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

合集下载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1.数学归纳法: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用来证
明自然数的性质。

对于不等式证明来说,如果我们希望证明不等式对于所
有自然数都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自然数为1时不等式
成立,然后假设当自然数为k时不等式成立,再证明当自然数为k+1时不
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种逐步推导的方法,可以证明不等式对于所有自然数
都成立。

2.数学推理法:数学推理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定理和公理的推理方法,
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已知的数
学定理和性质来推导出不等式。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的四则运算定律、平
方差公式、三角不等式等来推导不等式。

3.数学变换法:数学变换法是一种将不等式进行变换的方法,通过变
换不等式的形式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数学中
常见的变换方法,例如平方去根、换元法、倍加倍减等。

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证明。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不等式的证明都需要逻辑严谨、推理正确,以及
对数学定理和性质的熟练应用。

在实际证明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
法来解决问题,使得证明更加简洁和明了。

此外,证明中的每一步变换和
推理都需要严格地说明和证明,避免出现漏洞和错误。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第2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5第2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ppt课件

∴假设不成立,∴|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
证法二:假设|f(1)|,|f(2)|,|f(3)|都小于12, 则|f(1)|+2|f(2)|+|f(3)|<2, 而|f(1)|+2|f(2)|+|f(3)|≥|f(1)+f(3)-2f(2)| ≥f(1)+f(3)-2f(2) =(1+b+c)+(9+3b+c)-2(4+2b+c)=2. 两式显然矛盾,∴原假设不成立. ∴|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
反证法
• 1.要证不等式M>N,先假设M≤N,由题设及其他性 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M>N成立.凡涉及证明不 等式为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或是含“至多”、 “至少”等字句时,可考虑使用反证法.
• 2.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反设(假设不等式 的结论不成立)→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 得出矛盾)→断言(由矛盾得出反设不成立).反证法
证法二:∵|x+y|≤|x|+|y|,∴|x|+|y|-|x+y|≥0. 由真分数性质ba<ab+ +mm(0<a<b,m>0)知 1+|x+|x+y|y|≤1+|x+|x+y|+y|+|x||+x|+|y||-y|-|x+|x+y| y| =1+|x||+x|+|y||y|≤1+|x||x|+1+|y||y|. 即1+|x+|x+y| y|≤1+|x||x|+1+|y||y|成立.
(7)利用常用结论:
①1= k
2 k+
k>
2 k+
k+1=2(
k+1-
k),
1= k
2 k+
k<
2 k+
k-1=2(
k-
k-1)(k∈N+,k&g-1 1-1k;k12>kk+1 1=1k-k+1 1(程度大);

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方法

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方法

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方法基本不等式是解决数学不等式问题中常用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不等式转化为另一个更简单的不等式,从而得到所需的解集。

在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方法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1.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基本不等式的一种常用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不等式成立时,对于一些特定的值$n$,不等式也成立。

接着,我们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可以通过这个假设证明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最后,根据归纳法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不等式对于所有自然数$n$成立。

2.递推法:递推法是证明基本不等式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我们首先找到一个较小的数$k$,证明不等式对于这个特定的数成立。

然后,我们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接着通过这个假设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最后,根据递推法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不等式对于所有自然数$n$成立。

3.反证法:反证法是证明基本不等式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首先假设不等式不成立,即假设存在一些数使得不等式不成立。

接着,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推导和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

这表明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即不等式是成立的。

4.变量替换法:变量替换法是证明基本不等式的一种常用方法。

我们首先对不等式进行变量替换,将其转化为一个使用其他变量的等价不等式。

然后,通过对这个等价不等式进行一系列的变换和推导,我们可以得出所需的结论。

5.辅助不等式法:辅助不等式法是证明基本不等式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首先找到一个与原不等式相关的不等式,这个不等式往往更容易证明。

然后,我们通过对这个辅助不等式的推导和推理,结合原不等式的特点,得出所需的结论。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证明基本不等式的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另一个更简单或更容易证明的不等式。

此外,在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推导的合理性和严密性,关注每一步的符号变化和不等式的严格性,避免出现错误的结论。

在证明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如代数运算、函数性质和数列性质等,使证明更加简洁和高效。

