络的应用是21世纪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现代办公自动化过程中,计算机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培养现代办公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本章着重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以及Windows XP 的基础知识及最基本的操作方法。

2.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1.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通过预先编好并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程序,自动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快速处理的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成就之一,它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人类文明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由于计算机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人的思维器官,放大的是人的脑力,因此,计算机又被称为“电脑”。

现代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且也改造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带动整个人类社会完全进入信息时代。

1946年,世界上第1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工程师普雷斯伯·埃克特(Prespe Eckert)领导研制成功的。

ENIAC主要用于新武器研制中的弹道计算。

尽管这是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但美国陆军用它计算炮弹轨道已比人工计算效率提高了8 400倍。

同时ENIAC使用了18 800只电子管,1 500只继电器,70 000只电阻,10 000只电容,体积85 m3,占地170 m2,重30 t。

虽然每秒钟只能作5 000次运算,运算时平均不到20 min就要出故障,但ENIAC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创新,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ENIAC问世以来,电子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其他的发明。

按照逻辑器件的变化,一般可将计算机发展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第1代计算机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作基本器件。

计算机体积庞大,成本很高,功耗惊人,价格昂贵,可靠性差,而且运行速度很慢,只能达到几千次到几万次每秒。

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

2.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3年)第2代计算机主要逻辑器件使用了半导体晶体管,由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

主存储器由磁芯组成,这使得计算机速度提高,体积减小,功耗降低,可靠性增强,提高了性能价格比。

这一阶段,创立了不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推动了计算机的应用。

3.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69年)第3代计算机主要逻辑器件采用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通过半导体集成技术将许多逻辑电路制作在几平方毫米的小块上。

这样使计算机体积减小许多,可靠性大大提高,速度、精度和容量等主要技术指标也大为改善。

4.大规模、超大规模计算机(1970年至今)第4代计算机的逻辑器件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主存储器已由磁芯过渡到半导体,这一代的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微处理器技术上。

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遍应用,计算机在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及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比上一代有了较大的突破。

表2-1说明了计算机发展的4个阶段的主要指标区别。

2.1.2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类型(Computer Category)是按照工作能力和体积大小进行的计算机划分。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各种计算机类型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常人们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及用途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程工作站和网络计算机等。

巨型机运算速度快,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现代科学技术、大范围天气预报等;大型机具有完善的指令系统,主要应用于银行政府部门等;小型机结构简单,规模小,用于数据采集领域;微型机应用广泛,适合家庭个人使用;工程工作站介于小型机和微型机之间,主要用于工程设计;网络计算机依赖服务器使用,降低成本。

按照使用范围,计算机还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目前,在办公中,主要使用的是微型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是以微处理器为中央处理单元而组成的计算机。

PC机发展迅速,现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既可以用于日常信息处理,又可用于科学研究。

PC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真正面向全人类,真正成为大众化的信息处理工具。

2.1.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1.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很强的存储能力、精确的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力,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速度快计算机处理的速度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衡量计算机处理速度的尺度一般是计算机一秒钟时间内所能执行加法运算的次数。

第1代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一般在几千次到几万次每秒;第2代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一般在几万次到几十万次每秒;第3代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一般在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每秒;第4代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一般在几百万次到数百亿次每秒。

目前的微型机大约在百万次、千万次级;大型机在亿次、百万亿次级。

过去人工计算需要几年、几十年,而现在计算机只需几天甚至几分钟就可完成。

(2)存储容量大,存储时间长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愈来愈多,要求存储的时间愈来愈长,因此要求计算机具备海量存储,信息保持几年到几十年,甚至更长的能力。

现代计算机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不仅提供了大容量的主存储器,可现场处理大量信息,同时还提供海量存储器的磁盘、光盘,不仅使容量更大,还可以使信息永久保存,永不丢失。

(3)计算精度高计算机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任意精度要求。

这取决于计算机表示数据的能力,现代计算机提供多种表示数据的能力,以满足对各种计算精度的要求。

一般计算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

(4)逻辑判断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算术运算,同时也能进行各种逻辑运算,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布尔代数是建立计算机的逻辑基础,或者说计算机就是一个逻辑机。

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也是计算机智能化必备的基本条件。

(5)具有自动控制能力只要人预先把处理要求、处理步骤、处理对象等必备元素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计算机启动工作后就可以在无人参与的条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全部处理任务,这是计算机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目前,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由于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精度,使得过去用手工无法完成的计算成为现实可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计算速度越来越快,计算精度也越来越高。

(2)过程检测与控制微机在工业控制方面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提高。

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且还可以节省生产原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用于信息管理,为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和社会自动化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典型的应用包括各种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数据库技术为工具,实现部门的全面管理。

(4)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用于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测试及辅助教学等方面,统称为计算机辅助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和物力。

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并且还大大改善了制造人员的工作条件。

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 Aided Test,CAT)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而大量的测试工作。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学习的自动系统,它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情况等存储在计算机中,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从中学到所需要的知识。

2.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当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机是微机,微机作为一个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硬件(Hardware)系统和软件(Software)系统。

硬件系统是一些实际的物理设备,是程序运行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软件发挥作用的前提,而软件系统则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

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系统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2.2.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微机硬件系统的核心,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的一个功能部件。

目前的CPU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微处理器,如图2-1所示为Intel公司的酷睿2双核CPU。

由于CPU在微机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往往将CPU的型号作为衡量和购买机器的标准,将386、486、Pentium等CPU型号作为机器性能的代名词。

CPU的性能是微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它一般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CPU的主频图2-1Intel酷睿2双核CPU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

1 MHz周期为每秒100万次。

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它等于CPU在一秒钟内能够完成的工作周期数。

主频越高就表明CPU运算速度越快。

CPU执行指令的速度与系统时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系统时钟是计算机的一个特殊器件,它周期性地发出脉冲式电信号,控制和同步各个器件的工作节拍。

系统时钟的频率越高,整个机器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时钟频率的上限与各器件的性能有关。

2.CPU的字长CPU的字长是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是CPU在一次操作中能处理的最大数据单位,它体现了一条指令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

例如,一个CPU的字长为16位,则每执行一条指令,可以处理16位二进制数据。

如果要处理更多位的数据,则需要几条指令才能完成。

显然,字长越长,CPU可同时处理的数据位数就越多,功能就越强,但CPU 的结构也就越复杂。

CPU的字长与寄存器长度及主数据总线的宽度都有关系。

2.2.2存储器微机的存储器的作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由内存(内存储器)和外存(外存储器)及管理这些存储器的软件组成。

内存用于存放执行的程序和待处理的数据,它直接与CPU交换信息;而外存不直接与CPU相连,它主要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

1.内存内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

(1)RAMRAM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内存,它是可读写的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不能保存),它允许以任意顺序访问其存储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