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煤 钢共同体
1967年 欧 洲 1958年欧洲经 合一 共 发展 济共同体 同 1958年欧洲原 体 子能共同体 发
展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73年“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80年代后防务合作加快步伐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⑴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⑵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⑶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 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 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 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 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 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 变化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 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 立的局面。 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 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 立的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15.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 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的原因(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
开始信号(丘吉尔) (序幕)铁幕演说 开始标志(政治表 1947年杜鲁门主义 1991年 苏联解体 现),结束标志 冷战的经济表现 推行马歇尔计划 冷战的军事表现 建立北约组织
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大国作用2
日本:已经成为当今第二大 经济强国,谋求政治大国和 军事大国。
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 凭借强大的军事科技力量、丰 富的资源使俄罗斯走出低谷。 在国际事务中,仍是对美国的 全球支配地位构成威胁的国家。
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大国作用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 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 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 的提高,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大国作用
日本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GDP值约为美国的50%左右。20世纪末, 其军费开支居世界第二,军事力量在质量上 已超过英、法、德等国,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将加快争取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材料二: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 普罗迪称,欧洲的 一个主要目标是建 立“一个和美国平起 平坐的欧洲大陆上 的超级大国”。
2、当今世界格局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 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 型。
3、一超多强
一超
多强
4、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的因素
经济实力
“一超多强”分别指什么? “一超”指美 国 “多强”是日本、欧盟、中国、俄 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美国的超强地位 为什么美国 欧盟 能在当今世 界格局中处 于优势?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一超VS多强
3、冷战 后美国 的霸权 政策
(一超)
4、制约美国 称霸世界的因 素(多强)
一超VS多强
美国凭借 什么能在 当今世界 格局中处
于优势?
美国的超强地位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90年 30 24.2 67079
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 成立北约组织。影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 ⑶材料二中“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表现: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 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 多极化。
获得1988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维和部队人员 在联合国举行的庆功会上合影
联合国的维和活动
(2)认识:
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 段性标志。 ①实质: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
②美国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于不顾,对主权国家动 武,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③所谓“人权高于主权”,就是以霸权代替人权,是为干涉 别国内政,对主权国家动武制造借口。
联合国
联合国会徽
的, 1945年2月,雅 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目前有会员 国190多个,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和 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
D
8.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 列语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 ②美苏争霸 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美苏之间“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2、叙述中国振兴所经历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理想。
二、教材知识整合(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1、雅尔塔体制(1)含义: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2) 实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两分天下。
(3)基础:美苏势均力敌。
2、美苏“冷战”(1)含义: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法西斯德国和日本成为战败国,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传统的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丧失。
②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③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野心的障碍。
④法西斯被消灭,美国和苏联失去了合作基础。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
1.时间:1999年3-6月
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初中历史第 1 页共1 页。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影响: (2)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3)推动了各国进行改革和世界的整体发展
(4)亚非拉不结盟与动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崛起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
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国家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日益密切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想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A
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1、(10年广东卷)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 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 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 国增至12个。
发展:
经济一体化
(1)戴高乐提出
1、雅尔塔体系的本质含义是 A 资本主义体制
B 社会主义体制
C 确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体制 D 美苏主导下的国际关系体制
原创1: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致三人牺牲 中国学生抗议美轰炸我驻南使馆
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2003.3.20~2003.4.9)
200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由中、朝、美、韩、日、俄参加的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愿望(漫画)
握(漫画)
本课小结
极世 化界 趋政 势治
格 局 的 多
1.一超多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 (2)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趋势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 2.科索沃战争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世界 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 “一超”与“多强”并存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名言警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
课堂训练
1.当今世界的格局是( C )
A.“冷战”格局
B.“一超多强”格局
C.无极格局
D.单极格局
2.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是( B )
A.俄罗斯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3.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是指 ( C )
①欧盟 ②中国 ③俄罗斯 ④日本 ⑤加拿大⑥德国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指点迷津
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
极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多极化是指世界上出现了多极并存的发展趋势。世界格局是指一 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
历史讲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考纲】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专题线索】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三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战后——1991年)。
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代)。
