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3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小说•白话小说《西游记》明•吴承恩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100回.〔天都外臣序本〕《三国演义》明•罗贯中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120回.〔程乙本〕《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2回.〔尚友堂重刊本〕《三刻拍案惊奇》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型世言》明•陆人龙40回.〔奎章阁本〕《花月痕》清•魏秀仁56回.〔通行本〕《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60回.〔通行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糊涂世界》清•吴趼人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瞎骗奇闻》清•吴趼人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发财秘诀》清•吴趼人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劫馀灰》清•吴趼人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说岳全传》清•钱彩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说唐》清•无名氏66回.〔通行本〕《说唐后传》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说唐三传》清•中都逸叟编次90回.〔通行本〕《薛刚反唐》清•如莲居士100回.〔通行本〕《绣鞋记》清•乌有先生20回.〔通行本〕《海上花列传》清•韩庆邦64回.〔通行本〕《平山冷燕》佚名20回.〔通行本〕《赛花铃》清•白云道人16回.〔通行本〕《九命奇冤》清•吴趼人36回.〔通行本〕《狐狸缘全传》22回.〔通行本〕《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40回.〔通行本〕《情梦柝》清•蕙水安阳酒民20回.〔通行本〕《老残游记》清•刘鹗20回.〔通行本〕《品花宝鉴》清•陈森编62回.〔通行本〕《绿野仙踪》清•李百川100回.〔通行本〕《飞龙全传》清•吴璇60回.〔崇德书院本〕《隋唐演义》清•褚人获100回.〔通行本〕《杨家将》清•佚名50回.〔通行本〕《呼家将》清•佚名40回.〔通行本〕《济公全传》清•郭小亭240回.〔通行本〕《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刊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京本通俗小说》7回.〔缪荃悄刻本〕《宜春香质》明•醉西湖心月主人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隋炀帝艳史》明?齐东野人40回.〔通行本〕《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6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三国志平话》3回.〔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武王伐纣平话》3回.〔通行本〕《封神演义》明•许仲琳100回.〔清褚人获序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罗懋登100回.〔明万历二十六年三山道人刻本〕《金瓶梅词话》明•笑笑生100回.〔万历本〕《英烈传》明•佚名80回.〔通行本〕《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蔡元放108回.〔通行本〕《三遂平妖传》明•罗贯中20回.〔通行本〕《禅真逸史》明•清溪道人40回.〔通行本〕《禅真后史》明•方汝浩54回.〔通行本〕《杜骗新书》明•张应俞24回.