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计算

合集下载

经济效益额计算依据

经济效益额计算依据

经济效益计算依据
(参考格式)
《XX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第五部分经济效益额的计算依据填写,请参考一下格式:
“本表所列效益额的计算依据”
根据XX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合同和财务账目计算。

一、新增产值万元,采用收入法计算新增产值,具体公式如下:
新增产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增值税+营业盈余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累计生产20台,累计固定资产折扣114万元,累计劳动报酬万元,累计增值税万元,累计营业盈余万元,新增产值累计万元。

二、新增利润万元,采用项目净利润计算新增利润,具体公式如下:
新增利润: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成本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累计生产20台,平均售价万元,累计实际销售收入万元,累计销售成本615万元,新增利润累计万元。

.
三、新增税收22万元,计算公式:
新增税收(本项目部分):所得税+增值税+附加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项目累计上缴所得税万元,上缴增值税万元,上交附加税费36万元。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是评估农业科研成果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的一种方法。

这种计算方法的核心是通过衡量科研成果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来评价其实际价值。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科研成果的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是通过农业科研成果的具体应用来计算。

直接效益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农业科研成果的具体应用范围和方法。

例如,一个新品种的直接应用可能是通过种植或养殖来提高产量或质量。

2.收集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前后的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新品种的应用,可以收集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产量、质量以及成本等相关数据。

3.比较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前后的数据,并计算产量、质量以及成本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计算相对指标(如增长率、差异等)来得出。

4.根据产量、质量以及成本的变化,计算直接经济效益。

这可以通过代表性的经济指标(如收入、成本节约等)来量化。

其次,确定科研成果的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带来的长期和综合效益。

计算间接效益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农业科研成果的长期和综合效益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2.分析农业科研成果的长期和综合效益的数据,并确定其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这可以通过比较科研成果应用前后的数据变化、相关研究和分析等方法来得出。

3.根据农业科研成果的贡献度,计算间接经济效益。

这可以通过代表性的经济指标(如GDP增长、就业增加等)来量化。

最后,综合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得出农业科研成果的总体经济效益。

这可以通过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进行加权计算等方法来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不同的农业科研成果可能涉及不同的计算指标和方法。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1. 引言农业科研可谓是大地的金矿,谁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谁就能在丰收的季节里笑得合不拢嘴。

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这些科研成果变成真金白银呢?这就得谈到经济效益计算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简单易懂,保证让你听得明白,学得轻松。

2. 农业科研成果的价值农业科研成果不仅仅是数据和实验室的数字,它们就像种子一样,播下去后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我们首先得明白,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比如说,新品种的种子能提高产量,或者新技术能节省成本,甚至改善土壤质量,都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2.1 产量提升当我们研发出一种新种子,假设它能让农作物的产量提高30%,哎呀,那真是个不错的买卖。

你想啊,农民本来一亩地能收1000斤,结果因为这个新种子,轻松就能收1300斤,直接给他们的收入加了不少分。

这种收益的计算就很简单:多出的产量乘以市场价,就是经济效益。

2.2 成本节省再说说成本。

如果我们找到了一种新技术,可以让农民在施肥时减少肥料用量,比如减少20%。

那这节省下来的肥料钱,也是农民口袋里的实打实的钱。

你得记住,虽然一开始可能需要投入一些资金,但长远来看,节省的开支才是硬道理。

3. 经济效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好的,咱们接下来就具体聊聊如何计算这些经济效益。

别担心,不会让你陷入复杂的公式中。

其实,只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点,轻松搞定。

3.1 收入计算首先,咱得计算出新增的收入。

假设我们在某种作物上使用了新技术,带来了额外的产量。

我们就用新增的产量乘以每斤的市场价格,得出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新增收入。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谁都能看懂。

3.2 成本核算接下来,成本也得考虑在内。

咱们要计算应用新技术或者新种子所需的投入,比如购买新种子的费用、技术推广的费用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从总收入中扣掉的。

计算完后,咱们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净收益了。

4. 结论总之,农业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可谓是一门“轻松的学问”。

经济效益额计算依据

经济效益额计算依据

经济效益计算依据
(参考格式)
《XX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第五部分经济效益额的计算依据填写,请参考一下格式:
“本表所列效益额的计算依据”
根据XX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合同和财务账目计算。

一、新增产值371.6万元,采用收入法计算新增产值,具体公式如下:
新增产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增值税+营业盈余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累计生产20台,累计固定资产折扣114万元,累计劳动报酬183.5万元,累计增值税10.5万元,累计营业盈余63.6万元,新增产值累计371.6万元。

二、新增利润63.6万元,采用项目净利润计算新增利润,具体公式如下:
新增利润: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成本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累计生产20台,平均售价85.2万元,累计实际销售收入681.6万元,累计销售成本615万元,新增利润累计63.6万元。

