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完整的一句话

大道至简完整的一句话
摘要:
1.引言
2.大道至简的来源
3.大道至简的意义
4.大道至简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
正文:
【引言】
“大道至简”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于道家思想,它概括了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大道至简”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道至简的来源】
“大道至简”这句话最早见于《道德经》这部道家经典。
它是由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立者老子(公元前6 世纪)所著。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主要阐述道家的哲学观念。
其中,“大道至简”这句话表达了道家对宇宙、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看法。
【大道至简的意义】
“大道至简”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根本的原则往往是最简单的。
大道,即宇宙间的根本道理;至简,指最简单的状态。
这句话主张,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简洁、明了的本质。
人们应该从简单的事物中找到规律,从而认识复杂事物的本质。
【大道至简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大道至简”这个观念中得到启示。
例如,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从简单的角度入手,化繁为简,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大道至简的思想,抓住关键点,摒弃繁琐的形式,提高效率。
【总结】
“大道至简”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简单的本质。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简单的事物中找到规律,化繁为简,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大道至简”是什么意思?

“⼤道⾄简”是什么意思?“⼤道⾄简”是什么意思?最⾼深的道理,恰恰就是最简单的道理.最有⼒的⾔论,恰恰就是最⽆声的倾诉.参考<道德经>: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若辱,⼴德若不⾜,建德若偷;质真若渝,⼤⽅⽆隅,⼤器晚成,⼤⾳希声;⼤象⽆形。
万物之始,⼤道⾄简,衍化⾄繁"出⾃⽼⼦的《道德经》⼤道⾄简是说最⾼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
古⼈云:⼤道⾄简。
⼤道理都是很简单的,简单到⼀两句话就可以说明⽩。
⼤⾃然是⼈类最好的⽼师,有很多⼤道⾄简的⽣动例⼦。
宇宙中的事物千奇百怪,⽆奇不有,但⽆⼀例外都是由质⼦、中⼦、电⼦组成,或是由质⼦、中⼦、电⼦产⽣。
宇宙的表象是复杂的,但本质是⾮常简单的。
也许以后科学进⼀步发展了,发现质⼦、中⼦、电⼦都是由⼀种X⼦构成,也并不奇怪。
太阳是地球的⽣命之母,地球万物都在阳光中沐浴、成长。
但太阳构成却⾮常简单,主要是由氢原⼦组成。
能量是地球⽣物的源泉,没有能量,地球将是⼀块寂寞、⿊暗的荒地。
但地球上所有的能量,归根结底都是来⾃于⼀个简单的公式:E=MC2。
可以进⼀步⼤胆假想:宇宙中的所有能量都是来⾃于E=MC2。
⽔是地球⽣物的⾎液。
⽤⽼⼦的话来说,上善若⽔。
地球上万物都受⽔的泽润,没有⽔,也就没有⽣命。
但⽔的构成却是⾮常简单,由两个氢原⼦和⼀个氧原⼦构成。
地球上植物有⼏⼗万种,动物有⼏百万种,组成了我们现在美丽的⼤⾃然。
地球上的植物、动物从⽆到有,从单⼀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其发展奥秘只有简单的两个字:竞争。
上述例⼦⽆不告诉我们,⼤道⾄简。
越是简单的,越是有效,越是长久。
假如我们觉得某件事情很复杂,做得很艰难,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找对做事⽅法。
古⼈⽇⾏千⾥,很难,且很⾟苦,因为那时侯靠马。
现在⼈⽇⾏万⾥,很容易,因为现在⼈靠飞机。
若⼲年以后,⼈要⽇⾏百万⾥,也会是很容易的。
做⼈其实也很简单:确定合适⽬标,坚持努⼒⾛下去,你想不成功也不⾏。
但为什么实际上成功的⼈却凤⽑麟⾓,这是因为还有个知易⾏难的原因。
妙言至径,大道至简

7谈话的艺术在于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倾听他人的声音。
五代时道家著作《还金述》有言:“妙言至径,大道至简。
”意思是真正精妙的言论是最直接的,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著名画家林风眠的作品别具一格,具有“东方神韵、西方格调”的美誉。
有一次,学生问林风眠:“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林风眠说:“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只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它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这才能成为空中自由飞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
”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中说:“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人深刻的印象的。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能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使其寓意简洁明了。
林风眠托物陈喻,喻之以理,告诫学生在艺术修炼的道路上,要善于“作茧自缚、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先要“编织一只茧”,便是不惧孤独、不畏寂寞、孜孜不倦、苦心孤诣的精神。
有此等精神,何愁技艺不能精进?有一次,记者采访著名书法家沈鹏:“您的书法很美,令人叫绝。
那您对生活中的美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沈鹏说:“我喜欢足球,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的那阵子,我常想起中学时代一位比我高三届的校友曹鹏。
曹鹏是上海交响乐团的著名指挥家,中学时代他喜欢踢足球,担当‘后卫’角色。
曹鹏球艺不算出众,但他常常能在关键时刻面对对方的进攻,突然飞速猛冲,全身仰倒在地,将球踢出,化险为夷。
这样的惊险镜头,在时隔半个世纪以后,我还历历在目。
你说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是足球的美学境界,难道不也是人生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在生活里不是与赴汤蹈火、舍己救人的精神相通吗?”世间最了不起的妙言至理,往往都来源于生活的炼意。
沈鹏谈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没有高谈阔论,而是从一件“老友踢球”的小事中悟理明道,格外推崇的是“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舍己为人”的人性美德和担当品格。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中华道家哲学)编辑中华道家哲学。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
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中华道家哲学。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范传福书法大道至简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广博和高深,多用来指思想、学术理论、学识、作品等。