〔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风流和尚》明•无名氏12回.〔通行本〕《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主人12回.〔通行本〕《续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主人12回.〔通行本〕《剑侠传》明•王世贞4回.〔通行本〕《万花楼演义》清•西湖居士68回.〔同文堂刊本〕《洪秀全演义》清•黄小配54回.〔笔记小说大观本〕《儒林外史》清•吴敬梓56回.〔卧闲草堂本〕《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100回.〔通行本〕《怡情阵》清•江西野人编演10回.〔通行本〕《浓情快史》清•嘉禾餐花主人30回.〔啸花轩刻本〕《镜花缘》清•李汝珍100回.〔点石斋石印本〕《孽海花》清•曾朴35回.〔通行本〕《续孽海花》张鸿(燕谷老人)35回.〔通行本〕《韩湘子全传》30回.〔通行本〕《七侠五义》清•石玉昆120回.〔通行本〕《三侠五义》清•石玉昆120回.〔通行本〕《七剑十三侠》清•唐芸洲180回.〔光绪二十九年集成本〕《施公案》清•佚名180回.〔宝文堂本〕《施公案续》清•佚名180回.〔宝文堂本〕《刘公案》清•佚名(曲本)107回.〔车王府曲本〕《彭公案》清•贪梦道人100回.〔清光绪壬辰京都经国堂刻本〕《三侠剑》清•张杰鑫7回.〔通行本〕《小八义》105回.〔通行本〕《小五义》清•石玉昆248回.〔通行本〕《八洞天》清•笔炼阁编述8卷.〔通行本〕《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18回.〔萃芳楼藏版本〕《儿女英雄传》清•文康等72回.〔北京聚珍堂本〕《于少保萃忠全传》40回.〔通行本〕《十二楼》清•李渔38回.〔通行本〕《九云记》清•无名氏33回.〔通行本〕《青楼梦》64回.〔通行本〕《风流悟》清•坐花散人8回.〔通行本〕《女娲石》清•海上独啸子16回.〔通行本〕《醒名花》清•墨憨斋16回.〔通行本〕《明珠缘》明•佚名50回.〔通行本〕《八段锦》清•醒世居士8回.〔醉月楼刊本〕《幻中游》清•烟霞主人18回.〔通行本〕《五美缘》清•寄生氏80回.〔通行本〕《醋葫芦》清•伏雌教主20回.〔通行本〕《疗妒缘》清•静怡主人8回.〔通行本〕《警寤钟》清•嗤嗤道人16回.〔通行本〕《玉蟾记》清•通元子53回.〔通行本〕《珍珠舶》清•烟水散人18回.〔通行本〕《梦中缘》清•李修行15回.〔通行本〕《都是幻》清•潇湘迷津渡者12回.〔通行本〕《玉楼春》清•白云道人24回.〔通行本〕《锦香亭》清•素庵主人16回.〔清初写刻本〕《痴娇丽》清•情痴反正道人13回.〔通行本〕《痴人福》清•不题撰人9回.〔上海书局石印本〕《风月梦》清•邗上蒙人33回.〔上海申报馆排印本〕《蝴蝶缘》南岳道人编16回.〔通行本〕《绣球缘》29回.〔通行本〕《九尾龟》清•张春帆192回.〔点石斋刊本〕《石点头》12回.〔通行本〕《野叟曝言》清•不题撰人152回.〔毗陵汇珍楼新刊本〕《女仙外史》清•吕熊100回.〔通行本〕《补红楼梦》清•嬛山樵48回.〔通行本〕《后红楼梦》清•逍遥子30回.〔嘉庆白纸刊本〕《红楼复梦》100回.〔通行本〕《红楼真梦》清•郭则64回.〔通行本〕《红楼圆梦》清•临鹤山人31回.〔通行本〕《红楼梦影》清?云槎外史24回.〔通行本〕《红楼梦补》清•沈懋德48回.〔民国三年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绮楼重梦》清•兰皋主人48回.〔通行本〕《增补红楼梦》清•嫏嬛山樵32回.〔道光四年本衙藏本〕《蜃楼志》清•庾岭劳人24回.〔通行本〕《歧路灯》清•李绿园108回.〔清义堂本〕《天豹图》清•不题撰40回.〔丰胜书坊刊本〕《梼杌闲评》清•不题撰人49回.〔通行本〕《西湖二集》清•周清原34回.〔通行本〕《绣戈袍全传》清•江南随园主人42回.〔通行本〕《粉妆楼全传》清•竹溪山人80回.〔宝华楼刊本〕《春柳莺》南北鹖冠史者10回.〔清坊刊本〕《蕉叶帕》清•无名氏16回.〔清刻本〕《空空幻》清•梧冈主人18回.〔通行本〕《巫梦缘》佚名18回.〔通行本〕《娱目醒心编》清•杜纲18回.〔通行本〕《永庆升平前传》清•姜振名、郭广瑞18回.〔北京宝文堂刊本〕《昭阳趣史》明•古杭艳艳生4回.〔通行本〕《株林野史》清•痴道人编辑16回.〔通行本〕《林兰香》清•清•随缘下士编64回.〔道光十八年本,大连图书馆藏〕《五色石》清•笔炼阁主人8回.〔大连图书馆藏原刊本〕《桃花庵》清24回.〔通行本〕《弁而钗》清•醉西湖心20回.〔通行本〕《桃花影》清•徐震12回.〔通行本〕《巫山艳史》不题撰人16回.