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史

合集下载

古代小说史

古代小说史

1、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中国古代最早产生和兴盛的是文言小说魏晋南北朝是文言小说产生和初兴时期,志怪类和志人类笔记体小说正式形成并兴盛繁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幽冥录》,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杂史杂传体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相当繁荣,出现了《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飞燕外传》等众多作品。

这类小说成为笔记体小说向唐代传奇小说演进的桥梁。

唐代文言小说创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越,唐传奇在创作宗旨、描写对象、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发生了新的转变和突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进入了自觉时期和成熟与繁荣阶段。

初唐盛唐时期,王度的《古镜记》是现存最早的初具传奇小说特征的作品,张鷟的《游仙窟》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唐时期,题材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以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最多,例如元稹的《莺莺传》,晚唐时期,作品数量多但思想和艺术远不如盛唐,代表作,杜光庭《虬髯客传》宋元时期白话本小说发展成熟并兴盛,,宋代传奇小说主要有历史和爱情两大类,取材与历史的传奇作品颇近杂史杂传小说例如无名氏的炀帝三记(《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作者佚名的《李师师外传》,描写爱情的代表作是宋代秦醇的《谭意歌》。

明代文言小说逐渐复兴繁荣,明初作家作品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瞿佑的《剪灯新话》;明中后期小说进一步回归繁荣,不但作品数量增多,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也发生了新变化,思想内容上,有些文人自觉“适俗”,在小说中着力渲染男女之情,甚至有较艳情描写,艺术方面,文言小说也顺应了市民阶层思想和文化需求,明显的表现了世俗化、通俗化倾向清代,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到最高峰并逐渐衰落,清初,出现了集大成和大总结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近代以来,时代剧变,西风东渐,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倡导白话文学,现代文学创作历史地选择了白话小说,文言小说最终退出了中国小说的历史舞台。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贾母处: 轩峻壮丽,热闹 ❖贾赦处: 小巧别致,淫靡 ❖贾政处: 堂皇气派,庄重
环境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相吻合
第三课时
文章写人,主次、详略、虚实
结合,集体与单独介绍相结合
主要人物
王熙凤 林黛玉
、贾 母 、贾宝玉
实写、详写
次要人物
邢夫人 、 王夫人 迎春、探春、惜春
略写、实写、集体写
贾政、贾赦
虚写、略写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曹雪芹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 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 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 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第一部分(开端)林黛玉到荣国府。 第二部分(发展)通过林黛玉所见所 闻,介绍贾府环境和人物。 第三部分(结尾)安排林黛玉住处。
❖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 别家不同。”这次来了,他看到的、感受到 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 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 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 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 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 (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 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 奴隶。
根据以上思路,分析贾母处、 贾赦处、贾政处的环境特征各是 怎样?作者有何用意?
··
·
词语 偏僻 便宜 态度 风流 风骚
古义
今义
偏激 不端正 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的演变。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阶段和经典作品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一、起源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小说主要以说话艺术为主,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传统民间故事为素材,形成了最初的小说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开始与戏曲和文言文体裁结合,逐渐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技巧。

这使得古代小说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也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小说主要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结合了戏曲和文学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梁公乘》、《杨家将》等。

2. 宋代宋代是古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

这时的小说不再局限于民间故事,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情节和更复杂的人物形象。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喜爱。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铺陈,强调写实和艺术的结合。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缺陷,具有强烈的现实和批判意义。

三、经典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通过写贾府与金陵十二钗的爱恨情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塑造了108位英雄豪杰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正义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人物描写成为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历代小说演变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寓言、史传文学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标志小说体裁的确立)唐:传奇、传奇小说(小说进入自己创作时代)宋:分两支:短篇文言小说和白话,宋代文言成就不高,白话:宋元话本,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明:四大奇书:三国、西游、水浒、金瓶梅(长篇)三言二拍(短)清:文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一)1.关于“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

