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浅论控降油气资产折耗的途径

浅论控降油气资产折耗的途径发布时间:2021-11-24T06:15:37.946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0期作者:王刚徐云云王北琴张雯丽[导读] 作为从事原油生产的上游开发企业,油气资产是油田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经济局势不断变化,国际油价也呈断崖式大幅下跌现象,在完全成本为中心的业绩考核模式下,油气资产折耗支出凸显的愈发重要。
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区域油田矿权开发为例,针对低油价现状,探讨研究油田企业影响资产效益的因素,通过前端投资规模优化,减少资产总额,加强油田开发管理水平,控降资产折耗率等方面,探索建立资产轻量化管理模式,降低油气资产折耗,盘活存量资产,减少无效资产,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切实提升资产运营质量。
王刚徐云云王北琴张雯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摘要:作为从事原油生产的上游开发企业,油气资产是油田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经济局势不断变化,国际油价也呈断崖式大幅下跌现象,在完全成本为中心的业绩考核模式下,油气资产折耗支出凸显的愈发重要。
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区域油田矿权开发为例,针对低油价现状,探讨研究油田企业影响资产效益的因素,通过前端投资规模优化,减少资产总额,加强油田开发管理水平,控降资产折耗率等方面,探索建立资产轻量化管理模式,降低油气资产折耗,盘活存量资产,减少无效资产,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切实提升资产运营质量。
关键词:PD储量;资产折耗;效益建产;降递减;经济评价因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及完全成本为中心的业绩考核模式,资产运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利润指标的完成。
尤其是前几年为了超额完成原油产量实施的大规模油田产能开发,大部分陆上油田开发企业均属于重资产低产量企业,面对油价断崖式下跌,油气田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面对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加强油气资产管理,提升资产运营效益,探索建立资产轻量化的管理模式,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上古生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上古生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上古生界岩心数据、化验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明确了该区上古生界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气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在对有关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精准评价,从而为富县区块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上产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富县;上古生界;四性关系1区域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构造位置处于伊陕斜坡带东南部,位于北纬35°45′-36°14′,东经108°40′-109°45′范围内。
行政区划上隶属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黄陵、洛川、宜川、甘泉、黄龙和宝塔区等六县一区,面积3539.405km²。
上古生界储层主要集中在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盒1段和山西组。
2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气性和电性)是岩石物理研究的基础,它们之间既存在内在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岩性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物性。
四性关系综合反映了储层的孔渗特征及含气性的好坏,是进行储层评价的基础。
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的目的就是利用储层岩性、物性、含气性的特征资料,建立三者与电性特征的关系模型,然后依据各自特征关系确定储层的测井描述方法,实现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参数的精细解释。
2.1储层岩性与物性关系砂岩的储集物性主要受岩石中碎屑组分及其含量、沉积与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决定着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分选性与磨圆度、充填方式;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的压实与压溶程度、胶结物的类型与产状。
由图1~图3可看出,上石盒子组、盒1段和山西组砂岩岩性粒度越粗,孔隙度、渗透率值越高,物性越好。