〔通行本〕《五凤吟》清•云间嗤嗤道人20回.〔通行本〕《绣屏缘》清•苏庵主人编次20回.〔通行本〕《锦绣衣》12回.〔通行本〕《载花船》4回.〔通行本〕《何典》清•过路人编定10回.〔通行本〕《再生缘》清•陈端生40回.〔通行本〕《笏山记》清•蔡召华69回.〔通行本〕《岂有此理》清•空空主人12集.〔通行本〕《廿载繁华梦》清•黄小配40回.〔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新中国未来记》清•梁启超5回.〔《饮冰室合集》本〕《绿牡丹》清•无名氏64回.〔芥子园藏板本〕《巧联珠》清•烟霞逸士16回.〔可语堂刊本〕《白圭志》清•崔象川15回.〔通行本〕《双凤奇缘》清•雪樵主人80回.〔经文堂刊本〕《后西游记》40回.〔通行本〕《新西游记》清•陈景韩6回.〔小说林铅印本〕《后水浒传》46回.〔通行本〕《荡寇志》清•俞万春78回.〔通行本〕《驻春园小史》清•吴航野客26回.〔通行本〕《负曝闲谈》清•欧阳钜源30回.〔通行本〕《飞花艳想》清•樵云山人编次18回.〔通行本〕《凤凰池》清•烟霞散人编16回.〔通行本〕《雪月梅》清•陈朗50回.〔德华堂藏版本〕《东游记》56回.〔通行本〕《海上尘天影》清•梁溪司香旧尉60回.〔通行本〕《海游记》清•无名氏30回.〔通行本〕《恨海》清•吴趼人10回.〔通行本〕《李笠翁小说十五种》清•李渔15种.〔通行本〕《豆棚闲话》艾衲居士编12则.〔通行本〕《续英烈传》清•空谷老人编次34回.〔集古斋梓刻,经国堂刊印本〕《续金瓶梅》清•丁耀亢64回.〔通行本〕《洞玄子》1回.〔双梅影龛丛书本〕《肉蒲团》明•李渔20回.〔通行本〕《浪史奇观》40回.〔通行本〕《灯草和尚》12回.〔通行本〕《痴婆子传》芙蓉主人2回.〔通行本〕《如意君传》明•徐昌龄1回.〔明刊本〕《赵飞燕外传》伶玄1回.〔通行本〕《杏花天》14回.〔通行本〕《绣榻野史》明•吕天成2回.〔通行本〕《僧尼孽海》明•唐寅30回.〔通行本〕《春闺秘史》10回.〔通行本〕《姑妄言》清•曹去晶24卷.〔通行本〕《别有香》16回.〔通行本〕《春梦琐言》1回.〔通行本〕《控鹤监秘记》1回.〔通行本〕《素娥篇》42节.〔通行本〕《一片情》14回.〔通行本〕《妖狐艳史》12回.〔通行本〕《两肉缘》12回.〔通行本〕《碧玉楼》18回.〔通行本〕《桃花艳史》清•佚名18回.〔通行本〕《风月鉴》清•吴贻棠18回.〔通行本〕《灯月缘》清•携李烟水散人12回.〔通行本〕《玉娇梨》明•荑秋散人18回.〔通行本〕《龙阳逸史》明•京江醉竹居士20回.〔通行本〕《闹花丛》清•故苏痴情士18回.〔通行本〕小说•文言小说《穆天子传》战国•佚名6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天一阁本〕《燕丹子》3卷.〔平津馆丛书孙星衍校订本〕《异苑》晋•刘敬叔10卷.〔四库全书本〕《搜神记》东晋•干宝20卷.〔津逮秘书本〕《搜神後记》旧题晋•陶潜10卷.〔四库全书本〕《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36篇四库全书本〕《殷芸小说》南朝梁•殷芸10卷.〔通行本〕《游仙窟》唐•张鷟1卷.〔通行本〕《太平广记》宋•李昉50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夷坚志》宋•洪迈206卷.〔涵芬楼排印本〕《醉翁谈录》宋•罗烨20卷.〔通行本〕《绿窗新语》宋•皇都风月主人辑2卷.〔通行本〕《剪灯新话》明•瞿佑4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剪灯馀话》明•李祯1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觅灯因话》明•邵景詹2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古今谈概》明•冯梦龙36卷.〔通行本〕《古今说海》明•陆楫等4卷.〔通行本〕《类说》明•冯梦龙36卷.〔通行本〕《虞初新志》清•张潮辑2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情史》明•江南詹詹外史24卷.〔通行本〕《聊斋志异》清•蒲松龄12卷.〔铸雪斋钞本〕《女聊斋志异》清•贾茗辑4卷.〔通行本〕《子不语》清•袁枚24卷.〔通行本〕《续子不语》清•袁枚10卷.〔通行本〕《萤窗异草》清•长白浩歌子12卷.〔通行本〕《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24卷.〔通行本〕《玉梨魂》徐枕亚30卷.〔通行本〕《断鸿零雁记》清•苏曼殊27章.〔通行本〕。

