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计算办法
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方法研究探讨

高, 会在蓄电池表 面结露 , 容易 出现短 低 、 外壳变形和联 结件 腐蚀 时, 应按说 过大或失控 。 路; 环境湿度过低 , 容易产生静电。 明书处理 或要求厂家处理 。
第 五 ,平 时 应 注 意 浮 充 电 压 的温 度
灰尘 : 灰尘过 多 , 容易使蓄电池 短
路。 安全 阀堵塞失效。
供安全保障 ,改善受灾区劳动生产条
件和人民生活条件。
2 年 际之 间 变化 大 、
一
般 只 能定 性 分 析 。本 文 主 要 探讨 比
美 国将 防洪工程 的经济 效益主要分
较分析各种防洪工程 的经济效益计算 为两类 :减免洪灾损失 的效益 和从 提高
方法。
房地产使用 价值而得到 的效益 。减免 洪 分区或分河段 ;分别估 算有 无防洪工程
第一 ,每月检测一次每只电池单
下降的问题在端电压上是很难反映。
第 四, 平时不建议均 充, 电池放 电后
环境湿度 : 蓄电池的运行湿度应该 体浮充电压 、内阻 、电池外壳和联 结 或事故停 电后 ,管理人员应及 时到 电池
在 5 一 5 不结 露 ) 间 , 境湿 度过 件 , % 9 %( 之 环 发现 内阻异常 、 浮充 电压 偏高 / 偏 室 , 检查充 电机充 电电流 , 防止充 电电流
几乎没有效益 ,但遭遇罕见大洪水特 计 算 方 法
美国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损失 ;用机遇理论估算 有无防洪工程两
主要分两个步骤 : 一是洪灾损失估算 , 种情况 下的年平均损失 ;求 出有无 防洪 工程 两种情况下的年平均损失差 值即年
洪灾损失分为直接损失 和间接损 平均减灾损失 的效益 。从提 高房地产 的
城市防洪设施的经济效益评估

城市防洪设施的经济效益评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防洪设施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不仅能够减少洪水灾害对城市的损害,还能为城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城市防洪设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并探讨如何最大化其经济效益。
1. 城市洪水灾害对经济的损害城市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一方面,洪水可以破坏城市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和供水排水系统,导致停工停产和交通瘫痪,给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极大困扰。
另一方面,洪水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严重的洪水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洪水灾害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城市防洪设施的经济效益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防洪设施的存在可以降低洪水对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减少因洪水而导致的停工停产和交通瘫痪,从而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
此外,防洪设施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城市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其次,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可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的抗灾能力成为吸引投资和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
具备完善的防洪设施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流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
建设防洪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例如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材料设备等。
这些投入会产生广泛的经济效应,如增加就业机会、激活相关产业链条等。
因此,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能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
3. 如何最大化城市防洪设施的经济效益要实现城市防洪设施的最大经济效益,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全面评估城市防洪设施的投资回报比。
在制定城市防洪设施规划和投资计划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经济效益评估。
防洪标准计算方法

防洪标准各种防洪保护对象或工程本身要求达到的防御洪水的标准。
通常以频率法计算的某—重现期的设计洪水为防洪标准,或以某一实际洪水(或将其适当放大)作为防洪标准。
在—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防洪标准的洪水时,通过防洪工程的正确运用,能保证工程本身或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
中国对已建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按国家标准GB 50201—94《防洪标准》执行;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具体体现为防洪控制点的最高水位不高于保证水位,或流量不大于河道安全泄量。
防洪标准与工程本身或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联系。
国家根据需要与可能,对防拱标准用规范予以规定。
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一般按照规范选定防洪标准,并进行必要的论证。
对特殊情况,例如洪水泛滥可能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等严重后果时,在经过充分论证后可采用比规范规定更高的标准。
如因投资、工程量、移民等因素的限制一时难以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时,也可以分期达到。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防洪标准各不相同,例如,日本对特别重要的城市要求防200年—遇洪水,重要城市防100年一遇洪水,一般城市防50年一遇洪水;印度要求重要城镇的堤防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其他国家的防洪标准大体在此范围内。
农田的防洪标准—般为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
澳大利亚一般农牧业只要求防3—7年一遇洪水。
美国密西西比河防洪规划采用的标准是按水文气象法作出的“计划洪水”,约相当于频率法的100年一遇洪水。
中国的防洪标准过去没有统一规定,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
该标准对城市,乡村,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含铁路、公路、航运、民用机场、管道工程、木材水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含水库、水电站、灌排工程、供水工程、堤防),动力设施,通信设施,文物古迹和旅游设施等,分别不同规模、不同情况规定了应采用的防洪标准及处理有关问题的原则。
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

