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科历年中国语文考题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考试190题【题库】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考试190题【题库】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考试190题【题库】第一篇: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考试190题【题库】一、选择题(一)难易度:易1、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B)。

A、《老子》B、《论语》 C、《孟子》 D、《荀子》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A、《楚辞》 B、《诗经》 C、《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出自(A)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老子》4、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B)A、孔子B、孟子C、庄子D、左丘明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下列哪个思想家的话(D)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6、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B)A、墨子B、孟子 C、庄子 D、荀子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C)A、《论语》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8、《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D)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D、反喻自己的怨恨无穷无尽9、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D)A、班固B、茅盾C、巴金D、鲁迅10、《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D)A、国风B、大雅C、颂D、小雅11、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D)A、清新淡雅B、豪放飘逸C、深婉华美D、沉郁顿挫12、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C)A、柳永B、李清照C、苏轼 D、辛弃疾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B)A、杜甫 B、白居易 C、辛弃疾 D、韩愈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C)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春秋》15、李商隐《无题》中推已而及对方的一联是(C)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6、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复习知识2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复习知识2

1.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3.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5.《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6《文心雕龙》是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7.魏晋小说分类:志怪小说、志人小说8.古文运动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9.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10.王维素有“诗佛”之称11.元曲包括:杂剧、散曲。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12.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13.代表中国古典小最高峰作品《红楼梦》14.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15.《论语》开先秦散文、语录体之先河16.《汉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1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19.得而不惜。

失而不忧。

生而不悦,死而不祸。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20.风萧萧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1.一弹再三叹,慷慨有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2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2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4.李白古体近体诗“天生无才必有用,千金散慢还复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无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8.欲寄彩笔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生。

29.彬江幸自饶彬山,为谁留水潇湘去。

30.《蒹葭》艺术特征:(1)以景起兴、借景抒情“蒹葭”用来起兴而怀“伊人”芦苇的苍茫,使得“伊人”尊定其所和不能追求到的惆怅心情。

(2)重音叠字句环往复,其不仅是的作者抒情强烈,加强读者印象,便于读者诵记,而且全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叠句叠词使得诗歌整体美。

中国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中国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语言文字一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语言文字的魅力依然不减。

以下是一段关于语言文字的论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和文化。

从古至今,语言文字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

在我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程。

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每一种字体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1.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B. 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程C. 汉字是一种书写符号,不具备艺术价值D. 汉字的演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2. 文章第一段主要阐述了什么?A.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B. 语言文字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C.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程D. 汉字的演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B. 文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程C. 文章通过汉字的演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D. 文章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

然而,网络语言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表达不规范、语义含糊等。

4. 下列关于网络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 网络语言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C. 网络语言语义含糊,容易引起误解D. 网络语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5. 文章主要讨论了网络语言的哪些问题?A. 鲜明的时代特征B. 反映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C. 表达不规范、语义含糊等问题D. 网络语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B. 文章指出网络语言存在一些问题C. 文章强调网络语言的重要性D. 文章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华科附中、吴家山中学等五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华科附中、吴家山中学等五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华科附中、吴家山中学等五校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

②长竿:新竹。

③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

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信医师信“大师”,盲目减肥饿出病,饮酒之后吃头孢……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缺乏健康素养,常常会做出一些_____科学常识的事情。

本想得到健康,反而失去健康。

这说明,( )。

提升健康素养,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能够更好理解医生、_____ 医患信任。

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疗也有风险,不可能包治百病。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

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考试原题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考试原题

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中国语文考试试题卷(A卷)(闭卷)(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中国散文的源头是( B D )。

A、《春秋》B、甲骨卜辞C、《国语》D、铜器铭文2、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有(BD )。

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元稹3、下列诗歌中属于徐志摩作品的有(ACD )A、《雪花的快乐》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C、《再别康桥》D、《偶然》4、下列散文中,(AD )是余秋雨的作品。

A、《文化苦旅》B、《雅舍小品》C、《绿风土》D、《文明的碎片》5、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句读合理的分别是:( AB )A、海水朝朝。

朝朝朝,朝朝落。

B、海水朝。

朝朝朝,朝朝朝落。

C、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D、海水朝,朝朝。

朝朝朝朝落。

6、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 ABCD )A、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C、我在教室里发现了他。

D、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词语“恐龙”指称的是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爬行动物,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相貌比较难看的女孩”。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BD )A、拟人B、拟物C、对比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8、中国古代诗歌因为(诗经)和( 楚辞)两部经典,形成“诗骚传统”。

9、元杂剧一般只有一个主角唱韵文,因此元杂剧一般称为旦本或( 末本)。

10、小说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到明清的白话章回小说和文言小说。

11、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派别林立,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冰心)等名家。

12、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有:(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梁宗岱等。

他们提出了(纯诗)的概念,指出诗歌是“内生活”的象征,人间生活才是散文的领地。

1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

华中科技大学08-09中国语文考试试题(A卷)一、多项选择(2*7=14)1、中国散文的源头是 ( B D )。

A、《春秋》B、甲骨卜辞C、《国语》D、铜器铭文2、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有( BD )。

