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2017年秋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2024新版四年级音乐秋季教学计划1.1 教材分析四年级音乐教材涵盖歌唱、欣赏、乐器演奏、音乐基础知识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材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提高音乐素养。

1.2 本期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音乐感受与表现:•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歌唱,并能进行简单的合唱。

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术语和符号,如节奏、旋律、拍子等。

•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如口风琴、打击乐器等。

音乐创造与欣赏:•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编创旋律、歌词等。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四年级学生正处于音乐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对音乐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学生音乐基础和天赋的差异,学生在音乐表现和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重点:•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难点:•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天赋进行个性化的音乐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措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音乐实践与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

后进生辅导措施•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加强基础技能的训练和指导。

•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音乐表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与家长共同制定辅导计划,加强对后进生的监督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

教学进度(按周规划)第1-2周:复习上学期内容,巩固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

第3-4周:学习新学期的歌唱曲目和音乐基础知识。

第5-6周:进行乐器演奏技巧的学习和练习。

第7-8周:进行音乐欣赏和鉴赏活动。

第9-10周:进行期中复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1. 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4. 加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符、节奏、音阶、和声等基本音乐知识。

2. 音乐欣赏: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3. 音乐创作: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等。

4. 音乐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2.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安排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16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

2. 期末考试:举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CD等。

3. 乐器:钢琴、吉他、鼓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3. 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4.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0篇)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0篇)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0篇)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他们已经能随着熟悉的歌曲,乐曲哼唱,同时也能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也能用自然得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二、总体目标以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为核心,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舞台”。

三、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措施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机会关注民族文化及多元的文化,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通过生动的有趣的内容、形式和背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周次教学内容1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听《蓝天白云》《朝景》11唱《小事情》听《月亮河》2唱《捉泥鳅》听《放风筝》采集与分享《露一手》12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听《鳟鱼》3唱《绿色的祖国》听《彼得与狼》《森林水车》采集与分享13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听《月高月光光》《望月节》4唱《银色的桦树林》听《卡农歌》《第一交响曲》14唱《愉快的梦》听《二泉印月》我的创造5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听《丰收歌》15唱《堆雪人》听《雪橇》《铃儿响丁当》6唱《丰收之歌》听《霍拉舞曲》我的创造《集体舞》16唱《踏雪寻梅》《铃儿响丁当》听《冬天的故事》7唱《我们的田野》听《春到沂河》集体舞《露一手》18期末检测8唱《田野的召唤》《红蜻蜓》听《美丽的村庄》9唱《小竹桥》听《春笋》《小小竹排》10唱《跳柴歌》听《月光下的凤尾竹》采集与分享《我的创造》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及安排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及安排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及安排一、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高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在学习音乐知识的通过声、律、情、象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享受音乐,学有所获。

3. 学习内容:本课程包括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乐理知识、音乐表演技巧的学习,以及音乐作品的欣赏。

4. 完成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课程内容:第一课: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音程、节拍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乐器的介绍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乐器,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声音,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课:简单乐曲的演奏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课: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 教学安排: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示范、合奏、欣赏、创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享受音乐,学有所获。

1. 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示范: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演奏技巧。

3. 合奏:通过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5. 创作: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四、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考试和表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并通过听课、讲评等形式,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培养音乐素养、音乐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音乐上册包括以下内容:1. 歌曲欣赏:选择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节奏乐理:教授基本的节奏理论知识,学习简单的节奏乐器演奏。

3. 音阶练习:学习基本的音阶理论知识,练习音阶的演奏。

4. 合唱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声乐训练:进行声乐训练,培养学生的音准和音色。

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合作学习等。

教学步骤:第一节课:歌曲欣赏1.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歌曲,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鼓励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并进行歌曲的分析和讨论。

第二节课:节奏乐理1. 教师简要介绍节奏的定义和基本理论知识。

2. 教师示范一段简单的节奏,让学生模仿。

3.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乐器演奏,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三节课:音阶练习1. 教师详细介绍音阶的定义和基本理论知识。

2. 教师示范一段简单的音阶,让学生模仿。

3. 学生分组进行音阶演奏,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节课:合唱练习1.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合唱的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指导学生注意合唱技巧和团队合作。

第五节课:声乐训练1. 教师介绍声乐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教师进行声乐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3. 学生进行个别声乐训练,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听力测试、演奏评价和学生作品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XXX小学四年级上(第7册)音乐教学计划

XXX小学四年级上(第7册)音乐教学计划

XXX小学四年级上(第7册)音乐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符、节奏等;•让学生熟悉常见的音乐乐器,能够分辨不同的音乐声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学习唱歌、跳舞等基本音乐表演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音的产生和传播;•音高、音调、曲调,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音符和节奏的概念。

2. 音乐乐器介绍•常见的音乐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不同乐器间的区别;•配乐的基本知识,如和声、旋律等。

3. 音乐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音乐中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音乐表演技巧•唱歌的基本要素,如语调、节奏、气息等;•歌曲的表达方法,如感情表达、节奏控制等;•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势、步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网络教学:通过音乐教育网站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课堂讲解:由教师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演示演奏:为学生演示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表达;•听力训练:通过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进一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实践体验:通过唱歌、跳舞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表演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本教学计划的预期目标,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课堂表现:包括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参与互动等;•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是否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等;•参与度:包括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等。

