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微电影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速度加快,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工具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
作为科技的典型代表,微课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它的应用还被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
本文将从微课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微课的优势,并讨论其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模式。
首先,微课在教学上具有很多优势。
微课的操作简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微课还具有信息共享的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地将新的资源传播给学生。
此外,微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让学生以及尽快掌握英语写作技巧,通过对英语写作技巧的大量练习而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以采取多种模式。
首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模式,即以文章中的经典实例,提供写作素材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实例,融会贯通,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完成相关的习题。
第二,可以采用逐步分解的方法,逐步分解文章结构,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结构的要求,从而更加准确的进行写作。
此外,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个性化安排不同的练习题,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的写作能力。
最后,从长远来看,微课作为一种对科技的代表,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微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英语写作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将会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毕竟,一个成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更达到更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基础。
浅析“微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

浅析“微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发布时间:2021-08-13T16:08:11.9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 彭莹[导读]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媒体传播迎来了“微媒体”时代。“微媒体”改变了人们传统获取信息的途径与习惯,人们逐渐转变为偏好于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方式。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彭莹 湖南湘潭 411101摘要: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媒体传播迎来了“微媒体”时代。“微媒体”改变了人们传统获取信息的途径与习惯,人们逐渐转变为偏好于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基于此,高校英语教师务必充分地利用“微媒体”时代下的新机遇,为新时代下的高校英语教育的创新改革带来新的转机,使得“微媒体”得已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推进高质量英语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微媒体;高校英语;创新研究
引言:新时代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英语教学也随之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微媒体”凭借其便捷性、丰富性、可操作性等优势,成为了高校的英语教育改革的优质载体。通过微媒体平台,高校的英语教学得已打破原有的时空限制、陈旧的教育模式,迎来自主学习的新方向,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展现了一条全新的可尝试道路。从高校教育的层面来说,微媒体时代下的教育模式改革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时代下高校英语进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面对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在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利用好“微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下所呈现的必然趋势。 1、微媒体显著拓展学生学习路径
新型的信息技术平台为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新方式。以微信、微博两大“微媒体”典型平台为例,英语教学资料能够被制作为轻松有趣的微课内容,从而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群组的建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实现疑问的相互研究与探讨的同时,帮助英语的二次学习与复习。与英语文化相关的微电影的观赏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这些都是学生的英语学习新路径,学生能够以更轻松、快捷的方式获取知识与经验。 2、“微媒体”完善英语教学模式
关于微电影主题的英语作文

关于微电影主题的英语作文English Answer:Micro-films, a relatively new form of filmmaking, are gaining increasing popularity due to their accessibility, low-budget requirements, and ability to tell compelling stories in a condensed format. The diverse range of themes explored in micro-films allows for a wide variety of creative expression, captivating audiences with powerful narratives, thought-provoking idea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One of the most common themes explored in micro-films is the human experience, captur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rough intimate and personal stories. These films often focus on real-life experiences, exploring themes of love, loss, joy, pain, loneliness, and joy. By delving into the depths of the human psyche, micro-films offer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human condition,fostering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viewers.Another popular theme in micro-films is social issues, using the medium to raise awareness and provoke discussions about important topics affecting society. These films often shed light on issues such as poverty, homelessness, social injustic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By presenting