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防弹塔
战争摧毁文化遗产的案例

战争摧毁文化遗产的案例概述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夺走人们的生命,还摧毁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而它们的毁灭将永远抹去一片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
本文将探讨一些战争导致文化遗产遭到摧毁的案例,以期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战中的文化遗产毁灭1. 维也纳国立博物馆的损失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维也纳国立博物馆遭到了严重破坏。
博物馆内的许多珍贵艺术品和文物被洗劫一空,其中包括画作、雕塑和古代文物。
这些艺术品和文物是奥地利文化的瑰宝,它们的损失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
2. 波兰华沙的废墟波兰华沙是二战中受到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在战争中,德军对华沙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和轰炸,导致城市几乎荡然无存。
华沙的许多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艺术品都被夷为平地,包括玛丽亚女王教堂、皇家城堡和国家博物馆等。
这些废墟见证了战争对城市和文化的可怕破坏力。
3. 日本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在二战末期,美国投下原子弹摧毁了日本长崎市。
这场爆炸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同时也将城市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化为废墟。
长崎的许多历史建筑和寺庙,包括钟楼和中国街,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这场灾难使得长崎这座充满历史意义的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现代战争对文化遗产的破坏1. 叙利亚的古城巴尔米拉2015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巴尔米拉进行了破坏性的占领。
他们摧毁了该城的许多古代遗迹和建筑,包括庙宇、塔楼和古代墓地。
这些遗迹代表了巴尔米拉作为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地位,而它们的毁灭不仅影响了叙利亚,也对整个世界的文化遗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2. 阿富汗的巴米扬佛像在塔利班统治期间,阿富汗的巴米扬佛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这些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佛教艺术造像之一,代表了阿富汗历史上多元文化的融合。
然而,塔利班将这些佛像视为“偶像崇拜”,认为其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原则,因此进行了系统性的破坏。
这场文化遗产的丧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神秘的曼哈顿工程

神秘的曼哈顿工程作者:王洪鹏刘树勇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13期也许对战争的理解会因人而异,但是战争的残酷性和血腥性以及它带来的痛苦回忆是经历战争的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
假如时光倒流到100年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著名的索姆河之战,两军对垒,“马克沁”重机枪发挥了“奇效”,一排排士兵倒在了重机枪下,献出了生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特点是立体的,更多的新式武器运用到战场上,科学家也在战争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喷气机技术、雷达技术都在战争的舞台上一显身手,然而,最为震惊世界的则是——原子弹。
1945年8月,在遭受到两颗原子弹轰炸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二战全面结束。
制造了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是20世纪最神秘、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科学工程,这些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不仅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