高中数学 第二节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4-5

高中数学 第二节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4-5
a2 a
ab
ab 2 abba.
【拓展提升】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 1.作差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得出 结论.其中,变形整理是关键,变形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差的符号,常 用的变形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通分、拆项、添项等. (2)若所证不等式的两边是整式或分式多项式时,常用作差比 较法.
第二节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数学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可分为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两种
理论依 据
适用类 型
作差比较法 a>b⇔_a_-_b_>_0_ a<b⇔_a_-_b_<_0_ a=b⇔_a_-_b_=_0_
作商比较法 b>0, a >1⇒a>b
b
b<0, a >1⇒a<b
(5)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的初始值一定为1.( )
【解析】(1)错误.若x-y<0,则有x+2y<x-y.
(2)正确.∵a>b>-1,∴a+1>b+1>0, 1 1 .
a 1 b 1
(3)错误.
b1b a1 a
a∵aba>b1a>, 0,∴a-b<0,
a(a+1)>0,b1b,st.
a1 a
(4)错误.该不等式无论用作差法还是作商法都不好证明,最好
【互动探究】在本例(2)的条件下,证明
ab
ab 2
abba.
【证明】
abba
ab
ab 2
ba ab
a 2 b 2
(b)a2b, a
当a=b时,( b
)
a
2

高考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高考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讲末复习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题型研修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题型研修
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作差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其依据 是:不等式的意义及实数大小比较的充要条件. 证明的步骤大致是:作差——恒等变形——判 断结果的符号.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题型研修
2.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已知的不等式以及逻辑推理 的基本理论.证明时要注意的是:作为依据和出发点的几个 重要不等式(已知或已证)成立的条件往往不同,应用时要先 考虑是否具备应有的条件,避免错误,如一些带等号的不 等式,应用时要清楚取等号的条件,即对重要不等式中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的题型研修
例 1 若 x,y,z∈R,a>0,b>0,c>0.求证:b+a cx2+c+b a
y2+a+c bz2≥2(xy+yz+zx).
证明 ∵b+a cx2+c+b ay2+a+c bz2-2(xy+yz+zx)
=bax2+aby2-2xy+bcy2+bcz2-2yz+acz2+acx2-2zx=
∴0< (n+1)n22+ +11+ +( n n+1)<1,即CCn+n1<1,
从而有 Cn+1<Cn.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题型研修
跟踪演练 2 若 a,b,m,n 都为正实数,且 m+n=1, 试证: ma+nb≥m a+n b. 证明 ∵a,b,m,n 均为正数,且 m+n=1, ∴( ma+nb)2-(m a+n b)2 =ma+nb-m2a-n2b-2mn ab =m(1-m)a+n(1-n)b-2mn ab =mn( a- b)2≥0,又 ma+nb>0,m a+n b>0, ∴ ma+nb≥m a+n b.
知识网络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新元的 约束条件及整体置换策略. 主要是三角换元和均值换元。
x2
例7(1)设

y2
1, 求x
y的最大值,
16 9
并求此时的x, y值。 三角换元
(2)设 x, y R,且 x2 y 2 1,
求证:| x2 2xy y 2 | 2 ;
(1)设 x r sin, y r cos,且 | r | 1
证明:∵ a, b 是正数,且 a b , ∴要证 aabb abba ,只要证 lg (aabb ) lg(abba ) ,
只要证 a lg a b lgb b lg a a lgb .
(a lg a b lg b) (b lg a a lg b) = (a b)(lg a lg b)
= (a2 b2 )(a b) = (a b)(a b)2
∵ a,b 是正数,且 a b ,∴ a b 0, (a b)2 >0
∴ (a3 b3 ) (a2b ab2 ) >0,∴ a3 b3 a2b ab2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也是 最重要的方法,另外,有时还可作商比较.
当且仅当(a b)(b c)≥0 时,等号成立.
四.反证法:
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 引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 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正难则反)
例、已知 f (x) x2 px q,求证:
1
| f (1) |,| f (2) |,| f (3)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
求证:已知a, b, c R+,求证 :书P25页2(2)

高二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

高二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

; / 凤凰平台代理
例4、已知x, y 0, 且x y 2.试证: 1 x 1 y ,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y x
例5、已知a, b, c为实数,a b c 0, ab bc ca 0, abc 0, 求证:a 0, b 0, c 0.
五、放缩法 证明不等式时,通过把不等式中 的某些部分的值放大或缩小,简化不 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我们把这 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2 2 2 2 2 2
四、反证法
例3、证明aHale Waihona Puke b 0时,a bn n
(n N ,n 2)成立
*
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 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 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 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 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 论,以说明假设不正确,从而证明原 命题成立.
例6、已知a, b, c, d R ,求证 a b c d 1< 2 abd bca cd b d ac
例7、已知a, b是实数,求证 ab 1 a b a 1 a b 1 b
六、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例7、已知a, b是实数,求证 ab 1 a b a 1 a b 1 b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
三、分析法 证明命题时,从要证的结论出发, 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 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 的事实,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
例1、试比较 2 7与 3 6的大小.
例2、已知a, b, c 0, 求证 a b b c c a abc abc
小结: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比较法,综合法, 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高中数学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2.1 比较法课件 a选修45a高二选修45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2.1 比较法课件 a选修45a高二选修45数学课件