these issues in a compelling and emotionally resonant way, micro-films can mobilize audiences to take action and advocate for change.Micro-films als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experimental filmmaking, offering filmmakers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innovative visual techniques, sound design, and editing styles. These films often push the boundaries oftraditional narrative storytelling, creating a unique and immersive cinematic experience that engages the senses and challenges audience expectations.The accessibility of micro-films has also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films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 including those from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These films provide a voice to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allowing them to share their stories,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with the world. By amplifying diverse voices, micro-films contribute to a mo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representation in the film industry.In addition to the themes mentioned above, micro-films also explore a multitude of other topics, including historical events, science fiction, comedy, horror, and romance. The versatility of the medium allows filmmakers to adapt and interpret any subject matter in a concise and impactful way.中文回答:微电影,一种相对新的电影制作形式,由于其易于获取、预算要求较低,以及能够以精炼的格式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的能力而越来越受欢迎。
最新-微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运用 精品

微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运用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微媒体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教学资源,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英语学习更加简单、高效。
本文首先对微媒体进行相关概述,进而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微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最后就微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微媒体;高职英语;教学1微媒体概述微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类新兴事物,它指的是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事物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类新媒体形式。
微媒体的诞生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对于碎片时间的充分利用。
微媒体的传播以短小精悍、信息丰富为主要特征,加之其简单便捷操作方式,打破了其应用的年龄限制与知识水平限制。
随着微媒体的逐渐发展,其应用领域开始逐步扩展到高职英语的教学中去,由于其应用的便捷性、加之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师生参与互动的有效性,使其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中存在问题2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不高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使得他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存在一种本能的畏难心理,他们对于英语课总是怀着一种消极的态度,此外,高职教师对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没有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规划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不一,进一步压制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由于高职英语教师受教学大纲的限制不得不追赶英语教学进度,使得许多对英语感兴趣但基础不是很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及跟进教师的教学步伐,以至于学习进度落后于教师的教课进度,而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使得这总进度越拉越大,最终使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最后,由于中国学生、教师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中很少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由于不用与教师进行互动,使得他们的精神放松,加之,学生进入大学后缺少高中教育中家长和教师的束缚,同时,手机、、游戏机等的普及使得英语课堂成了学生玩手机、聊闲天的娱乐场所。
基于影视资源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oc

基于影视资源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摘要: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影视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起写作动机,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改变费时低效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英文影视资源大学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英语写作一直是令他们头疼的事情。
一些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然而在用英语进行英语写作时,他们却因为词汇的匮乏而感到力不从心,同时,由于长期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来的句子也总是令人费解。
语言错误、语法错误、词汇搭配的错误,比比皆是。
另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却显得内容贫乏,苍白无力,对作文题目缺乏观察和思考,写出的作文不过是词与句的单调的堆砌,实际内容空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英语教学本身的弊端。
一方面,受到四六级等英语应试需求的影响,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考试常用的句型和模板的讲解,写作训练形式单一,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
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语言知识的输入和储备。
没有足够的话言知识的输入,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原因使得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见效慢,费时低效,而且使学生觉得英语写作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一、理论基础(一)输入假设理论输入假设理论为英语影视资源介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吸收和加工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高质量的输入自然会开发出高水平的语言输出能力。