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实质,搞的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程序的关键。
在搏击较量中,出招过多就是多余无效的招数太多,有效的招数少;医生开的药方越多,就越是把握不好方法,用那些判断不准的药来试。
博大精深就是没有认清实质、没有抓住关键,反而陶醉在自我制造的纷繁复杂中不能自拔。
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一招制敌,击中要害,绝对不会大战300回合才击倒对手;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绝对不会开乱七八糟的药物骗钱;精明的商人一招领先,步步领先;高人指点一语道破天机,不用太多言语……博大精深有个明显的悖论,就是广博和高深是一对矛盾。
学问、爱好广博必然不会样样精深(精通)。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精力能力智慧总归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出色,方方面面都强。
认真盘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会发现外表很博大,但不是方方面面都精深,只是有些方面很强很精深,其他方面都是忽悠和糊弄。
大道至简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广”,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一对矛盾,是一体的两面。
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可以转化的,大道至简往往要博采众长,与其他专业融会贯通。
仅仅融会贯通又会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贯中西、博采众长只是基础,还不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必须再整合创新,跳出原来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挥动奥卡姆剃刀,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
大道至简用来形容

大道至简用来形容
“大道至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达一种境界,即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单的,最朴素的。
它强调了在复杂的世界中,真理往往隐藏在最简单的表象之下。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很多不同的情境和对象。
例如,在哲学或宗教领域,它可以用来说明深奥的道理或教义往往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
在商业或管理领域,它可以用来说明成功的策略或方法往往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
同时,“大道至简”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事风格,表示这个人崇尚简单,务实,不喜欢复杂或虚华的事物。
大道至简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大道至简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大道至简,也就是说做事情、干工作、成长进步,要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调整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法和思路,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
《道德经》里有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思是任何事物都产生于有形,但又归于虚无;它既存在,却不可捉摸,其本身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只能靠人们自己去发掘。
所以,老子主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同样,我们在工作学习上也应该遵循“重复走一条道路的时候会很累,多个角度地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很轻松”这一原则。
如果你真正懂得了,那么生活中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瞬间更替,每个人都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谁也不敢稍有懈怠,因此在学习工作中就必须讲究效率,使出浑身解数,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精力,然后绞尽脑汁,穷尽心智的努力钻研,期望取得好的业绩来证明自己,否则就会被淘汰掉,落后于别人,处于劣势状态。
这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说尤为突出。
于是有些学生把学习当作第一任务,拼命抓紧点滴时间苦读书,死记硬背,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学得越深,反而理解的越少。
相反,有的学生利用零散的空闲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领域,提高了综合素质。
俗语云:活到老,学到老。
由此观之,这句古训的确有道理。
现代的社会已不再像从前那般封闭,传统的读书模式早已过时。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是硬道理。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大道至简,更需要领导者具备高超的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洞察力,敏锐的捕捉市场机遇,牢牢掌握核心资源,创造企业独特价值。
从领袖到员工共同凝聚“大道至简”的理念和追求,坚持诚信立业,践行责任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作为管理层或者普通员工,当你忙于制定宏伟蓝图,立志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时,请你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小事是你曾经认为自己可以做好并且付诸行动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你是否变得越来越懒惰,是否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上?一个人不愿做小事,害怕吃小亏,担心犯小错,也就难成大器,难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大道至简止于至善的意思

大道至简止于至善一、大道至简的内涵和意义1.1 大道的概念大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宇宙中至高无上、无处不在、无所不贯的原则和法则。
它是无形之道,超越感官世界,是一种永恒存在的真理。
1.2 简与繁的对比简和繁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简指的是去除多余的、无关紧要的部分,追求简洁、明了的方式;繁则相反,指的是复杂、细致、杂乱的方式。
1.3 大道至简的含义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的表现形式应该是简洁、明了的,真理应该是简单而不复杂的。
即使在复杂的世界中,仍然应该能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事物的本质。
1.4 大道至善的内涵至善,是人类在追求完美、美好的道路上的目标,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大道至善,指的是追求真理的同时,也要追求善良、正义和美好的境界。
二、大道至简的实践与体现2.1 自然界中的大道至简在自然界中,大道至简的表现尤为显著。
