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5 理综 题目

合集下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课标全国卷Ⅰ,解析版)【名师简评】本套试卷体现了“稳中求新,平稳过渡”的思想,对已实行新课改的地区,如宁夏试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新实行课改的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则实现了命题的平稳过渡。

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26、30、40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2题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3.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成份及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水稻胚乳不能观察到壁分离,A、B项错误;天竺葵叶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观察到RNA,D项错误;正确选项应为C。

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C.丙 D.丁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

因为水中含氧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当温度升高时为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血红蛋白含量必须增加,A项正确。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及答案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及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学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88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B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3.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4.下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 H在5.0左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H 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2010高考理综全国二卷试题和答案

2010高考理综全国二卷试题和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 1:2 C. 2:1 D. 3:15.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H O表示的是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2A . 4NH Cl +NaOH 32Nacl NH H O +↑+B.()222220Mg OH Hcl Mgcl H +=+C.3232NaOH NaHCO Na CO H O +=+D. 332NaOH HNO NaNO H O +=+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4()5()2C H g O g CO g H O l +=+ 2878/H KJ mol ∆=- ②41022213()()4()5()2C H g O g CO g H O g +=+ 2658/H KJ mol ∆=- ③4102229()()4()5()2C H g O g CO g H O l +=+ 1746/H KJ mol ∆=- ④410229()()4()5()2C H g O g CO g H O g +=+ 1526/H KJ mol ∆=-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 mol - B. 2658/KJ mol - C.1746/KJ mol - D.1526/KJ mol -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2SO 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H S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O 、2N 、3N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4 B. 1:3 C. 1:2 D. 1:112. 短周期元素W 、X、 Y、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Y、 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3)反应② 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4)此问考查的是平衡常数的计算,是一道化学平衡的常规计算题。根据题给条件,经 计算分别列出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和平衡量,可表示如下: 2SO2 + O2 起始浓度(mol/L) 0.23 0.11 0.06 0.05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1 35.5 K 39 Ca 40 Ni 59 Cu 64 Ba l37 La l39 第I卷 一、选择题(共 42 分) 1.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 的电子式为 )
(2)利用电解可提纯 C 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 电解质溶液是 ; 。
(3)反应② 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 0.23 mol B 和 0.11 mol 氧气放入容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 ,在一定温 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 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K= 加入 0.50 mol 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 则 B 的平衡浓度 氧气的转化率 变”或“减小”)。 答案:(1)B.SO2 E.H2SO4 G.Cu2O (2)粗铜 精铜 CuSO4 溶液 。若温度不变,再
― ―
溶液吸收。
还原性和氧化性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4)NaOH 解析:(1)装置 A 是实验室制取 SO2 的发生装置, A 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 烧瓶,其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A 中反应生成的 SO2 在 B 中会使 KMnO4 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装置 B 中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SO2+2MnO4 +2H2O=== 2SO42 +5Mn2++4H+, 这说明 SO2 具有还原性;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提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O 16 P3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2.光照条件下,给3C 植物和4C 植物叶片提供142CO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3C 植物的淀粉和4C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从3C 植物和4C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4C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4C 大量积累D.在3C 植物叶肉组织和4C 植物叶维管束鞘的3C 中可检测到14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2CO 含量的变化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5.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熔点:Si 3N 4>NaCl >SiI 4 B. 沸点:NH 3>PH 3>As 3C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 D. 碱性: NaOH>Mg(OH)2>Al(OH)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 将2CO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Fe 3+溶液中: 2 Fe 3++Cu=2 Fe 2+ Cu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 ,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0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2010理综全国卷(新课标)

2010理综全国卷(新课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答案】D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答案】D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答案】C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D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答案】B29.(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答案:1.C据题图可知,该矿质离子进入根毛细胞时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能量,所以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2.A该谚语体现了农作物与其他农田野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疗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A.正常生长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C.分泌抗体D.杀死各种病原菌答案:3.B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利用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4.D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的表达指的是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不包括DNA的复制。