第三阶段: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一、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美苏均势——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欧洲衰落、美苏两国实力均衡)。
(3)历史: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国独占鳌头】: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2、形成发展过程(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开始形成:杜鲁门主义。
(3)正式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遭到冲击: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5)结束:苏联解体①解体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1987年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主要内容:取消共产党领导,实行多党制)。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已无法适应苏联社会的发展;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②解体过程:八一九事件——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做废墟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 这种看法不对。 • 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维护 “正义”的旗号,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 了轰炸,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 •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仅侵犯了 南联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 灾难,而且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和威胁。 • 因此,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 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 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 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 我们一定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国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国庆日:4月27日(1992年)
在科索沃一片农田里发现的一枚北约投下的BL U-97 A/B 集束炸弹和集束炸弹的外壳。这种炸弹是国际上禁止使用 的。
星期四上午,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最大的 军营附近 的居民区遭空袭后冒出浓烟
1.冷战的结束: 东欧剧变后,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 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向多极 化的方向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美国为一超,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 俄罗斯等国家)的局面,但在短时间里, 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不会出现。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 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 中所指出的:“现在旧的世界 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 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走进生活,感悟历史
2008年2月17日 科索沃独立
塞尔维亚人集会, 反对科索沃独立
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涉” 的幌子,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主权国 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 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4.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及根源: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 大国,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2).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但 它继续作为一个统一的拥有足以毁灭美国的军事力量而存在;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 国的控制,西欧、日本和美国竞争激烈,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 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5.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走向缓和, 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 荡并存的局面。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 的主题。
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威助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l)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如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一 直想称霸世界,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 (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 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3)恐怖主义。
(二)、科索沃战争:
(1)概况:
①1999年3月24日开始,美国为首的北约 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用兵,持续了78天的 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不得不全面让步,接受和 平协议,彻底丧失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权。 ②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 盟大使馆,侵犯中国主权
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权和正义才轰炸 南联盟的,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请问:(1)新、旧世界格局各指什么? (2)交替时期又是指什么局面?
3疑似点破译:
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
作 具 用 体 和 对 影 象 响 不 同
两极中的“极”是 两极格局中的“极” 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 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 控制、操纵其他国家; 大国; 而多极化中堪称一 而构成多极化中的“极” “极”的,主要是凭借 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 综合国力,即科技、经 ──如欧盟,在一定意义 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 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 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 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 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5、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由此可见 “一超多强”的局面 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存在,世界格局 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 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北 约 东 扩
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弹发射
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 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 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 义灾难,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 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如此猖 狂?当今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 来探寻答案吧!
一、当今世界的格局
反对战争
期盼和平
直升机停机坪 / 直升机停机坪 停机坪作为直升机的主要活动区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女儿长大了,就要离开父母了。她又总是那么忙,都没时间回来。安安是不是忙得都没时间谈恋爱啊,这可不行啊,明天你打电 话问问,工作再忙还是不能耽误人生大事。 安安,你要原谅你爸爸。有时候他也在说,自从他沉迷酒精之后,你就和他不那么亲近了。安安,他还说,如果能够重来,他不会这样 的。 他还想看你结婚,等着抱小安安的,可是他突然就不在了啊。黑暗中,她听见母亲流泪的声音。是如此沉重。 无声的哭泣令人惊惧。 沉睡的往事穿过时间的河流再次苏醒。 故乡的小县城在农田环绕之中,是一个狭小的盆地,更远处是绵延的低山丘陵,时有山岚雾霭弥漫。雨水十分充沛,一年之中时常阴雨 连绵,并不区分季节。树木花草丰沛旺盛,生机勃勃,四季常绿。冬季不下雪,只是一味地阴冷潮湿。 一条小河绕着县城一圈之后流向远方。
科索沃战争说明了 哪些问题?从中你 能得到哪些认识?
(2)认识:
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 段性标志。 ①实质: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 ②美国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于不顾,对主权国家动 武,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③所谓“人权高于主权”,就是以霸权代替人权,是为干涉 别国内政,对主权国家动武制造借口。 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 义。 ⑤和平与发的罪恶(漫画)
(1)谈谈你对上面两幅插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看 法好吗? (2)由上面两幅插图,你想到了什么?
• (1)对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的看法: • ①它们发生的背景都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 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结束。旧的苏美两极 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 交替的过程中。 • ②它们都是由于世界格局变化而导致的新的不稳定因素。两极 格局下长期被掩盖着的政治矛盾、经济摩擦以及民族、宗教和 领土纠纷等突出起来,形成新的危机,甚至战争,而霸权主义 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 平。反映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依然 存在,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安全。作为目前惟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在这两个事件中都起了主导作用等 • (2)答案多元。可从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不安 定因素,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