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摘要:一、防汛方案的重要性二、施工现场防汛方案的计算方法1.确定防汛等级2.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3.制定排水措施4.制定防水措施5.制定临时设施的防汛措施三、方案的实施与监督四、方案的调整与优化五、总结正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施工现场防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对于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施工现场防汛方案的计算方法、方案的实施与监督、方案的调整与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防汛方案的重要性施工现场防汛方案是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因水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工程延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汛措施。
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汛方案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二、施工现场防汛方案的计算方法1.确定防汛等级:根据施工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年降雨量、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汛等级。
2.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施工现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制定防汛措施提供依据。
3.制定排水措施:根据施工现场的排水条件,合理设置排水设施,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降低内涝风险。
4.制定防水措施: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设置围堰、防水墙等,防止洪水侵袭。
5.制定临时设施的防汛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临时道路、临时围墙等,要采取加固措施,提高抗洪能力。
三、方案的实施与监督防汛方案制定完成后,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确保所有人员了解并掌握防汛方案的内容。
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确保各项防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四、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降雨情况和施工现场的防汛情况,及时对防汛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防汛效果。
五、总结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
防汛社会效益减少灾害损失指标值

防汛社会效益减少灾害损失指标值防汛社会效益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防止洪水发生或减少洪灾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的能力。
在防汛工作中,除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效益。
首先,防汛社会效益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洪水灾害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例如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等。
而通过有效的防汛措施,可以减少这些损失,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
此外,洪水还会破坏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等基础设施,防汛工作也可以减少这些设施的损坏,减少灾后重建的费用。
其次,防汛社会效益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洪灾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生命丧失。
通过建立完善的防汛预警系统、加强宣传教育和指导,可以提高人们对洪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及时疏散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从而减少人员伤亡的发生。
另外,防汛工作还可以减少洪灾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
洪灾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还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例如,交通堵塞、供水中断等问题都会给社会运行带来困难。
通过做好灾前的准备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可以提前做好资源调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此外,防汛社会效益还包括提高公众的幸福感和社会稳定。
洪灾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通过防汛工作可以减少这种影响,提高公众的幸福感。
此外,灾害经常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通过有效的防汛工作,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总的来说,防汛社会效益是通过预防和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对于一个洪灾频发的地区来说,加强防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有效措施和全民参与,才能更好地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社会效益。
洪灾应对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

洪灾应对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洪灾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少这种损失,人们采取了各种洪灾应对措施。
本文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对洪灾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首先,洪灾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洪水进入居民区或农田,往往导致建筑物受损、农作物被淹没等情况。
而采取防洪堤、排水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这些损失,降低维修和修复成本。
以中国南方地区为例,本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防洪设施,每年避免了数以千万元的损失。
其次,洪灾应对措施还能提高生产力和社会稳定。
洪水过后,人们需要进行灾后重建,这不仅会带动建筑业、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恢复。
例如,德国在20世纪对莱茵河流域进行的治理,使得该地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经济带和工业中心。
此外,洪灾应对措施也可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工作,可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土地利用率。
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洪灾应对措施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政府和个人都应该重视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加对洪灾的抵御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防范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面对洪灾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沧州市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评价

1 2 特 征 水 文 要 素 的 选 择 .