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元稹3、下列诗歌中属于徐志摩作品的有( ACD)A、《雪花的快乐》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C、《再别康桥》D、《偶然》4、下列散文中,( AD)是余秋雨的作品。

A、《文化苦旅》B、《雅舍小品》C、《绿风土》D、《文明的碎片》5、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句读合理的分别是:(AB )A、海水朝朝。

朝朝朝,朝朝落。

B、海水朝。

朝朝朝,朝朝朝落。

C、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D、海水朝,朝朝。

朝朝朝朝落。

6、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 ABCD )A、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C、我在教室里发现了他。

D、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词语“恐龙”指称的是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爬行动物,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相貌比较难看的女孩”。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BD )A、拟人B、拟物C、对比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8、中国古代诗歌因为(诗经)和( 楚辞 )两部经典,形成“诗骚传统”。

9、元杂剧一般只有一个主角唱韵文,因此元杂剧一般称为旦本或( 末本 )。

10、小说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到明清的白话章回小说和文言小说。

11、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派别林立,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林语堂)、(冰心)等名家。

12、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有:(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梁宗岱等。

他们提出了(纯诗)的概念,指出诗歌是“内生活”的象征,人间生活才是散文的领地。

1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14、(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其特点是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指称事物,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法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学第一学期《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A

华中科技大学学第一学期《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A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

A、功业意识B、慷慨文风C、生命意识D、悲凉文风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B、邹韬奋C、周作人D、张承志4、()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范长江的《塞上行》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

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对偶C、拟人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和()形成的传统。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他创办了()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分类。

华科历年中国语文考题卷

华科历年中国语文考题卷

华中科技大学2006~2007学年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少选、多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散文著作。

它的记事特点有( ABC)A、艳而富B、善于描写战争C、善于描写行人辞令D、富于浪漫主义色彩2、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鲁迅全集》第10卷第2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ABCD )A、唐代空前的繁荣和强大营造了良好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B、唐代的科举取士制度包含有诗、赋一项C、前代文学成就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带奠定了基础D、各种艺术的繁荣对文学、诗歌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为什么说“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语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ABC )A、《红楼梦》对爱情主题的深刻发掘。

打破了从前“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之类才子佳人小说的旧套路;是一部打破大团圆式结局的传统思想和手法、反映一对封建主义叛逆者的爱情悲剧。

B、艺术结构严密精细,是既有宏伟的立体框架又有细腻的工笔描写的网式结构。

C、描写逼真求实。

人物是立体的“圆形”的人物,性格丰满,栩栩如生,如同真事真人。

D、在结构上用粗线条、单线发展的手法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

4、关于唐代新乐府诗歌运动,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ABD )A、“新乐府”这个名称最初是由白居易提出来的。

B、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C、新乐府运动提倡诗歌应首要注重其文学艺术性。

D、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5、律诗的格律特点包括(ABCD )。

A、每首限定八句B、押平声韵C、押仄声韵D、每篇必有对仗6、下列各种说法(ABC)不正确。

A、音素可分声母和韵母两大类B、音节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音节分声母、韵母和声调)C、音位可分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两大类(还有声调音位)D、音素可分元音和辅音两大类7、下列短语中有歧义的是(C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古文运动中唐朝代表人物是(BD )。

A、李白B、韩愈C、元稹D、柳宗元2、明清时期的时文是( CD )。

A、小品文B、抒情散文C、八股文D、游记散文3、一个绿衣的邮夫,低着头儿走路;——也有时看看路旁。

他的面貌很平常,大半安于他的生活,不带着一点悲伤。

对上述诗句的描述是正确的有(ACD )A、作者冯至B、作者刘半农C、题目是《绿衣人》D、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

4、20世纪80年代,散文创作逐渐回到个人体验,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代表作家有(BD)A、夏衍B、黑孩C、邹韬奋D、周佩红5、对“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句读合理的分别是:(ABCD )A、浮云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消。

44 4B、浮云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消。

33 24C、浮云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消。

6 33D、浮云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消。

6 246、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ABCD )A、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B、这个人头发长得有些怪。

C、休息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了。

D、他走了一天。

7、词语“酱紫”指称的是一种颜色,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这样子”。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BC )A、语音弱化B、语音脱落C、谐音D、比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8、中国古代诗歌因为诗经和楚辞,形成“诗骚传统”,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9、魏晋六朝的小说一般分为志人小说和( 志怪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宋代的南戏、元代的(杂剧)、明清的(昆剧)及京戏。

11、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文,统称(杂文),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

12、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有食指的《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舒婷)的《致橡树》、(北岛)的《回答》等。

13、当(洋泾浜)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社会的交际工具,并成为孩子们的母语时,就发生了克里奥尔化,形成克里奥尔语。

14、在现代汉语中,(声调)是音节中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15、现代汉语的标音方法有(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方案)。

16、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从(图画)发展而来。

17、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18、乐府产生于(汉代)。

三、分析改错题(每题3分,共6分)19、听了张三的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主谓不一致应改为:听了张三的报告,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20、在会上发言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

