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成果效益的计算

附件四:申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计算方法(仅供参考)为规范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所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现管理也是重要生产力,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我国企业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简称《办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nE m=(Q1-Q0) r - (∑C a + I ) - Fa=1E m:按“MTP”方法计算出的单项成果经济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
成果效益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成果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
成果效益计算方法
为规范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所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现管理也是重要生产力,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我国企业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简称《办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
n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创新的追求,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和政府机构都需要了解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以评估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是通过对创新成果的直接经济收入和直接经济支出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1.利润法利润法是通过计算创新成果所带来的净利润来评估其经济效益。
净利润可以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带来的额外收入和额外支出之差来得出。
2.投资回报率法投资回报率法是通过计算创新成果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率来评估其经济效益。
投资回报率可以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带来的净收益与投资成本之比来得出。
3.资产增值法资产增值法是通过计算创新成果使企业资产增值的额度来评估其经济效益。
资产增值可以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带来的额外资产价值和投资成本之差来得出。
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是通过对创新成果的影响范围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创新成果的间接经济效益。
1.就业效益法就业效益法是通过计算创新成果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来评估其经济效益。
就业效益可以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带来的直接就业人数和间接就业人数之和来得出。
2.产业链效益法产业链效益法是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影响来评估其经济效益。
产业链效益可以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带来的产业链效应之和来得出。
3.社会效益法社会效益法是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对社会整体的影响来评估其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可以通过计算创新成果带来的社会福利改善程度来得出。
综合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是将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综合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创新成果的直接经济影响和间接经济影响,并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得到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时间价值、风险影响等。
总结起来,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可以从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和间接经济效益计算两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考虑两者来进行综合经济效益计算。
技术开发类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I 傅 诚 德 牛 立 全 吕 鸣 岗 白 兰君 余 凤华 赵永 胜 曾 宪义 刘 嘉 孙宴 增 杨宝 莹 李 析
-中国石 油天 然 气集 团公 司科技 评 估 中心
摘 要:如何评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一直是人们普遍 关注的问题 。 从 国家或企业宏观层 面上 ,可以用科技
则 出于熊彼 德 “ 生 产系统 ” 的理 念 ,认 为泵可 以作为 商 品出售 ,但 它 ( 新 泵 )现在和 原来 的抽 油机 、抽油
基 金项 目: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 司科 学研 究与技 术开发项 目 “ 公 司发展 战略与科技基础工作决策支持研 究” 之 专题 “ 集团公
司科 技 规 划 计 划 滚 动 研 究”( 编 号 :2 0 1 1 D一 生产 系统” ,此新 的生产 系统把 日 产油量 l O t 提 高到 1 2 t ,2 t 油应归结为新 的 “ 生 产系统” 的增量 贡献 。 石油行 业 的生 产系统 皆 由多种技 术组成 ,单项 技
( 2)新 系统单位投 入产 出量 一原 系统单位 投入产 出量 ( 符 合 同 比条 件 )=新 系统单 位投 入 的经济 效益
增量 ;
( 3)新 系统增量效 益 ÷ 新 系统增量 投入 =新系统 收益 率 ;
术 产 品可 以作为 商 品出售 ,体现其 价值 。如 一 台抽 油 泵 、一个叠前偏 移软 件或 一个发 明专利 经过 转让 皆可 获得 商业 收益 ,量化 十分准 确 。但 这些 单项技 术一 旦
投 入生产 应用 ,效益 主体往 往是 因为其他 新 、老技 术 的加 入 ,共 同组 成 了一个 “ 新 的生产 系统 ”而 获得 。 又 如一 台新 型 轿 车 因 其增 加 了 “ 新 型发 动 机 ” 、
成果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计算方法为规范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所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现管理也是重要生产力,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我国企业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简称《办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nE m=(Q1-Q0) r - (∑C a + I )-Fa=1E m:按“MTP”方法计算出的单项成果经济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nE m=Q1-Q0r - ∑C a + I - Fa=1E m:按“MTP”方法计算出的单项成果经济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Q1: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实际完成数;Q0: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数;Q1-Q0 :两者的差额;Q1、Q0可以代表定额、标准、实测数等等;可以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Q1-Q0 差量可能是劳动量或实物量或价值量,但最终必须换算为以现行价格计量的价值量;r为将非价值量Q换算成计算年度价值量所需的一系列换算用数乘积的总称;如Q是产品某原料的消耗定额时,r就等于计算年度的产品产量乘该原料的价格;n∑Ca:所花的各种实施成果费用之和;a=1I:实施成果损失费用;F: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2.