中国古典文学小说推荐

中国古典文学小说推荐

中国古典文学小说推荐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绚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珍宝。

中国古典文学小说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国古典文学小说推举,欢迎查阅!中国古典文学小说推举1.《水浒传》元末明初传为施耐庵创作长篇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梁山英雄抵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2.《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布满奇情幻想的浪漫主义杰作,神话小说第一书,在缤纷的神话之境中展现生活的真实,是荒诞与完满的结合。

经典桥段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高老庄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

3.《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经典桥段有煮酒论英雄、桃园三结义、败走华容道、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4.《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一部最宏大的文学奇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呈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5.《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超全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超全
三、《双和欢》 虐部 清 吕天成抄本
好端端良家俏女,无端端卖入娼家,方知妓院实乃女人的地狱,男人的乐园。诸般整治妓女的残忍法门,种种无行嫖客的淫心冷面。一次又一次被卖,一夜又一夜折辱,历尽"生作万人妻,死为无夫鬼"的极端体验。
四、《玉支肌》 难部 明 沈德符抄本
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富盛名的“同性恋”之作。所谓“品花”之“花”,实为“男花”。书中专写男风盛行的梨园酒楼戏馆生活,大肆宣扬“同样好色,不必分男女;好女而不好男,是好淫而非好色”等谬论,不厌其详地揭秘种种歧变性心理,将文人雅士,公子王孙与之间貌似同性相恋,实为同性相奸的丑恶状态栩栩如生地呈于纸上,是晚清中国文人津津乐道的“必读”闲书之一。
《玉楼春》清·嘉庆年间禁 遭禁原因:房中术、性虐待情节
本书为臭名昭著的明清淫书《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惹草,以道家“房中术”折磨摧残青春女性,品行极其恶劣,是封建男性歧视女性、虐待女性的一部活證。
《九尾龟》清·同治年间禁 遭禁原因:妓院生活
中国古代禁毁小说超全
作者: 姜大林
1。古文人将历代禁书中描述香艳程度列为以下九品:
上等三品,通篇谈香艳。
上上:《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控鹤监秘记》、《汉宫春色》、《河间妇传》;
上中:《三山秘记》、《痴婆子传》、《闺艳秦声》;
上下:《金瓶梅》、《肉蒲团》、《海陵王》、《杏花天》;
以一晚清书生在新兴城市上海青楼妓馆中的荒唐生活,不厌其详地细述城市环境下男性的嫖妓心理以及花样翻新的变态行为,引起一时轰动,被同好者奉为“娼家指南”、“獵妓经典”,甚至有人持此书按图索骥,一一遍访书中各处“仙乡艳境”,模仿书中人物作派狎妓取乐,因而遭到严令毁版,自此长期处于地下传抄状态。

中国神话故事书籍介绍

中国神话故事书籍介绍

以下是一些中国神话故事书籍的介绍:
1.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讲述了古
代中国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等自然景观,也描绘了各种神祇、怪兽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2. 《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
讲述了周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神话传说,包括各种神祇、妖邪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3.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神
话传说,包括各种神祇、妖邪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4.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生活故事。