图1上石盒子组砂岩孔渗交会图图2 下石盒子组盒1段砂岩孔渗交会图图3 山西组砂岩孔渗交会图2.2储层物性与含气性关系当孔隙度一定时,渗透率越高,含气性越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储层内部具有连通孔隙,孔隙喉道较大,形成渗流通道的孔隙是有效的油气储集空间,而对于具有一定孔隙度但骨架内孔隙孤立或连通性较差、喉道狭窄的空间,在成藏时油气很难进入。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陕西的地质位置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它处于中国南、北接壤,东、西过渡和三大构造域交汇地带,地层发育齐全,各种岩类发育,可追溯的地质历史近30亿年,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在本省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地层区划横跨华北、华南两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10个地层分区和20个地层小区,从新太古代-新生代地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
其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主要由中深变质的高级片麻岩系组成,呈构造穹隆或构造残块出露于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早—中元古代以浅变质火山岩和次稳定变质细碎屑岩为特征;长城—蓟县纪由火山沉积为主逐渐转为陆源碎屑沉积为主;震旦纪—早寒武世全区均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区明显;中三叠世以后全区均为陆相地层。
一、地层(一)陕西地层的基本特征横跨华北、秦岭和杨子三个一级综合地层区。
除晚白垩世缺失、晚侏罗世尚有争议和古元古代尚不清楚外,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太古代至第四纪不同程度均有纪录。
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太古界,分布于华北地层区南缘,研究程度低。
元古界分布较广,为本省前寒武系的主体。
古生界构成本省南部地层的主体,研究程度较高。
中、新生界遍及全省,集中于陕北、关中地区。
地层大小单元达263个。
(二)陕西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点前震旦系主要沿南、北古老地块的边缘形成,呈带状分布,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秦岭区和扬子区,华北区仅分布于南缘,寒武一奥陶系和二叠一三叠系省内普遍分布,华北区缺失志留和泥盆系,扬子区大部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晚侏罗世及晚白垩世全省普遍缺失沉积;新生界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北,以汾渭分区最为发育。
以上反映了古生代以来,省内地壳有两次普遍沉降和两次整体遭受剥蚀的过程。
金堆城小区中、晚元古界发育较完整,为我国西北地区所少有。
扬子区至秦岭区震旦系的横向连续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阳平关小区及高滩—兵房街小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剖面连续过渡,是研究两者界线的良好地区。
岚皋—竹溪分区志留系笔石化石特别丰富,笔石带较为齐全,是研究笔石化石不可多得的地区。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是指煤层气在地质环境下形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在煤炭矿井中富集而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受到地质构造、煤层特性、气体来源和运移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控制法则:地质构造是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古近系地层,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和构造变化,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也受到了不同的控制。
比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向阳坡和背风坡的下部,沿断裂带较为富集;而川西南地区的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下凹区和向东倾斜的断块带内。
二、煤层特性控制法则:煤层物性是影响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不同类型的煤层气田,其物性特点亦不尽相同。
例如,北部地区的煤层气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而华南地区的煤层气则相对较为粘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三、气源和运移控制法则:煤层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生物气等,在煤层中运移和富集后形成煤层气。
不同气源的煤层气,其成藏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以天然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气源控制;而四川盆地的煤层气以生物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