无论是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物理学中的简洁方程,还是自然规律的简单性,都在诠释着大道至简的道理。
2.2 人类社会中的探寻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错综复杂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在不断探寻大道至简的方向。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哲学、艺术领域的探索,都是追求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
2.3 个人修行中的追求在个人的修行过程中,大道至简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要从繁杂的世界中寻找出简单而真实的本质,通过舍去多余的欲望和束缚,达到纯粹、简洁的境界。
三、大道至简的价值和意义3.1 规范思维与行为大道至简的理念对于规范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只有从简明的角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2 促进社会进步和创新大道至简的追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都源于对问题的简化和本质的把握,通过简单而高效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3.3 培养品质和修养在个人修行过程中,追求大道至简可以帮助培养品质和修养。
大道至简的意思

大道至简的意思大道至简,其实就在生活中的点滴之间。
作为哲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事物的本源、本质、基础或者规律。
一切皆有简单而朴素的意味。
如同高山流水、知白守黑、返璞归真等理念都是不可能直接被提出来让我们感受到的,需要时日和经验才会领悟到其精髓,这样无疑是过于深奥难懂了。
是故,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许多观点也并非是说给某些特定群体去听的,他只是以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世人:世界上没有任何神秘莫测的东西存在,世间万物都遵循着最原始的状态发展着,简洁明快地传递出智慧的真谛。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大道至简更加适用于那些处在底层的劳动者。
所谓“自然”即是一种人性,亦为法则,“大道至简”正反映了老子自然观的核心思想——追求朴素、追求天人合一。
他认为天下万物自身都具备独立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天道。
正是由于天道崇尚无为,顺应自然,致使万物得以繁荣昌盛;相反,违背自然规律而行的结果必然是败亡消逝,趋向灭亡。
这就好比两军交战,若是逆转天道,不仅打乱整个局势还很容易导致失败,最终国破家亡。
当然,强调“自然”并非绝对化、简单化,否则,又怎么解释万事万物都逃脱不掉的轮回呢?无论哪件事情,包括工作和创业,若是超越了最初的条件限制,从极端走向另外一端,则永远无法达到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把握的“自然”,应该是基于客观实际和内心选择的综合结果。
现在许多企业家之所以误入歧途往往在于盲目效仿别人甚至所谓成功模式,却忘记了资金短缺、技术薄弱、管理不善的根本问题。
这时候,他们开始追寻简便而省力的路径,将目光投向科研机构,试图通过技术突围达到利润增长。
殊不知科技创新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后虽取得短暂胜利但仍然面临着更大的危机。
而且这条路走起来会愈发艰难,错过时机则前功尽弃,损耗的成本就不止是金钱那么简单了。
而许多小微型公司的兴起恰恰印证了这句话,就算规模再小,也能找到商机,盈利空间广阔。
再者,一味依赖一套方案与模板,未免太落伍了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至简
要让官员有权不任性,关键要减少权力
为什么有权不可任性?因为政府权力背后依托的都是暴力、强制力,权力任性起来那可是要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伤害的。
要让官员有权不任性,根本之道还是要减少权力,要简政放权。
财知道: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做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胡释之: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总理提到“大道至简”。
这是很让我眼前一亮的,看来这是要回到尊重常识的道路上来。
很多道理本来都是很简单的,却被弄得很复杂,弄得让人看不懂。
要明确未来走向,引领政府努力的方向,必须“大道至简”,方可减少很多进退反复。
这次的报告里就讲了很多“至简之道”。
比如“有权不可任性”。
为什么有权不可任性?因为政府权力背后依托的都是暴力、强制力,权力任性起来那可是要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伤害的。
比如说,税务机关如果任性,随意增税,大家的财产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同样,央行如果随意印钞放水,大家的财产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其他实权部门都是如此,权力背后是伤害力,开不得半点玩笑。
另外呢,要让官员有权不任性也是很难的,关键还是要减少权力,不让官员那么有权。
阿克顿的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需要牢记。
减少腐败,减少权力任性,根本之道还是要减少权力,要简政放权。
这在李总理的报告中也把这个简单道理讲得很明白,他说到,“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
”
权力如何瘦身?就是要减少权力。
要想避免腐败的结果,就要铲除腐败的原因,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相反,如果一边扩大政府权力,让官员越来越有权,一边又要求官员不腐败、不任性,无异于浇油扑火,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权力难免任性,难免滥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公地悲剧。
比如公共财政资金,官员花好了对他自己并无什么特别好处,而花糟了对他自己也并无什么特别坏处,那可不就乱花一气么。
不任性不乱花反倒显得很奇怪。
很多人认为加强外部监督可以化解这个问题。
但监督者本身也面临公地悲剧的问题。
监督可不是个轻松活,尤其是官员的权力多了以后,那可是要很费时费力的,是要有很大付出的。
但如此付出,监督好了对监督者有什么特别好处吗?比如说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人民群众千千万,你费劲监督,但收益却是大家的,而你不费一点劲,你也能搭别人便车,想着别人会去监督。
结果只会是无人真去监督。
越是看似人人有责,结果便会是人人无责。
客观规律是逃不掉的。
所以要真正减少腐败问题,减少权力任性,首要还是要减少权力,减少公共资金,减少公地。
不要对“公”有迷信,似乎“公”是万能解药,而要认识到,“公”恰恰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自己用自己的钱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要简政放权,要减税,减少公共权力,减少公共资金,壮实个人权利,壮实私人产权,让个人权利成为对公共权力的最大约束。
建立旨在保护个人权利的法治,令权力不得侵犯权利,如此才能对难免任性的权力造成根本性的制约。
供给才是问题所在
“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推动供给创新,要靠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减少管制,给人松绑,让人们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有处可使。
发展经济的主体是企业,给企业松绑才是真正积极有为的促发展之策。
财知道: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至简之道?
