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词之赓歌
古诗《卿云歌》(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卿云歌佚名[先秦]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标签美德译文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
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
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
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
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
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
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注释卿云:一种彩云,古以为祥瑞的象征。
卿,通“庆”。
糺:即“纠”,结集、连合;缦缦,萦回舒卷貌。
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
旦,明亮。
明明:明察。
弘:大,光大。
从经:遵从常道。
允诚:确实诚信。
论乐:论,通“伦”,有条理、有次序;论乐,器乐演奏整齐和谐。
配:祭祀中的配飨礼。
迁:禅让。
鼚:鼓声。
轩乎:翩然起舞貌。
褰裳(去之:指让贤退隐。
褰裳,撩起下衣。
赏析《卿云歌》,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
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
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
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
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云云。
钟石变声,暗示虞舜逊让;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禅。
这一传说故事,充满了奇异神话色彩,《卿云歌》的主题,则反映了先民向往的政治理想。
全诗三章,由舜帝首唱、八伯相和、舜帝续歌三部分构成。
君臣互唱,情绪热烈,气象高浑,文采风流,辉映千古。
首章是舜帝对“卿云”直接的赞美歌唱。
关于“卿云”之名,《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卿云见,喜气也。
”在古人看来,卿云即是祥瑞之喜的象征。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若云若烟,卿云灿烂,萦回缭绕,瑞气呈祥;这祥瑞之兆,预示着又一位圣贤将顺天承运受禅即位。
先秦歌谣32首精选,《孺子歌》《越人歌》《击壤歌》

先秦歌谣32首精选,《孺子歌》《越人歌》《击壤歌》【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上古歌谣的保存: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
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
先秦歌谣选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
先秦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1 先秦歌谣选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ròu。
2 先秦歌谣选击壤歌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3 先秦歌谣选南风歌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愠yùn 阜fù) 4 先秦歌谣选卿云歌卿云烂兮。
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
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
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鼚(chāng昌)、糺(jiū究)}5 先秦歌谣选涂山歌绥绥白狐。
九尾庞庞。
成于家室。
我都攸昌。
6 先秦歌谣选夏人歌江水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
趣归于薄,薄亦大兮!乐兮乐兮,四牡蹻兮,六辔沃兮。
去不善而从善,何不乐兮!7 先秦歌谣选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先秦歌谣选(五)诗歌

先秦歌谣选(五)诗歌先秦歌谣选(五)诗歌先秦歌谣选(五)管子引古言墙有耳。
伏寇在侧。
管子引逸诗鸿鸿将将。
佹诗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陨坠。
旦暮晦盲。
幽暗登昭。
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
反见纵横。
志爱公利。
得楼疏堂。
无私罪人。
憼革二兵。
道德纯备。
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
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
失世英龟龙为蝘蜓。
鸱枭为凤凰。
比干见刳。
孔子拘匡。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
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
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
忧无疆也。
千秋必反。
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
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
时几将矣。
念彼远方。
何其塞矣。
仁人绌约。
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
谗人般矣。
琁玉瑶珠。
不知佩也。
杂布与锦。
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
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
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
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
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
曷维其同。
鬼谷子引古语女爱不蔽席。
男欢不尽轮。
国语引人言兄弟谗阋。
侮人百里。
兵在其颈。
佐雝者尝焉。
佐斗者伤焉。
祸不好不能为祸。
韩非子引鄙谚长袖善舞。
多财善贾。
莫众而迷。
傭自卖。
哀而不售。
士自誉。
辨而不信。
韩非子引古谚为政若沐也。
虽有弃发之费而有长发之利也。
韩非子引古语奔车之上无仲尼。
覆舟之下无伯夷。
韩非子引先圣谚不踬于山。
而踬于垤。
规有摩而水有波。
我欲更之。
无奈之何。
汉书引逸诗四牡翼翼。
以征不服。
亲省边陲。
用事所极。
九变复贯。
知言之选。
后汉书引逸诗皎皎练丝。
在所染之。
狐援辞先出也衣絺紵。
后出也满囹圄。
吾今见民之洋洋然。
东走而不知所处。
有人自南方来。
鮒入而(左鱼右见)居。
使人之朝草国为墟。
殷有比干。
吴有子胥。
齐有狐援。
己不用若言。
又斮之东闾。
每斮者经吾参夫二子者乎。
黄泽谣黄之池。
其马歕沙。
皇人威仪。
黄之泽。
其马歕玉。
皇人受縠。
浑良夫譟登此昆吾之虚。
绵绵生之瓜。
余为浑良夫。
叫天无辜。
集韵引逸诗佞人如(左虫右犀)。
祭辞皇皇上天。
照临下土。
集地之灵。
降甘风雨。
各得其所。
庶物群生。
各得其所。
靡今靡古。
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
薄薄之土。
承天之神。
“诗言志”辩

