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咯血临床观察护理论文
肺结核并发咯血179例临床护理体会

肺结核并发咯血179例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咯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79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
结果3例由于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全部好转。
结论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标签:肺结核咯血护理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咯血是肺结核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临床研究统计,有约1/3的肺结核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来势凶猛,尤其是大咯血,短时间内会引起窒息或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因此,及时、有效地护理是预防咯血发生和防止患者窒息、休克的关键,对肺结核及并发咯血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对收治的179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效果良好,先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179例,男101例,女78例,年龄25~69岁,平均46.3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直接痰涂片检查、结核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病理学诊断为肺结核确诊为肺结核,并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
其中咯血量500mL以上86例,咯血1500mL以上31例,咯血500~1500mL62例。
初次咯血81例,反复咯血98例。
2 临床护理2.1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安静、通风,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咯血量小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作剧烈活动,并鼓励患者轻微咳嗽,将口中残余的余血尽量咳出,不要将血液留在呼吸道内,以免引起大咯血或窒息。
大咯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1周后方可下床进行轻微活动。
而且咯血患者应尽量减少搬动,采取有效地体位,一般嘱患者采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血液流向健侧支气管引起病灶播散或肺不张。
全程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共选择50例,利用简单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再次咯血发生率、窒息率分别为4.00%、8.00%,均低于对照组24.00%、32.00%,抢救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
结论:在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护理中,全成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有效预防病情复发,推荐探索性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全程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099-02肺结核临床发病率较高,属慢性传染性疾病,具体起病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而当患者血管遭受病变侵蚀后,会诱发不同程度咯血情况,其中大咯血是肺结核患者主要危急病症,严重时甚至会诱发死亡 [1]。
因此针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临床应开展及时止血治疗,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必不可少,进而最大限度避免窒息问题,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全程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共选择50例,利用简单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5-59岁,平均(47.23±2.62)岁;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4-59岁,平均(46.79±2.88)岁。
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目的:探讨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救治的10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及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患者经临床观察,并给与有针对性的护理,本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8%(98/100),1例死亡,1例窒息。
结论: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咯血先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标签:肺结核大咯血;观察;护理对策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可对机体多个器官产生侵袭,临床常见肺部结核感染,其中排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通常人体在感染结核菌后不会发病,而在细胞介导变态反应上升或抵抗力下降时,方可发病。
如能及时判断,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咯血指的是声门以下的呼吸道、肺组织出血通过口排出,临床表现为大量咯血或痰中带血[1]。
根据咯血量的多少,分为少量、中等量、大量。
大量咯血指的是单次咯血量大于100ml,或24小时内的咯血量大于600ml。
应结合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面色、营养状况、是否发绀等情况进行判断。
大咯血者多因结核空洞内发生小动脉破裂引起,可造成窒息、失血性休克,因病致死率较高。
临床观察与护理意义重大[2]。
本文旨在探讨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救治的10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
初治患者19例,复治患者81例。
所有患者均为继发性肺结核。
1.2 方法1.2.1 肺结核大咯血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巡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重点观察咳痰带血、咯血性质、咯血量、缺氧情况、意识状况等;2)窒息观察:患者如突然出现咯血中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神色紧张、胸闷、憋气、挣扎坐起、目瞪口张、颜面发绀、烦躁不安等症状,可考虑将要出现窒息,应加强护理,做好相应抢救准备;3)咯血先兆:患者如年老体弱,无力咳痰,存在咯血史,如存在胸闷、面色苍白、咽喉发痒、出冷汗、呼吸音減弱、烦躁不安、管状呼吸音、气急等症状,则应加强护理,做好相应抢救准备[3]。
全程护理在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探究

