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误用成语集锦

合集下载

高频误用成语列表

高频误用成语列表

高频误用成语列表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

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2、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误例: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名共产党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

3、美轮美奂:轮,轮lún,高大的样子。

奂,众多,盛大。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常见误用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误例:上海车展上,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纷纷亮出自己的新品,一款款轿车美轮美奂,一场场促销活动应接不暇。

4、炙手可热:炙烤之手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盛,气焰高,含贬义。

常见扩大其使用范围,错误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误例:春季房展会后,房地产开发商意识到小户型将是下一个极为看好的卖点,纷纷推出旺地小户型,一时间,小户型又成了炙手可热的销售概念。

5、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贬义。

误例: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

6、首当其冲:当,承受。

冲,要冲,交通要道。

处在冲要的位置。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误例:洪峰即将到来,迅速转移泄洪区所有群众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7.不瘟不火:瘟,戏典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误例:LD彩电春天风风火火地上市以后,几个月来全国各大区的销售状况均不温不火,并不像先前人们预想的那样乐观。

8.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是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即用于有求于对方或感谢对方,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误例:老排长,还说什么呢,过去没有你的搭救哪有我今天?现在你经济上有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很多,下面列举了58个例子,并且对每个成语进行了解释和正确用法的说明,希望能帮到你。

1. 苦口婆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或讲解,希望能够打动对方的心。

误用:形容某人口水中带着苦味。

)2. 画蛇添足(正确用法:比喻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误用:比喻在画蛇的过程中,增加了蛇的足部。

)3. 深思熟虑(正确用法:形容思考问题认真而周详。

误用:只是简单地思考一下问题。

)4. 不可救药(正确用法:形容人或事物的可救治性极低。

误用:形容人或事物根本就无法救治。

)5. 自相矛盾(正确用法:形容言行互相抵触。

误用:形容矛头相向,发生冲突。

)6. 守株待兔(正确用法:形容只等着别人的幸运机会,而自己不积极行动。

误用:形容守株待兔的人会有收获。

)7. 出类拔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在群体中非常出色,超过其他人。

误用:形容某人只是在群体中表现突出。

)8. 班门弄斧(正确用法:指在本领高强者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误用:用自己卖弄本领,展现实力。

)9. 高山流水(正确用法:形容乐曲、字画等的艺术造诣非常高超。

误用:形容山水相连,高山流水相逢。

)10. 歧途之灯(正确用法:比喻给人指引错误的方向或劝告。

误用:比喻迷失方向的人接受帮助。

)11. 螳臂当车(正确用法:比喻自不量力,以力敌势。

误用:比喻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

)12. 捧心(正确用法:形容为困难操心忧虑。

误用:形容心中所怀珍惜之物。

)13. 兔死狐悲(正确用法: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误用:兔子死了,狐狸喜不自胜。

)14. 吃醋(正确用法:嫉妒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误用:吃酸菜。

)15. 煞费苦心(正确用法:形容花费很大的心思与精力。

误用:形容花费很大的心力但收效甚微。

)16. 胸有成竹(正确用法:形容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与准备。

误用:形容胸中有竹子。

)17. 眉飞色舞(正确用法:形容喜笑颜开的样子。

误用:形容眉毛上飞舞着颜色。

7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7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7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1.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

3.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4.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典范。

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6.登高自卑: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7.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8.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9.毫发不爽:形容细微之处都不会出差错。

10.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11.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12.具体而微:形容内容大体具备而规模较小。

13.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求全责备:比喻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15.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1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7.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18.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19.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0.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21.细大不捐: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2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23.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有分量,能起很大作用。

24.白头如新:指彼此交情不深。

25.便宜行事:根据当时当地情况,自己决定适当的处理方法,不必请示。

26.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客人。

27.春兰秋菊:比喻各有专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28.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

29.冬温夏凊: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也称冬暖夏凉。

30.功败垂成:将成功时遭到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31.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