胡释之:这次还有个新说法,“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
这也是回到了经济发展的常识上来,认识到供给才是问题所在和解决之道。
过去总说刺激需求刺激消费,似乎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都是因为需求不给力,消费不给力。
但我们好好想想,生产是为了什么?就业是为了什么?经济发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满足需求,满足消费吗?那怎么还会说需求不足呢?生产都应该是冲着满足需求去的啊。
如果真是需求不足,那证明要么你的生产不是冲着满足需求去的,
要么就是误判了需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生产错了,供给错了,要赶紧改,而不是继续生产,继续错下去。
只有努力生产好东西满足需求的道理,没有刺激需求来满足生产的道理。
那样做是颠倒了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手段,把目的当成手段,把手段当成目的,迷失在生产活动中,忘却了生产活动的本来目的和意义所在。
比如说,现在对马车的需求是很少的,那要不要刺激对马车的需求来维持马车厂的生产,维持马车夫的就业呢?显然是不需要的。
如果用货币放水刺激需求去稳本该淘汰的马车生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本可用于别的更有价值的生产的资源被用于没价值的生产。
要记住,货币放水不能创造资源,只能转移资源。
这也就意味着如此刺激维持的只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繁荣,而实际资源却在被浪费,实际发展动力在枯竭。
能够短暂维持住,只是在做财富转移,只是在吃老本。
饮鸩止渴必然逃不掉最终恶果。
经济危机从来都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错误,有效的供给不足,无效的供给太多。
解决之道,不是用刺激需求来继续刺激无效供给,而是直面事实,改进供给,“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
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的东西对了,人们的收入和财富才会真正变多来,消费和需求能力也才会真正提高。
如此带来的增长和就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才是真正稳的,而不是有今天没明天,总要刺激总要维稳。
推动供给创新,要靠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减少管制,给人松绑,让人们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有处可使。
发展经济的主体是企业,给企业松绑才是真正积极有为的促发展之策。
就如李总理前阵所言,“减税也是积极财政政策”。
“以无为为有为”的至简智慧需要牢记在心。
不要一想到有为,就想到是要政府多做多为。
事实上,政府尊重常识,尊重市场,减少干预,少做少为,才是真正有为,才是福音。
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无不证明这点。
如报告所言,“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浪潮。
”我们期待中国迎来一个“创时代”!
多印钞票不能发展经济
一边鼓励创新,一边货币放水,是相互矛盾的。
道理很简单,靠资产泡沫就能发财,干嘛还要去创新呢?而真正想创新的,也会发现创新成本被加大。
财知道:报告提到,“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你怎么看今年的货币政策?
胡释之:这是我非常担心的一点。
多印钞票不能发展经济,如果多印钞票能发展经济,那就不会有穷国,也不会有什么经济问题存在,保持印钞机不停加速度地印就行。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有点生活常识就能理解。
印钞机推动的只会是虚假繁荣和必将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不能再用导致问题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就像不能用继续灌醉来缓解醒酒后的头痛,这样只会让问题越发严重,也会变得更为骑虎难下,走向恶性循环。
一边鼓励创新,一边货币放水,是相互矛盾的。
道理很简单,靠资产泡沫就能发财,干嘛还要去创新呢?而真正想创新的,也会发现创新成本被加大。
若不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货币放水刺激需求的发展思路,供给创新只会是一句空话。
货币无侥幸,再不刹住货币放水洪流,而是继续发出大水漫灌的信号,相信明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又会变成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