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2)
实验四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四 传热系数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1)观察水蒸汽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2)测定空气-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3)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时的传热膜系数及其与雷诺数Re 的关系。
2.基本原理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汽,内管管内通以空气,水蒸汽冷凝放热以加热空气,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热量衡算关系式(忽略热损失):()()mW i i m i i p t t S t S K t t C V Q -=∆=-=αρ12由此可得总传热系数mi P i t S t t C V K ∆-=)(12ρ空气在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传热膜系数) m w i P i t t S t t C V )()(12--=ρα上式中 Q :传热速率,w ;V :空气体积流量(以进口状态计),m 3/s ; ρ: 空气密度(以进口状态计),kg/m 3; C P :空气平均比热,J/(kg ·℃);K i :以内管内表面积计的总传热系数,W/(m 2·℃); αi : 空气对内管内壁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 t 1、t 2 :空气进、出口温度,℃; S i :内管内壁传热面积,m 2;Δt m :水蒸气与空气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2121ln)()(t T t T t T t T t m -----=∆ T :蒸汽温度(取进、出口温度相同),℃。
(t w -t )m :空气与内管内壁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 t w1、t w2 :内管内壁上进、出口温度,℃。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且管壁很薄时,可认为内管内外壁温度相同,即测得的外壁温度视为内壁温度。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流体流动的雷诺数Re >10000)时,对流传热系数αi与雷诺数Re 的关系可近似写成 ni A Re =α式中A 和n 为常数。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研究传热试验设备上三种管的传热系数K。
2、研究设备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验数据,定量描述保温管、裸管、汽水套管的传热特性。
3、研究流量改变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哪一侧流体流量是控制性热阻,如何强化传热过程。
二、实验原理根据传热基本方程、牛顿冷却定律以及圆筒壁的热传导方程,已知传热设备的结构尺寸,只要测得传热速率Q,以及各有关的温度,即可算出K,α 和λ。
(1)测定汽-水套管的传热系数K(W /(m2·℃)):Q=KAΔt m式中:A——传热面积,m2;Δt m——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Q——传热速率,W 。
Q =W汽r式中:W汽——冷凝液流量,kg/s ;r——冷凝液汽化潜热,J / kg 。
(2)测定裸管的自然对流给热系数α(W /(m2·℃)):Q=α A(t w - t f)式中:t w,t f——壁温和空气温度,℃。
(3)测定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W /(m·℃)):Q=λA m(T w - t w)/ b式中:Tw,tw ——保温层两侧的温度,℃;b——保温层的厚度,m;Am ——保温层内外壁的平均面积,m2。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装置:该装置主体设备为“三根管”:汽-水套管、裸管和保温管。
这“三根管”与锅炉、汽包、高位槽、智能数字显示控制仪等组成整个测试系统。
本实验采用水蒸汽冷凝的方法,将水蒸气分别通过保温管、裸管和套管换热器中冷凝传热,通过测量蒸汽冷凝量、壁温、水温及空气的温度等参数,推算出保温管的导热系数、裸管和套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2)实验流程:锅炉内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送入汽包,然后在三根并联的紫铜管内同时冷凝,冷凝液有计量管或量筒收集,以测冷凝液速率。
三根紫铜管外情况不同:一根管外用珍珠岩保温;另一根是裸管;还有一根为一套管式换热器,管外是来自高位槽的冷却水。
可定性观察到三个设备冷凝速率的差异,并测定K、α 和λ。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实验四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4)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5)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 - 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图4-1间壁式传加程示意图达到传热稳定时,有Q -—爲)=卿/■沖仏一人.)-%4(丁-為)輛-场血(斥-咖式中:Q —传热量,J / s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 PI—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C);T i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C;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4-1 )T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kg ? C );1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C;2:-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 A—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2:-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A—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f\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K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C);—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J(4 - 2)亠4 一5式中:T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A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r - :(4 —3)In切7式中:t wi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冷凝给热系数α0及冷流体(空气或水)在圆直水平管内的强制对流给热系数αi。
