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

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

③苏秦:战国纵横家。

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伤:整理。

⑥泌:美好。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________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隧动而焰发有地隐然而高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辍,停止,废止。

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喧:通“谖”,遗忘,忘记。

裂:割断。

戒:告诫。

5.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母引刀裂其织B.其母引刀/裂其织C.其母引刀裂/其织D.其母/引刀裂其织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方( ) (2)引(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 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_______ )②会天大雨( _______ )③间令吴广(_______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___ ___)2 . 请用“ /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或以为死(2)吴广以为然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 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文回答)5. 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了哪些舆论准备?简要谈谈他的做法?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各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专题训练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 ①任:推荐。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法律) D.将弃官去.(离开)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________)②会天大雨(________)③间令吴广(________)④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2 .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或以为死(2)吴广以为然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 . 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回答)5 . 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了哪些舆论准备?简要谈谈他的做法?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________②赏赐百千强________③对镜帖花黄________④出郭相扶将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答案】(1)记;有余;外城;同"贴"(2)①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扑朔迷离(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帖”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

安:怎么。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火伴:即同火的人。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一过:一遍。

1.解释加点字。

(1) 詹懋(mào)举为.颍州守(2) 一时琴师莫能及.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3.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卷风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5.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 A.疆界B.巡行,巡视C.谋略,智谋D.大致6.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7.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③翁。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释)①朱文公:朱熹。

②筇qióng:一种竹子,可做拐杖。

③勃窣sū:跛行。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道人得诗径去. (2) 足疾大作.9.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公大喜”的原因是“旋觉轻安”B.“得诗径去”写出道人妙手回春医术高明C.赠诗中交代了朱文公患足疾之久之重D.“甚于未针时”比较出道人针灸的实际效果10.结尾“公叹息”的含义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朱文公是________的人。

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比.相见比:______________(2)故.走觅兄故:______________1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13.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

14.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A.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奢劝说平原君[宋]司马光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平原君家不肯出./出.门看火伴B.赵奢以法治之./水陆草木之.花C.君.安得有此富乎/君.与家君期日中D.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公.亦以此自矜16.请用三条“/”给画线句子断句。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17.平原君依仗自己的权势想杀掉赵奢,后来为什么被赵奢所折服?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

②袂(mèi):袖子。

③屦(jù):麻鞋。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以待饿者而食.之(2)从而谢.焉1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2)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20.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刘氏善举》,完成下列各题。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竟.年如是(2)刘氏辄.以斗升相济(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4)心有憾.2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C.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2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刘氏以己之衣遗之24.翻译下列句子。

乡里咸称其善。

25.“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1.(1) 做、担任2) 比得上2.C3.此人虽是一个木工,却不仅懂得评价琴技,自己的琴技更是了得。

4.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意对即可)【解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及”是“比得上”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贸:卖;薪:柴草;囊:挂着;观:看。

C项翻译正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詹大惊异”译为:詹懋举很惊讶。

文中詹懋举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

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

”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懋举很惊讶。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出原句: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

换成自己的话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作答时,要通译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抓住詹懋举的行为来作答。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选自《池北偶记》作者:王士祯年代:清参考译文:万历年间后期,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

有次召用木工。

詹懋举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

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

”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懋举很惊讶,问他是从哪学来的。

木工回答说:“我的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位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上,于是请求看看。

但听他弹奏,心里听着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

”詹懋举赠予他金钱,他不要,说:“我只是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

”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留下的,现在献给您。

”詹懋举一看,果然是把好琴。

于是詹懋举跟着木工学琴,学有所成,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5.D6.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7.围绕“插天、尽拔、卷入、略尽、悉、卷入、移”等任意一个词语,能说明龙卷风威力巨大,破坏力强(危害大)即可。

【解析】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年代:北宋参考译文: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远远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

大树全被风连根拔起,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

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官舍民房几乎一扫而尽,全都被卷入云中。

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

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

县城完全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县城就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5.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根据“居民略尽”的意思“官舍民房几乎一扫而尽”,可知“略”是“大致”的意思。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可知应划分为: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7.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