因此,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听力输入,自然会帮助口语和写作这样的语言输出能力的习得和提高。
英文影视资源以其生动的、真实的视听效果,地道的语言应用,为学生提供的正是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二)认知结构主义理论“认知结构说”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参与和发现的过程,而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微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微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微写作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往往给予学生较少的练习机会,以及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
而微写作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通过微写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随时随地进行写作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老师也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写作成果,针对性地给予批评与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微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在微写作中,由于字数限制,学生需要精炼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微写作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微写作时,学生需要通过有限的词汇、语法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们必须尽量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微写作时,必须对所学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从而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微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哪些环节、如何进行微写作,如何进行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微写作的教学实践。
需要深入研究微写作对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微写作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作用,为微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需要不断探讨微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写作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与应用方式,需要不断追踪、总结并进行教学实践。
微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微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微媒体的兴起,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微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微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微媒体指的是微信、微博、优酷、土豆等社交媒体平台,对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来说,微媒体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微媒体可以打破时空限制。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通常需要学生们到教室上课,但是在微媒体环境下,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英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其次,微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微媒体上,老师可以发布一些有趣、有价值的英语学习资料,例如英语短片、英语歌曲等。
这些资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再次,微媒体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微媒体上,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微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需要采取一些新的策略,以适应这个新的教学环境。
具体策略如下:首先,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微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其次,注重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微媒体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再次,将微媒体融入到听说教学当中。
在微媒体上,可以发布一些有趣、生动的英语学习资料,例如英语歌曲、小故事、短片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媒体来听、说、读、写英语,增加听说实践的机会。
最后,多元化评价方式。
微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测试和考试。
可以通过学生的微博、微信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采用其他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流能力。
英文影视材料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英文影视材料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阐明了影视资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依据语言输入、输出假设理论,探讨了影视资料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应合理运用影视辅助写作教学的“三观”活动设计,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标签:大学英语;影视资料;写作教学;应用;现状;策略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利用影视资料辅助教学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
当前,英文影视材料在辅助听说、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在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李丽仅阐释了英文电影应用于网络写作教学、[1]李成伟做了基于Moodle平台下的影视资源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等,[2]这些研究相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写作教学来说还显得相对较少,也缺乏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可见怎样合理地运用影视资料辅助大学英语写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引入影视资料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1、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英语写作中常把汉语思维运用于英语写作的全过程,英语写作变成了汉译英。