小说中也包含了大
量的神话传说,包括各种神祇、妖邪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5.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
讲述了各种神怪、妖魔和鬼怪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融入了
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恐惧。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简介与故事梗概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简介与故事梗概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简介与故事梗概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有四部被誉为“四大名著”的作品,它们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四部名著的简介和故事梗概。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它描绘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历程,以及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对贾府众多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以及人性的善恶之间的矛盾。

作品中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是一部以佛教故事为背景的神魔奇幻小说。

它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行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他们在路上遭遇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和考验,但最终通过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一切困难。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对抗邪恶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英雄史诗。

它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群被剥削和压迫的农民起义军在梁山泊聚集起来,与朝廷对抗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108位英雄人物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他们的勇猛和义气,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作品中充满了激烈的战斗和悲壮的英雄主义,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它描绘了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小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他们与曹操、孙权等各方势力的斗争。

作品中充满了智谋和战略的较量,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命运。

《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又一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四部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贾府、西行路、梁山泊和三国时期的描写,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

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史及其代表作

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史及其代表作

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史及其代表作小说的起源在古代中国,“小说”的概念相当含混。

尽管《庄子·外物》中已出现“小说”字眼,但并不是在文类意义上使用的。

班固《汉书·艺文志》收录“小说”15家,并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此说影响甚大,可仍是界说不清。

后人虽借助“虚—实”这一理论尺度,力图把小说与史书区分开来(如明人胡应麟、清人纪昀等),然中国“小说”概念之含混这一先天性特点,仍无法根本改变。

一方面是不同时代“小说”的概念有所演变;一方面是同一时代接受不同文学传统的作家批评家心目中的“小说”大不一样。

大致而言,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概念大大超过现代文类学意义上的小说(在现代人看来,许多文言小说不是小说),而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概念则可能小于现代文类学意义上的小说(宋代说话四家,小说只居其一)。

小说的发展历程一、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二、成熟期:(魏晋至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雏型。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经典书目中国语言文学经典书目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涵盖了各个时期和流派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中国语言文学经典书目的介绍。

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2.《水浒传》: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描绘了宋江、李逵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悲壮故事,通过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3.《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要角色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取经西天的故事,展示了佛教思想和人性的较量。

4.《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教诲,强调了道德修养、仁爱之道和君子的行为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5.《诗经》:又称《毛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包括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内容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感情,是研究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6.《史记》: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以五帝至汉武帝共130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编史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7.《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

主要介绍了战争策略和兵法原则,对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兵学经典。

8.《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主要阐述了道家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反常制胜的原则,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和修身养性都有深远影响。

9.《文心雕龙》:南朝梁代刘勰所著的文艺评论著作,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奠基之作。

通过对文学创作的评述和分类,提出了“章句之难易”、“文心之广狭”等观点,对文学创作和鉴赏有重要启示。

10.《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所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编年史。

以汉至五代的历史为主线,详细记述了各个朝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事件,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经典小说排行榜3篇

古代经典小说排行榜3篇

古代经典小说排行榜第一篇:《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中的代表之一。

小说共120回,描写了一段极其复杂的封建社会家族生活和爱情故事,被誉为是中国小说的高峰之一。

小说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官场、官场、商场等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假。

小说描写细腻、入微,情节曲折、丰富,描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性格深入刻画,富有哲理意味。

《红楼梦》创造了复杂的人物关系,丰富的人物性格,优美的诗词歌赋,丰富的神话传说,清雅的名著文化,成为世界文学宝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第二篇:《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最著名的神话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中的代表之一。

小说通过描述唐僧四人奋斗取经的经历,逐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各种黑暗现象和人之相互影响的道理。

小说共计100回,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笔优美、典雅,具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丰富,充满着人性的善良、智慧和伟大。

《西游记》以探寻人生真理和追求正义为主题,压制了爱情和亲情等个人情感,凸现了人物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启迪。