全程护理在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探究【摘要】目的:讨论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抽签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一般护理)、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在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肺结核合并咯血;生活质量肺结核合并咯血又被称为“肺痨”,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同时年龄、免疫系统较弱、营养不良、滥用酒精和药物、密切接触结核杆菌感染者也是诱发因素。
其病灶多在肺组织、支气管、气管、胸膜等部位。
其中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尘肺患者、老年人均是该病的易感人群[1]。
而空气传播是肺结核合并咯血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时饮用带菌牛奶、母婴传播、皮肤伤口感染也是传播途径,但是极为罕见[2]。
临床认为,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为了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特选择了5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抽签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25人,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均值(48.5±5.5)岁,其中男13例,女12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值(48.8±3.5)岁,其中男14例,女11例。
统计数据,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实验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存在对治疗方案不认可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重大骨折、外伤的患者;排除精神障碍、肝肾等器官有功能障碍导致可能对本次治疗产生影响的疾病的患者。
肺结核并咯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2临床特咳嗽者10例,轻度咳嗽者43例,重体力劳动后咯血14例,异味气体刺激引起的咯血者3例,肺结核病灶较大合并感染而大咯血者8例,情绪紧张而大咯血者9例。
2.2先兆表现多数病人在咳血前有先兆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有:咽喉部发痒或刺激感或梗塞感,胸闷加剧,胸内发热,口感甜或咸等,其中以胸部不适或咽喉发痒表现者多见。先兆表现后出现大咯血的时间长短不一,口感咸或甜者多在2—10分钟内发生咯血,胸闷加剧,胸内发热者多在20分钟—1小时内发生咯血,大多数患者在出现先兆症状后1小时出现大咯血,少数几个小时后出现。
4做好基础护理
4.1大咯血时禁食小量咯血者进食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食量由少逐渐增加,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特别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腹压增加至咯血及窒息再次发生。
肺结核大咯血4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肺结核大咯血4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对在我院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的情况。
结果:这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结核大咯血,都经过细致而密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大部分患者抢救有效,共有45例,少部分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出现窒息的有3例、大咯血的有1例。
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状况,充分做好抢救的准备,尽早采取有效而科学的急救和护理,这样有利于防止大咯血窒息、嗜血休克导致的死亡,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临床观察;护理肺结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多数的患者会并发大咯血症状,一般肺结核大咯血症状较为严重,发病较急,如未能得到及时抢救将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窒息。
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的介绍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临床观察和护理的重要性。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接收了49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所有的患者都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且经过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x线胸片等确诊。
其中男27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27比23,年龄在22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4岁,其中有窒息先兆者10例,咳痰带血者15例,咯血量大者15例,少量咳血者9例。
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出血量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基本方法大部分患者在发生咯血前一般都会出现先兆表现,最常见的为有咽喉部发痒,咽喉部出现异物感或梗塞感,咳嗽剧烈,胸闷气短、胸内发热,呼吸急促;其次有情绪变化、焦躁、紧张、恐惧、恶心、呕吐、口干、口渴或者口中怪味、皮肤疹痒、上腹疼痛等。
58例肺结核并大咯血临床护理体会

58例肺结核并大咯血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大咯血的原因及先兆,并观察经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对肺结核并大咯血进行观察及基础护理、出血性休克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通过观察及相关护理措施后,患者缩短了咯血时间,疼痛得到减轻,挽救了患者生命;结论对于出现大咯血的患者应当以最快速度实施抢救,还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窒息的几率,这样才能够确保肺结核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治愈几率。
标签:肺结核;大咯血;护理措施肺结核伴大咯血是肺结核的三大急症之一,多数患者是由于咯血引起出血性休克引发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咯血使大量血液或血块对患者呼吸道造成阻塞而引发窒息,为此在临床上对患者咯血先兆及窒息抢救与护理是极为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能让患者度过生命危险期。
我科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共136例,其中24h内咯血量大于300ml者58例,精心护理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46.4岁。
58例病例经过各种检查,如痰菌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查、X线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等,都可准确的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