以上是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的一些基本介绍,其中的细节和相关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盒1段厚层砂体疏导能力综合评价

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盒1段厚层砂体疏导能力综合评价孙晓【摘要】下石盒子组盒1段厚层砂体是杭锦旗地区重要的疏导体系,解剖了盒1段6条主河道砂体发育特征,分析了影响油气运移控制因素,优选了砂体疏导能力评价参数,建立了疏导能力解释模型,运用地质-数学模型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优选了盒1段厚层砂体优势疏导体系,并结合源岩和圈闭发育特征,对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东部河道整体呈现出规模大、疏导能力强特征,向西河道规模及疏导能力逐渐减弱;北部什股壕区带及南部十里加汗区带中东部是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6(030)001【总页数】5页(P22-25,31)【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盒1段;疏导能力;综合评价【作者】孙晓【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杭锦旗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横跨伊盟隆起和伊陕斜坡两大一级构造单元,总面积为9 805 km2。
根据基底顶面起伏、盖层发育情况以及构造形态特征,可划分为乌兰格尔凸起、公卡汉凸起、杭锦旗断阶、伊陕斜坡及天环坳陷五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又依据构造单元、断层分布、成藏条件和勘探程度共划分为8个勘探区带,作为勘探部署和评价的基本单元(图1)。
杭锦旗地区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源岩不发育,黄华[1]通过对烃源岩分布、对比天然气碳同位素以及区内构造特征研究认为,北部浩绕召和什股壕区带具有异地天然气运移成藏的特征,疏导体系在油气运移成藏中起非常着重要作用。
该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发育最广泛,砂体最厚,河道规模最大,分布稳定,连通性好,是杭锦旗地区天然气运移成藏的重要的疏导通道。
目前,杭锦旗地区尚未开展过盒1段厚层砂体疏导能力研究,对砂体天然气疏导能力认识尚不清楚,有必要对盒1砂体疏导能力进行评价优选,建立盒1段厚砂体疏导能力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出优势疏导运移体系。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藏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

228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油气藏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柳洋杰 吉 翔(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100)摘 要:选择济阳坳陷油气藏开展详细解剖研究,总结油气藏形成的生、储、盖、圈等石油地质要素,分析油气运移、聚集、保存、要素时空配置等动态过程,提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关键词:济阳坳陷 成藏机制 成藏模式济阳坳陷是位于华北地台中的新生代断、坳盆地,探明的天然气主要为新生代烃源岩热解或裂解气,而其中在中、古生代产出的煤成气较少,并在上古生界获得了煤成气工业气流。
上古生界油气藏具有上古生界自生自储、上古生下古储和上古生新生界储等多种组合类型的,针对一口上古生界的油藏井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解释,获取油气成藏机制和模式。
1 油气成藏机制1.1 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具有二次生气过程济阳坳陷烃源岩在燕山期初次产气,深度为2500--3000m ,Ro 值在0.55%--0.62%之间,生气量比较少。
而喜山初,上古生界气源岩约为3000--4500m ,Ro 值在0.60%--1.50%之间,为二次生气。
喜山末,气源岩为4000--5500m ,Ro 值在1.10%--2.00%之间,二次生气达到最高值,排出的天然气扩散至上层二叠系砂岩储层中,由于较弱的构造活动,形成了气藏。
1.2 天然气主要储集在孔渗性较好的砂岩中该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高孔高渗储层。
就该地区的岩心进行研究,该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大量发育张性裂缝,这些裂缝发育的长度及宽度分别可达到0.5米以上,最大地调控了该地区的渗透率和孔隙度,从而增加了该地区的产量。
1.3 中生界局部为含煤层的泥岩,具有较好的封堵作用从钻井资料可以看出,较厚的中生界地层上覆在上古生界的地层。
该区中生界地层中的煤层的泥岩在封堵住下伏油层的同时也封住了气层,并且,该套暗色地层可以产出气体,对下伏气层进行一定的补充,同时达到了封堵的效果,是良好的盖层。
榆林—绥德地区上古生界现今压力系统