第三篇:《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经典民间小说之一,是描写盗匪起义的长篇小说。

小说共计100回,描写了宋朝初年农民起义领袖所领导的108位英雄人物的故事,涉及的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水浒传》独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刻画的角色曲折而复杂,尤其是梁山好汉的形象,更加完整和复杂,描写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小说中融合了大量的武打、冒险、爱情等元素,以及高潮迭起、结局悲凉的故事情节,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杰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大体可以归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类。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归纳为讲史(包括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世情(包括人情和讽刺),神魔(包括志怪和神魔)三种,也是写历史、写现实、写神怪。
中国古代小说重大题材多,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以伦理化、政治化为特征的,注重封建社会的秩序化,追求人格道德的完善化,关心人伦关系的规范化,因而选择重大题材是作家的神圣使命。作家相当自觉地把他们的视线集中在关系国家命运、世风道德等重大问题上。因而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谴责讽刺小说就应运而生了。即使灵怪神魔小说与佛教道教的流行有关,但仍以儒为主,儒佛道三教合一,通过灵怪神魔故事,达到教化的目的。
4、结构与语言
西方是先有长篇小说后有短篇小说,而中国则相反先有短篇后有长篇。因而,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也不同于西方小说。
①文言小说深受史传文学特别是《史记》的影响。大部分文言小说都是传记体。白话短篇小说基本上也是人物传记的体例。总之无论文言或白话短篇小说都是纵向地顺序地讲述人物的一生中几件重大事件,有头有尾,而少有西方短篇小说那样横切人物片段生活甚至只描写一个瞬间的心理活动。
3、人物塑造
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经历了从实录到虚构、从类型化人物到类型化典型、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发展过程。
唐以前的小说还属于记述怪异和实录人物言行的阶段,没有自觉地创造人物形象。到了唐传奇开始进行艺术虚构,在故事情节开展中注意刻画人物。但是,人物刻画还服从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个性不够鲜明,小说人物还处于类型化阶段。到了宋元话本出现,注意把故事情节的曲折开展与人物个性的刻画统一起来,在类型中有了个性。在宋元话本基础上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游传》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类型化典型形象。这些类型化的典型人物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产物。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以古拙雄浑为美的审美趣味,要求和谐与整一的古典美学原则。这些典型人物没有西方小说中人物“灵与肉”的搏斗,没有忏悔与赎罪意识,没有人格的分裂。我们不能以西方小说为标准来贬低英雄人物的典型意义。
。《水浒传》和《红楼梦》达到古代小说语言成就的高峰。
5、融合与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民族形式、民族风格,它的繁荣发展除了上述诸因素外,还应考察其内部发展演变的情况。
中国古代小说可分为几种类型,它们以共同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为基本特征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但又是不断融合演变的。它演变的方式是同类小说的纵向延伸和不同类型小说的横向融合两种方式。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清初,《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说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出现了反映个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情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小说尚未出现,这一时期兴盛的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绍。
②长篇小说一部分由“讲史”发展而来。说话艺人依据的重要材料是史书。受《史记》分为传记合为通史体例的影响,“说话”艺人要把长篇故事分若干次讲完,一次讲述一个故事,这就造成“讲史”话本基本上是把短篇故事联缀在一起的体例。长篇小说另一部分由“小说”演变而成,这类长篇小说更是短篇连缀体。到了《金瓶梅》出现,长篇小说才摆脱了线性结构,发展为网状结构。
1、创作思想
儒家哲学思想把本体论、认识论始终融合在道德论中,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它的文艺思想强调“诗言志”
“文以载道”,倡导文学的教化作用。因此,小说作家在作品中总是按照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道德观念来塑造人物达到文艺的教育作用。
2、作品题材
中国古代小说在题材方面的特点是历史题材多、重大题材多、因袭继承现象多。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研究
第一节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
我国宋代以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文言短篇小说。宋以后,白话小说异军突起,很快取代了文言小说成为古代小说的主要形式,但作为文言小说并未绝响。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文言小说类型为志人志怪小说和传奇体文言小说。以下,我们着重就这两种文言小说作一概述。
3、转变期(宋元):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小说创作群体扩大,题材增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就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经过世代积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荣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停滞阶段。明嘉靖、万历年间到明末,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是《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话短篇小说集。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成为小说的主潮。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小说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长篇小说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作品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