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

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

他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

这虽是小道亦有可取之处。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

镜话—本— 的(出。清现)是从李“汝小此珍说《史,镜上花的中缘一》大国。变迁”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章回小说为主
。“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 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三国志平话》
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军等也在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三冰言心二 、拍孙三赞犁今、国古姚,雪演聊垠斋、义史周书而》西复厢是镜。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 小说
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水——(明)施耐庵《水浒传》;
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倾向于现实主义,有成就的小说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等
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 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官场——(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明、清时期,长篇的章回小说、短篇的白话小说、文言小说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4、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 三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欧阳山《三家巷》冯德英《苦菜花》 但对中国古典小说来说,则不大适宜,中国小说分志怪、志人、传奇、话本、章回五类。
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远古神话 寓言故事 史传
干宝《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董永、宋定伯捉鬼)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 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 《儒林外史》(吴敬梓)
著名的唐传奇:
蒋防《霍小玉传》 元稹《莺莺传》 李朝威《柳毅传》 白行简《李娃传》 张鹜《游仙窟》 沈既济《枕中记》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 本,文字通顺,《错斩崔宁》《碾玉观音》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的叙事文学传统,但真正成熟起来的时期还是在唐宋时期。

以下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叙事文学以传说、神话、典故等形式传承,如《山海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形式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汉代:汉代以后,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小说创作。

《史记》中的一些章节已经具备了小说的特征,如《五帝本纪》、《夏本纪》。

而另一些作品则更加突出了史料的真实性,如《汉书》、《魏书》。

在此期间,虚构性叙事作品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类别。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小说作品,如《后汉书》、《裴秀才演义》。

这些作品以历史为基础,虚拟了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加强了叙事的虚构性,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了独立的文学类别。

这些作品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5. 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以史书、传记等为基础,融入了一系列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形成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红楼梦》、《金瓶梅》等。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多样。

元代以后,小说开始反映社会现实,纷纷涉及到世俗生活,如《世说新语》。

明代的《聊斋志异》则更加注重奇异幻想的描绘。

清代以后,小说更加注重社会生活的描述,如《儿女英雄传》。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史略虚化到虚拟化,从叙事性传统向艺术性创新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的叙事形式不断丰富,从单一的历史叙述逐渐转向虚构故事的表达,作品的内容也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扩展到广泛的社会现实。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提供了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上。

在中国古代,小说最初并没有像现代小说那样被称为“小说”,而是叫做“志怪”、“笔记”、“杂剧”等,其中以志怪小说最为兴盛。

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古代小说以“志怪”为主要类型,主要
描写一些超自然的事物和人物,具有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聊斋志异》,由蒲松龄所撰写。

2. 汉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代小说开始发展为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世说新语》,它以文字简洁明快、情节丰富多样的短篇故事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人物的品行和故事。

3. 宋元明时期:古代小说在宋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宋代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又分为两个主要流派:一是以描写官场生活和社会风俗为主的“侠义”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二是以描写爱情故事为主的“谈情”小说,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

4. 清代以后:清代以后,小说进一步分化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同时,清代还出现了一些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如陆游的《钗头凤》等。

总体而言,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神秘的志怪小说开始,逐渐转向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并在宋元明清等时期成为一种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

这些古代小说作品不仅是文化的宝藏,也丰富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

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中国古代小说史可分为准备期(远古先秦两汉)、成熟期(魏唐)、繁荣期(明)、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中叶)、演进期(清末)。

二.中国古代小说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三.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大类,又可归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志怪传奇小说:古小说的一种,以记载神鬼怪异故事以及人的异行幻梦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二、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和形成(先秦两汉)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演变期(唐)萧条期(宋元)复兴兴盛和终结(明清)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一、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A社会动乱人民幻想的寄托。

B宗教迷信盛行C谈风盛行。

二、《搜神记》干宝(神仙鬼怪法术)、《博物志》张华(山川地理异物神话)、《拾遗记》王嘉(历史遗闻佚事仙山灵物,想象丰富语言雅畅)--作者、作品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A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