榆林—绥德地区上古生界现今压力系统王晓梅;姚泾利;赵靖舟;曹青【摘要】勘探与开发实践表明,榆林—绥德地区上古生界压力系统复杂,搞清其现今压力系统的分布特征对气藏评价、成藏机理研究以及气藏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剖析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压力的纵向和横向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以子洲气田山2段为例,采用压力梯度曲线法划分了其压力系统,并探讨了储层非均质性对现今压力系统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研究区上古生界现今地层压力是以常压为主,多种压力类型并存;子洲气田山2段可初步划分为9个压力系统,单个压力系统分布面积小,压力系统之间流体互不连通;子洲气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压力系统提供了不渗透边界.【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6)006【总页数】6页(P887-892)【关键词】压力梯度;压力系统;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作者】王晓梅;姚泾利;赵靖舟;曹青【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压力系统是在油气藏的纵、横向上流体能连续流动,压力能相互传递的渗流体系的范围。
在同一系统内,任何一点上的压力发生变化,就必将传播到整个系统,遵循连通器原理[1]。
以压力系统为单元可以计算动态储量,并结合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解释可判断压力系统的规模、大致分布范围和气藏特征,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比较可靠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压力系统的正确认识也是判别气藏性质的核心问题之一[2-5]。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董帅;郝烃;杜佳;孔令强;张奇【期刊名称】《石油石化物资采购》【年(卷),期】2024()9【摘要】为了阐明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各组致密砂岩的储层物性特征,本次研究利用实验测试结果、扫描镜照片等相关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标层储层的岩性、孔隙类型及结构、孔隙度及渗透率特征开展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填隙物以泥质为主,其相对含量变化较大,砂岩储层粒度以中、粗砂为主,粗砂和细砂次之,少量极细粉砂、黏土;储层碎屑颗粒的磨圆以次圆—次棱角状和次棱角—次圆状为主;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泥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溶蚀作用增强,石英的次生加大边现象也随之增加。
(2)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多为溶蚀颗粒孔、溶蚀粒间孔、胶结物溶孔以及少量的原生粒间孔、残余粒间孔,还存在少量微裂缝;石千峰组和本溪组孔隙结构相对于神府地区其他组较好。
(3)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的孔隙度小于4%,渗透率低于0.2 mD时,孔渗之间的偏离指数正相关性。
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总页数】3页(P148-150)【作者】董帅;郝烃;杜佳;孔令强;张奇【作者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有限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为例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以苏里格气田桃X区块为例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成藏特征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A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陕 北 地 区 上 古 生 界 目的 层 自下 而 上发 育有 石炭 系本 溪 组 、 原 组 , 叠 系 山西 组 、 太 二 石
盒子组 ( 1 及石 千峰组 。 图 )
1 1 本 溪 组 . .1
盒子 组 , 分为 8段 , 中下 石盒 子组 盒 8 底 部发 共 其 段 育浅灰绿 色 、 白色 砾状 粗砂 岩 、 岩 、 灰 砾 粗砂 岩 , 下 对 伏地层形成 明显冲刷面 。与下伏 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
底 部 和 中部 为薄一 厚层 状浅 灰 、 色 中一 粗粒 砂岩 、 灰
含 砾 砂 岩 、 砾 岩 。 中下 部 泥 岩 中 夹 多 层 煤 ; 本 不 砂 基
素 , 出有利 勘探 区 对 下一 步 的勘 探 工作 具 有 重 要 指
的指导 意义 。
再 发育海 相灰 岩 。与下伏 太 原组呈 整合 接触 。
团) 限 责 任公 司 油气 勘 探 公 司总 经 理 。通 信 地 址 : 1 3 0陕 西 省 延 安 市 宝 塔 区七 里铺 街 油 气 勘 探 公 司 。电话 :0 9 3 1 3 4 。 有 77 0 ( 2 ) 8 l 3 8
・
5 ・ 0
录 井 工 程
21 O O年 1 2月
家砭 地 区 为 天 然 气箴 的有 利 聚集 区域 。 关 键 词 鄂 尔 多斯 盆地 陕北 地 区 上 古 生界 天 然 气 成 藏控 制 因 素分 析
0 引 占
鄂尔 多 斯 盆地 陕北 地 区是 指绥 德 以南 、 志丹 以 东、 黄河 以西 、 洛川 以 北 的广 大 区域 , 区域 构造 单 元 位 于鄂尔 多斯 盆地 伊 陕 斜 坡 。几 年来 , 长石 油 集 延
团 在 该 区 域 已完 钻 天 然 气 探 井 及 评 价 井 3 0余 口 , 上
整合 接触 。
1 1 2 太 原 组 . .