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犹不及之处。

32.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33.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34.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高考易混淆成语

高考易混淆成语

高考易混淆成语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误用例句:省体操男队新选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误用例句: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误用例句:“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人法网。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误用例句:冰心老人生前曾三令五申地强调中学生要学好语文。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

误用例句: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

莘莘:众多。

误用例句:那是一张两个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盟约。

误用例句:中日两国人民通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误用例句: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消除。

误用例句:张明的文章语句不通,条理不清,观点不明确,真是不刊之论。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多用于讽刺、贬义。

误用例句:看到他熬红的眼睛,熬瘦的身影,大家都感激涕零。

如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和启发。

误用例句: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沐春风,深受感动。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受其影响。

误用例句:鲁迅在“三·一八”大屠杀中耳濡目染了更多的杀戮。

处心积虑:存心已久,费尽心机。

贬义。

误用例句:为了救活这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恶。

误用例句: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1.成语名称:明日黄花-成语的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喜欢谈论明日黄花的事情。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指已经过时的事物。

2.成语名称:空穴来风-成语的解释: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指有一定根据。

3.成语名称:炙手可热-成语的解释: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的示例:这部电影上映后,导演炙手可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非常受欢迎,实际上是指权势大。

4.成语名称:万人空巷-成语的解释: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的示例:这家新开的餐厅万人空巷,非常热闹。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是指人们都出来观看,街道上人很多。

5.成语名称:不刊之论-成语的解释: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误用的示例: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不值得一驳。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错误的言论,实际上是指正确的言论。

6.成语名称:首当其冲-成语的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首当其冲,领导团队。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带头或领先,实际上是指最先受到攻击。

7.成语名称:一言九鼎-成语的解释: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一言九鼎,大家都很信服。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说话不可靠,实际上是指说话有分量。

8.成语名称:洛阳纸贵-成语的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纸价腾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误用的示例:他的新书一出版,洛阳纸贵。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书籍内容不佳导致纸张浪费,实际上是指书籍非常受欢迎。

9.成语名称:七月流火-成语的解释: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误用的示例:七月流火,天气炎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是指天气转凉。

常被误用的成语

常被误用的成语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 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 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21.评头论足
[解释]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 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误用]常被错用于中性评议。
22.七月流火
[解释]出自《诗•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 授衣。”“火”是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七 月流火是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逐渐凉 爽起来。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属 望文生义。
53.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 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 展出人意外。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 量之大。
54.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池和府库,借指代人处 事的心机。形容人坦率真诚,没有心 机。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 贬义词。
[误用]易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47.五风十雨
[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 调雨顺。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48.不忍卒读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 章内容悲惨动人。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 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49.一文不名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解释]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 理解或原谅。

被误用的成语

被误用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被误用的成语:
1.三人成虎:原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现在经常被误用为“团结就是力量”的意思。

2.首当其冲:原指处在冲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现在经常被误用为“首先应当做某事”的意思。

3.空穴来风:原指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
全没有原因的。

现在经常被误用为“毫无根据”的意思。

4.炙手可热:原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使人不敢接近。

现在经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受欢迎”的意思。

5.文不加点:原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
技巧纯熟。

现在经常被误用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的意思。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被误用的成语,使用成语时应该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

90个易误用成语

90个易误用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很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不少人凡形容美好事物都用这个成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现在常被扩大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能用来表达“讲义气重感情”。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词用“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就很滑稽。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能用来表达“画得又快又好”。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常和“不负众望”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做坏事,就错了。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误用成语集锦(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能理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理解为“没有长处”。

3.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能将“刊”理解为“刊登”。

【误用示例】现在办杂志可真不容易,来稿虽多,可多的是不刊之论....,有分量的稿子太少了。

4.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

不能理解为“不值一文”。

5.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只关注“赞”。

6.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能将“训”理解为“教训”。

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畏惧、憎恨等神情。

不能理解为懒得拿正眼看。

不屑一顾的样子。

【误用示例】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8.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过去很长时间”。