沧州市遭 受 水灾 由汛 期降 雨和 承泄外 来客水 两 方 面原 因所 致 , 根据 形成 水灾 特点 选取 与沥涝 、 应 洪涝 联 系密切 的水 文要 素 , 别 建立沥 涝 、 分 洪涝水 文要 素~ 淹没 面积关 系 曲线 。 统计 1 4 年 至今 洪 涝 、 涝典型 年 , 99 沥
防 洪 减 灾 经 济 效 益 计 算 采 用 对 比法 , 按
计算基 准年 的还原洪涝 灾损失 与计算年 实际
洪 涝灾损 失 的差 值计 算 , 推求 防洪 体 系所 减
舌
免的直接经济损失, 即防洪体系的防洪减灾
经济效益 。
浍
2 1 单 位 面 积 财 产 价 值 .
1 0 10 4 6 1 0 00 2 2 2 0 2 0 3 0 20 4 3 0 8 2 2 0 40 6 8 0 3 3 0 6
沧 州 市 防洪 减 ( 沧州 水 利 勘 测 设 计 院 , 北 沧 州 河 0 10 ) 6 0 1
摘要 : 洪减灾经济效益涉及面广 , 防 内容 繁 多 , 且第 一手 实 际 资料 难 以 搜集 , 因而 计 算 复 杂 。文 中 建立 了 沧 州 市 最 大 1 5日降雨
收 稿 日期 :0 01 一2 2 1 — 1O
作 者 简 介 : 志杰 (9 9)女 , 北 黄 骅 人 . 州 水 利 勘 测 设 计 院 高 级 工 程 师 , 直 从 事 水 利 工 程 设 计 工 作 。 李 15一, 河 沧 一
6
河
北
工
程
技
术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水库防洪计算与调度

1.3水库的调洪作用
设计水库时,为使水工建筑物和下游防护地区 抵御能规定的洪水,要求水库有防洪设施,即设置一 定的防洪库容和泄洪建筑物,使洪水经过调节后,安 全通过大坝,还要求下泄流量不超过防护河段的允许泄量, 以保证下游防护对象的安全。河道的允许泄量是指 防护河段允许通过而不发生泛滥的最大流量。
500~100
100~50
50~20
表1.2 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
准 校核重现期(年) 10000~5000 防护对象
5000~1000
1000~500
500~200
防洪标准
城镇
工矿区
农田面积(万亩) 重现期(年)
频率(%)
特别重要城市 特别重要工矿区
>500
>100
<1
重要城市
重要工矿区
100~500
出现时间稍晚一些,为此,可根据二曲线相交的趋
势,设qm=q2=250m3 /s,在图1.5上查得∆t=2小时,
该 时段初的V1=269.18×1306m ,q1=3240m /s, Q1=279m3 /s代入式(1.1)得
图1.5 某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及下泄流量过程 线1-设计洪水过程线Q(t);2-下泄流量过程线q(t)
能较准确地以反映洪水过程线的形状为原则。陡涨陡
落的,取短些;反之, Δt取长些。
2、水库蓄泄方程或水库蓄泄曲线
水库通过溢洪道泄洪,其泄流量大小,在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计算办法(试行)1 总 则1.0.1为了科学、合理、简便地计算防洪减灾经济效益,统一、规范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计算及评价工作,为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办法。1.0.2本办法依据《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 206—98)、《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及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国汛[1999]7号)规定的原则、方法,结合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1.0.3本办法所指防洪减灾经济效益是防洪体系所减免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 适用范围2.0.1本办法用于计算及评价某一流域或某一区域,在一次致灾洪水过程或产生致灾洪水的一段时期内防洪体系所减免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2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负效益等不在本办法计算范围之内。3 计算3.0.1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计算采用对比法,按计算基准年的还原洪灾损失与计算年实际洪灾损失的差值计算。3.0.2计算基准年可根据计算和评价的要求,按照典型性、对比性原则选取。3.1计算方法及公式3.1.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条件等的不同将受灾区域划为若干计算单元,总的防洪减灾经济效益为各计算单元之和。B=∑bi (3.1.1)式中:B——防洪减灾经济效益; bi——第i单元防洪减灾经济效益。