三、新增税收22万元,计算公式:
新增税收(本项目部分):所得税+增值税+附加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项目累计上缴所得税8.5万元,上缴增值税10.5万元,上交附加税费36万元。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经济效益评估指标是在经济领域中用于评估项目或政策的成本效益的一种工具。

通过对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其效益和可行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一、成本效益比(Cost-Benefit Ratio)成本效益比是评估项目或政策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

计算成本效益比的方法是将项目的总成本除以其总收益。

如果成本效益比大于1,表示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具有经济效益;如果成本效益比小于1,则意味着项目的成本大于收益,不具备经济效益。

二、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是指将项目或政策的所有现金流入和流出以现值的形式(通常使用折现率)进行计算后,得出的总体净收益。

净现值的计算方法是将项目的预期收益减去项目的总成本。

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项目的回报大于成本,具有经济效益;如果净现值为负数,则表示项目的回报不足以弥补成本,缺乏经济效益。

三、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内部收益率反映了项目或政策的回报速度和可行性。

当内部收益率高于市场利率或最低接受水平时,即意味着项目具有经济效益。

内部收益率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四、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将项目或政策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将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货币化,以便进行比较。

五、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是指一个项目从开始投资到收回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

投资回收期越短,项目的风险越低,回报越快,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是将项目的总成本除以每年的净现金流,以确定项目回本所需的时间。

六、效益-成本比(Benefit-Cost Ratio)效益-成本比是指项目或政策的贴现效益与成本之间的比率。

经济效益计算公式及分成系数.pptx.doc

经济效益计算公式及分成系数.pptx.doc

经济效益取2 016年和2 017年的数据来计算!(1)新增油气储量类-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勘探生产新增了油气储量,经济效益为新增储量价值。

分成净现值=(1-30%) X分成系数X [新增石油折算探明可采储量X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2 [新增天然气折算探明可采储量X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1)分成净现值:本成果应用于生产获得的新增油气储量采用折现现金流法经济评价求得税后财务净现值,按本成果贡献程度分得的净现值,万元;2)新增折算探明可采储量:本成果应用的储量区块新增的探明、控制(包括基本探明)、预测可采储量按折算系数求得的探明可采储量,石油万吨,天然气亿方;根据《报奖系统》内含计算公式求得;新增折算探明可采储量=新增预测可采储量X0.1 +新增控制可采储量X0.5 +新增探明可米储量X 13)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本成果应用储量区块的类比区块的类比可采储量净现值与类比可采储量的比值,石油元/吨,天然气元/万方;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类比可采储量净现值/类比可采储量类比可采储量净现值:本成果应用储量区块的类比区块动用可采储量采用折现现金流法经济评价求得的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类比可采储量:本成果应用储量区块的类比区块动用可采储量,石油万吨,天然气亿方。

(2)提高油气产量已动用储量开发区块年提高油气产量=(实施新技术后油气产量■实施新技术前油气产量)+ 实施新技术前油气产量X实施新技术前当年自然递减率;新动用储量开发区块年提高油气产量二(实施新技术后油气产量■类比区块油气产量)=(实施新技术后平均单井日产量一类比区块平均单井日产量)X年生产天数X年生产井数类比区块平均单井日产量,指按照要求选择的类比区块的对应平均单井日产量(不同年份考虑递减因素),对于没有开发先例的,取值为零;对于有开发先例的,类比常规开发条件下的当年平均单井日产量。

(3)新产品(4)换代产品经济效益=(1-30%) X分成系数X》{(换代产品销量X [(换代产品销售单价•换代产品单位成本)•(原产品销售单价•原产品单位成本)]}建、设备、工程建设费用)投资等应用效果。

经济效益计算过程

经济效益计算过程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限
年经济效益=23595.84 万元/3=7865.28 万元 ④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32.34
二.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由于马铃薯价格由附表中 2 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数量按照计算价格分项计 算出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附表 3)。
附表 3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推广成果名称:稻田早熟马铃薯
对照名称:稻田油菜
推广成果比对
序号
项目
单位
计算价格(元)
照增减
金额(元)
1.主产品
元/亩
1.27
产出
(一)
2.副产品
元/亩
0.17
1154.21 63.09
小计
元/亩

1217.30
1.劳动用工
119.61
(二)
投入
2.物质投入 3.其他投入
元/亩
338.3 32.34
小计

490.25
(三)
新增纯收益
元/亩

727.05
①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的实物量来自表 1。
268.35
36.00
25.20
2011-2012
23.7820
237.53
35.50
15.45
小计
53.4202
725.50
93.58
53.72
合计
推广规模:53.4202 万亩
总推广费用:872.80 万元
备注
有效推广规模为:48.0782 万亩
五.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 由附表 3、附表 4 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附表 5),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①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方法1.生产效益生产效益是指生产活动所达到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的高低。

计算生产效益常用的方法有: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耕地使用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

2.资本利用效益资本利用效益是指企业或国家在生产活动中所投入的资本的利用程度。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每万元固定资产产值、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每万元销售收入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资本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效益,是衡量资本利用效益的重要依据。