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

不能只关注“差”。

【误用示例】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10.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不能只关注“尘埃”。

11.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不能只关注“盟”。

12.春意阑珊:春天的气象将尽。

不能理解为“春意盎然”。

13.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不能将“大方”理解为“不吝啬”。

14.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不能理解为“将事情放大”。

【误用示例】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15.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不能理解为“登上高山感到自卑”。

【误用示例】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也说升堂入室。

不能理解为“走进房间里”。

【误用示例】游人们不仅可以在充满欧陆风情的圆明园路上欣赏10余栋完全恢复上世纪风采的历史老楼,还可以登堂入室....,参观一件件由20个国家的顶级画廊和珠宝商送来参展的稀世珍宝。

17.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转瞬即逝。

不能理解为“光明”。

【误用示例】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18.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犯,触犯;校,计较。

不能将“犯”理解为“犯错”。

19.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见于《晋书·谢玄传》)。

形容惊慌疑惧。

不能理解为“风的吹拂、鹤的鸣啼”。

【误用示例】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20.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后“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不能理解为“瓜田边、李子树下”。

【误用示例】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21.毫厘不爽:形容丝毫不差。

毫厘,指很小的长度单位。

爽,差失。

不能将“爽”理解为“爽快”。

22.河东狮吼:比喻嫉妒而泼悍的妻子发怒撒泼。

不能只关注“吼”。

23.呼之欲出:①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不能理解为“叫他,他就会出来”。

【误用示例】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24.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也说画虎类狗。

不能只关注“类”。

25.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不能只关注“微”。

26.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不能理解为“江河向下流淌”。

【误用示例】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27.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不能将“假”理解为“放假”。

【误用示例】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8.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29.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不能只关注“圈”“点”。

30.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不能只关注“不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不能只关注“禁止”。

32.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不能将“爽”理解为“爽快”。

33.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见于《晋书·文苑传》)。

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不能只关注“纸贵”。

34.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不能理解为“死得悲惨,连棺材和坟地都没有”。

35.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能理解为“未来的花”。

36.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见于《庄子·养生主》)。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不能理解为“没有整体观”。

【误用示例】针对目前气温较高的情况,专家指出,对天气的观察不能目无全牛....,而应该从全国的卫星云图上做长期的观察。

37.片言只语: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

也说只言片语。

不能理解为“语言简洁”。

38.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火,星名,大火,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此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不能理解为“天气热”。

39.期期艾艾:汉代周昌口吃,有一次跟汉高祖争论一件事,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

又三国魏邓艾口吃,说到自己的时候连说“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

后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不能理解为“焦急期盼”。

40.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不能只关注“责备”。

【误用示例】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41.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不能理解为“吃人的血肉”。

【误用示例】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42.三人成虎: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用“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不能理解为“人多力量大”。

43.铩羽而归:失败归来。

铩羽,翅膀被摧残,比喻失意或失败。

不能只关注“归”。

44.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冲,要冲。

不能理解为“冲在最前面的或首要的”。

【误用示例】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5.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首鼠,踌躇。

不能理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46.叹为观止: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也说“叹观止矣”。

不能只关注“叹”。

【误用示例】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47.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能只关注“空”。

48.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危,正直。

不能将“危”理解为“危险”。

49.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能将“点”理解为“标点”。

【误用示例】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50.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不能理解为“多灾多难”。

51.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不能只关注“捐”。

【误用示例】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52.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创作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不能理解为“乡下人”。

53.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不能理解为“传递火把”。

54.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不能只关注“相关”。

55.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能理解为“守信用”。

56.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不能只关注“不容”。

(二)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1.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2.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误用示例】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3.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5.从一而终:指女子只能从属一个丈夫,夫死终身不得再嫁。

【误用示例】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6.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后用来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误用示例】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