3.1.2计算公式 b=(A0—A1)×V×η (3.1.2)
式中:b——单元防洪减灾经济效益; A0——洪水还原至计算基准年的淹没面积(详见节3.2.1);
A1——计算年实际淹没面积(详见节3.2.2);
V——单位面积财产价值(详见节3.3); η——洪涝灾害综合财产损失率(详见节3.4)。3.2淹没面积的计算3.2.1计算基准年淹没面积1 调查分析计算区域在计算基准年的防洪能力,包括自然状况、防洪工程情况、蓄洪能力、非工程措施等。2 分析不同年份不同频率的典型洪水,建立计算基准年防洪体系下水文要素~淹没面积的关系曲线。3 将计算年的洪水还原至计算基准年。根据计算基准年水文要素~淹没面积的关系曲线,推求计算年所发生的洪水在计算基准年可能的淹没面积。4 洪水还原计算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等。3.2.2计算淹没面积 计算年的淹没面积指在防洪体系保护范围内遭受洪涝灾害的面积。
3.3单位面积财产价值的计算3.3.1单位面积财产价值通过洪涝灾害典型财产调查分析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已有的参照年的单位面积财产价值推求得出。3.3.2单位面积财产价值若采用参照年数值,应根据年修正系数来修正。V=V0×(1+r)n (3.3.2)
式中:V——计算年单位面积财产价值(万元/公顷),按当年价;V0——参照年单位面积财产价值(万元/公顷),按当年价;
r——年修正系数,一般参考当地的统计年鉴,考虑财产增长和物价上涨因素得出;n——计算年与参照年间隔的年数,等于计算年减去参照年。3.3.3单位面积财产价值是指计算单元内所有财产价值平均到每公顷的财产价值,单位:万元/公顷。3.4洪涝灾害综合财产损失率的计算3.4.1洪涝灾害综合财产损失率是指洪涝灾区单位面积上的各类财产损失值与灾前或正常年份原有各类财产价值之比。3.4.2洪涝灾害综合财产损失率的调查和计算应以居民和社会财产调查为基础。洪涝灾害综合财产损失率根据各类财产损失率加权平均计算。
(3.4.2—1)11njjj
n
jj
vv
或简化为: (3.4.2—2)1njjj
w
式中:η——洪涝灾害综合财产损失率;ηj——第j类经济部门的财产损失率;Vj——第j类经济部门单位面积财产价值(万元/公顷);ωj——第j类经济部门财产权重;m——经济部门总类别数。3.4.3洪涝灾害财产损失率的计算应按照保护对象自身的抗灾能力、淹没历时、抢救力度、成灾季节等因素的变化综合考虑,在洪涝灾害综合财产地区平均损失率的基础上做必要的调整。4 评价4.0.1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评价是通过对评价期防洪体系的投入与防洪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比较,评价防洪体系的合理性。4.0.2对防洪体系减灾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采用经济效益费用比作为评价指标。4.1评价方法及公式4.1.1经济效益费用比计算E=B/C (4.1.1)式中 E——经济效益费用比; B——评价期防洪减灾经济效益现值,万元; C——评价期防洪体系投入费用现值,万元。当E≥1.0时说明防洪体系的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的。4.1.2防洪减灾经济效益现值计算评价期防洪减灾经济效益现值计算公式: (4.1.2)1(1)njjsjBBi
式中 B——评价期防洪减灾经济效益现值,万元; Bj——评价期第j年防洪减灾经济效益,万元; n——评价期总年数; is——社会折现率。4.1.3评价期投入费用现值计算公式: (4.1.3)1201()(1)njjjjnj
CCCiSS