2. 考试评价将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考试内容将涵盖音乐基本概念、乐器介绍、音乐欣赏和表演技巧等方面。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计划共计16周,安排如下:第一周音乐基本概念第二周音乐乐器介绍第三周音乐欣赏和分析第四周唱歌技巧第五周舞蹈技巧第六周唱歌和跳舞的结合第七周乐器演奏基础第八周唱歌和乐器演奏的结合第九周音乐欣赏和分析第十周唱歌技巧第十一周舞蹈技巧第十二周吉他演奏基础第十三周唱歌和吉他演奏的结合第十四周音乐欣赏和分析第十五周跳舞技巧第十六周综合评估六、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教学计划,以下是所需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课件和讲义等;•音乐教育网站等网络资源;•各种常见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音乐欣赏材料;•各种歌曲和乐曲录音;•舞蹈音乐和音乐表演录像资料等。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5篇)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5篇)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5篇)篇一: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四年级上册总共8课,分别是《歌唱祖国》、《家乡美》、《快乐的校园》、《甜梦》、《童心》、《水上的歌》、《祝你快乐》、《龙里格龙》共8个单元!其中表演歌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采一束鲜花》、《杨柳青》、《大雁湖》、《哦,十分钟》、《大家来唱》、《愉快的梦》、《月亮月光光》、《荡秋千》、《童心是小鸟》、《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幸福拍手歌》、《阳光牵着我的手》、《龙里格龙》、《京胡》共16首新歌!还有16首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牧歌》、故乡是北京》、《节日舞》、《山童》、《划龙船》、《水上音乐》、《生日快乐变奏曲》、《祝你快乐》、《甘洒热血写春秋》、《夜蒙蒙》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本册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

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

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

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总体水平进步很快!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都有提高!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很好,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

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4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4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4篇)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第一篇: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能够识别不同音高和节奏- 掌握常见乐器的名称和特点教学内容1. 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听、唱、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概念和种类。

- 利用示范和练,培养学生感知音高和节奏的能力。

2. 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介绍常见的乐器种类和外观特点。

- 听录音和观看视频,让学生辨认乐器的声音和外观。

教学活动1. 音乐概念探究- 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音乐元素,如乐器、音符等,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

- 听一段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感受。

2. 音高和节奏练- 配合打节拍器,让学生按照指令研究模仿不同的节奏。

-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音高的声音,进行集体合唱练。

3. 乐器辨认游戏- 准备录音或视频资源,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学生根据声音写出乐器的名称。

-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按照特点辨认出乐器的外观。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是否能够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和外观。

2. 通过小测验或课堂练,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乐器的名称。

第二篇:音乐欣赏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教学内容1. 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 介绍不同音乐风格(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听取欣赏指导,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音乐的情感体验- 通过听歌曲、观看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 带领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教学活动1. 音乐风格欣赏- 播放不同风格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的特点。

- 分组展示学生喜欢的音乐风格,并进行简短的介绍和讨论。

2. 音乐情感表达- 指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通过唱、画、写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2017年秋
1、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2、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1.我担任的四年级音乐教学工作,都是农村学生,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差,学习音乐的兴趣较高。

四年级的学生平时上音乐课时纪律比较好,每个学生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

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

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第1 页共6 页
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十二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动手动脑练习”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

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

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器乐练习竖迪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

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突出重点。

3、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准确掌握教学进度。

4、教法得当,注意启发性、形象性、和可接受性。

5、贯彻课堂常规。

教学辅导计划在课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纠正,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1)、四(2)班的劳技课。

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在每个班都有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

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一)编写思路
劳动与技术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在新课程中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的学习领域。

新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很明确,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

新课程中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内容——劳动与技术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和《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编写的。

课程由原先的《生活与劳动》改变成《劳动与技术》,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但就其性质而言变化是巨大的。

在新课程的体系中,我们在实施教学中要明确:随着技术对社会的重要性的增长,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
强调技术素养的教育。

这也是技术教育的核心领域,也是本学科课改的核心理念。

基本思路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

教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

小栏目的设计,题目、教材语言的表达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并图、文并茂。

封面设计等都不超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现有知识。

原教材来自城市内容的比较多,来自农村的比较少,新教材兼顾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问题和环保问题。

(二)编写内容
四上年级有17课,其内容涉及编织类(纸绳工艺)5课,种植、养植类3课,家政类3课,工艺制作类4课,四小(电子、电工机械、模型)类2课,奇思妙想头脑类1课。

详见下表
类别四上年级
编织
(纸绳工艺)
1.动物乐园
2.大鱼和小鱼
4.动物头形挂饰
5.别致的小鞋
6.漂亮的背包种植、养植
3.金盏菊的播种
7.种蚕豆
10.金盏菊的养护家政
8.面包房里的劳动
9.缝布袋
工艺
制作
11.“可乐”机器人
12.纸杯毛驴
13.曹冲称象
14.“迷你”坦克
电子、电工机械、模型
15.安装门铃
16.南湖红船模型制作
奇思妙想头脑
17.风力车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做到被学生备课、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2.劳动课不仅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如进行自己动手讲好卫生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3.每项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学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做到规范化,只有这样才防止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4.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去课堂讲解课外实践的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掌握圆形卷折、椭圆形卷折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卷折技术。

2、体验植物播种繁殖技术,初步学会用穴播法播种蚕豆。

3、让学生在制作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能自己独立完成图纸上的操作步骤。

4、通过简单的手缝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5、培养学生的爱劳动的意识。

6、组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7、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8、组织实际操作活动,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