在58例患者中,有22例的首发症状为突然咯血,另有36例首发症状为低热、咳痰、咳嗽。
有12例患者在24小时内的咯血量低于500毫升,8例患者咯血量在500毫升到800毫升,38例患者卡血量在800毫升以上。
17例患者出现休克,21例患者出现窒息,9例患者胸闷气短,21例患者盗汗乏力。
X线胸片检查空洞形成40例,一侧毁损肺18例;痰中查到抗酸杆菌46例,Hb≤6 g 18例,6~9 g 32例,≥9 g 8例;血WBC正常18例,增高40例;ESR正常15例,增快43例。
2 大咯血窒息原因及先兆2.1 咯血窒息原因窒息是因为大量血液或血块阻塞于呼吸道。
其原因是:(1)体弱无力咳嗽,血液积聚;(2)镇咳剂和镇静剂使用的不够科学、合理,或是患者在睡眠状态时不自觉的抑制了咳嗽反射;(3)支气管狭窄、扭曲或支气管引流不畅;(4)喉部或是支气管痉挛;(5)一次性大量出血来不及咳出。
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观察

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观察作者:金京爱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4期【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4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有35例患者得到控制, 6例患者好转, 1例死亡。
结论在肺结核合并咯血疾病确诊后,需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咯血;肺结核;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肺结核合并咯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据调查患病年龄大约在30~60岁之间比较多见,在肺结核疾病中其发病率约占50%左右,发病速度较快并且严重,在确诊后必须尽快接受治疗,因为随着血管损伤程度咯血量会不断增大,严重时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1]。
针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病情需要细心观察,同时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做好护理工作,在增加生存率的同时减少死亡率。
为了研究这种病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4.8岁;初次咯血32例,反复咯血10例。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盗汗和缺乏食欲等,经过各项检查诊断有6例患者肺结核痰中带血, 10例肺结核少量带血, 14例肺结核中量带血, 12例肺结核大量带血。
所有患者均为继发性肺结核,其中包括12例浸润性肺结核, 15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4例干酪性肺炎, 1例空洞型肺结核。
有3例患者病变涉及1个肺野, 10例患者涉及2个肺野, 29例患者涉及3个肺野。
1. 2 咯血的临床特征通常咯血量在24 h内控制在100 ml以内即可表示小量咯血;咯血量在24 h内控制在100~500 ml以内即可表示中等量咯血;咯血量在24 h内为500 ml以上即可表示大咯血,或者1次咯血超过300 ml,或出现窒息和休克等情况也列为大咯血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治疗和抢救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生命。
方法观察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抢救和治疗及细心、全方位的对病人进行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约96%的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救治,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提高了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救治率和肺结核的治愈率。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病因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33-02
肺结核合并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发生率占肺结核的20%-50%,大量咯血可造成窒息或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要正确诊治,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尤为重要。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182例。
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例中,其中男性97例,女性85例,年龄15-79岁,平均46岁。
其中25-58岁年龄组128例,占70.33%,提示青壮年患肺结核肺合并咯血者多见。
初次咯血者124例,反复咯血者58例。
其中因精神过度紧张导致咯血者59例,对病情毫无介意者51例,情绪稳定者37例,一般状况者 17例,休克状态者11例,死亡7例。
本组病例均是入院患者,都是明确诊
断为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1]修订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经过消炎、抗涝、止血治疗后均见疗效,7例病人经抢救治疗无效临床死亡。
1.2病因及发病机理肺结核咯血的病因很多且复杂,与季节、气候变化、剧烈咳嗽等诱因有关。
在我国本病临床上仍然是最常见的咯血原因之一,约占咯血患者总数的60-92%。
其发病机理是(1)由于肺内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菌毒素以及局部的变态反应,刺激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增强。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外渗至肺泡中,并与肺泡中分泌物混合,临床上就表现为血染痰或血痰。
(2)在肺结核病进展时,发生坏死、组织崩溃,血管壁同时受损,依据所破坏的血管程度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咯血。
(3)慢性肺结核病人,在肺内结核性或/和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时,当继发其他感染时,容易造成临床上反复咯血。
(4)肺结核病人可并发支气管结核,管壁粘膜破坏、糜烂、溃疡或肉芽肿,局部毛细血管增生而出血。
(5)肺结核病人并发肺曲菌感染时易咯血。
1.3 临床症状发热是肺结核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呈慢性低热,体温在37.3℃左右,特点是以午后为著,凌晨正常。
夜间盗汗,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中青年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肺结核可继发血液系统的改变,如贫血、白血球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类白血病反应等。
咯血根据病因不同而异,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易咯血,咯血时可伴有结核病中毒症状、背部酸痛、
咽部发痒,一般第一天咯血为鲜红色,不再出血时变为暗红色,有少量咯血者多与痰液相混成泡沫状,无胃内容物混杂。
出现中到大量咯血的病人,可有精神紧张、面色苍白,易出现呼吸停止而窒息。
1.4 临床诊断本组根据临床症状、病史、病因、体征、辅助检查、痰涂片检查、x线胸片和咯血量的不同诊断为(1)肺结核痰中带血29例、(2)肺结核少量咯血50例、(3)肺结核中量咯血77例、(4)肺结核大量咯血26例。