式中:C——评价期投入费用现值,万元; n——评价期总年数; C1j——评价期年j年防洪体系投资费用,万元; C2j——评价期年j年防洪体系运行费用,万元; S0——评价期前1年末防洪工程剩余价值的现值,万元; Sn——评价期第n年末防洪工程剩余价值的现值,万元。4.2综合利用效益的防洪工程 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防洪体系,其投资和运行费应在防洪与其他受益部门之间进行分摊,只计入防洪部分应分摊的投资和年运行费。
4.3防洪效益经济评价 在防洪效益经济评价中,遵循费用与效益计算口径一致的原则,投入和产出可采用灾前年底国内市场价格。附录A 办法的条文说明A.1 办法3.0.2中,计算基准年一般为防洪体系建成的前一年。也可根据计算和评价的要求,按照典型性(即大兴水利工程或非工程的前一年)、对比性原则(即与计算年有可比条件的年份)选取。A.2 办法3.1.1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条件等的不同,将受灾地区划分为若干计算单元,总防洪效益为各单元之和。但若无明显差异也可进行划分。A.3 办法3.1.2中,计算年为实际需计算防洪减灾效益的年份。如2001年的防洪减灾效益计算是指在当年防洪体系下,抗御当年发生的致灾洪水时所发挥的效益。A.4 办法3.2.1中,水文要素可以是洪峰水位、洪峰水位、洪峰流量、时段雨量、时段洪量等。根据各区域分析计算要求,选用与洪涝淹没面积最为密切的代表性水文要素。洪涝淹没面积与水文要素的关系可以用图、表、数学方程或数学模型表示。A.5 办法3.2.2中,确定计算年淹没面积时,应对受灾地区洪涝淹没面积进行实地统计调查,并经核实后确定。A.6 办法3.3.2中,参照年为对单位财产进行实际调查统计的年份。因调查工作比较繁琐、工作量大,不可能每年调查,因此将调查年作为参照年。A.7办法3.2.2中,单位面积财产价值的计量单位取万元/公顷。实际工作中也可以根据行业习惯和计算需求取元/亩、万元/万亩、万元/平方公里等计量单位,城市也可以按照人均财产值(万元/人)作为统计单位面积财产价值的依据。A.8 办法3.4.2中公式(3.4.2-1)和公式(3.4.2-2)中,遭受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的部门可分为m大类,如:居民家庭财产类、农林牧副渔业类(其中渔业单列)、工业交通类、水利工程类、其它类。A.9 办法3.4.3中,若本地区缺乏分析洪涝灾害财产损失率的基础资料,可以暂时借鉴其它类似地区的洪涝灾害综合财产损失率,但应结合地区间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的不同及防洪能力、淹没历时、抢险救灾力度、成灾季节等因素一并考虑。A.10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调查综合表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调查综合表( 年水平)一、基本情况项目价值 (万元)损失率(%)损失值(万元)
1、地区名称1、居民家庭财产类2、面积(Km2)2、农林牧副渔类
3、耕地(万亩)其中:渔业类4、人口(万人)3、工业交通类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4、水利工程类
农业人口(万人)5、其它5、平均地面高程(m)6、淹没法水深(m)7、淹没历时(d)8、平均流速(m/s)9、转移条件调查日期: 调查人:
A.11 办法4.1.1中,当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费用比E≥1.0时说明防
洪体系的建设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当E<1.0时,需综合考虑防洪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一步对防洪体系进行评价,以便得出合理的结论。A.12 办法4.1.2和4.1.3中,现值计算以评价期第一年年初作为折现计算的基准点,社会折现率is统一取10%。A.13 办法4.1.3中,评价期投入费用主要是防洪工程投入、防洪体系运行管理费用,包括非工程防洪措施的研究和运行费用。A.14 办法4.1.3中,防洪工程剩余价值是指计算基准年以后防洪工程投入的剩余价值。防洪工程的使用年限一般为30~50年,可以根据防洪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施工质量确定具体使用年限,一般,大型工程可取上限,小型工程取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