“曼哈顿工程”的第一推动者核裂变(又叫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核裂变的发现者之一是奥地利籍的犹太科学家莉泽·迈特纳。
1939年,莉泽·迈特纳和她的侄子奥托·弗里施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子导致的铀的裂体:一种新的核反应》的论文,文中对德国物理学家哈恩的铀核“破裂”实验进行了理论解释,第一次为核裂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研制原子弹和利用原子能奠定了基础。
核裂变的科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还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核能。
美籍匈牙利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认为,核裂变的发现“将导致大规模的能量和放射性元素的生产”,不幸的是,这还会导致原子弹的产生。
在美国,一些核物理学家试图从国家或私人基金会获得资助,但是都未能如愿,这也加深了人们的忧虑。
当时还有一些人提出研制原子弹的建议,如从匈牙利来到美国的物理学家韦斯科夫、威格纳和特勒,西拉德与这3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但是,这几位科学家联合起来还是人微言轻,这时,4个人想到了同样“沦落”到美国的爱因斯坦。
折戟沉沙:斯大林格勒二百天

节节胜利下,纳粹上层⼼态⼗分乐观,开会之余交流内容都是打猎和艺术收藏。
据中央办公室主任鲍曼说,谈政治问题的都插不进嘴。
⾄于收集艺术品,则是三流画家希特勒引发的上⾏下效。
希特勒本⼈拥有5000多幅⼤师名画。
据盟军后来统计,被纳粹掠夺的艺术品近25万件。
纳粹⾼官纷纷在占领区过上了骄奢淫逸的⽣活。
驻基辅的党卫军花费100万帝国马克买下了法国戛纳的⼀所旅馆设施,运去装潢军官宿舍。
驻⾥加的秩序警察司令官建设了奢华的司令部,根据指⽰,“除了中央暖⽓系统外还要建造烟囱,要有⼀流的镶⽊地板,墙壁要挂台毯或铺瓷砖,窗户要有玻璃画。
”还有“路易⼗四风格的双⼈卧室”。
哈尔科夫与克⾥⽶亚的“建设指挥部”从荷兰购置摩托艇和马匹运到苏联。
德军甚⾄任命了北⾼加索等尚未占领地区的秩序警察指挥官——可惜他们不会有上任的那天了。
1942年8⽉,占据优势的德军攻抵斯⼤林格勒接近地。
实⼒最强的第6集团军奉命主攻。
德国集团军编制⽐较⼤,第6集团军共有⼗⼋个师、⼆⼗五万⼈,坦克七百四⼗辆,⽕炮和迫击炮七千多门。
斯⼤林命令不惜⼀切代价坚守。
7⽉28⽇,苏军下达了著名的227号命令,要求“不许后退⼀步”“胆⼩怕死和妥协动摇者应就地枪决”。
苏军统帅部派遣意志坚强、才⼲出众的崔可夫将军出任第62集团军司令,负责斯⼤林格勒城区的防守。
这位将军此前曾担任中国军队总顾问,为国民政府抵御⽇寇出谋划策,苏德战争爆发后才回到祖国。
斯⼤林格勒⼀战成就了他的英名。
崔可夫上任后,⽴刻整顿军⼼,树⽴起与城共存亡的意识。
他⼿下的⼀个军长把军指挥所迁到了集团军指挥所后⽅,被崔可夫痛斥⼀顿,搬回了前线。
崔可夫拒绝撤过伏尔加河,有⼈告诉他给集团军司令部留了⼏艘船,他回答:“只要我神经健全,就绝不会撤到伏尔加河左岸去。
”崔可夫的指挥所始终留在战地前沿,10⽉中旬⼀度距离前线只有400⽶。
与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攻城战期间,德军主将、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直在遥远的后⽅指挥,距离前线100公⾥以上,直到全军被围,才把指挥所迁进城⾥。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灾难面前,人类总是渺小而无力的。
无论是战争、科学事故、离奇的爆炸或者是火箭发射失事,爆炸的惨烈画面让我们难以释怀。
下面,店铺带领大家一起来历数一下25起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希望相似的事故不再有。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1917年12月6日,哈利法克斯大爆炸一艘装载有大量军事炸药的运输船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镇爆炸,2000人死亡,近万人受伤。
直到第一枚核弹爆炸之前,这是有史以来死伤最惨重的人为爆炸事故,其爆炸力相当于2.9千吨TNT。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1937年5月6日,“兴登堡”号飞艇爆炸图片展示的这艘德国齐柏林运输公司的“兴登堡”号飞艇(the Hindenburg)在美国新泽西州曼彻斯特镇莱克湖海军航空总站上空爆炸的场景。
长约245米的飞艇装满了易燃的氢气。
紧接着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爆炸让它坠毁地面。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1941年12月7日,美国战列舰“肖”号爆炸在日本突袭珍珠港的第二波攻势中,美国战列舰“肖”号(USS Shaw,DD-373)被炸起火。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1945年7月16日,第一次核试验当天早晨5点29分,世界上第一颗核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引爆。