学生写作句法单调,过度使用某些词汇,表现出较强的口语文体特征,语篇模式受汉语规范影响显著,通过机械记忆“英语范文万能模板”来应付各类考试的现象突出,存在文不对题、层次不清、内容贫乏,表达含混等问题,尤其不符合英美文化写作的习惯和模式。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常缺乏趣味性,教学组织方式单一,普遍依重成果教学法,重点放在语法结构、单词拼写是否正确上,缺乏对学生在英美文化背景上的培养,不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现象较为严重等。
更应该看到的是由于引入英文影视资料辅助写作教学相对较少,致使寫作课堂教学设计索然无味、没有创新性,教学效果不佳。
2、英文影视资料的特点英文影视材料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融为一体,通过屏幕直观形象地把讲英语的语言环境、民族文化习惯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一一展现,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全方位地体验到英语语言的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No.5 教学实践 General Serial
No.90
新媒体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微电影的应用研究 范娟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互联网及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给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很多全新的资源。作为数字网络时代的新生物, 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灵活多样、超强互动等特点,被逐渐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文章探讨微电影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的可 行性,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单一,束缚学生爪.}生的现状,还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 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训练素材及形式多样的写作内容,为学习者写作兴趣的提高,思维空间的开阔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健词:微电影;英语写作;创新思维;批判思维
1.引言 我国英语教学总是面临着“投人多,产出少”的困境,作 为输出性学科,英语写作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的 课程,主要表现在写作内容空洞,语法词汇运用不当,写作 水平低下等。针对这些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讲授”为 主,教学过程注重传授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语法准确且符合 规范的英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或非英语专 业的学生大都须参加国家统一的英语水平考试(专业四、八 级或公外四、六级)。这些考试中都有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 几十分钟内完成一到两篇短文,题目和字数一般都限定。因 为这些考试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手 段甚至和学生的学历学位的获得相关,所以许多大学的写 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围绕这类作文类型进行,机械地模仿 或填鸭式地背诵以致考试作文中经常出现千篇一律的表 达。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用模式化公式化训练代替正常教学 的方式,最终导致学生思想僵化,逻辑性思维缺失。更为严 重的是,在反复机械的英语写作练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对英 语写作失去兴趣,写作倦怠、写作焦虑、学习自主性低下的 现象在所难免。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重点已逐步 从规模扩展转向注重内涵,重视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方式 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逻辑使然(王 守仁,2015:2)。张民选(2014)曾指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 化时代后,必然会在规模巨大的基础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 发展,包括高等学校层次特色的多样化、高等学校人才要求 的多样化、高校课程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等。而高等教育多 样化发展趋势将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相吻合,也将 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在这 样一个改革要求的大背景下,纵观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有
一些主要问题就凸显出来,如:(1)教学过度注重语言技术 问题和总结性评估方式,压抑了学生写作兴趣和个性化的 表达。(2)课堂教学信息量较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导致写作内容较空洞,言之无物。分析问题视角单一,缺乏 深度。(3)语言表达条理不清晰,行文无理、无据,逻辑性不 强,论述多呈主观片面。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模拟写作的教 学方式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 思维的训练。 当今时代,互联网、智能手机、4G电信技术迅猛发展。
1范娟(1974一),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应用语言学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7・ 新媒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由各种新技术支撑的媒 体形式,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移动 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接受的信 息越来越碎片化,文化越来越快餐化,微博、微信、微小说、 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对新鲜事物 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在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 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他们更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 取最多的信息。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 电影形式比较符合年经人的心理,易于被他们接受。同时, 电影本身所具有的强烈视声魅力能够迅速捕获学生的关 注,并为他们打开英语学习的新世界。 2.微电影辅助教学的可行性 2.1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佩维奥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Pavio。1986:53) 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 工过程同样重要。这个过程存在着两个认知的子系统:其一 用于对非语词事物、事件(即映象)的表征与处理,而另一个 则用于语言的处理。该理论认为,对同样的内容,以两种形 式编码的学习效果要优于以一种形式编码的效果。如记忆 英语单词kick,单纯地重复背诵进行的只是言语编码,记忆 效果并不好,如果在读单词的同时,再辅以踢的动作(动觉 编码)则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人们可通过同时用 视(动)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 别。电影中语言信息通过多重表现形式,即言语形式(人物 对话)、文字形式(讲解词或字幕)、语境氛围(画面中卅现的 情景或场面)得以表达并强化。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 的听觉语言处理能力通常都低于视觉语言处理能力,电影 中语言信息的多重表现形式正好补充了学习者的这一特 点,满足了语言教学的需要。 二语习得理论(Krashen,1982)提出,语言习得依靠大量 的语言信息输入,而且这种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它应满足l1输入是可理解的;2)输 入是有趣或相关的;3)输入不按语法顺序进行;4)输入必须 有足够的数量。