“诗言志”辩“诗言志”辨“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奠基石,朱自清先生称之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
从它诞生以来,历代学者对其进行阐释、分析、解说,已成为中国传统诗学领域中“说不尽的诗学命题”。
一、“诗言志”产生的历史语境历来的言诗者都将记载“言志”观念的发生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尚书·尧典》云: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这是《尚书·尧典》记载的舜帝与其乐官夔的一段谈话,《尚书》是中国上古时期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据古今学者们考证,最早作于西周时期,而涉及西周以前的历史各篇,如《虞书》、《夏书》、《商书》,都是战国时候的拟作或著述(陈梦家先生的《尚书通论》即作如此推断),至于《尧典》出现期就更晚。
大约是战国时写成的。
所以,对“诗言志”出自于大舜之口,一直以来就有人不断提出质疑。
最早是罗根泽先生,他提出:声律的起源很晚,自然不能认为史尧舜时代之说,即:“诗言志,歌永言”,也不能信其出于大舜,因为虞书编辑,已被古史大家顾颉刚先生推定在西汉时期了。
但“诗言志”,我们可以断定是较早的说法,大约周代已经有了。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36)陈良运先生对“诗言志”产生的时代也提出了怀疑:实际上,尧舜时代绝对不可能出现如此明断的诗论,因为连“诗”字也是西周时候才出现。
据陈梦家《尚书通论》的推断,《虞书》之《尧典》、《舜典》均为战国时代的著作;近人蒋善国综合古今各家学者的考证成果,并将《尧典》中所涉及的历史文物和语义特征,与先秦诸子著作及其他有关典籍作了详细的比较,勘定《尧典》出现于公元前372-289年之间,即墨子之后、孟子之前所生活的时代。
……这就是说,《尧典》中历来被认为中国最早的诗论这段话,是战国中期某位无名氏整理史书时的拟作,《诗》已流传甚久,算是晚进的诗论了。
秦朝的古诗

秦朝的古诗关雎[作者] 无名氏[朝代] 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风雨[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鸳鸯[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
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月出[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草虫[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喓々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々。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羔羊[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相鼠[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樛木[作者] 《周南·樛木》[朝代] 先秦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国风召南甘棠[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卿云歌[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绪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一、史家记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 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 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20 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 年代、30 年代、四五十年代、60 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先秦歌谣选

先秦歌谣选秦统一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在从事繁重的集体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和减轻疲劳,每每发出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劳动号子),那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
先秦歌谣选被衣为啮缺歌形若槁骸。
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
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
无心而不可与谋。
彼何人哉。
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采葛妇歌葛不连蔓棻台台。
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
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
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
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叹兮飞尺书。
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
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
饥不遑食四体疲。
采芑歌妪乎采芑。
归乎田成子。
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成人歌蚕则绩而蟹有匡。
范则冠而蝉有绥。
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楚狂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楚狂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也不可待。
往事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
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
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
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
无伤吾足。
楚聘歌大道隐兮礼为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楚人诵子文歌子文之族。
犯国法程。
延理释之。
子文不听。
恤顾怨萌。
方正公平。
楚人为诸御己歌薪乎菜乎。
无诸御己讫无子乎。
菜乎薪乎。
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大唐歌舟张辟雍。
鶬鶬相从。
八风囘囘。
凤皇喈喈。
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弹铗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冻水歌冻水洗我若之何。
太上糜散我若之何。
段干木歌吾君好正。
段干木之敬。
吾君好忠。
段干木之隆。
丰歌凤皇下丰。
讽赋歌岁将暮兮日已寒。
中心乱兮勿多言。
内怵惕兮徂玉床。
横自陈兮君之傍。
《荆轲歌易水歌》原文译文鉴赏

《荆轲歌/易水歌》原文译文鉴赏
【原文】
《荆轲歌/易水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
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
形成白虹。
【鉴赏】
诗中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
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注释】
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省易县,当时为燕国的南界。
萧萧:秋天的风声。
兮:语气助词。
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作品简介】
《易水歌》是战国时期刺客荆轲赴秦刺杀秦王时在易水与燕太子丹等人饯别之
际所唱的歌辞,是战国时期诗辞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 百工熙哉。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 万事堕哉。
赏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尚书》曰: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 曰云云。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 。钦哉。乃赓载歌曰云云。又歌曰云云。帝拜曰:俞。往 。钦哉。〗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白 帖》作元首起哉。百工喜哉。万事熙哉。○《尚书· 益稷篇 》。《史记》夏本纪。《白帖》十八。《御览》五百七十 。《诗纪前集》一。)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 哉。(○《尚书· 益稷篇》、《史记》夏本纪。《类聚》四 十三作舜作歌。《文选》一两都赋注。《御览》九百五十 一。《诗纪前集》一。)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 事堕哉。(○《尚书· 益稷篇》。《史记》夏本纪作舜又歌 。《类聚》四十三。《御览》五百七十、五百九十。《诗 纪前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