2. 观察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状况。
3 掌握热电阻测温方法。
4 掌握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流量的方法。
5 了解涡轮流量传感器和智能流量积算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6 了解电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7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
二、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及实验流程简述水蒸汽自蒸汽发生器○2途经阀○6、阀○7由蒸汽分布管进入套管换热器的环隙通道,冷凝水由阀○9、阀○8排入水沟。
冷流体水或来自由变频器○12控制的旋涡气泵产生的空气依次经过阀○4或电动调节阀○5、10进入套管换热器的内管,被加热后排入下水道或放空。
涡轮流量计○13、水或空气流量调节阀○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空气~水蒸汽系统1. 开启电源。
依次打开控制面板上的总电源、仪表电源。
2. 启动旋涡气泵○1, 调节手动调节阀○10使风量最大。
3.排蒸汽管道的冷凝水。
打开阀○9、阀○8,排除套管环隙中积存的冷凝水,然后适当关小阀○8,注意阀○8不能开得太大,否则蒸气泄漏严重。
4. 调节蒸汽压力。
打开阀○6,蒸汽从蒸汽发生器○2沿保温管路流至阀○7;慢慢打开阀○7,蒸汽开始流入套管环隙并对内管的外表面加热,控制蒸汽压力稳定在0.02MPa, 不要超过0.05MPa,否则蒸汽不够用。
5. 分别测定不同流量下所对应的温度。
当控制面板上的巡检仪显示的11个温度、压力数据及智能流量积算仪上显示的空气流量稳定后,记录下最大空气流量下的全部的温度、压力、流量数据。
然后再调节阀○6,分别取最大空气流量的1/2及1/3,分别记录下相应流量下的稳定的温度和压力数据,这样总共有3个实验点。
6. 实验结束后,关闭蒸汽阀○7和阀○6,关闭仪表电源及总电源。
水~水蒸汽系统操作步骤、方法基本上同空气~水蒸汽体系一样,只是冷流体由空气改为冷水,实验点仍然取3个。
空气-水蒸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空气-水蒸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本实验使用臭氧编码器,通过悬浮思路分析,利用不同的匀速度下不同的温度差分析空气-水蒸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帮助我们理解空气-水蒸汽对流的过程。
本文将对实验的设备、方法、结果及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设备1. 实验室气体混合系统2. 实验室压力传感器4. 实验室水蒸气浸润计6. 实验室数据采集器二、实验方法1. 设计实验2. 实验片段将实验室气体混合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蒸气浸润计和湿度传感器等设备设置在实验室中,同时使用数据采集器对数据进行实时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设置了一个不同的温度差,然后观察它们在不同的匀速度下的换热系数。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匀速下不同温度差的换热系数。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不同温度差和匀速度下的换热系数。
1. 换热系数随着温度差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可以看到,在温度差越大的情况下,热传导的能力也越强。
颗粒与颗粒之间的间距越小,热量间的转移就越快,因此换热系数也越高。
当温度差在一定的范围内,换热系数与温度差的平方成正比。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匀速越大的情况下,换热系数也会越大。
当匀速越大时,颗粒间的热传导也会越快,从而使换热系数更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空气-水蒸汽的对流换热系数与温度差和匀速度密切相关。
当温度差和匀速度越大时,换热系数也会越大。
同时,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气-水蒸汽对流的过程。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空气-水蒸汽的对流换热系数与温度差成正比,当温度差越大时,换热系数也会越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空气-水蒸汽的温度差和匀速度来控制其换热系数,从而更好地理解热传导过程。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4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测定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
⒉ 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数关联式Nu=ARe m Pr 0.4形式,确定关联式中常数A 、m 的值。
⒊ 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采取的方式。
二、实验原理实验2-1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⒈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im ii S t Q ⨯∆=α (4-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m t ∆—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度差,℃。
()()221i i w m t t T t +-=∆ (4-2)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w —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i i i L d S π= (4-3)式中:d i —内管管内径,m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12i i pi i i t t c W Q -= (4-4)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i i V W ρ=(4-5)式中:V 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 / h ; c 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 3。
c 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221i i m t t t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 i1,t i2, t w , V 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⒉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 i mii A Nu Pr Re =. (4-6)其中: i ii i d Nu λα=, i i i i i d u μρ=Re , ii pi i c λμ=Pr 物性数据λi 、c pi 、ρi 、μ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