12/8/2021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温馨提示 使用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a>b 时,一 定要注意 b>0 这个前提条件.
12/8/2021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b>0时,a>b⇔ab>1.( ) (2)当b>0时,a<b⇔ab<1.( ) (3)当a>0,b>0时,ab>1⇔a>b.( ) (4)当 ab>0 时,ab>1⇔a>b.( )
第二讲 证明(zhèngmíng)不等式的,共三十三页。
2.1 比较法
12/8/2021
第二页,共三十三页。
[学习目标] 1.理解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方法 与步骤(重点). 2.了解比较法分为作差比较法、作商比 较法. 3.会用比较法证明具体的不等式(重点、难点).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变式训练] 已知 a>b>c,证明:a2b+b2c+c2a> ab2+bc2+ca2.
证明:a2b+b2c+c2a-ab2-bc2-ca2=(a2b-bc2)+
(b2c-ab2)+(c2a-ca2)=b(a2-c2)+b2(c-a)+ac(c-a)=
(a-c)(ba+bc-b2-ac)=(a-c)(a-b)(b-c).
12/8/2021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解析:对于(1),当 b>0 时,a>b,两边同除以 b, 所以ab>1,所以(1)正确;对于(2),当 b>0 时,a<b,两 边同除以 b,所以ab<1,所以(2)正确;对于(3),当 a>0, b>0 时,ab>1,两边同乘以 b,所以 a>b,所以(3)正确;
12/8/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2.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时,当差式或商式中含有字 母时,一般需对字母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反证法
例3、证明a b 0时,n a n b (n N*,n 2)成立
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 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 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 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 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 论,以说明假设不正确,从而证明原 命题成立.
小结: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比较法,综合法,
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作业: P29 1,2,3,4
abc
; 宠物DR https:///a/360133199_120472838 宠物DR