2、成熟期(魏晋至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雏型。但他们仍然没有摆脱依附历史著作的状态,作家也不是有意为小说,形式较简单,只是“粗陈梗概”而已。唐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作家开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分期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古代小说的发展情况,我们把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
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在人情小说崛起之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中多融入人情小说的成分,使它们在保持其原有特性基础上,更贴近现实生活。基本上属于神魔类的《绿野仙踪》在神魔小说的框架中更多地反映人情世态,而其主要价值恰恰在于描写人情的部分。《水浒后传》直接继承《水浒传》,基本上是英雄传奇小说,但其中纳入才子佳人的故事。古代小说数量之多令人吃惊但精品之少却令人遗憾。这说明单凭题材的因袭、延伸作品难以成功;只靠题
中国古代小说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造成中国小说迥异于西方小说的主要原因是:1、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互相融合与碰撞的政治伦理思想;2、注重纂修历史和史传文学的影响;3、说唱文学的影响;4、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其他文艺形式的融合、渗透。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使中国古代小说在下列几个方面,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的特点,使古代优秀小说总是引导读者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社会正义,而不要沉溺于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里;总是在作品中高扬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鼓舞人民为美好前途而斗争,而不要消极颓废、意志消沉。西方小说强调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和神学统治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他们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可以置国家人民的命运而不顾,不是战斗在战场,而是决斗于情场,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在中国老百姓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中是难以想象的。当然,中国古代小说中也有些作品成为宣扬封建道德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因袭现象比较严重。
以上两种情况基本上都属于同类小说之间的延伸、演变、发展;另一种情况,则是不同类小说的横向融合,产生新的品种或新的风格。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结合为公案侠义小说就是产生了新的品种。而更多的是在保持一类小说基本模式的同时吸收融合另一类小说的写法,产生新的风格。历史演义融入英雄传奇、神魔小说的写法产生了《禅真逸史》这类小说。
一、先秦两汉的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至先秦,大量在口头流传或载入史书的神话传说、迷信故事、地理博物传说和寓言故事为后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是歌颂创造天地的神灵,从而寄托古先民创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歌颂那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一心为人类谋幸福的神和英雄;钻木取火、仓颉造字等则反映出原始人的伟大创造力。中国的神话虽然与史实相融合,零星分散,但是其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新奇奔放的幻想和理想化的夸张,以及由此所开辟的神怪题材,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写法的融合、借用也不易创造出杰作,只有生活与作家的感情发生火一样关系的时候文艺作品的生命才会燃烧起来。
三、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回顾
在西方社会,小说受到社会重视,小说家也有崇高的地位。而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学是诗歌和散文,小说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闲书”,小说家也默默无闻,很多小说家没有留下姓名,很多小说只靠抄本流传,无力发行;小说理论也不发达。小说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是到了晚清才开始的。五四运动以后,对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史的研究进入了比较自觉和系统的阶段。鲁迅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拓者,他的《古小说钩沉》辑录了隋以前的古小说,《唐宋传奇集》汇编了唐宋传奇,《小说旧闻钞》又编辑了元明清时期关于小说的评论资料。这三本书极具史料价值,在此基础上鲁迅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勾勒出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基本轮廓,建立了比较科学的体系。全国解放之后,矛盾、何其芳、吴组缃、吴小如、李希凡等一大批学者对古代小说,特别是《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进行了深入研究。资料工作也更有系统。文革期间,古代小说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古代小说研究进入全面繁荣的新时期。表现在:其一、研究方法的更新与多元化。其二、古代小说研究范围的扩大。其三、小说文献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其四、成立了各种学会,研究工作更有组织。在此,向大家推荐几本参考书目,以备平时参阅。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刘上生:《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齐裕焜、欧阳健主编的《中国小说通史系列丛书》(分为神怪、历史、社会、人情、英雄侠义五卷)等。
③史传文学是历史家为历史人物作传,说话是说书人讲述人物故事。因此,中国长短篇小说多是第三者叙述而没有第一人称的写法;大多是顺序叙述人物和事件,极少运用倒叙、插叙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