5.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答案:5.D表现型受基因型控制,但是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菌株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可能是由基因型决定,也可能是因为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黄曲霉毒素致癌不是黄曲霉菌株的表现型,而是该化学物质的特点。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试卷及解析版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试卷及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全解全析 下列过程中 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光照条件下,给 植物和 植物叶片提供   ,然后检测叶片中的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从 植物的淀粉和 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在 植物和 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 随光照强度增加,从 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  的 大量积累在 植物叶肉组织和 植物维管束鞘的 中可检测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植物和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 植物和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过程[ 植物:   ❼ ☎只有两个  ✆❼ ☎  ☟ ✆和 植 植物的光合作用:   ❼ ☎只有一个  ✆❼   ,  ❼ ☎只有两个  ✆❼ ☎  ☟ ✆]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  ☟ ❼☟  可知,✌、和 三项均正确  途径中的 为中间代谢产物,不可能大量的积累。

【答案】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  含量的变化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一个细胞周期中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梧州高中理科综合的二十周测试(2010-01-05)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 .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2.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

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B.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C.②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D.④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 3.下图为DNA 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④②③D .①④③②4.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 ─→② ─→ ③ ─→④5. DNA分子经过透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

推测“P”可能是()A胸腺嘧啶B腺嘌呤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的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弹簧秤用细线系两个质量都为m的小球,现让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两球始终在过圆心的直径的两端。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A.大于2mgB.小于2mgC.等于2mgD.无法判断15.起重机将一重物由静止竖直向上加速吊起,当重物上升一定高度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起重机拉力对重物所做的功等于重物机械能的增量B.起重机拉力对重物所做的功等于重物动能的增量C.重物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增量D.合外力对重物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重物动能的增量16.如图所示,在一个足够大的光滑平面内有A、B两个质量相同的木块,中间用轻质弹簧相连。

今对B木块施以水平冲量F△t(△t极短),此后A、B的情况是()A.在任意时刻,A、B加速度大小相等B.弹簧伸长到最长时,A、B速度相同C.弹簧恢复到原长时,A、B动量相同D.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系统总动能最小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个电键均闭合,且k2接a,现要使静止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带电微粒向下运动,则应该()A.将k1断开B.将k2掷在bC.将k2掷在cD.将k3断开18.如图甲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金属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长直导线中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在0-T/2时间内,直导线中电流向上;则在T/2-T时间内,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所受安培力情况是()A.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左B.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C.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D.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左19.如图所示,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a 、b 、c分别与电阻R 、电感L 、电容C串联,再将三者并联,接在220V,50Hz的交变电压两端,三只灯泡亮度相同。

若接在220V,60Hz的交变电压两端,则()A.三只灯泡亮度不变B.三只灯泡都将变亮C.a亮度不变,b变亮,c变暗D.a亮度不变,b变暗,c变亮ii-i甲20.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一束单色光照射后,能辐射出三种频率分别为 1γ、2γ、3γ的光子,且1γ>2γ>3γ,则入射光的频率可能为( )A .1γB . 32γγ+C . 2γD . 3γ 21.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2=n 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角大于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等于30°,应以45°入射D.当入射角等于2arctg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垂直第Ⅱ卷 (本卷共10题,共174分)22.(4分)用已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位置的多用电表测某电阻阻值,根据图示的表盘,被测电阻阻值为 Ω;若将该表选择旋钮置于1mA 挡测电流,表盘仍如图所示,则被测电流为 mA。