文章要坚决抵制。 (2)立意:勤奋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勤奋就一定不能成功; 勤奋+思考=成功 2.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 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的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 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 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 欲望”“理智与情感”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 我。 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 3.阅读下面诗句,根据要求作文。 决不害怕刹那—— 永恒之声这样地唱着。 ——泰戈尔 请理解诗句,根据诗句内容确立话题,自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1)题 目提供的材料是简短的诗句,诗句的含义是含蓄又丰富的,作文时要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 “决不害怕刹那——永恒之声这样的唱着”道出了“刹那”与“永恒”的辩关系,那么就必须以“刹那与永恒”为话题,确立一个阐明刹那与永恒关系的中心来作文。作文的要求是 “根据诗句的内容确定话题,自行立意”,仔细审读品评诗句,有助于我们理解“刹那”与“永恒”的关系。“永恒”不害怕“刹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永恒”本来就是由无数“刹那”组成的,“刹那”有时就能成就“永恒”;或者,“永恒”的光辉决不会因为“刹那”的阴影 而受影响等等。 立意确定之后,行文要紧紧扣住中心,阐述“刹那”与“永恒”的辩关系。当然,文章可以对“刹那”或“永恒”有所侧重,但是不管重点在哪里,势必要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刹那”和“永恒”,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对立、或相互影响的关系。 (2)立意:刹那造就永 恒; 永恒就在刹那。 4.依据下面的小故事,按要求作文。 有个屡遭挫折、穷困潦倒的人准备跳崖自尽。崖边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痛苦经历后,也不觉流下了眼泪。人问其故。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辛苦的树了。你看我,生在岩石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环境恶 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的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人劝树与他一同赴死。树说:“我死倒是极容易,但这崖边便再也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的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 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他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 【要求】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1)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苦难与失败,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该如何对生命负责?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中学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一些中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出走、轻生自杀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面临困难时未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并看重自己,没有想到对生命负责,没有想到“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题目中的材料,就紧紧地切合了这一内容,来引导学生深深思考应如何对待生命,发现生存的价值。 材料中的“树”虽是“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但它 却以一颗博爱之心去爱“喜鹊”。树知道,自己死虽然“极其容易”,但却关系到喜鹊一家的生存。面临苦难,“喜鹊”成了“树”顽强存活的理由,成了“树”生命的支点。由物及人,我们便可以感悟到“面临苦难,我们应发现自己的价值”“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爱别人, 才能面对生活风雨”“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人应拥有一颗博爱之心”等道理。写作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琢磨预言的意旨,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立意的偏颇;要在确保立意准确、恰当的前提下,力求观点新颖,论述充分、深刻。 一位学生只囿于“树”对于喜鹊的重要这一点,以“最平凡的也就是最珍贵的”为观点写作,立意就显然失当。 (2)参考题目:活着是一种责任? 生命的支点? 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 人生不应轻言放弃? 对生命负责 生命的价值 我为什么而活 坚守生命的使命? 人生的负重 责任的呼 唤 (三)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首流行歌曲中唱到:“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是啊,人总想飞。飞,是一种超越,一种崛起;它带来心灵的自由,思想的驰骋。但也有人禁锢自我,扼杀了想飞的念头。你是否想飞?飞会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 请以“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 (1)这是极具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写实,可以写虚;可以朝多个角度延伸,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思想、心灵、学业、事业等等。可以正面写超越,写 崛起,写“飞”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也可以从反面写束缚,写禁锢,写扼杀。审题时,要尽可能打开思路,放飞想象,让各种构想喷涌而出;但写作时要冷静筛选,挑选一个最切合话题的、最新颖独到的、最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构思成文。要观点鲜明,话题集中,切不可面 面俱到,泛泛而谈。 (2)立意: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的观念也要“飞”速改变,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但是“飞”速改变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蝴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吸花蜜;种类很多,有的幼虫吃 农作物,是害虫,有的幼虫吃蚜虫,是益虫。 中国古人爱写蝶,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迷离蝶树千蝴蝶,衔尾如缨拂翠恬”等美丽的诗句。梁山伯与祝英台,多么美丽的传说,多么荡气回肠的故事,双双化蝶花间舞,情深意长永相传。 阅读以上材料,以“蝴蝶”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蝴蝶”是一个物象,以物象为话题,必须仔细分析物象,挖掘其本质特征,然后展开寻找具有相似点的东西。蝴蝶的特征是“幼虫丑陋”“幼虫有时是害虫”、“美丽”、“会飞舞”等;蝴蝶飞如 花丛会让人寻不见,所以还有“迷离”、“飘忽”等感觉;蝴蝶往往是诗人笔下美丽的精灵;跟蝴蝶相关的著名典故传说有“庄生梦蝶”、“化蝶”等。根据这些分析,运用合理的想象确立中心。运用比喻、联想,我们可想到与蝴蝶特征相似的人、事;运用相关联想,我们可想到与蝴蝶 相关的人、事;运用对比想象,丰富中心的内涵……总之,要借蝴蝶这一具体的物象来阐述某一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 后果是大量生物灭绝。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的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事的最起码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审题指导】 (1)画出材料中最后一句话,然后可从前半句侧重思考“道德底线”重要性,强调要守信、爱国、忠诚、善良、仁厚、能关爱别人、有奉献精神等,可举历史上许多正反面的例子,如屈原、苏武、秦桧等;也可从后半句着手,侧重写行为底线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坚 持原则、遵守法则、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如果写记叙文,要注意情节的构思、人物形象的鲜明和细节的共鸣。也可从自然现象谈起,谈人生、生活,论述做事的底线,情感的底线。 (2)立意:要坚守“底线”,保持做人的原则(如守信、爱国、善良、奉献等),文章要着重写“底线” 的重要性。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贫与富,美与丑,卑鄙与高尚,聪明与愚钝,苦难与幸福,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没有差别,将会变成一潭死水。也有人认为富有、健美、高尚、聪明、幸福等是人人所期盼的与追求的,只有消灭了差别,世界才能变 得更加完美。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差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1)先就“差别”这个话题展开联想,正面的、反面的作用,差别可能导致的结果,有差别好还是没有好等。如反面假设的:《假如没有差别》;直呈观点的:《差别之 美》、《世界需要差别》、《差别造就精彩》;哲理辩的:《差别不是绝对的》、《一念之差,千差万别》《有差别才有动力》;我们还可以写感情:《母爱零差别》,写别人的母亲,写自己的母亲,写伟大的的母亲,写卑微的母亲,无论如何,母亲总是一个字——爱。 (2)立意:正确 对待差别,有差别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差别,丧失进取心; 有差别才可以促进人不断奋斗;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要消灭差别。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请教一位经常和别人谈论命运的禅师:“我的命运在哪里?” 禅师让他伸出左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