伴随着这一朵蘑菇云腾起,一场世界级的噩梦正式登场。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1947年4月16日,美国德克萨斯城大爆炸一艘装载着2300吨硝酸铵的法国货轮爆炸,火势蔓延至海湾附近的化工厂,瞬间引燃了炼油设施和石油储罐。
灾难导致约600人死亡,超过3500人受伤。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1947年4月18日,赫里戈兰岛大轰炸英国军队希望一举摧毁纳粹德国位于北海赫里戈兰岛(HeligolandIsland)的军事基地,空投了4000吨的炸药,其爆炸威力相当于3.2千吨TNT。
世界上最大的爆炸事故:1954年3月1日,“喝彩城堡”氢弹爆炸“喝彩城堡”(Castle Bravo)氢弹是美国引爆的第一枚氢弹。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 1编辑摘要 摘要 2个人简介 3姓氏由来 4神秘失踪 5希特勒
编辑摘要 摘要
• 阿道夫· 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 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 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戓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 帅。他被公认为是二戓的主要发动者。在二戓前期,德国 及其他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 诸岛屿。然而1942年乀后,盟军开始反攻,德军渐居劣势。 1945年德国戓败,他的下落成为历史乀谜。丌仅如此,希 特勒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未解乀谜的人物,一个非德国本土 出生的人,既没有政治经验,也没有资金和政治背景,居 然成为了德国元首,幵发动了改变世界历史迚程的二戓. 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
•
1947年1月的一天早晨,艾森豪威尔缓缓打开一份标记着“高级机密”的黄封皮文件,这位美国将军、未来的美国总统读了这份文件 内容后,忍丌住倒抽了一口凉气。因为这份来自中情局特别间谍小组的报告证实了他长丽以来的猜疑:纳粹元首希特勒幵未在1945年4月 30日自杀身亡,而是乔装打扮逃出了柏林。这份绝密报告称,中情局特工发现了可信证据,证明希特勒丌仅没有死亍二戓,而且正藏身在 德国海德尔堡附近的威恩海姆地区。幵且还有证据显示他正在和纳粹余孽策划建立由他领导的“第四帝国”。可他什举也没找到。
刺杀希特勒事件

刺杀希特勒事件简介此次计划称为“女武神计划”“瓦尔基里计划”(Valkyrie),来源于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婢女瓦尔基里的名字。
施陶芬贝格使用的是腐蚀性爆炸现场定时引信,使用时,击碎一个盛有强酸的玻璃瓶,酸液流出后开始腐蚀一段金属导线,导线腐蚀断,则引爆炸弹。
事件描述1944年7月20日,德国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德军大本营(狼穴),希特勒同凯特尔、约德尔等军事首脑正在举行重要会议。
上午10时,陆军上校施陶芬贝格(Colonel Claus von Stauffenberg)抵达拉斯腾堡。
一向作为大本营会议室的地下室,因动工改建不能使用,会议改在一座木质房里举行。
因天气炎热,所有的窗户都开着。
会议在中午12时30分开始,首先由陆军总司令部作战部长豪森格尔(Heusinger)将军汇报苏德战场的战况。
会议开始5分钟后,施陶芬贝格才步入会场。
这位新来的与会者踏进会议室时,希特勒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并回答了他的问候。
施陶芬贝格走到希特勒的右边,把皮包放在与希特勒相隔3个人的橡木桌下的地板上,距希特勒只有两米远的位置。
施道芬贝格慌称接个电话,并没有招到怀疑,施道芬贝格以为计划成功了,就前往柏林。
此时是12点37分,再有5分钟,皮包里的炸弹就要爆炸了。
当他走到离会议室数十米远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会议室已被尘烟吞没,碎片横飞。
炸弹爆炸后,凯特尔第一个冲出会议室,大声惊叫:“有人行刺!”约德尔被气浪从窗口弹到室外。
但他们两人均没受重伤。
希特勒很幸运,只受了轻伤。
在场的有4人死亡,其中有1名记录员。
7月20日当天黄昏,柏林警卫营营长雷麦尔少校率领士兵冲入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反叛者束手待擒。
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弗洛姆恢复自由后,急于刷洗自己,立刻逮捕了施陶芬贝格、奥尔布里希特、哈斯和贝克等人。
弗洛姆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审讯”,便下令将施陶芬贝格、奥尔布里希特及其两名下级同党,在楼下的院里枪毙了(今天的德国联邦政府国防部大楼外的院子,2005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在此举行仪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二战中德国的重型轰炸机(免费版)

二战中德国的重型轰炸机•二战中,纳粹德国军队以“闪电战”为指导思想,空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直接或间接支援陆军和海军,所以德国不像英美那样重视重型轰炸机的发展,而是集中精力发展中型和轻型轰炸机。