23.(14分) 测一个阻值约为25k Ω的电阻,备有下列器材:A .电流表(量程100μA ,内阻2k Ω)B .电流表(量程500μA ,内阻300Ω)C .电压表(量程10V ,内阻100k Ω)D .电压表(量程50V ,内阻500k Ω)E .直流稳压电源E (电动势15V ,允许最大电流1A )F .滑动变阻器R (最大电阻1k Ω,额定功率1W )G .导线若干.(1)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 (2)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 x 的电路图.(3)用实线表示导线,将图中选定的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24.(14分) 质量m =1.8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10s 末撤去F ,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2)水平拉力F 多大?g=10m/s 225.(18分) 在竖直平面内,一倾斜的直轨道与光滑圆形轨道连接在一起,圆轨道半径为R 且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从直轨道上滑下,当运动到圆轨道最低点时,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再继续运动后刚好能通过最高点,若小球滑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求:圆轨道上最高点与最低点间的电势差U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 )26.(22分) 如图所示,有两根足够长、不计电阻,相距L 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cd 、ef 与水平面成θ角固定放置,底端接一阻值为R 的电阻,在轨道平面内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斜向上,现有一平行于ce 、垂直于导轨、质量为m 、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 ,在沿轨道平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从底端ce 由静止沿导轨向上运动,当ab 杆速度达到稳定后,撤去拉力F ,最后ab 杆又沿轨道匀速回到ce 端,已知ab 杆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最大速度相等。

求: (1)拉力F 为多少?(2)杆ab 最后回到ce 端的速度v 为多少?27.(15分)A 、B 、C 、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 与B 、B 与C相邻,A 与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常见化合物D 2C 2与水反应生成C 的单质, 且生成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

(1)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化合物D 2C 2的电子式为: 。

R⑤(2)A、B、C氢化物稳定性顺序由大到小为(用化学式表示)。

(3)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4)由A、C、D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量的D2C2 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含HCl为0.8mol的盐酸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该固体所含的物质是,其物质的量是。

28.(16分)在2L恒容容器中,加入1molA,1molB发生如下反应:A(g)+B(g)C(g) +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15所示,5分钟到达平衡时测得C的体积分数为4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其热效应△H=molkJ;(用E1、E2、E3表示);到达平衡时,以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1m i nLm o l--⋅⋅。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E2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4)如果开始时加入2molA,2molB,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问题(1)中△H数值的2倍(填“等于”,“大于”,“小于”);C的体积分数40%(填“等于”,“大于”,“小于”)。

29.(13分)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6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同学的意图,实验装置按气体流向,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装置②→→→装置①。

(填装置序号)(2)装置③中Cu的作用(用方程式表示)。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设计仍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HCl。

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HCl。

你认为装置⑤应放入。

如果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HCl,装置⑤应观察到的现象。

(4)丙同学看到乙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 溶液换掉。

你认为应将溶液换成,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则说明甲的实验不可靠。

30.(16分)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已知:①A中的烃基R形成的有机物R—OH,是同类别中最图15图16简单的化合物,它与浓溴水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 ②C 的分子结构如图17(其中R .和.R .′分别代表不同的烃基.........): (1)A 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A 的化学式是 ,A 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填写序号字母)a. 还原反应b. 消去反应c. 酯化反应d. 水解反应 (3)A 中的另一个烃基R ′形成的有机物R ′—OH 的类别属于 。

(填名称) (4)A 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甲基,则A 的结构简式是 。

(5)在浓硫酸存在下,B 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 16H 22O 2的化学方程式是(6)A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分子结构中烃基R ′含有三个甲基,其余部分均与A 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

请写出其中两种:、 。

31.右图表示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周期,据图回答:(1)过程A 和过程B 这两个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的 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2)过程A 的现象可在动物的 (填器官名称)中找到。

(3)过程C 的起点是 。

(4)两栖类动物的过程D 称为 发育。

(5)经过程C 和过程D ,形成高等动物的成熟个体, 其细胞学基础是 和 。

(6)与高等动物生殖发育周期中过程D 密切相关的激素有 。

32.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B 细胞正处于 分裂 期,细胞内有染色体8条。

(2)图中D 细胞的名称为 ,其细胞核中含 个DNA 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