《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代表.B歌颂纯真美好爱情,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C对和平幸福的渴求.《桃花源》四、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小说史上的意义:艺术成就(A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情节曲折多变,表现手法富于现实性B赋予描述对象人性和音容笑貌C初步注意了场面人物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以衬托人物性格.)意义(具有更多的小说因素,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唐传奇,为白话小说,戏剧提供丰富的神怪故事素材.为后代小说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第三节唐代传奇一、唐传奇兴盛的原因:A政治经济发展作家视野开阔,人们敢于大胆反映现实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B 宗教思潮影响.思想渗透因果,佛教故事为传奇提供了部分素材.C文学自身发展,志怪小说史传文学影响,唐更种文学普遍繁荣.,古文运动与诗歌发展.D科举制度也起了推动作用.二、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代表作:A初唐到盛唐过渡期,王度的《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B中唐是黄金时代, 《枕中记》《南柯太守记》,《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C 晚唐演变和衰微期, 《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三、《霍小玉传》妓女与士子的恋爱悲剧结局, 霍小玉美丽痴情而又坚韧刚烈的悲剧形象.《李娃传》思想性格复杂,纯洁而又痛苦的灵魂.《莺莺传》崔莺莺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简介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抨击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四、《南柯太守记》把封建朝廷比作蚁窟,讽刺之情鲜明.《枕中记》卢生梦境中的一生的遭遇无非是劝诫世人不要热衷于功名富贵.简介五、《虬髯客传》红拂李靖虬髯客称为风尘三侠《红线传》身为女奴的豪侠红线《聂隐娘》--礼赞除暴安良的豪侠.简介第四节宋元明传奇小说:两类,一类写帝王后妃,揭露统治者荒淫腐朽,一类写男女恋情和妓女生活.一.《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简介:内容多数是关于婚姻,鬼神怪异的故事.优秀篇章反映封建婚姻制度,现实黑暗和人民进步要求的善良的愿望二.明中叶至清初传奇小说主要反映了哪些社会生活:A有关婚姻作品抨击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妇女追求平等,体现新的婚姻道德观.B敢于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集团,揭露社会腐朽黑暗.C反映商品经济的以展对人们意识的影响.D塑造了自由解放色彩的狂士形象,表明知识分子的苦闷,追求和生活态度.三.明中叶至清初传奇小说承前启后的意义:A取材现实反映时代精神方面有了巨大的超越.B以下层人民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及涉笔国事政治的胆识C对《聊斋》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第五节《聊斋志异》一.作者生平,版本.蒲松龄,一生坎坷,有特殊的生活境遇.二.歌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方面有哪几篇代表作:《連城》《婴宁》《小翠》三.揭露科举制度弊端方面的哪几篇代表作:《叶生》《阿宝》《王子安》四.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有哪几篇代表作:《席方平》《梦狼》《促织》五.《聊斋》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A塑造了性格鲜明色彩特异的人物,充分个性化.B兼顾性格的丰富性C善于运用对照,烘托的手法.D提炼和组织生活的细节刻画人物.六.《聊斋》在故事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结构特点—A曲折多变的情节展开矛盾深化主题.B具有神奇虚幻的特点,充满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C富有很强的戏剧性.七.《谐锋》多写神鬼精怪借题发挥鞭挞嘲讽了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现象.讽刺是主要艺术特点.《萤窗异草》情节曲折语言畅百褶裙善于写景状物注意人物刻画人物内心.《夜雨秋灯录》仿作中最好,较好是一些妇女婚姻题材的作品,贪官土豪也有所揭露,善于刻画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情节曲折婉转结构绵密想象奇特丰富文字清丽畅达.简介聊斋的仿作.第六节《阅微草堂笔记》一.作者纪昀二.它与《聊斋志异》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A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温和有所保留.B抨击宋明理学揭露道家迂腐.C描摹世态揭露丑恶.D议论精当,鞭辟入里,更显出它杂记散文的优势.第二章白话短篇小说第一节概述一.话本兴盛的原因:社会政治发展变化市民阶层发展壮大说话艺术兴盛.B文学自身发展.二.“说话”可分为小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四家第二节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的体制:题目,入话,正话,篇尾二、宋元话本散见明代哪些本集中:《清平山堂话》,《京本通俗小说》,《熊龙锋四种小说》,冯“三言”中三、《碾玉观音》赞秀秀争取自主婚姻的顽强斗争精神,揭示下层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伦理道德的反抗.《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快嘴李翠连》的思想内容:执着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四、《错斩崔宁》《简贴和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思想内容:抨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五、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A塑造了栩栩如生时代气息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秀秀、小夫人,李翠莲B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人物的言行等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

《错斩崔宁》C善于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D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情节安排讲究巧合。