化工原理实验(四)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化工原理实验(四)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基本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达到传热稳定时,有()()()()mm W M W p p t KA t t A T T A t t c m T T c m Q ∆=-=-=-=-=221112222111αα (4-1)Tt图4-1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式中:Q - 传热量,J / s ;m 1 -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 c p 1 - 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T 1 -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T 2 -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m 2 -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 c p 2 - 冷流体的比热,J / (kg ∙℃); t 1 -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 t 2 -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α1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 2 ∙℃);A 1 - 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2;()m W T T --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α2 -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 2 ∙℃);A 2 - 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2;()m W t t - -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K - 以传热面积A 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 ∙℃); m t ∆- 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22112211ln W W W W m W T T T T T T T T T T -----=- (4-2)式中:T W 1 -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T W 2 -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
实验三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空气-水蒸气体系)

实验三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空气-水蒸气体系)3.1 实验目的1)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2)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和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并随着流量的变化规律;3)掌握热电阻测温方法;4)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VB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使用。
3.2 基本原理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空气,水蒸气冷凝放热以加热空气,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关系式:V ρC P (t 2-t 1)=α0A 0(T -T W )m =αi A i (t w -t)m (1—15) 式中:V 被加热流体体积流量,m 3/s ; ρ 被加热流体密度,kg/m 3; C P 被加热流体平均比热,J/(kg ·℃);α0、αi 水蒸气对内管外壁的冷凝给热系数和流体对内管内壁的对流给热系数,W/(m 2·℃);t 1、t 2 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A 0、A i 内管的外壁、内壁的传热面积,m 2; (T -T W )m 水蒸气与外壁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22112211ln )()()(w w w w m T T T T T T T T Tw T -----=- (1—16)(t w -t)m 内壁与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w -----=- (1—17) 式中:T 1、T 2 蒸汽进、出口温度,℃; T w1、T w2、t w1、t w2 外壁和内壁上进、出口温度,℃。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即λ值很大,且管壁厚度很薄时,可认为T w1=t w1,T w2=t w2,即为所测得的该点的壁温。
由式(1—17)可得:m P Tw T A t t C V )()(0120--=ρα (1—18)mw P it t A t t C V )()(012--=ρα (1—19) 若能测得被加热流体的V 、t 1、t 2,内管的换热面积A 0或A i ,以及水蒸气温度T ,壁温T w1、T w2,则可通过式(1 —18)算得实测的水蒸气(平均)冷凝给热系数α0;通过 式(1 —19)算得实测的流体在管内的(平均)对流给热系数α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xx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xxxx 专业:化学工xxxx 班级:能xx
故可由实验获取的数据点拟合出相关准数后,即可作出曲线,并与经验公式的曲线对比以验证实验效果。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由蒸汽发生器、玻璃转子流量计、套管换热器及温度传感器、温度显示仪表等构成。
装置参数中:紫铜管规格12×2mm,即内径为8mm,长度为1m。
1-进水管路;2-蒸汽入口;3-玻璃转子流量计;4-冷流体进口温度;5-套管换热器;6-惰性气体;7-蒸汽进口压力表;8-蒸汽温度;9-蒸汽出口温度;10-冷流体出口温度;11-水箱;12-水泵;13-旁路球阀;14,16-冷凝水排空阀;15-蒸汽进口调节球阀;17-流体流量调节阀水—汽体系: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套管换热器,与来自水箱的水进行热交换,冷凝水经管道排入地沟。
冷水经增压泵和转子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紫铜管),水流量可用阀门调节调节,热交换后进入下水道。
注意本实验中,冷流体并非循环使用,实验过程中需要给水箱连续通水源。
四、实验步骤
1.手动操作
(1)检查仪表、水泵、蒸汽发生器及测温点是否正常,检查进系统的蒸气调节阀是否关闭。
(2)打开总电源开关、仪表电源开关(由教师启动蒸汽发生器和打开蒸气总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