因此,尽管德国的航空工业水平在二战期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其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仍然非常有限(至少在产量和投弹量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上是如此),不用说与美国相提并论,甚至比英国都差之甚远。
亨克尔He 177 、He 274 和He 277He 177 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成批量生产的重型轰炸机,一共制造了1,094 架。
尽管产量不算太小,但由于设计和使用思想上的错误(德国空军部和航空技术局要求其在保持水平轰炸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以60 度角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使得该机没有发挥重型轰炸机应有的作用。
此外,动力装置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He 177,由于该机使用的DB606 发动机是由两台DB601 发动机合成的,而该发动机一直在可靠性上存在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该机结构超重、发动机经常起火。
在西线,He 117 主要用于对英国的报复性轰炸,其次是挂上FX1400 滑翔制导炸弹和Hs 293 反舰导弹等武器执行反舰攻击以及海上巡逻任务。
在东线,该机主要用于夜间轰炸,但也执行反坦克和对地支援任务。
He 274(原He 177A-4)是由He 177A-3发展而来的高空轰炸机,虽然德国空军对其不感兴趣,但亨克尔公司仍在法国舒斯尼斯的法曼工厂继续发展。
二战结束后,该型机仍在法国生产并使用到1953 年。
He 277 则是He 177B-0 的发展型,装有四台1,750 马力的DB603A 发动机,一共制造了8 架。
He 177A-1三面图,这是该机的第一种正式生产型He 177A-5 侧面涂装表1:He 177 的两种主要机型性能对比战后法国空军使用的He 274,该机在法国称为AAS.01A 型轰炸机He 277 远程轰炸机•容克斯Ju 290 和Ju 390Ju 290 由Ju 90 运输机发展而来,准备用于取代Fw 200“秃鹰”,但由于生产能力所限,仅仅制造了65 架(实际投入使用的更是只有大约20 架,而Fw 200 共生产了276 架)。
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

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展开全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中,空军充当了与陆军、海军同样重要的角色,其规模、作用,远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游侠骑士所能比拟的,它是操在敌对双方手中的一柄利剑。
在1940年夏季的不列颠之战中,英国人以弱胜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第一次在独立于地面作战的空中战役中取得胜利,从而拯救了英国。
战前二十年的探索、实践,以及战争需求,加快了航空器设计、改进、制造的速度,以活塞发动机为动力的军用飞机在大战中发展到了巅峰,英、美、苏、日、德等国生产了难以计数的各种用途的飞机,其中战斗机占有很大份额。
尤其是美国,相对安宁的环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源源不断地为自己的军队和其他同盟国生产了各类军用飞机,被誉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在战争中,战斗机成为交战各国空军的骨干,争夺制空权、护航、支援地面作战,成为战斗机的主要作战任务,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地面战争的重大胜利均以取得制空权为前提,德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一系列胜利,与德国空军战斗机的威力分不开的;在不列颠空战中,“喷火”、“飓风”战斗机与德国空军的殊死格斗,迫使德国军队放弃在英国登陆的海狮作战计划。
在战争中,随着战事的发展,不同的战斗机被推向战场,它们各有所长。
同盟国的战斗机,航程更长、速度更快、火力更猛、防护能力更强。
当然德国空军并未束手待毙,而是推出喷气战斗机,孤注一掷。
在这场战争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海洋战场上,舰载战斗机同样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Bf109(MESSERSCHMITT Bf109)30年代,希特勒政权为实现其侵略扩张计划,开始大力扩建空军。
1934年,德国空军发出招标,要求研制一种接替He51型双翼机的新一代战斗机。
巴伐利亚飞机厂(即Bf)主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设计的Bf109型单发单座单翼全金属活塞式战斗机在竞争试飞中逐一击败He112、Ar80和Fw159三种机型后,成为此后十年间纳粹空军的最主要的制式战斗机。