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可爱的校园》课后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可爱的校园北师大版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一致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才干,扩展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聚词汇、了解词义、开展言语。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进程的指点,着重于幼儿观察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的提高。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可爱的校园北师大版
1.说shuō一yī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uō,图tú上shànɡ有yǒu什shén么me?再zài连lián一yī连lián。
(1)想一想,连一连。
(2)数一数,连一连。
2.小xiǎo丽lì身shēn边biān一yī共ɡònɡ有yǒu10朵duǒ花huā,请qǐnɡ你nǐ把bǎ没méi画huà完wán的de都dōu画huà出chū来lái。
1.说一说略
我国现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普通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才疏学浅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明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先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恰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少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追本溯源,其主要缘由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先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知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效果――剖析效果――处置效果,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基本缘由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概便成了中先生作文的通病。要处置这个效果,不能单在规划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需看法到〝融会贯串〞的重要性,让先生积聚足够的〝米〞。(1)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可爱的校园4∣北师大版(2022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可爱的校园4∣北师大版(2022秋)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2.依照上题连一连。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小琳周围有10个球,请你把没画完的都画出来。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可爱的校园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可爱的校园第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P74~75)一、看图写数。
二、填一填。
1.从右边起,计数器的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4.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10个1是(),20个1是()。
1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十。
三、比一比,填一填。
四、用2颗珠子你能表示出3个不同的数吗?试试看。
口算10+7=8+10=9-3=3+10=10-5=10+5=4+6=8-5=7-4=4+5=七 加与减(二) 第1课时一、14 20 16 10 15 13 20二、1.个 十 2.1 6 3.17 4.18 20 5.10 20 1 2 三、12<20 18>13 四、2 11 20第2课时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材P77)一、帮小动物找座位。
二、在里填上“>”“<”或“=”。
18-215 1914+6 15-320 1116-4 13+416 19-714三、看图列式计算。
1510 12=15 19176=11 1618 1014第2课时一、略二、> < < < > < 三、12+5=17 16-2=14 四、5 3 2 17 2 4第3课时 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材P79)一、先圈出10个,再计算。
(答案不唯一)9+59+64+9二、想一想,填一填。
三、算一算。
9+1+7= 9+1+5= 9+1+2= 9+1+8= 9+8= 9+6= 9+3= 9+9=四、看图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朵?第3课时一、141513二、略三、1715121817151218四、9+6=158+9=17第4课时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材P81)一、看图列式。
,二、在里填上“>”“<”或“=”。
74+89+4137+8157+912 8+713 4+5109+819 8+515 128+3149+3 9+712 8+611三、照样子填一填。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可爱的校园 (2)数数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3)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 (3)第2课时玩具 (4)第3课时小猫钓鱼 (5)第4课时文具 (5)第5课时快乐的午餐 (6)第6课时动物乐园 (7)第二单元比较 (8)第1课时过生日 (8)第2课时下课啦 (8)第3课时跷跷板 (10)第3单元加与减(一) (11)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11)第2课时还剩下多少 (12)第3课时可爱的小猫 (12)第4课时猜数游戏 (13)第5课时背土豆 (14)第6课时跳绳 (15)第7课时可爱的企鹅 (16)第8课时小鸡吃食 (17)第9课时乘车 (17)第10课时做个加法表 (18)第11课时做个减法表 (19)第4单元分类 (20)第1课时整理房间 (20)第2课时一起来分类 (2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22)第1课时前后 (22)第2课时上下 (23)第3课时左右 (24)第4课时教室 (25)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26)第1课时认识图形 (26)第2课时我说你做 (27)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28)第1课时古人计数(1) (28)第2课时古人计数(2) (29)第3课时搭积木 (30)第4课时有几瓶牛奶 (30)第5课时有几棵树 (31)第6课时有几只小鸟 (32)第7课时做个加法表 (33)数学好玩 (34)第1课时淘气的校园 (34)第2课时一起做游戏 (34)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36)第1课时小明的一天 (36)总复习 (37)第1课时数与代数(1) (37)第2课时数与代数(2) (38)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39)可爱的校园数数1.数一数,数量是几就画几个“○”。
2.把个数相同的连一连。
3.选出表示“7”的图,在()里画“√”。
参考答案:1.○○○○○○○○○○○○○○○○○○○○○2.3.第3个(√)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快乐的家园1.数一数,有几个就写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可爱的校园4∣北师大版(2018秋)1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根据上题连一连。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可爱的校园4∣北师大版(2018秋)

1.略
3.再画7个球。
3.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小琳身边有10个球,请你把没画完的都画出来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根据上题连一连。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可爱的校园》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可爱的校园(数数)。
(教材第2~3页)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3.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图片(大象、小兔子、蘑菇、小松鼠、白云、小熊、鲜花、绿树、小鸟、蝴蝶等)。
小朋友们,从今天起大家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欢迎大家的到来,这么多的小伙伴在一起学习新知识,多高兴啊!今后大家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同学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开学的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朋友呢!我们现在就去动物学校看看它们的“可爱的校园”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首先告诉学生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引进课堂。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节课,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导入课题,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告诉学生今后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比一比谁做得好,是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创设情境。
跟小朋友们一样,许多小动物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它们也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来到了大象老师开办的“动物学校”。
你瞧,小松鼠一边蹦跳着一边嚷着“开学了!”2. 看图数数。
出示课件(教材第2~3页情境图),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
(1)师:这就是建在大森林里的“动物学校”,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把你看到的跟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2只小兔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有2只小熊在玩球。
•图中有9只小鸟在空中飞;天空中飘着5朵白云。
•图中有大象老师,有3座漂亮的蘑菇房子,还有一群蝴蝶在飞舞。
•图中还有2个小朋友在认真地想问题。
……小结:我们看到情境图中有太阳、白云、小鸟、绿树、大象、蘑菇、蝴蝶、小熊、小兔子、小松鼠,还有盛开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