句子有歧义应该为:在会上发言的是来自三个学校的代表。

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21题为必答题,为12分;第22、23、24、25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共40分)2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2分)《荀子·宥坐》:“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

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

人有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辨,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饬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

《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1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2请问本段文字中是否虚构?如是,请分析虚构的目的。

(4分)○3请分析本段文字中孔子所说一段话使用的论辩方法,并举例说明。

(4分)22、阅读《迢迢牵牛星》一诗,并回答问题。

(14分)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请分析“皎皎河汉女”一句的艺术手法。

(4分)②请问本诗是文人诗还是乐府诗?并说明理由。

(5分)③结合本诗的创作时代背景,谈谈本诗的主旨是什么?(5分)23、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14分)百花洲明·袁宏道百花洲在胥、盘二门之间。

余一夕从盘门出,道逢江进之,问:“百花洲花盛开否?盍往观之。

”余曰:“无他物,惟有二三十粪艘,鳞次绮错,氤氛数里而已矣。

”进之大笑而别。

○1请问本文的是什么文体?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6分)○2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情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趣?(8分)24、阅读现代派诗人何其芳的诗歌《花环》,并回答问题。

(14分)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何其芳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1“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总体的艺术追求是什么?(6分)○2在这首诗里,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少女的早夭是“更美丽的夭亡”?(8分)25、阅读王小波的散文《智慧与国学》,并回答问题。

(14分)智慧与国学(节选)王小波我有位阿姨,生了个傻女儿,比我大几岁,不知从几岁开始学会了缝扣子。

她大概还学过些别的,但没有学会。

总而言之,这是她惟一的技能。

我到她家去坐时,每隔三到五分钟,这傻丫头都要对我狂嚎一声:“我会缝扣子!”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想让我向她学缝扣子。

但我就是不肯,理由有二:其一,我自己会缝扣子;其二,我怕她扎着我。

她这样爱我,让人感动。

但她身上的味也很难闻。

我在美国留学时,认得一位青年,叫做戴维。

我看他人还不错,就给他讲解中华文化的真谛,什么忠孝、仁义之类。

他听了居然不感动,还说:“我们也爱国。

我们也尊敬老年人。

这有什么?我们都知道!”我听了不由得动了邪火,真想扑上去咬他。

之所以没有咬,是因为想起了傻大姐,自觉得该和她有点区别,所以悻悻然地走开,心里想道:妈的!你知道这些,还不是从我们这里知道的。

礼义廉耻,洋人所知没有我们精深,但也没有儿奸母、子食父、满地拉屎。

东方文化里所有的一切,那边都有,之所以没有投入全身心来讲究,主要是因为人家还有些别的事情。

假如我那傻大姐学会了一点西洋学术,比方说,几何学,一定会跳起来大叫道: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这东西就是几何学!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确没有哪种禽兽会几何学。

那时她肯定要逼我跟她学几何,如果我不肯跟她学,她定要说我是禽兽之类,并且责之以大义。

至于我是不是已经会了一些,她就不管了。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她能学会这东西,而是说她只要会了任何一点东西,都会当作超级智慧,相比之下那东西是什么倒无所谓。

由这件事我想到超级知识的本质。

这种东西罗素和苏格拉底都学不会,我学起来也难。

任何知识本身,即便烦难,也可以学会。

难就难在让它变成超级,从中得到大欢喜、大欢乐,无限的自满、自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那种品行。

这种品行我的那位傻大姐身上最多,我身上较少。

至于罗素、苏格拉底两位先生,他们身上一点都没有。

傻大姐是个知识的放大器,学点东西极苦,学成以后极乐。

某些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与傻大姐相近。

说实在的,他们把它放得够大了。

拉封丹寓言里,有一则《大山临盆》,内容如下: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

房倒屋坍,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

中国的人文学者弄点学问,就如大山临盆一样壮烈。

当然,我说的不止现在,而且有过去,还有未来。

正如迂夫子不懂西方的智慧,也能对它品头论足一样,罗素没有手舞足蹈的品行,但也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大概把对自己所治之学的狂热感情视作学问本身乃是一种常见的毛病,不独中国人犯,外国人也要犯。

他说:人可能认为自己有无穷的财源,而且这种想法可以让他得到一些(何止是一些!罗素真是不懂___王注)满足。

有人确实有这种想法,但银行经理和法院一般不会同意他们。

银行里有帐目,想骗也骗不成;至于在法院里,我认为最好别吹牛,搞不好要进去的。

远离这两个危险的场所,躲在人文学科的领域之内,享受自满自足的大快乐,在目前还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人养。

在自然科学里就不行:这世界上每年都有人发明永动机,但谁也不能因此发财。

顺便说一句,我那位傻大姐,现在已经五十岁了,还靠我那位不幸的阿姨养活着。

○1第二段表明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什么样的认识?(5分)○2为什么有人能把其掌握的一点知识放大成“超级知识”?(5分)○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4分)五、作文(20分)。

26、请以“用”字为根据,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且不多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