以灰 黑 、 深灰 、 灰色灰 岩 、 褐 泥质灰 岩为 主 , 薄 夹
层状 灰黑 、 色 泥 岩 和 灰 质 泥 岩 , 部 为 褐 灰 色灰 黑 底 岩 。与下伏 本溪 组 为整合接 触 。
王永成
上 部 以紫红 色 、 红 色 、 棕 红 色 泥 岩 为 主 , 棕 浅 夹 薄 ~ 厚 层 状 浅 红 色 、 灰 色 、 紫 红 色 细 砂 岩 、 质 浅 暗 泥 粉 砂 岩 ; 部 以棕 红 色 、 灰 色 、 灰 色 细 砂 岩 、 下 浅 绿 中砂
工 程 师 , 9 2年 生 , 0 5年 亚 洲 澳 门 国 际公 开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从 事 石油 勘 探 开 发 管 理 工 作 。现 任 陕西 延 长 石 油 ( 16 20 主 集
岩 、 砾 中砂 岩 、 砾 粗 砂 岩 为 主 , 薄 ~ 厚 层 状 棕 含 含 夹
1 1 5 石 干 峰 组 . .
该 组 以深灰 、 黑 、 色 泥 岩 和砂 质 泥 岩 为 主 , 灰 黑 夹 薄 层 状 灰 色 细 砂 岩 、 质 细 砂 岩 。上 部 夹 厚 煤 层 , 泥 底 部 为 黑 色 泥 岩 或 铝 土 质 层 。与 下 伏 马 家 沟 组 呈 假
1 1 3 … 西 组 . .
古 生界 各层 段均 发现 气 层 或 含气 显示 勘 探 成 果 , 表
以深灰 、 灰黑 、 色泥岩 和砂 质泥 岩为主 , 黑 顶部 、
明该 区域具 备天 然 气 成 藏 的基 本 地 质 条 件 。因 此 ,
研 究 该 地 区控 制 上 古 生 界 天 然 气 富 集 成 藏 的 主 要 因
11 .. 石 命 子 组
l 沉 积 特 征
1 1 目 的 层 层 序 .
总 体 为 灰 色 泥 岩 、 砂 质 泥 岩 、 质 粉 砂 岩 夹 灰 粉 泥
白色 、 灰绿 色砂 岩 , 浅 向上 泥岩 颜色 常呈现 偏干 旱气
候 特 征 的 紫 红 色 。该 组 可 划 分 为 上 石 盒 子 组 及 下 石
征 、 源 岩 特 征 和 生 烃 能 力 以 及 储 集 层 地 质 特 征 进 行 了深 入 研 究并 开 展 了天 然 气成 藏 控 制 因 素 分析 。研 究 认 为控 烃
制上 古 生 界天 然 气 富集 成藏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 源 岩 的 展 布 范 围和 生 烃 能 力 、 利 沉 积 相 砂 体 的 分 布 格 局 、 烃 有 现今 低 隆
摘 要 勘 探 成 果 表 明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陕 北 地 区 上 古 生 界 各 层 段 均 发 现 气 层 或 含 气 显 示 层 , 备 了 天 然 气 成 藏 的 基 具 本 地 质 条 件 。 为 研 究 控 制 上 古 生 界 天 然 气 富 集 成 藏 的 主 要 因 素 , 出 有 利 勘 探 区 域 , 目 的 层 沉 积 层 序 、 积 相 特 指 对 沉
起 构 造 高 部位 及其 所形 成 的 岩 性 圈 闭 或 岩 性一 造 圈 闭 、 排 烃 时 间 和 流 体 运 聚 指 向 区域 。 诸 多 油 气 聚 集成 藏 地 构 生
质 条 件 的 合理 配置 , 成 了该 区气 藏 发 育 区 并 控 制 了气 藏 的分 布 。 同时 , 指 出 延 川 西部
第 4 期
录 井 工 程
・ 9 4 ・
・
研 究与探 讨 ・
陕 北 地 区 上 古 生 界天 然 气 成 藏 特征 及 其 控 制 因素 分析
王 永 成 高 海 仁 李 云
( 西 延 长 石 油 集 团油 气勘 探 公 司 ) 陕
王 永 成 , 海 仁 , 云.陕 北 地 区 上 古 生 界 天 然 气 成 藏 特 征 及 其 控 制 因 素 分 析 .录 井 工 程 , o o 2 ( ) 4 ~5 高 李 2 1 , 14 :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