相关因素合成计算法PCP“PCP”是按综合性成果的构成因素先分别计算出单项因素效益,然后再合成为总效益,并从中减去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实施费用和实施损失费用,即得成果创造的效益;“PCP”适用于成果本身具有相关而又可分离的构成因素,并能按本身构成因素分别计算效益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PCP”的计算公式如下:n nE P=∑S a -F - H-∑C b+Ia=1 b=1E P:按“PCP”计算的各相关多因素的合成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n∑S a:按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计算的各种因素的经济效益之a=1和;F :非本成果实施产生的效益;H :各因素之间重复计算的效益;n∑Cb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各种综合性实施费用之和;b=1I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综合性损失费用;3.复合因素分离计算法CSP“CSP”是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以成果实施后每年企业实现利润与成果实施前一年度企业完成利润差数为基数,逐项分离并相应扣减与本成果无关因素所创造的效益,得出每年成果效益,然后把成果实施后每年成果效益相加,最终得出成果总效益;这是一种企业总体利润按构成因素反算的计算法;计算公式一般由企业总效益差数、非本成果因素效益、成果实施费用等部分组成;“CSP”适用于不易看出构成因素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效益的计算;这种综合性成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成果作用的范围具有全局性,涉及企业总系统和大部分分系统,或涉及企业总体管理和大部分专项管理领域;成果的多种功能同时作用于某个管理对象;成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交叉性,成果作用的时空界限很难在构成因素间作明确划分;“CSP”的计算公式如下:n n n nE c=P1-P0-N ±∑T a ±∑R b ±∑F c-∑C d+Ia=1 b=1 c=1 d=1E c:以“CSP”方法计算出的综合管理成果效益,以企业实现利润表示;P1: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企业总效益;P0: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企业总效益;N :未实施本成果时在正常年景下自然增长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成果实施前三年未实施本成果的平均值;n∑T a:各项投入效益之和;投入效益是指新投入固定资产包a=1括基建、技改而扩大生产能力或提高产品水平而取得的效益;n∑R b:各项外因效益之和;外因效益是指非企业生产经营活b=1动带来的效益,而是因外部条件而获取的效益;n∑F c:各项非管理效益之和;非管理效益是指非管理因素而c=1获取的效益;n∑C d:成果实施所花的各项费用之和;d=1I :实施成果损失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
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
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
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
“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
n
E m=(Q1-Q0) r - (∑C a + I ) - F
a=1
E m:按“MTP”方法计算出的单项成果经济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
Q1: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实际完成数。
Q0: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数。
Q1-Q0 :两者的差额。
Q1、Q0可以代表定额、标准、实测数等等;可以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
Q1-Q0 差量可能是劳动量或实物量或价值量,但最终必须换算为以现行价格计量的价值量。
r为将非价值量Q换算成计算年度价值量所需的一系列换算用数乘积的总称。
如Q是产品某原料的消耗定额时,r 就等于计算年度的产品产量乘该原料的价格。
n
∑Ca:所花的各种实施成果费用之和。
a=1
I:实施成果损失费用。
F: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
2.相关因素合成计算法(PCP)
“PCP”是按综合性成果的构成因素先分别计算出单项因素效益,然后再合成为总效益,并从中减去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实施费用和实施损失费用,即得成果创造的效益。
“PCP”适用于成果本身具有相关而又可分离的构成因素,并能按本身构成因素分别计算效益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
“PCP”的计算公式如下:
n n
E P=∑S a -
F - H-(∑C b+I)
a=1 b=1
E P:按“PCP”计算的各相关多因素的合成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
n
∑S a:按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计算的各种因素的经济效益之
a=1
和。
F :非本成果实施产生的效益。
H :各因素之间重复计算的效益。
n
∑Cb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各种综合性实施费用之和。
b=1
I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综合性损失费用。
3.复合因素分离计算法(CSP)
“CSP”是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以成果实施后每年企业实现利润与成果实施前一年度企业完成利润差数为基数,逐项分离并相应扣减与本成果无关因素所创造的效益,得出每年成果效益,然后把成果实施后每年成果效益相加,最终得出成果总效益。
这是一种企业总体利润按构成因素反算的计算法。
计算公式一般由企业总效益差数、非本成果因素效益、成果实施费用等部分组成。
“CSP”适用于不易看出构成因素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效益的计算。
这种综合性成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成果作
用的范围具有全局性,涉及企业总系统和大部分分系统,或涉及企业总体管理和大部分专项管理领域;成果的多种功能同时作用于某个管理对象;成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交叉性,成果作用的时空界限很难在构成因素间作明确划分。
“CSP”的计算公式如下:
n n n n
E c=(P1-P0)-(N ±∑T a ±∑R b ±∑
F c)-(∑C d+I)
a=1 b=1 c=1 d=1
E c:以“CSP”方法计算出的综合管理成果效益,以企业实现利润表示。
P1: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企业总效益。
P0: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企业总效益。
N :未实施本成果时在正常年景下自然增长的经济效益。
通常采用成果实施前三年(未实施本成果)的平均值。
n
∑T a:各项投入效益之和。
投入效益是指新投入固定资产(包
a=1
括基建、技改)而扩大生产能力或提高产品水平而取得的效益。
n
∑R b:各项外因效益之和。
外因效益是指非企业生产经营活
b=1
动带来的效益,而是因外部条件而获取的效益。
n
∑F c:各项非管理效益之和。
非管理效益是指非管理因
素而
c=1
获取的效益。
n
∑C d:成果实施所花的各项费用之和。
d=1
I :实施成果损失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