前两者,尤其是第一条是语言习得的关健, 。8。CoHege English Teaching&Research 违背上述规律必将导致语言学习的低效或无效。当语言输 入大大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缺乏趣味性或相关性时,他们 就难以理解所输入的材料,那么输入在习得中就没有价值。 另一方面,输入不能只围绕着语法结构来进行而应该是一 种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可理解输入。同时,还应考虑到学习 者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心、焦虑感等都对 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入的多 少。如果学习者动机强烈,有自信心而焦虑感较少,就容易 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学习效果则会更好。由此看来,如何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尽可能创造可理解输入,特别是在缺乏 自然语言的非外语习得环境下,通过可理解输入将“课堂学 得”转为“习得”是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面。原声微电影 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大量地道、标准、生动和真实的语言输入 及其互动性极强的主题展示,能较好地创造相对自然的语 言环境,是培养语感、加速习得的有效途径。 2.2微电影的特点和优势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各种媒体 平台上播放的30分钟之内的影片,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 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超短时(8-15分钟)放 映,超短周期制作(1—7天)和超小规模投资(几千一几万元/ 每部)的电影短片。 英语课堂中,使用原声电影进行教学已较为普遍,尤其 是在听说课上。但是在学校教育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 情况下,很难说看一两个小时的电影会不会值得。如果只是 节选一些片段,内容又不完整。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的短 时、高效、完整性,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传播媒介,它不但成为 了高校大学生喜爱的娱乐形式之一,更是能生动的表达出 人们的人文情感。在微电影中,创作者往往用“首尾”接续的 模式来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主要的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 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达到在情绪上 与观众的快速共鸣。 基于观看环境的“琐碎”和审美心理的“简约”,受众没 有时间去承接冗长的故事情节和等待漫长的故事结局。微 电影简短完整,内容灵活,包罗万象。不但有贴近生活和社 会热点的话题,而且具有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网络视频业务发展壮大,各大网站都有海量的免 费下载的微电影,剧情片、爱情片、纪录片,音乐片、公益片 等,话题也涵盖社会民生、青春爱情、励志奋斗、探索猎奇等 各种类型。一部几分钟的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他们挑战假 设,并提供学生新的看问题的视角。所讲的故事也往往隐藏 着更深的含义,以及涉及到很多我们不甚了解的人和事。这 些话题、人物、视角等都可激发讨论、辩论、思考和写作。并 且,他们可以作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即通过平面媒 体去帮助学生探索课程主题和实践重要的读写技能。我们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微电影来进行英语写作练习。 3.微电影与英语写作的结合 英语写作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现 实话题,写作技巧和充分的练习作支持,微电影的发展为写 作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它能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生动 的讲述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思维训练和写作实践, 让枯燥乏味的写作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能够较大程度地提 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我们在互联网上 搜索查找适合教学的各类微电影,根据不同的主题对微电 影进行归类,比如广告宣传类、社会现实类、励志奋斗类等, 并建立电影档案库,为不同的教学活动做准备。在这篇文章 中,我们从档案库里挑选了以下几部微电影来做教学参考 的例子: 一Chalk by Nayin(2分l0秒) San Quentin’s Giants by Clayton Worfolk(7分8秒) 一Who Sounds Gay?By David Thorpe(6分10秒) A Conversation About Growing up Black by Joe Brewster and Perri Pehz(5分11秒) 3.1微电影与创新性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 程,它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超越定势思维的束缚,以超 常规、多视角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 案。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的一种技能,写作 也不例外,它能有效解决学习者思想僵化、讨论内容单一的 问题(商艳芝,2013:52)。写作中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从 事物的不同方面提出问题或展开讨论;或者对同一话题内 容进行多元素、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进而在文章 的立意、取材、语言运用等方面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 在我们微电影档案库里,有不少公益广告、商业宣传的 题材。它们立意新颖、创意独特,很适合做学生创新思维训 练的材料。比如微电影《粉笔》是根据伊拉克战争真实事件 改编,简单的两分钟短片,没有任何旁白和台词。片中一个 天真烂漫的小男孩小心翼翼来到文具储藏的地方,绕过各 种障碍物,去到屋子最里端。出来时,手里如同珍宝一般握 着的只是几支彩色粉笔,男孩眼神中流露出的迫切和渴望, 激起了片中其他人和观众的好奇心。我们在谜底揭开以前, 可以设计讨论任务,如: 一What does the boy want to do? 一How do you know that?State the reasons. 一What do you think the boy will draw with the chalk? 一Where does the boy live?How do you know that? 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对影片的主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知识进行判断。在学生们给出各种各 样答案后,让他们观看最后一幕:小男孩用彩色粉笔在地上 画了一个大大的人像,然后躺在了这个人像上。这部影片旨 在通过一个小男孩思念母亲渴望母爱的故事,控诉战争的 无情,呼吁和平和收养战争孤儿。当谜底揭晓的瞬间,在无 声中达到最大的震撼效果。学生们在讨论影片主题的过程 中,运用到了很多具象与抽象的思维方法,比如借助于剧中 人物的具体形象(如长相特征,周围环境等)分析人物居住 地,或是借助判断、推理等抽象形式来进行概括和论证等。 我们看到从这一部两分钟左右的影片开始,学生的思维向 四面八方散开,并且运用多种方法、知识和手段,从不同方 向和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他们想要表达的中心点。这一 讨论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新。我们也可以在谜 底揭晓后继续探讨影片结局的优点,让学生们体会这个公 益广告的创新之处,比如通过男孩的行动渲染对母爱的执 着追求,从侧面控诉战争的可怕和残酷。片尾出现的字幕 some of IlS,unlike most of the privileged one’s,value and solely desire a mother’S love更让人感受到影片创意的震 撼,接受其主旨。另外,这样一个教学课堂也打破了传统课 堂上老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创造了一个友爱、对话、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