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5《逢入京使》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七下03《逢入京使》-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0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字词解释: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内容描述: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
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
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这首诗叙事了诗人在赴边途中的一个生活场景:旅途劳顿,边地荒远,正好碰到一个返回京都的使者,立马而谈,互叙寒暖,诗人于是请他捎个平安的口信回长安。
全诗抒发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主旨:这首诗记叙了诗人远赴边寨,路遇回京使者,拖带平安口信以抚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问题1、“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2、“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考点精炼默写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一组题目(1)【词语理解】诗中的“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君”指何人?(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感情分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题目:(1)【内容理解】“双袖龙钟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感情分析】“马上相逢无纸笔”,若是有纸笔,诗人会写什么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题目:1、直接默写(1).故园东望路漫漫,。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约客》赵师秀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解释词语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优美、高雅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2分)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分)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答:“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部编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译文及文学常识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文译文及文学常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6)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子。
玉:指玉石。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7)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3)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逢入京使》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今天要学习的是岑参。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二、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岑参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积累诗歌,细细揣摩并体会诗的妙处。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积累课文,细细揣摩并体会诗的妙处。
三、原文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注释《逢入京使》:选自《岑参集校注》。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五、诗意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烦劳你捎个口信,给我家里报个平安。
六、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写思乡的情状。
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字点出了题目。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整体赏析: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然而,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
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书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2、写作背景唐天宝八载(749),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这首诗写于赴任途中。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八、问题探究(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情景。
参考: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2)“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参考:“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3)“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营造的意境。
参考: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参考: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
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6)请从诗句的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考:诗人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7)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参考:不矛盾。
“马上相逢”指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念的信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九、诗歌主旨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十、课堂小结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基础过关】1.《逢入京使》的作者是,(朝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曾官至嘉州刺史,世称“”。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答案】岑参唐代岑嘉州高适【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岑参②漫漫③袖子【答案】①cén shēn②màn③xiù【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
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入京使:(2)故园:(3)漫漫:(4)龙钟:(5)凭:(6)传语:【答案】(1)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3)路途遥远的样子。
(4)泪流纵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5)请求,烦劳。
(6)捎口信。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
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故园东望路漫漫, 。
2、 ,凭君传语报平安。
【答案】1、双袖龙钟泪不干2、马上相逢无纸笔【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
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袖”“逢”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2、《逢入京使》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3、《逢入京使》中诗人借故人捎口信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4、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的句子是:,。
【答案】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
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注意“漫”“袖”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018·广东初一期末】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漫漫”、“龙钟”分别是什么意思?【答案】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解析】考查诗句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故园东望路漫漫”中的“漫漫”是路途遥远的样子。
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泪流纵横的样子。
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要分析好具体诗句,也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答。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安西途中。
恰遇入京使者,因而捎带口信。
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反映了作者怀乡思亲的凄苦心情。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2016·山东初一期中】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情景。
【答案】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解析】阅读诗歌,根据其中描写的景象,发挥想像,从声、色、形等方面描摹诗中所写景色,可运用修辞手法对景物的状态加以形容修饰。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根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中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望”“漫漫“”无“等字词理解。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2019·广西初一期中】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是指________。
【答案】沾湿的样子【解析】根据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
“双袖龙钟泪不干”的“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此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念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案】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解析】联系全诗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作者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之情凝聚在诗人的久久凝望中,“双袖龙钟泪不干”,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
由“泪不干”可知诗人思乡之情多么的浓烈。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因此,“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2018·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初一期中】《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故园”一词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答案】“故园”在诗句中指你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即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