3.资源效益资源效益是指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资源利用合理程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资源效益的方法主要有:能源效益、水资源效益、土地利用效益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对于评价工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时,可以采用指标加权平均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给每个指标分配一个权重值,反映其在综合指数中的重要性。

2.收集各个指标的数据。

根据所选定的指标,收集相应的数据,包括生产效益、资本利用效益和资源效益等方面的数据。

3.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和数量级可能不同,需要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各个指标的取值在0到1之间。

4.计算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根据指标的权重和归一化后的数值,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5.综合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根据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出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数。

6.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对计算出的综合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评估工业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状况,为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效益、资本利用效益和资源效益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采用指标加权平均法,可以客观评估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效益计算实例:
一、计算资料来源:
计算本项目经济效益的各项原始数据,来自全市20个实施镇、乡、办事处1997—1998两年916个(次)典型田块623.86亩次的田间测产,并按夏、秋薯种植面积和单产上、中、下加权平均计算与分类汇总的结果。

二、基础数据计算:
(一)、单位面积的增产量和增产值:
1、主产物亩产量:实施范围内南薯88、渝薯34、徐薯18、渝苏303、渝苏297等良种的鲜薯亩产为1695.95kg,比同范围未实施项目的前三年(1994—1996)统计年报平均的1480.5kg,亩净增215.45kg,增产14.55%。

2、主产物亩增产值:按重庆市统一规定的单价,鲜薯以0.22元/kg计算,主产物亩增产值
=215.45kg/亩×0.22元/kg=47.399元/亩。

3、副产物:作为优质青绿饲料的蔓叶,按T/R=1、0.10元/kg计算,则每亩副产物增产值
=215.45kg/亩×0.10元/kg=21.545元/亩。

4、每亩新增总产值:主产物增产值+副产物增产值
=47.399元+21.545元=68.944元/亩。

(二)、有效使用面积:根据实施项目的各镇、乡、办农技站测产调查,镇乡办政府负责同志审核并加盖政府公章认可,市农技站逐项核实,本项目1997年实施完成12.0423万亩,1998年实施完成12.3240万亩,两年共实施完成24.3663万亩。

由于洪灾损失,按缩值系数95%计算,其保收面积为23.1480万亩。

(三)、生产费用计算:
1、亩新增生产费:每亩种植良种甘薯多投入种价5元,采用配套增产技术.增加投入6元,故亩新增生产费为11元。

2 、新增生产费用总额=实施完成面积×亩新增生产费
=24.3663万亩×11元/亩=268.0923万元。

3、推广费计算:重庆市两年共拨来8000元,合川市配套9000元,各镇乡办投入10900元。

三项合计27900元,按年利率10%计算,共为30690元,亩摊推广费为=30690元÷243663亩=0.12595元/亩。

4、新增投入总额=新增生产费+推广费
=268.0293万元+3.069万元=271.0963万元。

三、评价指标:
(一)、新增粮食总产量:按5折1计算,亩增粮食为43.09kg,总增产粮食=23.1480万亩×43.09kg/亩=997.4473万kg。

(二)、新增总产值=亩主副产物新增产值×保收面积
=68.944元/亩×23.1480万亩=1595.9157万元。

(三)、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总产值-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总额即新增投入总额=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1324.8174万元。

(四)、投入产出比、科技投资与推广投资收益效果:
1、投入产出比=新增总产值÷新增投入总额
=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5.8869。

2、科技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投入总额
=1324.8174万元÷271.0983万元=4.8869。

3、推广投资收益率
=新增纯收益总额×推广单位应占比例(35%)÷推广费总额
=1324.8174万元×35%÷3.069万元
=463.6861万元÷3.069万元=151.0870。

四、经济效益评价:
(一)、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我市1997—1998年实施重庆市丰收计划的“薯类良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项目任务18万亩,实施22.1774万亩,完成24.3663万亩,保收面积23.1480万亩;共增收粮食997.4473万kg,新增产值1595.9157万元,扣除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271.0983万元后,新增纯收益1324.9157万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5.8869,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4.8869,推广投资收益率为1:151.0870。

即在本项目中,社会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增加产出58869元,可回报纯收益48869元;推广单位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使社会获得纯收益151.0870万元。

因此,实施本项目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由于传统规定,目前对薯类产量的指标,仍按5折1原粮计算,只反映了鲜薯数量,未能显示科技水平。

若兼顾数量和质量,去掉薯块的水分因素,按薯干产量计算(例如,实施本项目的甘薯良种烘干率均在30%左右,而市场不欢迎的劣质老品种潮薯1号仅17—19%),则在相同投入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将提高57%以上。

(三)、由于鲜食鲜贮,且多数又仅作饲料,其转化效能极差,价格极低。

若能将我市极为丰富的薯类特别是甘薯资源开发出来,走深加工综合利用薯块和蔓叶的产业化之路,则其经济效益将成数倍至数十倍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