1.5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以抗结核病一线药物为主,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佐依止血药物,如垂体后叶素、止血敏、立止血、安络血、氨基已酸、浅冬眠疗法,纤支镜协助内科保守止血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除上述治疗外,少量咯血患者减少活动,卧床休息为主;中到大量咯血患者采取了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吸氧、冰袋,向患侧卧位,床上翻身要轻柔,一般要求咯血停止后继续卧床休息5-7天等辅助疗法。
2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按照常规抗结核、止血及辅助治疗后,咯血停止者144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停止者14例,外科手术治疗咯血停止者7例,反复咯血迁延不愈者10例,死亡7例(5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3 临床观察
3.1 咯血根据不同病因造成的咯血,胸部体征也不同,首先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无论血压高或低,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
期处理,另外根据患者的外貌,观察面色、眼睑、口唇及甲床是否苍白,有无杵状指(趾),有无皮下粘膜出血点或瘀斑,锁骨上下等处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对中到大咯血患者是让其尽量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2 窒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让患者绝对卧床,加强护理,床边监测血压及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新鲜出血等,有无继发感染,有无肺不张等情况,如有此情况,先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鼓励患者有痰、血块尽量咳出,防止窒息的再发生。
3.2 体征体检时动作要轻柔,仔细听诊胸部,以判断咯血来自哪侧,一般咯血时,出血侧局部可闻及中到大水泡音,同时注意肺部有无哮鸣音及心脏有无器质性杂音,这对协助诊断咯血的病因有重要意义,咯血后的听诊,要注意双侧呼吸音的对比,如果出现一侧或局部的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常提示有肺不张发生的可能。
4 护理
4.1 咯血时的护理肺结核合并咯血特别是中到大量咯血时,由于多数患者产生紧张、忧虑、悲伤急躁的心理,嘱咯血患者要绝对卧床,一切生活活动在床上进行,由于在床上大小便不习惯,生活上又离不开他人照顾等,再加上对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这种不良的心理刺激促使或激发咯血严重的患者及反复咯血的患者占总病例约50%,对此类患者,我们护理人员更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给予患者密切的观察,热情的关照、安慰和鼓励,耐心的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向患者解释肺结核咯血
的原因及诱发因素,嘱其尽量避免,向患者说明咯血量的多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无直接关系,解除患者精神上的恐惧,以防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紧张时嘱咐患者有血丝刺激时应尽量做到将血咯出,不要咽下或憋住不咯,抢救和治疗大咯血患者时,我们护理人员床边观察留特护,待病情稳定后,5-10分钟巡视咯血患者一次。
4.2 呼吸道的护理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大咯血时,若有窒息征象时,立即抬高床尾15度左右,置患者头低脚高体位,患侧卧位,轻拍背部,利于血块排出,并尽快采取各种方法:用手垫纱布或手帕揪出、用吸痰器吸、用60ml
空针插14-16号吸痰管吸出口、咽、喉、鼻腔血块,对于高度紧张牙关紧闭者,使用开口器开口吸出血块,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
4.3 吸氧解除大咯血患者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为2-4l/min。
4.4 休息肺结核咯血患者,特别是中到大量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小量咯血患者亦应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向患侧卧位,一般要求患者在咯血停止后继续卧床休息5-7天,再逐渐下床活动。
4.5 饮食肺结核咯血患者大咯血期间暂时禁止饮食,咯血停止后,此类患者应进易消化的温凉饮食,避免进热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4.6 保持大便通畅肺结核咯血患者避免大便用力或做迸气动
作,向患者说明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鼓励患者多食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对便秘者应及时给予缓泻剂,如口服果导0.2,或番泻叶代茶饮,亦可外用开塞露。
4.7 心理社会护理详细了解每位咯血患者的病情,有无心理障碍,做好咯血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消除顾虑,避免紧张,积极配合各种治疗。
4.8 消毒隔离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应隔离治疗,做好地面、空间和用物的消毒,咯血患者使用过的体温表用1:20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血压计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被咯血患者的血渍污染的衣物、被敷等物品用1:2000-50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45-60分钟后,再做清洁消毒处理;地面特别是被血渍污染的地面用
1:50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空间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出院或死亡患者的病人单位要做好终末消毒。
定期做好细菌培养,防止交叉感染。
4.9 健康宣教工作当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度过咯血期逐渐好转时,向患者做好此病的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继续注意休息和治疗的重要性,也有反复咯血的可能性,当再次出现咯血先兆或咯血时,患者及家属应避免紧张,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做好进一步的预防和及时的抢救工作。
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避免劳累,解除紧张、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维持良好的营养,为了获得疾病的彻底治愈,督促患者坚持规则、全程化疗的重要性,因为不规则用药或过早停药是肺结核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嘱
咐患者必须备有足够的药物,并将每日服药纳入日常生活中。
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出现副作用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处理。
同时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急救处理。
嘱患者定期复查,按时服药,对患者的追踪至少一年,患者要定期复查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阙冠卿.张立兴.全国第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的启示.中国防痨杂志1994.1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