E白话语言叙事状物,人物语言个性化,运用概括性强的俗语谚语。

六、宋元话本在小说史上的历史意义:A第一次全面突破用语,用白话写作。

B题材更新,取材市民生活情感。

C对长篇白话小说,戏曲影响,白话长篇受益于人物细节情节语言。

发展为拟话本。

提供戏曲题材。

第三节“三言”和“二拍”一、“三言”,“二拍”简介:三言二拍是明中叶冯梦龙和凌蒙初拟话本小说集.模拟小说话本创作,供文人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话本.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多数是作者润色的宋元明话本明代文人拟话本作者自己创作的少。

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所有作品都是作者自己创作的。

冯认的进步文学观:小说可以不拘泥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应该有较多的艺术概括和虚构的自由,但都要符合生活的情理。

二、思想特色:A商人生活的生动画卷。

代表作为《施润泽滩阙遇友》《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等B惊世骇俗的市民爱情观。

代表作有《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寻夫》《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C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代表作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等三、艺术特色:“三言”、“二拍”在人物塑造方面较宋元话本有哪些发展:篇幅加长,主题更集中鲜明,结构更严谨情节更曲折,尤其是人物塑造上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明代社会中的各类人物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A把人物置身天真实的环境遭遇刻画性格特征。

B透过言行揭示人物性格,具有生动性和可感性。

C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D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反复渲染。

E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内心。

第四节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一、李渔生平及白话小说集《无声戏》与《十二楼》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

A描写爱情的悲欢离合遭遇矛盾表现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

如谭楚玉戏里传情、合影楼B暴露统治者荒淫揭露官场黑暗吏治腐败社会风气恶浊,如鹤归楼萃雅楼老星家戏改八字C描绘市民生活图景,如乞丐行好事、妻妾败纲常。

二、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戏剧化的小说艺术特色A注重故事的新鲜奇特,B借鉴戏曲结构,结构单纯主线明确前后照应。

C语言浅显通俗生动风趣D具有喜剧性特色。

缺点:为情节而情节,有的显轻佻,有的庸俗。

第五节明清其它白话短篇小说一、《鼓掌绝尘》风花雪月四集,风雪集写才子佳人爱情故事,花月集写官场、人情《石点头》写市民生活妇女遭遇科举弊端《西湖二集》内容较广,官场科场揭露尤为深刻。

《幻影》别名三刻拍案惊奇,写伦理官科场佛门市井等社会风情画卷――简介二、《清夜钟》反映明清更替之际动乱的社会现实,写农民军的胜利明王朝的腐败《醉醒石》取材现实写官吏的贪腐僧人术士的虚伪科举的弊端《豆棚闲话》类似十日谈,将十二故事贯穿,写明末吏治世风人情投清土大夫《五色石》暴露官场科场,主张男女爱情婚姻以貌取人的进步思想,情节曲折语言丰富是明清拟话本的上乘之作――简介第三章历史演义小说第一节概述一.“讲史”话本的特点:A取材历史以朝代为主体B讲述历代兴亡之事C正史书面语言D篇幅较长分节叙述。

二.《新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是现存的“讲史”话本三.古代小说理论家对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意见:A正史派主张忠实于历史只是把历史通俗化。

B创作派反对照搬历史,允许艺术虚构。

第二节《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影响了戏曲、说唱、生活及全世界。

一.作者与版本元末罗贯中二.成书过程:三国故事广为流传宋代有说书,金元有三国戏,有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

罗以三国志平话为框架,吸收民间传说中的生动的故事情节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价值:它是乱世英雄的颂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客观上反映人民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的美好愿望。

其卓越的史识,认真的反思深刻的哲理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

四.《三国演义》是震撼人心的道德悲剧:强大的艺术魅力之一。

在事业与道德发生矛盾时展开道德悲剧的描写,在展现人物品质缺陷中表现人物的道德悲剧。

五.《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成就与不足:A浓墨重彩用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B善于用传奇性的细节和情节塑造人物。

C对比、烘托的手法塑造D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

缺点:人物性格单一而缺少变化,只有人物的横断面没有性格的民展史,,性格形成缺少依据。

写下层人民老百姓日常生活苍白无力。

人物语言个性化不够,缺少生活气息。

六.《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成就:A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

B全景性的战争描写C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

七.正确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根据史料整体把握溶入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对人物进行类型化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